轉載自雲核變量
作者:劉夏和薛智幻
2020年第一季度,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外匯市場波動明顯。6個月前,全球在大規模「流動性為王/現金為王」的危機模式下,對短缺的美元開始了瘋狂廝殺,跨品種、跨市場、跨資產的暴跌一片狼藉,外匯市場也不例外。
商品貨幣:澳元紐元受衝擊最大
依賴大宗商品出口的國家,其貨幣受衝擊最大,但反彈也最為猛烈。截至9月14日,在過去的6個月中,G7貨幣對中領漲的為商品貨幣澳元/美元與紐元/美元,漲幅分別為26%與17%。反彈主要原因是:受益於市場風險偏好情緒與中國經濟的回暖,商品貨幣出現了強勁的反彈。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在澳大利亞鐵礦石、煤炭和農產品(000061,股吧)等大宗商品的採購中佔據主導地位,而中國工業已經反彈,是當前全球經濟復甦的最大引擎之一。紐西蘭亦是如此。
觀望後續走勢,澳元與紐元的升幅恐將放緩。澳洲聯儲與紐西蘭聯儲並不希望看到貨幣繼續大幅升值。澳洲聯儲主席洛威指出,貨幣政策委員會將繼續考慮進一步的貨幣措施如何支持經濟復甦。同時,中澳關係緊張恐影響經貿,波及澳元匯率。紐西蘭聯儲稱,正準備額外的貨幣政策工具一攬子計劃,並承諾未來會就政策工具和使用的時間進行明確的溝通。澳紐貨幣政策分化也值得關注,紐西蘭聯儲貨幣政策更為寬鬆,稱正在考慮負利率,並且在量化寬鬆方面更加激進。兩國央行利率和購債速度差異都支持澳元兌紐元走高。
歐系貨幣:歐元英鎊瑞郎走勢分化
過去6個月中,歐系貨幣漲幅次於商品貨幣。歐元、英鎊、瑞郎兌美元漲幅分別為11%、10%、8%。反彈主要原因是美聯儲向需要美元的外國銀行提供了巨量流動性,為歐系貨幣的上漲提供了基礎。
後續走勢方面,與上述澳紐央行希望打壓匯率升值不同的是,歐洲央行在匯率問題上的表態溫和,對近期歐元升值表現出的擔憂有限,顯示歐洲央行採取實質行動的可能性並不大。決策者同意不對歐元升值採取行動,判斷升值基本符合經濟基本面,擔心發出任何與美國打「匯率戰」的暗示。因此,歐元仍有上升空間。對比鮮明的是,瑞士央行行長表示央行需要使用強有力的貨幣市場幹預措施緩解瑞郎的過高估值壓力來保護瑞士經濟。英鎊方面,未來三個月英鎊兌美元的對衝成本升至5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假如危險資產遭遇重大兜售,再加上糟糕的英國脫歐成果,英鎊的不確定性更大,有大幅下跌的可能性,走勢也將與其他歐系貨幣出現明顯分化。
日元:政治不確定性推動日元走強
過去6個月中,日元/美元錄得4%漲幅。總結近期日元走高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在美聯儲新一輪方針抉擇來臨前,美元指數再度面對下行壓力;另一方面,在日本自民黨選出新黨魁後,越來越多出資者押注菅義偉或許提前舉行大選,以確保此後能有比較安穩的任期,來避免政府繼續更迭,這增加了日本短期政治前景的不確定性,影響了避險需求,日元因此錄得一波上漲。
關於日元的後續走勢,在安倍晉三辭任首相後,日本央行在政策行動上可能會變得更加保守,並且將不急於介入匯率市場,可能推動日元匯價進一步走強。日元可能會因為安倍晉三辭職所帶來的「政治不確定性」而面臨壓力。日本央行的貨幣政策和日本政府的債券購買計劃是過去五、六年間日本政策的重要基石,對於任何一位首相繼任者而言,政府刺激方面能否做得更多將是一個重要問題,財政政策和稅務政策將會受到市場的高度關注。
整體外匯市場的交易量和後續走勢
與第一季度的活躍度相比,第二季度外匯市場的成交量大幅下降。期貨與期權成交金額為1020億美元。零利率、居家辦公以及整個市場去槓桿化的影響共同抑制了經濟活動。此外,第二季度貨幣總體波動相當小,但期權交易員似乎在擔心未來波動率的前景。到2020年6月底,許多貨幣期權的隱含波動率比新冠流行前高出約三分之一。
外匯市場參與者後續可能需關注:1、新冠疫情的差異:新冠疫情在一些國家似乎已經消退,而其他國家的新增病例繼續上升。如果一些國家陷入第二輪疫情被封禁,而另一些國家沒有,這會對外匯市場產生影響。2、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出現分化的可能性:在主要貨幣對中,各國第二季度的財政和貨幣政策非常相似。如果還有空間,大多數央行將利率降至零,並擴大資產負債表。財政政策還增加了公共開支和赤字,以抵消社交隔離的影響。隨著各國經濟復甦、疫情控制程度的不同,各國財政和貨幣政策可能開始出現分化,造成該國貨幣兌美元的匯率走勢分化。
外匯期權交易的四種策略
隨著許多交易者、投資者將注意力轉向11月美國大選風險,對選舉結果有爭議或延遲公布的風險進行對衝的成本越來越高。美股波動率指數顯示這個事件風險的對衝成本創下最高紀錄。外匯市場可能是對衝美國大選不確定性的最佳場所,因為相對於其它資產類別,外匯市場的波動率看起來更便宜些。
外匯期權的主要優點包括高靈活性、充足的流動性與波動性。未來幾個月市場充滿不確定性。交易者可以利用正確的外匯期權策略抓住這些機會,同時控制風險。與即期外匯頭寸不同的是,外匯期權策略是多維度的,允許我們利用當前的期權市場定價來表達適合我們觀點和風險承受能力的策略。
脫歐緊張局勢,英鎊受阻:英鎊/美元熊市價差期權
脫歐緊張局勢已導致英鎊成為進入9月後,截至目前表現最差的歐系貨幣,預計英鎊短期面臨的壓力將繼續增加,因投資者直到最近才開始真正考慮英國退歐無協議風險的現實影響。而美元更大可能將隨著11月美國大選的展開而相對穩定,甚至短期內出現一定程度的上漲。綜上,建議買入10月16日前到期的,行權價為1.2800、1.2700的英鎊熊市價差期權組合(BP3V0)。
來源:CME Quikstrike Options Simulator,數據截至2020年9月18日
限制下行風險:歐元/美元鐵蝶式期權組合
我們可以利用每周到期的外匯期權產品實現短期的交易策略。對於散戶交易員來說,做多鐵蝶式期權策略可以限制下行空間。本策略的觀點是認為歐元兌美元的波動率在2020年11月3日美國大選之前將保持在一個較窄的區間內,目標是通過做空波動性賺取溢價。與做空一個跨式期權相比,鐵蝶式期權組合的優點是同時可以限制下行可能帶來的虧損。交易策略包括做空一個行權價為1.1925的平值看漲期權和一個同樣行權價的看跌期權,到期日均為2020年10月16日(EU3V0)。為了限制策略的可能虧損,須同時買入同一到期日的,行權價為1.1975的看漲期權和行權價為1.1875的看跌期權。本策略收入為187個基點,盈虧平衡點分別為1.1880與1.1970。最大損失45個點,風險回報率幾乎為1:4。
來源:CME Quikstrike Options Simulator,數據截至2020年9月18日
限制下行空間並為疲軟的市場保留頭寸:歐元/美元看跌比例價差
在過去6個月,我們看到歐元從2020年2月20日的低點1.0785跌至2020年3月9日的1.1450,2020年3月20日回落至1.0688,隨後出現反彈,於2020年8月18日回升至1.1969。由於目前市場在歐元/美元多頭頭寸上已很難再有增加,資產管理公司多頭歐元外匯期貨的未平倉利率創歷史新高,因此,接下來價格很有可能從1.19出現均值回歸回落至1.15或更低水平。
2020年12月4日到期的歐元/美元多頭看跌期權比例利差,包括買入2份2020年12月歐元兌美元(EUUZ0)看跌合約,行權價為1.18,賣出1份行權價為1.19的期權合約。策略的盈虧平衡點為1.1611,如果到期時歐元/美元為1.18,則最大損失為189個基點。如果到期時歐元/美元升破1.19,交易者付出的期權費僅為89個基點。如果歐元/美元在2020年12月4日前大幅走低,交易者將收穫頗豐。我們選擇2020年12月到期的合約的原因是2020年11月3日美國總統大選的不確定性將產生的潛在市場波動的更大可能性。
來源:CME Quikstrike Options Simulator,數據截至2020年9月18日
看好經濟復甦下澳元上漲前景:買入澳元/美元日曆價差
預計大宗商品價格中期上漲,全球增長的持續復甦將支撐澳紐這兩種貨幣,且相較紐元更看好澳元,因澳大利亞更好地控制了疫情。不過短期內美元受到美國大選臨近的影響而下行較為艱難。建議選擇行權價為0.7350的澳元兌美元多頭看漲期權日曆價差合約,即賣出2020年10月16日到期的近期看漲期權(AD3V0),買入2020年11月13日到期的遠期看漲期權(AD3X0)。
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市場越來越多地轉向這些短期合約來管理風險。今年2月,CME的短期期權範圍擴充至周一到期期權,現在提供星期一、星期三和星期五到期期權。
2020年上半年平均來看期貨和期權名義交易額為832億美元,EBS上的現貨交易為800億美元,期貨和期權持倉為2320億美元。現在,無論你交易哪種工具,都可以在CME提供的確定性下進行。相比雙邊交易的外匯掉期、外匯期權、外匯即期、外匯遠期和無本金交割外匯遠期,CME外匯現貨產品和場內外匯產品的流動性充足,甚至更佳。
(責任編輯:趙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