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時,掃描二維碼就可以直接停入;找車時,同樣也只需掃描二維碼,不用60秒車就自動下來了。常到東莞南城三元裡一帶辦事的市民李先生對這個立體停車場稱讚不已。作為東莞首個社區集體資金投資建設的立體停車場項目,三元裡立體停車庫一期已經完工並進入試運營階段,目前每天可停放500車次,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東莞中心城區這個「袖珍」社區的停車難問題。
首創社區自建立體車庫緩解停車難
近年來,「停車難」一直影響三元裡社區居民出行,也制約社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為解決停車難題,三元裡社區以南城街道建設停車場工作方案為指導,立足社區實情,將人居環境整治與集體資源盤活相結合,自2019年開始籌備建設立體停車庫,將中基荔枝園和社區物業簡易廠房進行整治,建設立體停車庫。
三元裡立體停車庫是南城乃至東莞首個以社區集體資金投資建設的立體停車場項目。一期立體停車庫用地670㎡,首層佔地350㎡,六層立體設計,共建有106個機械立體車位,現已完工,處於試運營階段。目前,每天可停放500車次;二期立體停車庫項目用地1500㎡,佔地面積約650㎡,六層立體設計,建設有192個機械立體車位,現已完成整體安裝,正在進行外牆綠化,預計年底投入使用。
李先生經常到三元裡一帶辦事,過去老是擔心停車問題,經常要花近半個小時才能等到一個車位。如今,有了新建的立體式停車場,方便多了。據介紹,用手機註冊登記過車主信息後,只要掃描小程序二維碼就可以直接將車停入;找車時,也只需掃描二維碼,不到60秒車就自動下來。「比起其他立體式停車場,這個更加人性化、智能化。」李先生稱讚道。
社區老人有了自己的「樂園」
「三生有幸,元裡有你」,走進三元裡社區,這幾個字讓人眼前一亮。作為東莞中心城區內只有0.16平方公裡的「袖珍社區」,三元裡社區在保持現狀基礎上最大限度地改善社區人居環境。除了建設立體停車庫之外,還因地制宜建設了老年活動中心、社區公園,提升居民獲得感和幸福感。
三元裡社區戶籍人口約1300人,其中60歲以上人口超過300人。如何保障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經過反覆研討,三元裡社區修建了老年活動中心,起名為「樂園」。樂園佔地近130平方米,內設有圖書閱覽區、棋牌區、書畫區、茶座區和殘疾人康復室等。考慮到社區老人最喜歡到兩棵老榕樹下活動,社區特意把樂園建在榕樹對面,並採用百年老青磚建設外牆。
68歲的張姨每天都會到樂園與老友們搓麻將。她說:「以前經常在榕樹下聊天,一下雨就沒有地方去了。現在有了樂園,無論是颳風下雨還是出太陽,我們都在這裡活動。」
社區公園成「打卡勝地」
張女士在三元裡社區已經工作生活了三年,對於這裡的變化她記憶猶新。「很難想像,以前雜草叢生、衛生環境差的爛尾廣場,現在整治得那麼漂亮,我晚上有空都會到這邊跑步。」
為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推動人居環境整治,三元裡社區對一處荒廢多年、雜草叢生的廢棄廣場進行升級改造,實現了鄉村生態宜居和文化振興的統一,提升了社區宜居宜商環境和城市化水平。
據社區工作人員介紹,按照規劃,廣場總面積約7500平方米,集體育、文化、創意、歷史等功能於一體。廣場內設一個燈光籃球場、一個兒童活動區、一條老年健身步徑、一條400米環形跑道、一條 「赤瓦居」社區歷史文化景觀長廊,還有近百個停車位。社區公園現已成為三元裡社區及周邊居民晚上休閒放鬆的「打卡勝地」,閒暇時在此散步、打籃球、跳廣場舞、打太極拳,其樂融融。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李直建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楊洪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