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系廠商壓境 如今阿里睡不著

2020-12-24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如今阿里睡不著

阿里在準備什麼硬仗?

阿里旗下的海外電商平臺Lazada,再度迎來新的CEO。日前,原Lazada印尼CEO、Lazada集團CTO李純接手了Lazada集團CEO一職,阿里的東南亞電商平臺再度由中國人領導

這是阿里過去半年在人事上「動刀」的冰山一角。從給蔣凡除名合伙人,到大潤發、飛豬、菜鳥、阿里大文娛等多個業務高層變化,再到砍掉一些海外產品,一系列的重磅調整似乎預示著阿里將投入一場更大的戰役。

狂奔21年,這隻網際網路猛獸似乎在2020年遇到了對手的全面圍堵。

今天的網際網路圈,騰訊、阿里巴巴、美團、拼多多、京東中,後三者背後都有騰訊的投資,此外騰訊還是一眾小巨頭的股東:鬥魚、虎牙、58、藝龍、快手、知乎、永輝、唯品會、嗶哩嗶哩、滴滴、閱文、小紅書、貓眼.....面對這樣陣勢,阿里很難沒有緊迫感。

5年換4位CEO

阿里出海電商緊急換帥

從德國人Maximilian Bittner到彭蕾,再到彭龍、李純,5年時間裡,阿里巴巴旗下的東南亞電商平臺Lazada換了4個CEO,掌舵人的更替不可謂不頻繁。

投資界(ID:pedaily2012)消息,日前,Lazada集團CEO再度調整,原Lazada印尼CEO、Lazada集團CTO接手了這一職位,他所接替的正是Lazada 的創始人之一、法國人彭龍(Pierre Poignant)。這意味著,阿里的東南亞電商平臺再度由中國人領導。

Lazada是阿里巴巴重要的國際化觸角。成立於2012年,Lazada業務遍布新加坡、印尼、泰國、越南等。2016年4月,阿里耗資10億美元入股了電商平臺Lazada,2018年又追加了20億美元,將持股比例提升至 83%,並在後續追加至90%,投資額總計40億美元,將Lazada徹底收入囊中。

不難理解阿里的初衷,這家東南亞最大的B2C電商平臺成了阿里巴巴電商出海的重要武器,通過投資來徹底控股一家公司為自己所用,也是阿里CVC的一貫做法。在電商出海範疇裡,阿里還向印尼最大電商平臺 Tokopedia領投11億美金,掌握了其控股權。

加入阿里系後,Lazada迅速吸納了阿里的多位中高層人才。

就在阿里追加Lazada20億美金的2018年,阿里合伙人彭蕾就任Lazada CEO 一職,同年11月,Lazada前CEO Maximilian Bittner宣布離開阿里。不過,彭蕾的任期僅僅8個月,隨後便把CEO一職交給了皮爾·彭龍,直到這一次交棒李純。

李純在2014年加入阿里,曾擔任1688的CTO,2017年夏天他被派到Lazada,隨後出任Lazada集團CTO,併兼任Lazada印尼CEO。李純有非常豐富的搜索、電商經驗,對技術架構也十分了解,他曾主導了Lazada印尼的起死回生,保住了頭部電商的位置。

這一次,等待李純的仍是一場硬仗。出海並非易事,雖說Lazada誕生於東南亞,但被阿里收購後,公司內部的文化衝突不可避免,而且,協調各個國家的資源與組織能力,都並非易事。

更何況,除此之外,他需要對抗的還有騰訊持股的另一個東南亞頭部電商平臺Shopee,以及同樣是騰訊系的、逐漸成長為東南亞電商重要玩家的京東。

阿里在準備什麼?

低調進行了一系列大調整

今年上半年,阿里或主動或被動地經歷了一系列密集的調整。

4月份,蔣凡事件給阿里股價帶來了短暫的波動,這位被外界視為阿里CEO「接班人」的合伙人,成為阿里巴巴不得不公開處罰的高層。在這一事件的影響下,去年底被宣布負責淘寶天貓總裁的同時還分管阿里媽媽事業群的蔣凡,被取消阿里合伙人身份,而在今年的人事調整任命中,已不再被提到。

今年618前夕,阿里巴巴迎來了新的組織架構大調整。據《晚點LatePost》報導,阿里巴巴旗下大潤發、飛豬、菜鳥、阿里大文娛等多個業務高層均發生副總裁以上級別高管變動。這距離上一次的大規模調整剛剛過去半年。

上一次調整中,螞蟻金服國際事業群總裁趙穎被宣布同時兼任飛豬總裁,但今年,未見太多起色的飛豬等來了阿里大文娛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大文娛CTO兼優酷COO莊卓然,他被調離阿里大文娛,擔任飛豬的總裁。飛豬的另一位高管海外業務負責人印井調任螞蟻國際。

與此同時,集團副總裁、飛豬酒旅及國內生態業務負責人範馳調往優酷任職。優酷與飛豬的負責人互換了,而阿里大文娛在6年換了3任總裁,另有十餘名核心人才離職。

此外,阿里巴巴副總裁、零售通總經理林小海將接管大潤發,擔任大潤發CEO,直接向阿里巴巴CEO張勇匯報,黃明端仍然擔任高鑫零售CEO、大潤發中國區主席職務。

也有不少高層主動離開阿里巴巴。5月,阿里巴巴副總裁、阿里媽媽事業群總裁張憶芬離職,她曾主要負責阿里巴巴集團P4P廣告及淘寶網的網際網路廣告營銷業務,據說日後將投身於投資事業。菜鳥網絡也經歷了兩位高管人事變動,菜鳥網絡CTO谷雪梅和菜鳥網絡副總裁、菜鳥聯盟秘書長史苗都已經離職。

當然,阿里的大調整並不局限於人事變動。今年5月,阿里的海外新聞聚合產品UC News宣布將停止運營,原團隊全部併入阿里健康,同時阿里海外短視頻產品VMate將縮減員工、收緊資金投入。據報導,VMate的公關人士曾回應,在阿里的新財年,各個業務都在做新規劃中,「堅定海外布局的前提是不變的,規划具體還在制定中。」

這一切,密集而緊張,不僅令外界心生好奇:阿里正在準備什麼?

馬雲減持,蔣凡被除名合伙人

阿里很難沒有緊迫感

最新的消息是,馬雲罕見大幅減持阿里巴巴。

2019年11月26日阿里在港股二次上市時,馬雲持股比例為6.1%,而在阿里巴巴集團在近日向美國SEC提交的財年報告中披露,截至2020年7月2日,馬雲的持股比例為4.8%,持股比例首次降至不足5%。也就是說,在過去7個月中,馬雲持股比例下降1.3%,累計減持了2.3386億股。

阿里巴巴的另外一位創始人蔡崇信也在同期減持0.64億股阿里股票,持股比例從2%降至1.6%。

此外,阿里提交的財年報告還顯示,蔣凡已不在阿里巴巴集團合伙人列表中,但仍然是天貓和淘寶總裁。這張頗為嚴厲的罰單,與此前阿里宣布對蔣凡的處理措施一致。

對於馬雲和蔡崇信的減持,阿里巴巴方面回復稱:阿里上市的時候在SEC有過備案的,他們每年都會退讓一部分股權出來,給他們名下的公益基金會。

在馬雲減持的同時,阿里與騰訊依舊在競逐網際網路市值第一的公司。7月7日,阿里巴巴開盤大漲,市值突破5萬億港元,超越騰訊重返中國市值第一大公司。截至7月13日16點,阿里港股市值5.46萬億港元,騰訊為5.17萬億港元。

縱觀今天的網際網路圈,騰訊、阿里巴巴、美團、拼多多、京東中,後三者背後都有騰訊的投資,騰訊是美團點評、京東的大股東,也是拼多多的二股東。除此之外,騰訊還是鬥魚、虎牙、58、藝龍的大股東,還持有快手、知乎、永輝、唯品會、嗶哩嗶哩、滴滴、閱文、小紅書、貓眼的股份。換言之,除了阿里巴巴,騰訊系牢牢掌握住了中國網際網路公司的眾多領頭羊。

阿里很難沒有緊迫感。內部換血這樣的事,對於阿里這樣的巨頭公司來說並不是稀有的事情,但組織架構的調整以及砍掉部分業務,做出優先級,配合今年以來騰訊系的快速增長,讓一切看上去都顯得更加意味深長。

而在外界看來,這是排兵布陣的架勢,阿里要打仗了。

相關焦點

  • 阿里系和騰訊系都發生過哪些大大小小的戰役呢?
    一直以來,中國網際網路行業格局存在著「BAT」一說,但隨著其中三家之一的百度逐漸開始掉隊,無法與騰訊和阿里巴巴相抗衡,過去的「三國演義"也由此變成了「兩國爭霸」,近年來逐漸產生了「阿里系」和「騰訊系」的陣營站隊說法。
  • 騰訊系VS阿里系:從戰略、組織到執行,究竟有何異同?
    也許,這意味著騰訊官方不關心自己離職員工的創業成果,或者不善於表達關心?無論如何,從創業成就上看,「騰訊系」和「阿里系」算是各擅勝場——2017年,「前橙會」和「南極圈」都登記了超過1000家校友創業公司,其中各有幾十家「獨角獸」。
  • 騰訊系VS阿里系:從戰略、組織到執行,究竟有何異同?-虎嗅網
    無論如何,從創業成就上看,「騰訊系」和「阿里系」算是各擅勝場——2017年,「前橙會」和「南極圈」都登記了超過1000家校友創業公司,其中各有幾十家「獨角獸」。騰訊的入職培訓平淡無奇,很少對員工強調價值觀和文化,更沒有「政委體系」。坦白說,想在騰訊「混日子」,不是什麼很難的事情,很多中層管理者也確實在「混日子」。怪不得很多離職員工都會抱怨:騰訊不但是佛系文化,而且是佛系管理。但是,且慢下結論!不是所有企業都需要「狼性文化」,也不是所有文化都需要強調。
  • 收割者:騰訊阿里的20萬億生態圈
    其中,微信、拼多多、美團隸屬騰訊系,而天貓、微博為阿里巴巴系。從高德、B站到喜茶,從《金剛川》到永輝、萬達,從蔚來、小鵬到鏈家,生活中為之停駐的品牌,無不被騰訊和阿里鎖定。我們的時間,我們的注意力,永不可再生的最寶貴資源,被一步步納入了AT的荷包。如今,阿里和騰訊已各自坐擁超過10萬億元市值的生態圈。
  • 阿里、騰訊、百度新基建版圖來了!
    未來3年,公司再投2000億元,意味著其數據中心和伺服器規模將持續快速擴充,並有望成為全球最核心的IaaS廠商之一。 阿里系與計算機上市公司的股權合作最為頻繁,生態搭建較完善。 2014年以來,阿里系通過非公開發行、股權轉讓等方式,入股恒生電子、石基信息、衛寧健康、潤和軟體、新開普、南威軟體、華宇軟體、千方科技等上市公司。 在入股的同時,阿里系傾向於進行業務的強協同。
  • 阿里騰訊看中屈臣氏什麼
    分析認為,若屈臣氏獲取其中一家投資,可以拓寬其渠道,此外,無論阿里與騰訊是否真的參與了競購,兩大巨頭都為屈臣氏賺足了眼球。大佬「高頻」動作根據媒體報導,知情人士表示,騰訊在內的財團正考慮競購淡馬錫擬出售的屈臣氏股份。此外,由於尚未做出最終決定,所以潛在買家不一定會提出切實的報價。
  • 這次又是騰訊!阿里敗了?
    財報提及,家樂福在中國臺灣地區發展不錯,但在中國大陸業績不佳——同店銷售額下降了7.6%。由於業績不佳,家樂福考慮剝離中國業務的傳言也由來已久。去年11月,被問及他對於中國市場的態度時,邦帕德向路透社表示,他將在今年1月公布對中國市場的決定。
  • 騰訊員工炫耀:騰訊職級改革,T4對標阿里P7,這不過分吧?
    今日,有騰訊的員工在網際網路職場發帖爆料稱,騰訊職級改革了,T3-1以後是9級工程師了,比阿里的P7還大2,以後是無敵的存在了。騰訊T4對標阿里P7,不過分吧?這樣的爆料也是瞬間引起了網友的圍觀與議論,我們先來看看網友都是怎麼說。
  • 在線音樂巨頭騰訊、網易、阿里三分天下
    驅動中國2018年3月6日消息 如今在線音樂平臺再度洗牌,騰訊音樂與網易雲音樂達成版權合作之後,二線音樂平臺多米音樂卻打出了「休戰牌」。行業巨頭騰訊音樂(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佔領了市場90%音樂版權;新起之秀網易雲音樂緊隨其後與騰訊達成版權互授;阿里系(天天動聽和蝦米音樂)背靠阿里強大的電商基因,財力富庶可抗版權高壓。
  • 阿里寶卡曝光:19元起,淘寶、天貓、優酷等阿里系APP免流
    【天極網網絡頻道】騰訊王卡推出後,不少用戶吐槽,同樣是「與中國聯通合作的網際網路套餐,為什麼騰訊王卡把騰訊系應用免流了,而支付寶推出的螞蟻寶卡雖然資費便宜、福利眾多,但只有少許的包月流量。什麼時候螞蟻寶卡能把阿里系的給免流呢?」現在,距離這一「目標」阿里很快就要實現了,但不是「螞蟻寶卡」,而是阿里新推出的「阿里寶卡」。
  • 10萬億阿里騰訊帝國:普天之下,莫非AT之土?
    定外賣的美團、砍一刀的拼多多是騰訊系,刷微博、逛淘寶是阿里系,哪怕是喝的喜茶、聽的網易雲音樂、租房用的貝殼,都有AT的影子。普天之下,莫非AT之土;率土之濱,莫非AT之臣。套用當下流行的凡爾賽句式,或許與一般公司擔心存活不下去的問題相反,AT的問題是過於強大。
  • 騰訊親自搶 「 電子籤 」 蛋糕,阿里能否 「 處變不驚 」?
    雖說騰訊早與行業細分領域的頭部玩家法大大有合作,但隨著一種網際網路巨頭的相繼入局,尤其是在信息流領域對騰訊構成巨大壓力的字節跳動上線電籤平臺的動作,或許進一步加深了騰訊的焦慮。而和阿里在多個領域形成的對峙局面,也早已成為二者不成文的規定。
  • 國家出手反壟斷,騰訊阿里們該何去何從?
    可騰訊卻寧願自己搞個微信出來搶奪QQ的市場份額,也要把用戶留在騰訊,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已經形成了壟斷。現在打開手機,找到你最常用的幾款APP。幾乎都是騰訊系與阿里系的天下。去年有個榜單,列出了網民最常用的30款APP。
  • 新系再壓境參戰宜蘭縣
    不過,最初跳出來的其實是宜蘭市長江聰淵,其在地方的民調已經超越陳歐珀,因此新系本來打算讓他一路衝到底,但最後評估,他距離國民黨羅東鎮長林姿妙還是有一段不小的差距。各路人馬早清楚知道新系布局一直是鴨子滑水,陳金德在記者多次私下的詢問中,都堅定回答,外界傳聞都不是事實;不過,一通來自日本的越洋電話,劃破了宜蘭地方的寧靜。
  • 阿里的國防不會拿給騰訊卡脖子
    作為安全產品,騰訊手機管家還能光明正大的給媒體發報告,揭淘寶不安全。比如,「一位淘寶賣家洪女士,因為掃描二維碼給一個買家,半小時後,其支付寶、餘額寶、銀行卡快捷支付加上阿里金融貸款一共18 萬元被轉走」。誰看了都會心驚肉跳。  問題在哪裡?不在阿里或騰訊的產品有沒有漏洞,難免會有。問題在於,戰爭的雙方都來告訴你,對方不安全,是不是值得信任?
  • 阿里和騰訊到底在爭什麼
    阿里和騰訊,到底在爭什麼?雖然參與的三方都表示了不予置評,但是關於淡馬錫要出售屈臣氏股份的信息,早在今年1月份就已經出現,可見這一消息並非空穴來風。事實上,屈臣氏與騰訊和阿里合作已經有過先例,在2018年,屈臣氏與餓了麼合作,提供閃電送服務;與永輝及騰訊舉行聯合發布會宣布,三方組建新合營公司「百佳永輝」,並將整合屈臣氏集團旗下百佳超市,以及永輝超市在廣東省的商超業務。
  • 騰訊股價漲幅超阿里:什麼才是網際網路公司的「護城河」?
    2020年初以來的這波新冠肺炎疫情,騰訊港股的股價走勢是「√」型反轉,阿里港股和美股的股價都是「v」型反轉,騰訊相比年初上漲近25%,可能連馬化騰自己都沒有想到,資本市場會在阿里和騰訊之間投票給騰訊,因為他今年精準減持在了「半山腰」的位置。
  • 網易與阿里齊下場,騰訊的全民K歌要忙起來了
    聯繫到去年上線的K歌App唱鴨與鯨鳴背後的「阿里血統」,再加上目前已經有著不小知名度的騰訊全民K歌,不難看出在在線音樂平臺之後,在線K歌領域也或將迎來外界所熟悉的「三強爭霸」局面。不過此次並不同於以往,騰訊與阿里方面佔據著版權方面的優勢,在線K歌領域各方勢力已然被重新打亂。騰訊方面似乎成為「防守方」,接下來或許需要面對來自阿里與網易不同風格產品的搶擂。
  • 阿里推出了超值的 88 元 VIP,其實騰訊也有自己的「秘密武器」
    不過阿里的 88VIP 顯然要豐富得多,購物福利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優惠,它更直接的意義是打通了阿里系重頭產品的會員體系。要說國內能和阿里系對比的,可能也只有騰訊了。騰訊系的應用覆蓋夠多夠廣,如果騰訊也推出一個類似的一卡通式會員,可以加入哪些產品,會不會更加超值?
  • 「釘釘認爹」後時代,阿里騰訊的UP主夢
    為吸引當代年輕用戶的注意,最近一段時間,阿里和騰訊的視頻Battle進一步升級。「能打敗鬼畜和沙雕的,只有升級版的鬼畜和升級版的沙雕」,尤其在B站,阿里和騰訊努力追尋UP主夢想的樣子,仿佛一部「品牌101」正在上演。釘釘下跪認爹引發的網紅「C位」爭奪戰一切還得從釘釘的「驚天一跪」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