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飲食系列(大米篇3)-將各國料理改良為和風料理飲食文化

2020-12-11 讓農產品飛起來

從日本大米類食物烹調法的變遷可以看到幾個頗有意思的現象。

據說水稻種植傳到日本後,最初人們是直接生吃米粒的。生米很硬又不易消化,所以必須細細咀嚼,先在嘴裡嚼爛了再送到胃裡。人們是用臼齒嚼碎生米後食用的,因而把咀嚼米粒時動的最多的太陽穴叫做「komekami(嚼米)」,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此後,人們開始食用烹調後的大米,如炒後食用的炒米、蒸後食用的蒸米,之後烹調法變成了煮,漸漸地演變成像現在一樣,將米煮得柔軟蓬鬆後食用。

現如今,米和水的比例1比1.2時煮出的米飯最可口,這個比例也作為黃金比例固定下來。只需按下按鈕就可以輕鬆煮飯的電飯鍋、煤氣鍋內的刻度線的標準就是這個黃金比例。

上面說的都是不加任何調料的煮飯方法。在大米中加上醬油、酒等日本傳統的調味料和日式高湯一起煮出來的帶有味道的日式燜飯也很受大眾歡迎。特別是在日本,加入燜飯的食材基本都是時令食材,從飯桌上的不同口味的燜飯,感受和品味季節的變化,也是日式料理的一大特徵。

初春的春筍燜飯、秋天的各種菌菇燜飯、香氣四溢的松茸燜飯和慄子燜飯,都是日式燜飯中的典型代表,人們把通過吃來品味季節的心情也一起煮進了米飯裡。

另外,日本四周被海包圍,海鮮類燜飯自然也有不少。盛產秋刀魚的季節裡的秋刀魚燜飯、家有喜事時的鯛魚燜飯、蛤仔或牡蠣等貝類燜飯,還有章魚燜飯和反過來將米塞到墨魚內煮的墨魚燜飯,都出現在了普通家庭的餐桌上。

日本列島從北到南呈細長狀,各地的特色燜飯不勝枚舉,和大米完美結合的豐富多彩的料理為日本的大米飲食文化增添了光彩。

日本是個島國,和別國隔著大海,也經歷過海外文化難以傳到國內的歷史。

正因為如此,日本反而對大海的另一邊,也就是海外,抱著強烈的憧憬和好奇心,人們一邊模仿著從國外流傳過來的東西,一邊慢慢地消化其中的精華,蘊育成日本特有的文化。

在飲食文化方面也一樣,即使現在日本人也很熱衷將外國食物迅速引進國內。但是,並不止於原封不動的引進,日本人把國外傳統口味以國外的烹飪法、食用法為基礎進行改良,巧妙地將其變身為符合日本人喜好的料理,這也是日本飲食文化的特徵之一。特別是這些改良後的外來料理向普通家庭普及的速度之快也讓人瞠目結舌。

以家常菜為例,假如你造訪一下義大利的家庭,就會發現他們日常吃的是傳統義大利風味的意面。義大利人很少把從另外一個遙遠的國度流傳過來的調味料搭配意面,也很少顛覆披薩的傳統吃法。比如他們不會把從印度流傳過來的咖喱作為意面的醬汁或披薩的餡料。

但是,在日本,食物的搭配就更加自由奔放了,比如又有咖喱意面又有咖喱比薩。

無論什麼料理,都可以巧妙地將它改良為符合日本人口味的美食,這是日本飲食文化的特徵。

同樣,讓大米成為主角,為了讓其他國家的料理更易於搭配米飯而進行相應的改進,催生出了和發源地完全不同的美味料理。

日本的咖喱飯就是這樣的例子。

印度的咖喱較稀、並不濃稠,正好搭配粒粒分明的印度大米。但是,在日本它變身為和印度咖喱完全不同的料理。

使用麵粉(據說以前使用過澱粉)做咖喱,做出來的濃稠的咖喱能更好地包裹有粘性的日本米飯,這種做法在日本成為主流。

據說剛開始是印度來的廚師想方設法地做出濃稠咖喱,後來,出現了商品化的咖哩塊,只要加上一些麵粉攪拌就能簡單地製作,後又經過了一些口味的改良,讓咖喱成為了一種簡單易做、廣受歡迎的料理。現如今,咖喱儼然是日本人常吃的國民美食,平均一周或10天吃一次。

另外,發源於英國的料理牛肉燴飯是把牛肉和洋蔥、土豆用棕色沙司燉出來的,到了日本,它變得更濃稠被澆在米飯上,成了牛肉燴飯,在昭和時代菜名變成香雅飯(Hayashi rice),被民眾熟知。

中國的麻婆豆腐(又稱麻椒豆腐),雖然在中國也有人把它澆在米飯上吃,但並不是把它澆在整整一碗米飯上,也就是說並不作為蓋澆飯來吃。但在日本它變身為一道被叫做「麻婆豆腐蓋飯」的料理。因為是澆在米飯上吃,為了讓澆頭更好地包裹住飯粒,日本的麻婆豆腐用較多的澱粉提高濃稠度,比起正宗的麻婆豆腐,它大大減少了花椒、紅辣椒的辣味。以前的文章中也介紹過,現在麻婆豆腐蓋飯已經成為學校供餐裡深受歡迎的一道料理。中國人看到這個現象一定會驚奇不已吧。

還有,從中國流傳過來的美味的炒飯,粒粒分明的中國米飯非常適合做炒飯。但是日本人在模仿時,對於如何解決把有粘性的日本米飯變得粒粒分明的難題,日本人寫下了一部孜孜不倦尋找答案的血淚史。

現在人們找到了答案,一般的做法是,使用足夠量的雞蛋,先讓一粒一粒的飯粒包裹上雞蛋液後再炒,這樣炒出來的米飯就會粒粒分明。其實不久前,還得先將煮好的飯冷卻,然後用水洗掉米飯的粘性,再開始做炒飯。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前一天先把飯煮好,然後放入冰箱冷藏,讓澱粉β化、米飯變硬,去掉粘性,再和各種食材一起炒。人們為了做出一碗粒粒分明的炒飯不斷改良烹飪法,普通家庭也參與了這場奮戰,現在可以用這種方法戰勝米飯粘性,做出一碗粒粒分明的美味炒飯。

而且最近,在炒飯裡加上韓國辣白菜做出來的辣白菜炒飯也備受歡迎。

這樣看來,這些都是以粘度高、有光澤的日本大米為基礎,經過對傳入日本的各國料理的改良,最後變成日本獨特的美食。不得不說,「對外來料理的巧妙的日式改良」是日本飲食文化的一大特徵。

文99圖片/ 吉原hiroko(學校供餐研究家99料理研究家)

相關閱讀

相關焦點

  • 被日本人「改良」的各國料理
    日本的飲食文化,對於其他國家的飲食一直以來都採取兼收並蓄的態度,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取長補短,並且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和特色。因此,現在在日本可以品嘗到各個國家的料理,除此之外,很多料理都為了更加符合日本人的口味,而被日本人進行了改良,成為了具有日本特色的異國料理。這樣被改良的料理種類非常豐富,今天簡單給大家分享幾個。
  • 日本飲食文化——日本料理
    日本飲食,無論在什麼樣的場合用餐,美食擺上桌,拿起筷子準備用餐之前,都會看到他們虔誠的眼神,雙手合十,對著滿桌的美食表達感謝和敬意,並真誠的說道「我要開動了」。 這項舉動並不僅僅是「禮儀規範」而裝裝樣子,而是發自內心的虔誠與感謝。
  • 日本駐穗總領事石塚英樹:飲食文化的核心是親民
    從今天起,廣州日報推出《不出廣州,吃遍亞洲》系列策劃,將邀請亞洲各國駐穗總領事或其他領事等外交官,為廣州市民遊客推薦本國美食,暢談對廣州美食文化印象。在本期,日本駐穗總領事石塚英樹(Ishizuka Hideki)講述了他的粵菜情緣及中日間源遠流長、彼此影響融合的美食文明歷程。
  • 日本飲食文化專家,娓娓道出「和食料理」的美味與智慧!
    導讀:日本飲食文化專家,娓娓道出「和食料理」的美味與智慧!(千萬別餓著肚子閱讀本文!)──《和食全史》「和食」是現代中國人最熟悉的飲食文化之一,大街小巷都能找到各種日本料理、日式作法的餐廳,甚至許多超市也都能找到日本進口的食材。其清淡、少油,又能品嘗食材美味的特色,更在全球掀起一股風潮。日本料裡選用的食材,背後藏著數千年演進的歷史,和日本人健康長壽的秘密。
  • 日本菜都是清淡的?並不是!從日本家庭料理看日式洋食的演變
    日本和中國同樣位處亞洲,但相對而言西化較早的日本,在明治維新時期開始便大量引進並學習西方的文化,其中便包含了飲食文化。據說當時日本人認為西方人的人高馬大,加上國力強盛是因為愛吃肉及高熱量飲食的關係,因此當時的天皇還廢除了禁吃紅肉的禁令,更將西方飲食加以推廣。
  • 西洋與東洋交織的飲食文化!日本洋食大揭密!
    這些日本料理,並非傳統和風,而是結合西方飲食再受到日本文化薰陶,所誕生的「洋食」。洋食的起源,其實是明治維新的西化政策了!因為明治維新的開始,天皇宣布要學習西方事物以振興日本,當時代認為,西方人如此高壯的原因是因為攝取各種紅肉,於是解除「禁肉令」,1200年以來只能吃魚而不吃其他肉類的日本人,終於開始食用其他肉品,這也是為何洋食中多以肉類為主的原因。
  • 當和風配上料理,這些日本美食俘獲了1億人的味蕾
    當和風配上料理,這些日本美食俘獲了1億人的味蕾日本作為地理上的一個小國,但是其誕生出的食材種類卻相當豐富,在對食物運用和搭配的包容度上,日本美食可以說能躋身世界的名流,是有它獨特的魅力之處的。日本美食以花樣繁多,製作精細而聞名,同時作為一個長壽的民族,日本人的平均壽命也很高,這在很大原因上其實要歸結於日本的飲食文化。日本的傳統飲食方式一直以海鮮和大米為主,作為一個大海中的島嶼國家,日本列島由於四級分明的氣候條件,擁有著豐富而新鮮的海產來源。所以在海鮮類菜餚上面,日本人可謂是下足了琢磨和功夫,在極其講求各類食材新鮮程度的同時,也注重它們的材料品質。
  • 日本美食攻略,這些和風料理總能抓住你的胃
    日本美食攻略,這些和風料理總能抓住你的胃日本這個國家以本州島為主體,只是一個相對狹長的地理小國,但是在這片土地上卻誕生出了種類豐富的美食。日本在對食材料理的包容並蓄上,可以說在世界美食界都有一席之地。同時日本的居民也是一個長壽的民族,平均壽命相對較高,這很大程度上其實也是因為其特殊的飲食文化。在日本的傳統食材中,大米和海產魚類佔據著主要地位。日本列島四面臨海,氣候條件四季分明,海產富足而鮮美。在對海鮮菜餚的研究上,極盡講究的日本人除了會選取最好品質的食材,同時也會很注意食物的新鮮度。
  • 日本的飲食文化!
    日本列島在彌生時代(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3世紀)開始出現以水稻為主的農業,進入農耕時代。這個時期的日本人由於學會了種稻、飼養牲畜,所以開始將主副食分開,此外也學會了釀酒和在食物中添加佐料,奠定日本菜的基礎。奈良時代,日本社會的上層貴族開始與中國有文化交流,中國的夥食文化和宴席制度被引進日本。
  • 繁雜的街頭美食,精緻的高級料理,日本飲食文化正在向全世界推進
    如果你計劃去日本旅行,很可能日本食物是最能令你興奮的事情之一,無論你是否將自己歸類為「美食家」。日本是一個令人驚嘆的目的地,原因很多,它的歷史,傳統,文化,藝術,但僅憑日本食物就足以讓我們對這裡流連忘返!儘管它在全世界範圍內非常受歡迎,但大多數人對正宗日本食品的多樣性知之甚少。幸運的是,你現在正在接近這些美食!
  • 《日本的飲食系列(蔬菜篇1)》――蔬菜的歷史和趨勢
    在當今的日本,由於減肥和健康意識增強,蔬菜已經擁有了穩定的人氣地位,在一些以蔬菜為主要原材料的餐館,呈現了女性顧客為主的追捧趨勢。這個現象的出現,是由於十幾年前開始,代謝綜合症會影響壽命這一說法在全世界廣泛流傳。
  • 日學者稱日本料理成功申遺可重新審視兒童飲食
    日本料理學界大師村田吉弘【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產經新聞》12月5日報導,致力於日本料理(和食)申請登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NPO法人、日本料理學院理事長村田吉弘表示,很期待通過此次成功申遺,來讓大眾重新審視「支撐日本未來的」孩子們的飲食狀況。村田吉弘作為日本料理學界的大師,常在日本京都市內的小學開飲食教育講座,向孩子們介紹用湯汁製作的美味的日本料理。
  • 從德川家康的飲食,看古代日本「料理」
    如今的日本料理,精緻典雅,色、香、味、器」俱佳。在給人味覺體驗的同時,還讓人得到視覺享受,是高端餐飲的代表,那麼古代日本人吃什麼呢? 在黑澤明的電影《七武士》裡,講述了日本戰國時期的一個故事。山上的強盜打算在秋收的時候下山搶米。
  • 來自日本東京的他和中國妻子在濟南開了家和風料理店,結果……
    但是許多人還不知道,其實日本料理也是有區域之分的,就和我們中國飲食有南北之分一樣,日本在地理劃分上,分為了關西與關東兩大區域,不僅僅是在日本人的口音上,更是在日本的飲食文化裡。簡單的來說,就是日本關西地區在歷史上以寺廟居多,所以飲食上也更多的傾向於蒸煮的清淡素食,比如蔬菜豆腐什麼的比較多。
  • 韓國料理,日本料理,中國料理,越南料理,四個國家料理一目了然
    中國料理,就是中國菜與中華飲食文化。在日本和韓國稱為中華料理或中國料理,歐美稱之為唐餐,是中國文化的組成部分,深遠的影響了東亞地區的飲食文化。菜譜來源於中國各個地區和民族的菜餚。中國菜的特點被總結為色、香、味、意、形。被稱為國菜五品。
  • 日本料理大蝦壽司
    日本菜發展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據考證,日本料理借鑑了一些中國菜餚傳統的製作方法並使之本土化,其後西洋菜也逐漸滲入日本,使日本料理從傳統的生、蒸、煮、炸、烤、煎等基礎上逐漸形成了今天的日本菜系。吃日本料理,一半是吃環境,吃氛圍,吃情調。
  • 我們在大阪的料理教室裡,學到了「長壽飲食法」
    這Macrobiotic其實並不深奧,它照拂身體、平衡人與自然關係的要旨,就在下面介紹的幾道菜品裡,或者說,就來自我們的生活~Mizen料理教室日本大阪市中央區淡路町3丁目6番3號御堂筋MTR大樓B1>網站:www.mizen.or.jp/cn微信公眾號:flhhrk0329Macrobiotic自然平衡飲食法,起源於明治時期首位將「食育」一詞寫入書籍的日本藥劑師石塚左玄。
  • BRUNO推出「世界料理之旅」限定新色料理鍋! 全球限量發售
    因富有特色的「多功能料理鍋」風靡全球的日本品牌BRUNO,近期人氣持續攀升。5月在國內上市的花生漫畫(史努比)70周年聯名款,頻頻成為大小美食博主的料理桌上客,上市不久就「一鍋難求」。而BRUNO也幾乎沒有休息,最新消息,7月份限定新色正在醞釀登場!全新限定系列命名為「WORLD FOOD FESTA」世界料理之旅。
  • 松葉屋日本料理
    路、886路、219路、234路公交車,廣東電視臺站下車,廣東國際大酒店即到 簡介: 是否接受定位:是 收費方式:現金及刷卡 招牌菜:鐵板燒(海鮮) 客容量:100 環境:舒適 人均消費:30    位於廣州環市東路廣東國際大酒店五樓的「松葉屋」日本料理
  • 日本料理指的是什麼?簡單總結介紹一下日料的小知識,這道料理有故事
    自古以來,日本料理與法國料理、義大利料理等有著完全不同的想法和手法,形成了獨特的東方飲食文化。 日本料理中的「五法」是以中國的陰陽五行說為基礎的料理飲食及製作的思考方法。適用於人體主要部位的肝、心、脾、肺、腎,制定出各種各樣的飲食規則,使五臟功能保持平衡,不僅從味道上,從對身體的健康與營養角度也制定了各種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