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杭州殺妻案」,刷爆了朋友圈。真兇落網,引起無數唏噓,人們由最初的同情,轉變為憤怒,繼而是悲涼以及沉思,這一事件的落幕,卻遠沒有到來。一石激起千層浪,事件的後續影響仍在持續發酵。
這次事件讓人人自危,開始思考:會不會下一個人就是自己?惡劣的影響帶給女性的心理恐慌更大。女性本就是社會關係中的相對弱勢群體,當遭遇暴力時更容易受到侵害。而這次的事件發生在與自己朝夕暮處,同枕而眠的丈夫身上。勢必讓部分女性更加「恐男」。如以上個別帶調侃性的言論未嘗不是真的!
而一些自媒體的瘋狂轉發及傳播間接加劇了這種恐慌。讓女性心理承受更大的壓力。無意卻造成了惡劣的影響。
除此之外,這次事件後,諸如此類的報導更是加劇了。杭州殺妻案剛剛落下帷幕,七月二十七日,四川安嶽一男子殺害熟睡中的妻子,再次引發軒然大波。八月一日,海南一男子當街毆打一女子,隨後開車將其碾壓;八月二日,南京女大學生在雲南失聯,經查系由該女子男友將其殺害;八月三日,平頂山一男子夜市持刀將一女子捅傷,經搶救無效死亡。
這次事件引發全民的「信任危機」,妻子調侃「多謝」丈夫不殺之恩,同時也出現了「兩噸水」「化糞池警告」等梗瘋狂使用。
錢鍾書在《圍城》中說,有些人的惡毒,像飯裡的砂礫或者出骨魚片未淨的刺,會給人一種不期而待的傷痛。
與此同時,我們開始深思:為什麼一次杭州殺妻案的報導之後,如此之多的相似案件才得以被人知曉。難道這些案件是如雨後春筍突然發生的?還是說,是他們本就存在,平常不為人知,而一遇見合適的時機就突然爆發?一個偶然牽扯另一個偶然,因此偶然從來不是偶然,偶然是一種必將發生的必然和突然。
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危機」就像今年的新冠疫情來得猝不及防。資訊時代的互聯,讓得這種危機順著網際網路更加迅速的傳播。即使是同枕而眠的人都開始互相防備,心有重石。何況是兩個素昧平生的陌生人。
我們又將如何走出資訊時代「信任危機」的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