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危機」之中,人們將如何「重啟」人際關係

2020-12-11 泠江閱讀

前段時間「杭州殺妻案」,刷爆了朋友圈。真兇落網,引起無數唏噓,人們由最初的同情,轉變為憤怒,繼而是悲涼以及沉思,這一事件的落幕,卻遠沒有到來。一石激起千層浪,事件的後續影響仍在持續發酵。

這次事件讓人人自危,開始思考:會不會下一個人就是自己?惡劣的影響帶給女性的心理恐慌更大。女性本就是社會關係中的相對弱勢群體,當遭遇暴力時更容易受到侵害。而這次的事件發生在與自己朝夕暮處,同枕而眠的丈夫身上。勢必讓部分女性更加「恐男」。如以上個別帶調侃性的言論未嘗不是真的!

而一些自媒體的瘋狂轉發及傳播間接加劇了這種恐慌。讓女性心理承受更大的壓力。無意卻造成了惡劣的影響。

除此之外,這次事件後,諸如此類的報導更是加劇了。杭州殺妻案剛剛落下帷幕,七月二十七日,四川安嶽一男子殺害熟睡中的妻子,再次引發軒然大波。八月一日,海南一男子當街毆打一女子,隨後開車將其碾壓;八月二日,南京女大學生在雲南失聯,經查系由該女子男友將其殺害;八月三日,平頂山一男子夜市持刀將一女子捅傷,經搶救無效死亡。

這次事件引發全民的「信任危機」,妻子調侃「多謝」丈夫不殺之恩,同時也出現了「兩噸水」「化糞池警告」等梗瘋狂使用。

錢鍾書在《圍城》中說,有些人的惡毒,像飯裡的砂礫或者出骨魚片未淨的刺,會給人一種不期而待的傷痛。

與此同時,我們開始深思:為什麼一次杭州殺妻案的報導之後,如此之多的相似案件才得以被人知曉。難道這些案件是如雨後春筍突然發生的?還是說,是他們本就存在,平常不為人知,而一遇見合適的時機就突然爆發?一個偶然牽扯另一個偶然,因此偶然從來不是偶然,偶然是一種必將發生的必然和突然。

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危機」就像今年的新冠疫情來得猝不及防。資訊時代的互聯,讓得這種危機順著網際網路更加迅速的傳播。即使是同枕而眠的人都開始互相防備,心有重石。何況是兩個素昧平生的陌生人。

我們又將如何走出資訊時代「信任危機」的陰霾?

相關焦點

  • 兩個人產生信任危機怎麼辦?又該如何正確處理?
    可是很多時候,信任危機是不經意間出現在人們之間的,如果我們沒能夠及時地解決,這段關係就會進一步惡化。 無論是任何關係都需要彼此之間的信任,一旦缺乏了信任的存在,雙方不僅僅失去了核心的力量,還很容易形成對立的關係。
  • 夫妻之間出現信任危機,應當如何重建信任
    因此「信任」就是夫妻之間最起碼的要求,也是維持和諧穩定夫妻關係的最重要因素。當今社會,人的欲望跌宕起伏,人際關係錯綜複雜,人心的波動反覆無常,讓信任變得很脆弱。尤其是夫妻一方或雙方,經歷過感情的挫折,或經受過感情的背叛而彼此重新結合的,這份信任建立起來就特別艱難。
  • 2021考研英語作文素材:信任危機
    信任危機   First and foremost, people will be deprived of (被剝奪)much since they become over-cautions and feel insecure all the time.
  • 《生化危機》電影將重啟 再次推出六部曲
    《生化危機》電影將重啟 再次推出六部曲 發布時間:2017-05-23 07:07:50.0騰訊遊戲       雖說已經推出了《終章》,《生化危機》系列電影卻不打算就此完結。據國外媒體報導,該系列將進行重啟,而這次重啟也將拍攝六部。
  • 疫情後應重啟兩岸交流,否則臺灣將陷入另一場危機
    新冠病毒疫情是全球重大公共衛生危機,威脅人類的生命安全。為了疫情的防控,採取各種隔離措施勢所必然,限制經濟活動在所難免,短期內給民眾生活帶來各種衝擊或不便,也都能被理解或容忍。但要長期維持則會出現很大問題,特別是在疫情趨緩或取得階段性勝利後,如何取消或適時逐步解除各種限制、重啟各種經濟活動,或者如何在防疫與經濟發展上取得平衡,尤其為重要。
  • 信任危機下的嬰童產業
    從2008年9月開始的三鹿事件,到2009年4月NUK爽身粉被曝致癌的消息,一輪又一輪的嬰童產品出現質量問題的噩耗,讓消費者們敏感的神經不斷陷入了高度緊張,使信任危機從乳製品開始波及到整個嬰童產業。  2009年,商家該如何在信任危機下做嬰童生意,對未來又該進行怎樣的抉擇?
  • 蔬菜水果亂貼「有機」標籤,有機食品信任危機如何化解?
    在之後的調查中發現,將非有機蔬菜當有機蔬菜賣的店家並非僅此一家。事情曝光後,該地的市場監管部門已經責令這些產品停止銷售。我們可以看到,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現象存在,因此要建立消費者對有機食品的信任其實是非常難的。而有機食品讓消費者產生不信任感的情形遠不止這個。
  • 如何克服職場心理危機?提升6個能力,讓危機遠離身邊
    在職場,如何生存?如何發展?一直是影響職場人士的主要問題。圍繞著這個問題,隨著工作經歷,工作環境的不斷變化,職場人士會出現以下5種心理危機。1、生存的心理危機。(2)已經在工作崗位上的職場人士,突然遇到降薪、裁員,面臨失業的危機,從有工作變成還要尋求新工作,如何適應新的角色,新的環境,新的工作壓力,他們也會產生生存壓力和危機感。2、發展的心理危機。
  • 公共危機事件後的社會信任修復研究
    引子公共危機事件造成的社會信任損害會破壞公眾對社會和政府的信賴,影響社會的有序運行,降低公眾的幸福感與安全感。如何實現信任修復理論與具體實踐的結合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
  • 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答案在這裡!
    這些問題的確令人焦慮,但並不可怕,這恰巧是一個增進人際關係的契機。維繫人與人之間的情誼,最重要的不是一些書以及教程中所描述的技巧,而在於誠信。如果沒有誠信做基礎,靠耍手段得來的關係,要麼塗於表面,要麼就面臨隨時坍塌的危險。人們常說,只有愛自己才能更好的愛別人。
  • 重啟版《生化危機》即將選角,電視劇版《生化危機》劇情簡介曝光
    現在好萊塢正準備製作兩個生化危機項目。一個是重新啟動的電影版本《生化危機》,這是君士坦丁電影公司的一個新項目,它製作了舊版本的最初六部電影。另一個也與君士坦丁電影公司有關,但主要是網飛的電視版本《生化危機》。
  • 北師大張燕:幼教恐慌和信任危機是全社會的共謀
    盲目引入高科技帶來的負面效應已經顯現:表面上看似乎透明公開,實際上園所與教師間相互失去信任,園所及教師將家長也推向了矛盾對立面,同時孩子的個人信息和權益也面臨著被洩露的危險。有家長反映生活中孩子之間不可避免的小小爭執、意外傷害等,園方及教師未擔起責任主動溝通、化解問題,而是埋怨導致矛盾升級,或是將「皮球」踢給家長,導致孩子受到二次傷害。
  • 人際關係冷淡,內心孤獨無依,為什麼我們越來越不願信任別人?
    究其根本,物質條件的改善、經濟收入的提高只能讓我們拓寬在食物、衣服等外在事物上的選項,卻不能幫助我們改善心理健康狀況,而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市場化,反倒降低了人際關係的信任倫理學上有個專業術語叫做信任危機(Crisis of Confidence),意思是,因為某種原因,人們不再遵守社會群體中的道德準則和規範,社會就湧現出大量的虛偽與欺騙行為,最終導致人們擯棄互相信任,如不再向他人求助或委以重任的一種現象。
  • 在人際關係中,信任成了其重大危機,也成了社會穩定的重大危機
    但「剛愎自用」好像是人類的本性,就如同當年的自己一樣,無論你如何地去解釋,努力的想讓他們去正確的「理解」,其效果都微乎其微。最後,不管是你自己,還是他們,都依然是繼續我行我素。「我們不是不知道『人心詭譎』,只是喜歡仗義執言,活得簡單點難道不好嗎?」這可能就是少年最好的理由。
  • 人際關係中,值得你信任的人不多,千萬不要弄丟了
    在生活中人們為了各自的生存奔波,大到利益,小到雞毛蒜皮的小事,難免會起爭執而傷及他人。生活中避免不了各種的算計。我們人際關係的本質是一種價值的交換,只有你對別人有用了,有足夠的價值,才會出現在別人的圈子裡,這本質上也可以說是一種算計。而我們在生活中想要做成事,就需要彼此的協作,幫忙。
  • 傳統儒學文化與醫患信任重構
    中國傳統儒學文化包含著豐富的關於人際關係管理的哲學思想,其「仁義禮智信」的思想根植於中國傳統儒學文化之中,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對於醫患信任重構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這為重構醫患信任關係提供了理論上的支撐。1、傳統儒學文化中「仁」的思想以孔子為代表的傳統儒學文化是一套完整的思想理論體系,其核心概念是「仁」,是中國儒學派道德規範的最高原則。
  • 夫妻之間出現信任危機怎麼辦?
    其實,信任是婚姻當中的兩個人在一起的根基,信任問題一直是感情中最不容易修復的問題之一,兩個人一旦出現了信任危機,那麼再深厚的感情也岌岌可危,夫妻間缺乏信任,彼此之間就會產生隔閡,長此以往婚姻的幸福感就會越來越低,其實,在婚姻和愛情當中,信任是一種比愛更可貴的能力。
  • 每天一點心理學:如何維持人際關係?覺察他人的技巧
    在人際關係中,交流是有技巧的,維持關係需要我們將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我們很多人非常看重關係,可是常常將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忽略他人的變化。弗洛姆《愛的藝術》中曾提到,愛包括關心、了解、尊重和責任心四個要素,那麼保持覺察他人的意識就是關心的第一步。
  • 如何讓別人無條件信任你?
    其實並不是這樣,如果我往裡面加多一句話,相信大家會比較順心一點:先相信你自己,然後別人才會相信你,先信任別人,別人才會信任你。不知道有沒有喜歡摳字眼的朋友?如果有的話,我想他已經摳出了重點吧。沒錯,其實讓別人無條件信任你的方法很簡單,自信加無條件信任別人。
  • 建立正確人際關係的意義-他人的力量
    這也是正確人際關係中的人們對你信任的來源,強大的自律能力令他們對你產生信心(起碼你知道如果失敗,該為此負責的就是你自己),從而他們會推動你獲取更多維度上的自由。正確的人際關係不能拯救我們,它們要求我們對自己的表現負責。而正確的人際關係中的人們所提供的建設性的反饋,則是幫助我們切實地提升自己表現的重要養分。自由=責任=愛。即當你擁有自由的同時,你也必須承擔責任,而這都是出於愛——是的,「愛」的行事原則就是對他人有益、對自己有益,而不要以任何方式去傷害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