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的孫楓喜歡踢球和武術,看上去與其他同齡人並沒什麼區別,不過他的職業卻有點不一樣——他已經做了3年多的男幼師。據了解,雖然現在不少幼兒園正在試圖打破女幼師一統天下的局面,但是男幼師在整個幼教行業中仍然是「稀有資源」,而且男性的社會角色註定了他們會不斷地尋求突破,從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現在男幼師的缺乏與流失。
初做幼師時感覺沒出息
「我當初沒想過會做這行,剛開始的時候心裡感覺特不平衡。」孫楓坦言道。畢業於江西九江師專的他曾經在深圳一家俱樂部踢過球,當時一個月踢四場球,每場球收入只有400元。不久以後他便放棄了踢球,先後到一家小學和中學擔任體育老師。在一次偶然情況下,他結識了一位幼兒園園長,並想請他去幼兒園做體育老師。
從幼兒園走向中小學,會被認為是「職業升值」,而調轉過來,則被普遍認為工作和能力存在問題,孫楓此時也遭遇到了同樣的困擾。但再三思量之下,孫楓還是決定嘗試一下,不過他並沒有把這個決定告訴家裡人,「因為他們都認為做幼師是女孩子的事情,一個大男人做這個職業給人感覺特別沒出息」。
幼兒家長對男教師能否勝任幼兒園工作同樣心存疑慮,總會認為男教師不夠細心、態度強硬,遠遠沒有女教師溫柔體貼。孫楓告訴記者,現在很多家庭對孩子都比較溺愛,男教師有時稍微大聲對孩子說話就會受到指責,這也是在工作中經常會遭遇的難題。
專業不對口男幼師稀缺
走進幼兒園就如同走進了「女兒國」,幼兒教育缺乏陽剛之氣早已引起了業內人士的注意,不少幼兒園正在試圖打破女幼師一統天下的局面,但由於國內幼教專業招收男生起步相對較晚,男幼師仍然十分缺乏,一些幼兒園感覺很難招到合適的人才。
在今年一場師範類畢業生供需會上,進場招聘的10多家幼兒園前門庭冷落,很少有人投遞簡歷,不少幼兒園整個上午一無所獲,某幼兒園的阮老師還曾收到一名化學專業畢業生的求職簡歷,專業完全不對口。宏遠中英文幼兒園園長助理何珍珍告訴記者,男幼師在整個幼教界都是稀缺資源,過去幼師中沒有男性畢業生,而其他大中專學校願意從事幼教工作的男性畢業生也基本沒有。近幾年一些國內院校幼教專業開始招收男生,但通常能招到一兩個或幾個男生就已經很不錯了。
據了解,目前男幼教主要在幼兒園任教體育與電腦課,真正獨立帶班的男教師還比較少。何珍珍認為,幼兒期是孩子們個性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幼兒從出生、入託、入幼兒園如果接觸到的全部都是女性,將會對孩子們的性格形成有很大影響。「男幼師對兒童的性格發展起到了平衡作用。女性教師細緻溫柔,男性教師剛強粗獷,兩者可以很好地互補。」
幼兒園收入低男教師難穩定
社會認同度不夠,幼師的待遇相對較低,也造成了一些男幼師流失嚴重,在工作一兩年後就辭職換崗。根據初步統計,東莞市幼師月收入約為1100元~2200元(大多數幼兒園另提供食宿補貼每月約300元~500元),這一收入水平對於肩負家庭婚姻等重任的男幼師來說,無疑讓他們感覺負擔沉重。
在東城一家幼兒園教體育課的男幼師透露,他目前的工資收入每月是2000多元,在同行業中應該還算不錯,但是這點工資對於他來說則剛剛夠自己支配,他的朋友也都勸他趁年輕不如去做生意或者其他工作。有關調查顯示,現在男幼師的職業生涯大多集中在3年~5年,當他們開始考慮到婚姻家庭等問題時,大部分會選擇轉崗,能留在幼兒園繼續工作的多是希望能走上管理崗位。
從事多年幼兒園管理工作的何老師認為,男性的社會角色註定了他們會不斷地尋求突破,單純的男幼師不可能成為他們的終身職業選擇。要讓男幼師這個職業真正形成氣候,除了切實提高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外,更重要的是幼兒園應該為男幼師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打消那些有志於從事幼教事業的男子漢的後顧之憂。(來源:廣州日報;作者:賴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