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學術型實踐者與實踐型學術人?這位復旦人來告訴你!

2020-12-15 澎湃新聞

復旦最亮的星,是那些腳踏實地、錘鍊本領,矢志奮鬥、放眼未來,超越小我、心繫祖國人民的星。

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汪思餘同學是其中的一顆。

「復旦人之所以應是復旦人,就在於窮則兼濟寸土,達則兼濟天下」。在復旦一直都在「看山」,山的那邊是山,天空才是極限,生活不只為自己的滿足,更為國家和他人的幸福。

懷為公之理想,行兼濟之實務。做學術型實踐者,成實踐型學術人。復旦人之所以是復旦人,就在於窮則兼濟寸土,達則兼濟天下。過去四年在大家的幫助下,我得以不斷發現自我,朝學術型實踐者和實踐型學術人的方向努力。寸土或天下,光榮或暗淡,「兼濟」才是人生追尋的意義所在。生活不只為自己的滿足,更為國家和他人的幸福。

筆桿的背後是腳印,學術的基礎是實踐。亞里斯多德曾說,好的政治應當是實現「至善」的生活。汪思餘認為,要實現至善就必須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在學業、校園事務和國際交流中,她積極投身行動,在行動中悅納自我、歷練自我、成就自我。

鑽研學業,實踐學術理想

作為一名實踐型學術人,汪思餘認真鑽研實踐學術理想。在大學期間她時刻鞭策自己努力學習,連續四年排名穩定在年級前二,連續三次綜合評價排名第一,連續三次獲國家獎學金,並先後獲光華自立獎(文科)、本科生社會實踐獎、顧靖獎學金等獎項。

2018年,她在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第六屆論文寫作大賽獲一等獎,《中國企業在衣索比亞的投資風險及其管控——以衣索比亞東方工業園區為例》一文也作為獨立章節入選《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政治風險》一書。

第五屆全國大學生模擬政協提案大賽參賽團隊合影

她曾先後在東方證券宏觀政策分析組、陳樹渠比較政治發展研究中心、復旦發展研究院、上海WTO事務諮詢中心實習,翻譯《火與怒》《瓦森納協定》,參與撰寫《亞太經合組織成員良好投資措施與最佳實踐報告》,呈交給商務部參考,並隨同上海國際貿易中心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APEC亞太示範電子口岸網絡首席專家姚為群教授參加2018年APEC貿易促進會議。2018年,她被評為本科生獎學金獲獎學生優秀典型(學術類),2019年被評為上海市優秀畢業生。

YAPM雲南省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彝族文化傳承人培養計劃

修身奉公,豐富校園生活

在校園內,有汪思餘活躍的身影。作為班長,汪思餘用心做好同學們的公僕,配合輔導員開展班級工作。作為學生委員,從增設食堂的粥類窗口到完善校園無障礙設施,她致力於提升校園生活質量。作為復旦大學全球治理與國際組織人才發展協會活動策劃部部長,她協助籌備UN人力資源外聯項目等國際組織系列活動。2017年8月,她作為復旦大學代表參加上海大學生骨幹培養班。2018年9月,在學校的推薦下她入選中國大學生公益行動金牌實習生。

作為國務學院心理職能助管,汪思餘負責國務學院心理新公眾號運營,參與復旦大學心理健康中心SSP(輔導員強力支持計劃)項目,並策劃舉辦「心起點·新大陸」系列心理講座。她所牽頭舉辦的「情緒的智慧調節——不良情緒的識別與調節」講座活動得到了參與者的廣泛好評。參加講座的心理委員紛紛表示,此次心理健康主題活動對於幫助同學們認識自我、調節自身情緒及生活壓力有很大意義。

作為隊長,汪思餘帶領復旦大學代表隊參加了第五屆全國大學生模擬政協提案大賽並獲全國二等獎,團隊所提出的「關於教育部指派試點,完善高校企業助學金反饋機制的提案」通過政協委員交由教育部參考。

第二屆「知行中國—中美高校學生領袖學院」項目代表

俯首躬行,致力公共事業

汪思餘認為,對於國務學子而言,參與公共生活應以青年之意氣,行為公之大道,使自我利益與公眾利益相符合。俯首躬行,為公共事業和國家社稷創造價值。

2018年7月,汪思餘第一次作為支教領隊,帶領十餘人的團隊前往雲南尋甸開展彝族少數民族文化傳承項目。這次活動主要包括調研彝族文化傳承情況和少數民族教育狀況,並開展支教活動。在走訪黑彝族的村落時,她看見了身居大山深處、舉家依靠賤賣洋芋謀生的同胞;在向仁德二小的孩子們教授彝族文化知識時,她感受到了少數民族文化在傳承與消逝中的矛盾;在採訪數十位少數民族貧困生和他們的家長時,她感慨地區間原生家庭的差異如此巨大。

臨走前校長告訴汪思餘,仁德二小支教項目正一步步走向彝族文化的更深處,喚起孩子們關注少數民族文化的興趣和信心。值得提及的是,這次實踐活動作為團中央「知行促進」計劃的一部分,調查發掘到更多需要社會幫助的少數民族貧困學生。項目獲得了2018年遠洋「探海者」第十屆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獎,視頻被用於製作團中央結項視頻,調研成果將作為《中國少數民族教育狀況調研》藍皮書的分析樣本,號召社會關注並參與青少年教育發展。

這次活動讓汪思餘意識到,支教的意義無需爭辯,每個希望為西部帶去改變的人須知,實踐的根本意義並不在團隊,而在於真正能為當地的需要帶去什麼。

承擔使命,投身國際交流

在國際舞臺上的公共生活是分享,是交流,是每一個不同的個體試圖最小化自身的特殊性、實現最大共通性的實踐。為公載道的國務青年,應當在國際舞臺上積極拓展視野,接觸他國的文化與國民,創造平等、包容、溝通的平臺,為增進不同國家和民族間的理解,消弭衝突和分歧作出一份貢獻。

在亞洲本科生峰會的舞臺上,汪思餘和來自越南、印度、新加坡等國的代表一起分享他們在亞洲經濟和政治發展上的觀點,並通過訪問和整理製作出他們理想中的人際溝通APP「MOTO」。在亞洲未來政治領導人論壇上,她和其他東亞各國代表共同商討地區政治熱點問題,以增進理解、增加共情。在海峽青年領袖論壇的幕後,她和其他工作人員努力為兩岸學子討論局勢和文化問題營造更良好的氛圍。2018年4月,她獲得「榮昶」全球治理人才培養項目獎學金,成為復旦大學首批榮昶學者。同年,她成為第二屆「知行中國—中美高校學生領袖學院」項目復旦代表,和數十位來自中美高校的優秀青年一起前往北京等五大城市開展調研活動,在21天的時間裡看到了在迅速變化中成長的中國,看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包容互鑑,體悟到了「知行」二字的意義:知且行之,知行合一,要讀萬卷書,更要行萬裡路。

汪思餘在「畢業生之星」終審答辯現場

汪思餘深知復旦人之所以為復旦人,在於窮則兼濟寸土,達則兼濟天下。未來,也將致力於實現學術與實踐更好的結合,實現「兼濟」這一人生目的和意義。

來 源

卿雲歌

編 輯

劉文琳

▼更多復旦新聞,敬請留意復旦大學官方網站。在看

相關焦點

  • 復旦學者:什麼樣的學術文章最忽悠人?
    不幸的是,在我們相當多的社會科學的學術刊物上,仍舊充斥著 「口號型」、「標籤型」以及「偽裝成知識型」等貌似嚴肅,卻並不提供任何新的知識的文章。中國的社會科學要有大的進步,要為改善中國人民的福祉有更大的貢獻,我們必須與這類文章徹底決裂。
  • 復旦女博士:學術妲己真可怕
    、買車、買包、送珠寶、為她寫論文,甚至短短三年,為她連寫5篇SCI,然而卻發現,自己傾其所有換來的卻是女友的「劈腿」,和最後的一句:「結束了,不愛了。」陸醫生經受不了這份打擊,寫下痛徹心扉的遺言,吞下30片安眠藥,以求一死,帶走這個絕情花心的女子給他的所有傷害,不過,這位陸醫生最終被人發現並搶救過來。那麼,這位陸醫生到底對這位女博士用情多深呢? 除了咱們熟悉的房、車、珠寶包包等價值,還不得不扒了扒5篇SCI的價值。
  • 復旦通識·學術寫作系列|鬱喆雋:網際網路學術閱讀和文獻管理
    在移動互聯時代,你能在網上迅速找到非常多的相關視頻課程。 最近幾年,我大量的學習時間是在B站度過的。B站目前可能是中國最大的不收費的學習型網站,裡面搬運了很多課程,既有國內的公開課,也有國外的公開課。我最近也在思考,這也是許多教育研究者始終在關心的問題:大學教育與網上的公開課程在本質上有什麼區別。
  • 學術之星喊你報復旦 | 黃振乾:做學術之旅的追光者
    學術之星喊你報復旦 | 黃振乾:做學術之旅的追光者 2020-07-27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術之星喊你報復旦
    編者按:本學期,五名優秀研究生獲評復旦大學第十一屆「學術之星」特等獎。「學術之星」評選活動通過評選樹立一批優秀學術科研典型,展示復旦學子的學術風貌,並搭建起深入學術探討、積極互助共進的重要交流平臺,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激勵復旦學子潛心向學、勇攀科學高峰。今天我們走近公共衛生學院的劉聰同學。
  • 怎樣的牛人才能成為復旦「Top5」?復旦學術之星評選來了
    本文來源:上觀新聞 作者:彭德倩「學術之星」在復旦大學是對於應屆畢業生的最高榮譽。今年進行到第十一次。對於這所名校來說,獲得「學術之星」稱號的學子特點,也同時勾勒出學校學術人才培養的方向。知名漫畫《花樣男子》裡,將條件優厚引人追逐的四位學生稱作「F4」。
  • 你是分析型、創新型,還是實踐型思維?
    你是分析型、創新型,還是實踐型思維? 智力差異會影響學習效果,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智力究竟指什麼呢?談到我們文化中的智力,人類社會在每個階段都有一個概念。如何給智力下定義,既能解釋人的智商高低,又能提供一個較為公允的指標評估人的潛能,是一個多世紀以來一直困擾著我們的問題。
  • 復旦劈腿女博士,SCI論文為碩導代寫,學術造假為何如此猖狂?
    我們先不說早期翟天臨學術風波,就說說最近這件「復旦大學女博士一人劈腿四男博士」的醜聞吧!很多人在討論這位女博士的個人修養問題,可是令小編震驚的卻是這位女博士的畢業論文是她的一情郎男博士給她碼出來的。如果,真實的情況真的是這樣,那麼,她的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的真實性與含金量就有待考證了。
  • 復旦女博士情感糾紛牽出學術不端 5篇SCI到底是啥
    7月27日凌晨,針對近日網傳復旦女博士情感糾紛牽出學術不端問題,復旦大學發布聲明稱:要求並會同中山醫院就網友關注的當事人師德師風和學風問題啟動調查,對任何師德失範、學術不規範的行為,將一查到底,有責必究。
  • 學術與實踐結合的現實、原則與境界
    4月26日,劍橋大學博士、復旦大學管理學院衛田副教授就「學術與實踐的結合」話題做了直播分享,這是本次跨度長達5個星期的復旦商業知識案例直播課的最後一課,同時,也開啟了青年學者學術研究道路的第一課。
  • 復旦通識·學術寫作系列|俞志元:學術論文寫作入門指南
    復旦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於2019年推出學術寫作指導計劃,在這個學期組織了學術寫作系列講座,由來自不同專業的擅長學術寫作的教師,指導學生在寫作中如何形成問題意識,如何組織布局,如何分解問題以及如何考慮讀者。2019年3月19日,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社會學系教師俞志元的講座以「學術論文寫作入門指南」為題。
  • 復旦大學已啟動調查,劈腿女博士的學術水平能經得住考驗嗎?
    近日,復旦大學女博士李某因為情感糾葛牽扯出學術問題,一時間成為大家茶餘飯後談論的焦點。大家除了關心這位女博士同時與4個男生的情感問題,貌似更關注事件中提到的「5篇SCI論文」一事。復旦大學在前兩天發布公告稱,已經啟動對這位女博士的師德師風和學風問題調查,但截至目前,尚未有最新的信息發布。在這裡,簡單的給大家再次說明一下事情發展的大概歷程。早些時候,一位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男醫生因為與復旦大學某位女博士的個人情感糾葛而一時想不開(自殺未遂),在自己所發的朋友圈中,這位男醫生聲稱自己為女博士寫了5篇SCI,並為她拋棄自己原有的家庭。
  • 遵守學術規範 恪守學術道德
    中國社會科學網上海訊(記者 查建國 實習記者 仝薇)8月16日,由復旦大學研究生院、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復旦大學出版社聯合主辦的「『書香復旦』上海書展系列活動之五——研究生走向科學殿堂的第一課:研究生學術行為規範和學術道德教育」學術研討會在上海舉行。
  • 「腳踩四隻船」的復旦女博士,她的求學過程怎樣,學術水平如何
    「腳踩兩隻船」而不出事,在國內算是非常牛的人物,而同時劈腿四個男博士——「腳踩四隻萬噸輪船」,我們就不得不佩服復旦女博士李某的神奇之處了。
  • 在英國感受學術淨土的靈魂——學術誠信
    記得我面試前一個小時,主任老師急需找人幫忙抬教具,但他堅決不讓我參與,並格外堅定地說:「今天是你最重要的日子,我絕不能讓你因為給我幫忙而面試遲到,這會影響你的學術信用!你就坐在這裡安心等博導叫你。面試結束後,咱們一定出去喝一杯!」對於正式面試,說我完全不緊張絕對是騙人。
  • 最新全球學術排名來啦,復旦、中科大首次進入前百強
    前言一所高校的學術水平,是能夠反映它的實力強弱的。如果高校的學術水平高,創新能力強,所培養的學生水平也就比較高,所以對高校進行學術排名是非常必要的。就在今天,軟科正式發布了「2020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在這次排名中,亮點十足!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
  • 復旦通識·學術寫作系列|王鴻飛:我寫故我在
    復旦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於2019年推出學術寫作指導計劃,在這個學期組織了學術寫作系列講座,由來自不同專業的擅長學術寫作的教師,指導學生在寫作中如何形成問題意識,如何組織布局,如何分解問題以及如何考慮讀者。2019年4月9日,復旦大學化學系教授王鴻飛的學術寫作講座以「You Are What You Write」為題。
  • 復旦通識·學術寫作系列|仇鹿鳴:學術史回顧的寫法
    復旦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於2019年推出學術寫作指導計劃,在這個學期組織了學術寫作系列講座,由來自不同專業的擅長學術寫作的教師,指導學生在寫作中如何形成問題意識,如何組織布局,如何分解問題以及如何考慮讀者。
  • 復旦通識·學術寫作系列|熊易寒:選題策略與寫作技巧
    復旦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於2019年推出學術寫作指導計劃,在這個學期組織了學術寫作系列講座,由來自不同專業的擅長學術寫作的教師,指導學生在寫作中如何形成問題意識,如何組織布局,如何分解問題以及如何考慮讀者。2019年4月23日,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熊易寒的講座以「什麼是好的學術研究:選題策略與寫作技巧」為題。
  • 復旦通識·學術寫作系列|吳建峰:一個有趣問題的經濟學敘事
    復旦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於2019年推出學術寫作指導計劃,在這個學期組織了學術寫作系列講座,由來自不同專業的擅長學術寫作的教師,指導學生在寫作中如何形成問題意識,如何組織布局,如何分解問題以及如何考慮讀者。2019年5月7日,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副教授吳建峰的講座以「一個有趣問題的經濟學敘事方式」為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