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守學術規範 恪守學術道德

2020-12-15 中國社會科學網

 

  「研究生走向科學殿堂的第一課:研究生學術行為規範和學術道德教育」學術研討會主席臺 復旦大學研究生院/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上海訊(記者 查建國 實習記者 仝薇)8月16日,由復旦大學研究生院、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復旦大學出版社聯合主辦的「『書香復旦』上海書展系列活動之五——研究生走向科學殿堂的第一課:研究生學術行為規範和學術道德教育」學術研討會在上海舉行。復旦大學出版社總編輯王衛東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校長助理、大氣科學研究院院長、大氣與海洋科學系系主任、研究生院院長張人禾教授致辭。上海市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宣講辦公室副處長蘇祺作總結髮言。復旦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吳宏翔教授主持會議。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朱寶榮教授、東華大學人文學院陳敬銓教授、上海大學社科學院楊慶峰教授圍繞《研究生學術道德案例教育百例》一書中的案例作了專題報告。

  督促研究生規範學術行為勢在必行

  研究生是我國科研人員的儲備軍,也是從事科學研究的重要新生力量,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加強研究生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的宣傳教育,並採取一系列措施,建立長效機制,促使研究生嚴格遵守學術規範,為學術研究創造優良環境。

  通過對自己學術研究中親身經歷的講述,王衛東說明了學術嚴謹的必要性,認為學生時代的良好習慣會伴隨一個人的一生,並再次強調了學術規範的重要性。

  張人禾指出,加強學術道德和學風建設是弘揚科學精神、繁榮學術創新的必然要求,而研究生學習階段是從事科學研究的開始,在研究生階段,要嚴格遵守學術規範,堅持學術誠信 恪守學術道德。

  蘇祺認為,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是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要基礎,研究生是我國高層次科研人才的後備軍,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是研究生培養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重要保證。

  《研究生學術道德案例教育百例》新書發布

  《研究生學術道德案例教育百例》由復旦大學研究生院組織專家教授編寫,主要通過對文、理、工、醫4個學科門類中與學術道德和學風建設相關的100個正、反兩方面典型案例進行描述和剖析,旨在幫助研究生在學術生涯起步之初就熟悉掌握學術科研的基本準則,清醒認識違反學術道德所需承擔的後果,從而引導大家在樹立崇高的學術目標、培養嚴謹的學習態度、端正良好的學習規範等方面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逐漸養成嚴謹求實、潛心鑽研的治學態度和風範。此前,復旦大學研究生院已先後於2014、2016年協同編寫或直接組織編寫出版了《研究生學術行為規範讀本》、《研究生學術道德案例教育讀本》兩本專著,並計劃在未來2年左右時間裡繼續組織編寫《研究生學術道德與規範百問》、《研究生導師學術行為規範讀本》。

  朱寶榮認為,學術造假、剽竊、抄襲事件的引發多半與研究生的僥倖心理和情緒衝動有關,只要研究生能提高認識水平、強化自律意識,同時切實了解、熟悉與牢記學術研究各環節應遵循的學術規範和學術道德,懂得學術活動中哪些應該做、哪些不該做,碰到困難或者誘惑時,又能憑藉自身頑強的意志克服衝動與雜念才能遠離「學術高壓線」。

  陳敬銓認為,科學研究活動要健康運行,必須倡導負責行為,負責行為依靠道德準則來維繫,如誠信準則、嚴謹準則、尊重準則、公開準則、公正準則、責任準則等。陳教授還列舉了諸多正反面的例證,例如進化論的發現、居裡夫婦的貢獻、希拉德發現原子裂變、密立根等例子,從正反面強調了遵守學術行為規範和道德的重要性。

  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有平坦之路和坎坷之路兩條道路。楊慶峰表示,坎坷之路,意味著追求真理的過程有付出、有痛苦,更有收穫的驚喜;平坦之路,卻無法讓我們走進真理。為了避免這種痛苦,有些研究者試圖走出一條捷徑,採取抄襲、造假、欺騙等手法,這些只能成一時之事、獲得些小利,然而事發之後卻葬送了自己,甚至牽涉到他人。

  蘇祺總結時指出,當前國家上下都對科學道德和學風問題非常重視,切實加強科研誠信教育和宣傳迫在眉睫,《研究生學術道德案例教育百例》就是為當下研究生準備的加深科研誠信教育的參考讀物。

相關焦點

  • 【「淥水杯」】毛銳《研究生應恪守學術道德、抵制學術不端》
    另一方面,由於缺少專業的師資力量,有關學術道德的授課遲遲不能開展,不能做到對全體研究生集中授課,讓學術道德成為研究生必修課的一部分,這都導致了研究生對學術道德和學術規範的不重視。 到目前為止,國內的政府部門和高校學術委員會都沒有形成完整的法規來處理研究人員的學術不端行為,如果不加以遏制,只會讓這種行為愈加猖獗。
  • 科研工作者應該遵守的學術誠信與規範
    ,應該實事求是、不欺騙、不弄虛作假,恪守科學價值準則、科學精神以及科學活動的行為規範ì 科學研究要建立在信任與誠實的基礎上ì 科研誠信堅持的五個基本價值觀:誠實、信任、公正、尊重和責任學術規範 (academic standard):ì 科研工作者在進行研究時應該遵守的規則和範式
  • 重慶大學開展學術道德與學術規範專題講座
    3月27日,重慶大學學術道德與學術規範專題講座在理科樓225報告廳舉行,數學與統計學院副院長穆春來教授為碩士、博士研究生們做了題為「學術道德規範的真諦——真實誠信」的報告。  穆春來教授圍繞「學術道德、科研不端和不當行為,危害與預防,研究生常見學術不端行為,學術道德失範的思考和建議」等內容依次闡述學術道德規範的真諦,以及真實誠信對科研、學術與社會的重要性。  穆春來教授首先從國內外典型的論文造假、論文抄襲案例出發,警示同學們切勿違反學術道德規範。
  • 學術規範是學術的生命
    學術規範是學術的生命 2017年07月10日 08:0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張杰 字號 內容摘要:如何遵守學術規範、加強學術對話、推動學術發展,成為研究者共同關心的話題
  • 尊重學術道德,遵守學術規範超星爾雅期末考試答案
    尊重學術道德,遵守學術規範 一、單選題 (題數:40,共 40.0 分)1科技報告、學位論文、學術論文、專著等學術成果,通常統稱為()。》、《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學術規範指南》、《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屬於() (1.0分)0.0分A、政策規範B、技術規範C
  • 三院士談科學道德:遵守一條「紅線」 珍惜學術聲譽
    人民網北京11月15日電 (記者 魏豔)「青年人是祖國未來科技事業發展的主力軍,同學們要遵守一條『紅線』,加強學術道德、堅守學術規範,堅決抵制學術不端行為,始終保持學者的清醒與自律,成為弘揚科學精神的堅定實踐者,成為誠信為人的典範和社會良知的引領者。」
  • 加強學術規範 促進學術創新
    近日,在揚州大學文學院主辦的「學術規範與學術共同體的構建」研討會暨第四屆校—刊融合發展論壇上,與會代表圍繞學術規範的意義、學術規範與學術創新、學術共同體的形成機制及影響、期刊發展與高校學術隊伍互動等議題展開研討。學術規範是學術創新的基石揚州大學文學院院長陳軍表示,學術規範是學術創新的基石,離開學術規範談學術創新、學術繁榮是非常危險的事。
  • 遵守學術規範推動學術發展
    近日,由湖南理工學院主辦的「學術期刊發展戰略研討會」在湖南岳陽舉行。《中外法學》、《歷史研究》、《北京大學學報》、《雲夢學刊》等雜誌社的主編、編輯及專家、學者參加了研討會。與會學者主要圍繞「21世紀我國學術期刊面臨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如何看待和改革『核心期刊』及學術期刊評價機制問題」、「如何進一步加強學術期刊與學術研究、專業性報紙、學術性網絡之間的良性互動關係」等話題展開了對話與爭鳴。學術期刊的國際化是本次研討會的一大熱點。
  • 學術規範與學術倫理
    學術規範與學術倫理 蕭延中答案學術規範與學術倫理1【單選題】中國大陸()是滋生學術不端現象的因素之一。答案:正確6【判斷題】學術研究中,確定題目後先看第二手著作能有效率地了解前人的研究觀點和材料。 答案:正確哲學視野中的學術規範1【單選題】從哲學的角度思考學術規範是指對學術規範的()。
  • 學術規範與學士學位論文寫作
    》和《中國科學院關於加強科研行為規範建設的意見》等等,學術規範已經成為學術界和社會普遍認同的學術研究活動應當恪守的道德公約和行為準則。一般而言,學術規範是在長期的科學研究活動中形成的學術研究者必須遵守的相對的、多層次的準則和要求,是學術界大致認同的「遊戲規則」,是學術共同體的一部「聯邦憲法」,也是學術共同體得以確認的基本條件[4](P81,96)。
  • 安徽切實加強高等學校學術道德建設
    學術道德是科學研究的基本倫理規範,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與學風、校風、教風建設相互促進、相互影響。近年來,一些高校個別人員學術不端行為時見報端,對高校及學術研究隊伍的社會現象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為了杜絕高校出現學術不端情況,日前,安徽省教育廳專門出臺《關於加強高等學校學術道德建設的意見》,要求各高校嚴肅學術紀律,規範學術行為。
  • 華東師大探索推出《學術規範與學術倫理》課程
    據了解,以往,學術規範和倫理知識多以短期講座和專題教育的形式傳授。  《學術規範與學術倫理》課程希望通過嚴肅的學術對話、平等討論和師生互動的方式,把可能的問題擺出來,通過知識要素和道德品行的討論去辨析問題,最終使師生共同去自覺自愿地遵守和踐行學術規範與學術倫理的準則和美德。  蕭延中說,當下學術規範和倫理問題越來越突出,這門課程的開設契合了社會及學校的需求。
  • 學術道德:根本在於回歸科學本義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印發《科技工作者道德行為自律規範》(以下簡稱《自律規範》)。《自律規範》要求廣大科技工作者嚴於自律,堅持自覺擔當科技報國使命、自覺恪盡創新爭先職責、自覺履行造福人民義務、自覺遵守科學道德規範,堅守反對科研數據成果造假、反對抄襲剽竊科研成果、反對委託代寫代發論文、反對庸俗化學術評價等四條「底線」,肩負起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歷史重任。    在當今社會背景下,造成科技界「自律危機」的根源究竟何在?如何重塑科技界的道德規範?
  • 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開學典禮 6700餘新生集體宣誓學術誠信
    這也是該校首次舉辦研究生新生學術誠信集體宣誓活動。「我承諾,遵守學術規範,堅守學術誠信,恪守學術道德,維護學術尊嚴,抵制學術不端,爭做優良學風建設的踐行者。」今年,共有655名博士研究生、6086名碩士研究生、120名博士留學生和70名碩士留學生成為電子科技大學的新主人,他們鏗鏘有力的宣誓聲在體育場內整齊迴蕩。
  • 華東師大新學期開設《學術規範與學術倫理》通識課—新聞—科學網
    作為全校文科研究生通識教育的實驗課程,《學術規範與學術倫理》課程採取名師授課、專題講解、師生互動和群組討論的課程安排。 其教學目的是通過課程講授和課堂討論,明確學術規範與學術倫理的基礎原理;牢記學術研究中的原則、規範和底線的各項細則;樹立誠實、負責、可信的良好學術風尚以及勇於探索,積極創新的科研精神。
  • 華師大開設《學術規範與學術倫理》通識課 配最強教授陣容
    「這是研究生通識課程,有著超強陣容教授團,暢談學術規範倫理,通過學術對話帶你辨析問題。而且,春暖花開時,將踏青上海植物園,在綠蔭熙熙中,留青春記憶,伴正氣終生。」 作為全校文科研究生通識教育的實驗課程,《學術規範與學術倫理》課程採取名師授課、專題講解、師生互動和群組討論的課程安排。
  • 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開學典禮 6700餘名新生集體宣誓學術誠信
    (圖為電子科技大學2020級研究生在開學典禮上進行學術誠信宣誓)「我承諾,遵守學術規範,堅守學術誠信,恪守學術道德,維護學術尊嚴,抵制學術不端,爭做優良學風建設的踐行者。」作為新生代表,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研一新生劉崇梽說,通過宣誓,自己更深刻地理解了加強學術誠信和學術道德建設的重要性,今後要認真打牢專業基礎,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在科學研究中一定要求實求真。
  • 電子科大研究生開學典禮 6700餘新生集體宣誓學術誠信—新聞—科學網
    電子科大研究生開學典禮 6700餘新生集體宣誓學術誠信
  • 張頤武:學術研究還須遵守規範
    筆者認為,在這種議論背後,關於規範學術研究的話題值得重視。首先,該教授的觀點在受到輿論譏諷和批評的同時,顯然也沒有得到相關方向的學術共同體認可。他的觀點雖然有其同好,但多數相關領域的學者顯然無意把他的觀點作為一種獨到的學術觀點進行認真討論。
  • 從學術規範的視角論「好的學者」與「好的研究」
    如果一個學者能夠遵守學術規範,諸如獨立思考,具有科學批判精神,遵守引用規範、署名規範、學術批評規範,能公正地進行學術評價等,那他就是一個合格的學者、誠信學者、靠譜的學者,即「好的學者」。只要對學者發表的論著進行文本內容分析,對其在學術活動中的各種言行、待人接物的各種表現、典型案例等進行觀察和記錄,就能衡量其是否為好的學者。對大多數學者而言,了解和遵守學術規範的底線要求並非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