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上海2月19日電 新學期,華東師範大學研究生院全新推出《學術規範與學術倫理》課程。該課程由政治學系資深教授蕭延中任主持人,全課程有14位教授擔任主講。
「當下學術規範和倫理問題越來越突出,這門課程的開設契合了社會及學校的需求。但開設這門課並非『蹭熱點』之舉,設計策劃已有一年多的時間。」蕭延中說。「這是研究生通識課程,有著超強陣容教授團,暢談學術規範倫理,通過學術對話帶你辨析問題。而且,春暖花開時,將踏青上海植物園,在綠蔭熙熙中,留青春記憶,伴正氣終生。」
作為全校文科研究生通識教育的實驗課程,《學術規範與學術倫理》課程採取名師授課、專題講解、師生互動和群組討論的課程安排。其教學目的是通過課程講授和課堂討論,明確學術規範與學術倫理的基礎原理;牢記學術研究中的原則、規範和底線的各項細則;樹立誠實、負責、可信的良好學術風尚以及勇於探索,積極創新的科研精神。其能力目標是讓學生懂得學術規範與倫理的基本原理,使遵守學術規範與倫理成為學生的理性的自覺行為。
據悉,《學術規範與學術倫理》這門課邀請了14位文史哲社政領域的全國名師、長江學者、系所首長授課,講題豐富精彩。
例如,哲學系教授、校黨委書記童世駿將講授《哲學視野中的「學術規範」》,歷史學系教授、校學術委員會主任沈志華講授《人文研究中的規範與倫理》,政治學系教授吳冠軍講授《教育部培訓會議精神介紹與解讀》,政治學系教授、主任劉擎講授《韋伯<以學術為志業>解讀》,社會發展學院教授、院長文軍講授《道德文明與社會科學研究》,中文系教授、校圖書館館長胡曉明講授《陳寅恪<吾國學術之現狀及清華之職責>解讀》,檔案館館長、校史黨史辦主任湯濤講授《華師大的學脈、師傳與社會聲譽》,國際漢語文化學院教授,校國家話語生態研究中心主任胡範鑄講授《學術研究與意識形態宣傳的區別》 ,哲學系教授葛四友講授《學術規範與學術創新的關係》,中文系教授朱志榮講授《文學研究中的規範與倫理》,法學院教授田雷講授《學術規範與智慧財產權》,歷史學系教授馮筱才講授《史學研究的基本規矩》,上海紐約大學教授姜進講授《學術規範與倫理的國際經驗》。此外課程主持人、政治學系教授蕭延中講授《課程的目的、設計與組織實施》及《學術規範與倫理的國內案例》。
學生們可以通過一門課程,聆聽眾多名師教誨,一睹諸多專家風採。
《學術規範與學術倫理》也是華東師範大學首次為全校研究生開設的通識課程,由研究生院「課程建設」計劃立項建設。據研究生院培養辦主任陳靈犀介紹,近三年來,研究生院大力實施研究生「課程建設」計劃,重點加強一級學科學位基礎課和研究生高水平通識課程體系建設,形成一級學科學位基礎平臺課和研究方法類、人文素養類、科學素養類、創新創業類研究生通識選修課程平臺。
2017-2018年立項建設了43門學位基礎課和27門通識課程。如《傳統中國及其現代挑戰》《西方政治思想經典研讀》《崑曲清唱與研究》《太極拳與中國傳統文化》《創新創業領導力 》等通識課程都受到學生們的歡迎。(戴琪)
(責編:唐小麗、軒召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