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下午,中國人民大學學術倫理委員會工作會議暨學術邊界與底線學術研討會召開。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校學術委員會主任劉偉,副校長吳曉球、劉元春,中國科協調研宣傳部副部長吳善超出席開幕式,並為學術倫理委員會委員頒發聘書。
劉偉表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國家科技倫理委員會組建方案》,明確提出要抓緊完善制度規範,健全治理機制,強化倫理監管,細化相關法律法規和倫理審查規則,規範各類科學研究活動,為全國各類高校進一步強化倫理監管、規範科研活動、完善制度體系打下堅實基礎。
劉偉強調,中國人民大學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具有突出優勢,對於學術倫理的重視、學術規範的要求、學術底線的堅守與自然科學對學術倫理的要求同樣具有迫切性,甚至更加具有複雜性。如何更好地體現科技倫理價值準則,從制度上和觀念上研究解決好實際工作中的具體問題,對進一步建立良好的科研秩序、營造風清氣正的學術生態具有重要意義。一要充分認識堅守學術邊界與底線的重要性,學術研究沒有止境,但是學術倫理必須有清晰邊界;二要充分認識高校成立學術倫理委員會的必要性,高校聚集了廣大科學研究人員,目前開展科研活動的規範性有待提升;三要理性認識多措並舉應對學術倫理問題的緊迫性,對學術倫理問題的認知和自我約束是科研人員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
(劉元春主持開幕式)
吳善超表示,加強學術倫理建設是順應變革時代的需要,科學研究的競爭不僅是創新能力的競爭,更是治理制度、治理體系的競爭;學術倫理建設是科技發展的內在需求,要成為科技發展的內生動力,從長遠看要平衡好發展和治理二者的矛盾;學術倫理建設是大學的社會責任,人民大學成立學術倫理委員會是貫徹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推動大學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戰略舉措。
吳善超就中國人民大學學術倫理建設工作開展提出四點建議。第一,學術倫理審查應是學術倫理委員會的重要職責,希望人民大學對跨領域、前沿性、複雜敏感的科技項目、工程和研發活動進行倫理審查的制度設計。第二,要做好倫理傳播工作,主動向教師、學生乃至社會工作者傳播普及科學倫理,進而推動國際化學術交流。第三,要發揮決策諮詢作用,希望人民大學的制度設計、探索實踐和成功經驗為其他高校倫理制度建設提供借鑑,並通過開展前瞻性研究為國家科技倫理立法提供諮詢。第四,要開放交流,期待學術倫理委員會協助智能社會治理研究中心共同搭建國際交流平臺,參與國際科技倫理標準制定和相關國際交流事務。
(劉偉、吳曉球、劉元春為學術倫理委員會委員頒發聘書)
主題發言階段由科研處處長、校學術倫理委員會秘書長嚴金明主持。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校學術倫理委員會主任韓大元,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吳潛濤,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張騏,清華大學醫學院黨委副書記、公共健康研究中心副主任程峰,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前系主任、人工智慧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孫茂松;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馮仕政,新聞學院執行院長胡百精,心理學系主任胡平,統計學院教授趙彥雲先後進行主題發言。
中國人民大學學術倫理委員會是中國人民大學學術委員會下設的專門委員會,負責學校相關學術倫理的建設和審查。第一屆委員由9位委員組成,主任委員由韓大元擔任,委員包括:龍永紅、馮仕政、劉鳳良、嚴金明、杜小勇、孟秀祥、郝立新、段成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