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緯:離伊波拉最近的中國醫生

2020-12-09 騰訊網

鄒緯:離伊波拉最近的中國醫生

撰稿/李拓

來自甘肅蘭州的兒科醫生鄒緯,曾就職於國內某軍區總醫院,10年前公派尚比亞執行官方援非任務時,她偶然結識了「無國界醫生」組織,並於2012年正式加入,從此長期奮戰在衝突、疫病之地的醫療前線。今年8月28日,鄒緯主動請纓,重返遭受伊波拉病毒肆虐的獅子山,是該組織唯一一名在抗擊伊波拉前線工作過的中國醫生。回國休整期間,鄒緯醫生11月2日在北京接受了騰訊新聞專訪。

一直在一線

「我一直都是一線工作,去年10月份在獅子山開始工作不久,伊波拉出血熱就已經開始爆發了。」鄒緯對出血熱很熟悉,在伊波拉爆發前,她收治的病人很多都感染了比較特殊的地方性疾病Lassa出血熱。

「它的傳播途徑和伊波拉是一樣的,包括潛伏期、症狀都很相似,所以我有一部分這類的經驗應該可以用的上。」由於伊波拉感染和致死率過高,病人需要統一安排到專門的隔離點收治,因此在結束上一項任務前,鄒緯都沒有機會見到真正的伊波拉病人,「作為一個醫生來說有點好奇。」

伊波拉(Ebola virus)又譯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種能引起人類和靈長類動物產生出血熱的烈性傳染病病毒,是人類有史以來所知的最可怕的病毒之一,危險級別超過愛滋病和SARS,目前尚未有任何疫苗被證實有效。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數據,目前已有超過13000人受伊波拉病毒感染,近5000人死亡。

滿懷好奇心和醫生的使命感,鄒緯在完成了長達9個月的援非項目回國後,申請重返獅子山抗擊伊波拉。今年8月,當「無國界醫生」新建在獅子山博城的伊波拉治療中心啟用後,鄒緯作為不二人選,第一時間被委派到一線抗擊伊波拉。

疫情爆發後,每周往返獅子山的國際航班曾大量停飛,僅保留布魯塞爾的一個班次。8月28日,鄒緯登上當時唯一的一班飛機,發現空蕩蕩的寬體機上,稀稀拉拉只坐了20多人。想到即將前往伊波拉重災區,鄒緯不但沒有任何恐懼,反而興奮地拍了張照片分享給朋友們:「哇,這是我有生以來坐過最寬敞的飛機!」

為何在非洲爆發?

目前,醫學界普遍認為果蝠是伊波拉病毒可能的原宿主。

「我自己都見過他們殺了猴子、鹿等野生動物在街上賣。」在非洲,很多人有進食野生動物的習慣,包括猴子、蝙蝠等等。

「非洲人很熱情,見了小孩都要抱起來逗一陣子,見面的時候互相擁抱問好。」鄒緯認為,當地人與人之間親密接觸的習慣,也是造成大面積傳染的重要因素。

「獅子山60%以上人口都是穆斯林,他們的喪葬習俗是人死之後,屍體要整個洗一遍再包起來下葬,因此家裡每個人都會接觸到屍體。」鄒緯介紹,伊波拉在非洲迅速傳播與當地風俗密不可分,以前歷次伊波拉的爆發都與病人的葬禮有關:「伊波拉病毒的傳染力越到後期越強,人死後,病毒在很長時間內仍能傳播。」

「無國界醫生」會派遣健康教育的隊伍和一些做調查的隊伍去到周邊的村鎮調查人群的感染情況。

疫情帶來的恐慌也不容小覷。目前,在賴比瑞亞和獅子山等國家,人們即使染上一般疾病也不敢求醫,當地醫護人員因擔心受伊波拉感染而不敢上班,醫療系統的崩潰,病毒的肆虐,造成越來越嚴重的醫療危機。

由於經濟條件有限,當地政府醫院只有一、兩部救護車,無法滿足運送運病人的需求。

「有一次,政府醫院打電話給我們說有11個病人要送來,等到第二天救護車才開過來,但車上只有5名病人,其餘6名病人可能已經不在了。」雖然長期在衝突、疫病之地的醫療前線工作,但鄒緯還是感到震驚:「剛到獅子山的時候,同事就告訴我,這個國家幾乎沒有自己的醫生。」

對伊波拉,世界上根本沒有專家

每天早晨,鄒緯和同事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在消毒間200多雙帶編號的靴子裡尋找屬於自己的那雙「私人定製」,鄒緯開玩笑說:「這是每天最艱巨的任務。」

醫療中心給每位醫護人員定製了不同的靴子,「靴子大了病毒有可能會從縫隙進入,靴子小了長時間工作穿著不舒服,脫起來也不方便。」

伊波拉醫療中心的工作強度很大,每天12小時以上的工作時間裡,有3~4個小時醫護人員被PPE防護服從上到下包裹得嚴嚴實實。鄒緯回憶起,有一天下午特別熱,她第一次穿PPE防護服進入病房高危區,由於長時間高溫作業,她險些暈倒。

雖然會抱怨「天氣熱,穿著防護服就跟洗桑拿似的」,但在防護上鄒緯並不敢大意。

定製靴子、PPE防護服、頭套、口罩和護目鏡,裝備每次使用前後都會經過氯溶液消毒。在這樣的全副武裝下,依然有部分醫生和護士被感染。

7月,2名援非的美國醫生感染了伊波拉;在獅子山,5名感染伊波拉的醫生已有4人死亡;日前,「無國界醫生」的一名醫生返回美國後,查出伊波拉病毒測試呈陽性。

「無國界醫生」在一次說明會上提出「對伊波拉這樣的疾病,世界上根本沒有專家。」

鄒緯也有同感:「我們對伊波拉的了解也並不是特別清晰,雖然知道它是經過接觸傳播的,但即便我們穿著的防護服,儘量不接觸病人,仍然還是有風險存在。

鄒緯還是很樂觀:「現在並不恐慌,我還是很認真執行整個感染控制程序的。」

盡人事,聽天命

「孩子才來了3天就不在了。」重返獅子山,鄒緯接到的第一例病人是個6歲的小男孩,由於疫情爆發後床位越來越緊張,被收治的小男孩只能住在臨時帳篷中。雖然接受了治療,但男孩還是沒能撐過去。

「在Kailahun治療中心的時候,有一個8個月大的女孩,他們村子90%以上都感染了。她媽媽當時有症狀,經過檢測證實是伊波拉,過了三天,孩子也出現發熱。」回想起病人們不斷逝去,一向樂觀的鄒緯陷入了悲傷:「當時小女孩的情況還可以,我們都挺希望她能活下來的。整個醫療隊都很關心這個孩子,每一個人進到高危區時都會專門去看她一眼,給孩子餵奶、餵水、用藥,一起商量孩子的治療計劃。很可惜,孩子最後還是沒能活下來。」

從醫近20年,鄒緯見到的病人死亡案例一年都超不過5個,來到抗擊伊波拉最前線,情況完全不同了。

「我們收治的病人最多的一天就死掉了7個。」鄒緯喃喃地說:「只能用『盡人事,聽天命』來安慰自己。」

雖然伊波拉是鄒緯見過最可怕的病毒,而且至今沒有疫苗和特效藥問世,但她和同事們依然挽救回不少生命。

不久前,「無國界醫生」的Kailahun治療中心收治了兩名孕婦,分別懷孕7個月和9個月,「來的時候,她們肚子裡的孩子都已經死了。」

「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引產很困難,還會有大量帶病毒的羊水分泌物。」情況十分棘手,「無國界醫生」立即從Bo城的治療中心調來一名專業助產士,並特別設立了單獨的隔離空間做手術。幸運的是,手術很成功,鄒緯和同事們特別振奮:「挺高興的,這兩個孕婦後來都活下來了。」

據「無國界醫生」駐華代表安娜醫生介紹,「無國界醫生」在獅子山、幾內亞及賴比瑞亞共設有6所治療中心,接收病人超過5000人,其中3000人確診感染伊波拉,目前已有1200多人康復出院。

結束了為期一個月的前線抗擊伊波拉任務,鄒緯並沒有立刻返回中國。「我是10月底才回來的,因為還在歐洲呆了21天。」由於伊波拉病毒有潛伏期,她自覺在布魯塞爾獨居21天。目前已知該病毒最長的潛伏期不超過21天。

「考慮到咱們國內從來沒有見過這種疾病,也沒有相關治療經驗,組織認為把我們安排在布魯塞爾進行醫學監察,這樣來說比較安全。」

11月2日,霧霾許久的北京在一夜大風後重現藍天。午後的庫布裡克書店內,幾十名天南地北趕來的醫務工作者、志願者、學生和媒體記者圍坐在鄒緯身邊,靜靜聆聽她波瀾不驚地分享伊波拉一線的種種經歷。那些驚心動魄的故事,在她眼裡似乎與以往的工作並無二致。有人問她是靠什麼力量堅持下來的,她回答的很堅定:「我享受被需要的這種感覺。」

—本節目由騰訊新聞與廣西電視臺新聞頻道合作推出—

  • 無國界醫生曾於2007年在剛果民主共和國應對伊波拉疫情。圖中身穿防護服的醫護人員正在隔離病房中照顧疑似伊波拉病人。攝影/Pascale Zintzen

  • 今年8月28日,鄒緯主動請纓,進入伊波拉病毒肆虐的獅子山,成為該組織唯一一名在抗擊伊波拉前線工作過的中國醫生。

  • 無國界醫生工作人員進入高風險區前,都需要戴上面罩、口罩、手套,並穿上防護服。攝影/Morgana Wingard

  • 兩名無國界醫生的醫護人員正將一名虛弱的患者送往凱拉洪(Kailahun)的伊波拉治療中心,該患者曾接觸過伊波拉病毒感染者。攝影/Sylvain CherkaouiCosmos

  • 為了安全起見,每晚,所有在高風險區內產生的垃圾都必須被焚化。攝影/Julien Rey MSF

  • 無國界醫生按照嚴格的程序對伊波拉患者死後的遺體進行埋葬,同時,患者家屬也可以旁觀全程,讓埋葬過程更有人情味。攝影/Martin Zinggl MSF

  • 在塞拉裡昂,70歲的Amie(左)、26歲的Jattu(中)和她2歲的女兒Rosaline, 都挺過了伊波拉病毒的攻擊,由無國界醫生的健康教育團隊護送回家。手上獎狀大小的文件是她們的出院證明,證明她們已經痊癒,不會傳播病毒給別人。攝影/P.K. Lee MSF

  • Sianneh是無國界醫生在蒙羅維亞伊波拉治療中心內的第100位康復患者。她正手舞足蹈地慶祝自己出院。攝影/Caitlin Ryan MSF

  • 相關焦點

    • 中國援非醫生日記談伊波拉:一點點頭暈都會開始緊張
      原標題:中國援非醫生日記:和伊波拉擦肩而過  "新華社發布「客戶端北京8月12日專電(郝王樂 李唯嘉)11日,中國派出的三個公共衛生專家組奔赴西非幾內亞、獅子山和賴比瑞亞,協助防控日益蔓延的伊波拉疫情。  在這三個遙遠的西非國家,都有中國的援外醫療隊。
    • 穿著鉛衣做手術,他們是離心臟最近的醫生
      (原標題:穿著鉛衣做手術,他們是離心臟最近的醫生)
    • 離愛滋病患者最近的產科醫生吳芬英
      ,一位媽媽抱著3個月大的寶寶,專程前來看望為她「接生」的醫生吳芬英。而這,也讓她成了柯橋區離愛滋病最近的產科醫生。  從踟躕到堅定,一切為了病人  母嬰阻斷治療,是指被愛滋病病毒感染的婦女懷孕後,通過孕婦用藥、嬰兒出生時用藥以及人工餵養,阻止愛滋病病毒從母親傳給孩子。  在中國,每年約有7000名愛滋病病毒感染婦女懷孕。
    • 中國醫生 人民健康守護人
      多年來,中國醫生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用「無疆大愛」守護著億萬民眾的健康。18日召開的「中國醫師節」慶祝大會提出,要大力實施醫學人文精神培育,在全社會倡導敬畏生命、崇尚醫學、尊重醫生、關愛醫生的良好風氣。2018年,在首個「中國醫師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寄語廣大醫務人員,不斷為增進人民健康作出新貢獻,為健康中國建設譜寫新篇章,努力開創我國衛生健康事業新局面。
    • RTZ:想做神經外科醫生 EE最近不理我了
      RTZ:想做神經外科醫生 EE最近不理我了 DOTA2 SG ▪ 2015-06-03 20:53:41
    • 最近十年,為何生雙胞胎的夫妻在不斷增多?產科醫生透露實情
      機緣巧合,認識了一位產科醫生,吃飯的時候閒聊說起這個話題,產科醫生說出了實情,她說最近十年,生雙胞胎的夫妻不斷增多,確實是有原因的。高齡女性備孕,種種原因引發排卵異常,一個月排出雙卵子的機率會更高最近十年,人們結婚的年齡可以說是越來越晚了,因這個原因,生孩子的時候可能不少女性都已經屬於高齡產婦。
    • 印度醫生是怎麼看中國醫生的?
      感謝當年高考填志願的衝動,我有幸體驗了在中國和印度當醫生的區別。在中國和印度,醫生都是比較受尊敬的職業,但是中國醫生的社會地位還是不能跟印度醫生比。在中國,醫生被視為一份比較穩定、體面、專業性強的職業,收入一般在社會平均收入以上,隨著資歷增長而增長,但前期投入巨大。
    • 通訊:「勇敢無私的中國醫生是真正的英雄」——記為中國專家組當...
      新華社利馬6月20日電 通訊:「勇敢無私的中國醫生是真正的英雄」——記為中國專家組當翻譯的秘魯姑娘愛麗絲新華社記者張國英「中國醫生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令我佩服,他們在秘魯期間辛勤工作、無私奉獻的精神讓我感動
    • 外國醫生怎麼看中國醫療?
      Lens採訪了五位身在中國的外國醫療從業人員,他們都在中國行醫多年,對中國社會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他們分別為:全科醫生聖西睿智(Richard Saint Cyr)臨床心理醫生麥豐華(Mike Mehrvarz)內科專家張全亮(Eddie C.
    • ...無私的中國醫生是真正的英雄」——記為中國專家組當翻譯的秘魯...
      「中國醫生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令我佩服,他們在秘魯期間辛勤工作、無私奉獻的精神讓我感動。」這是擔任中國援秘醫療專家組翻譯的秘魯姑娘愛麗絲在回憶與中國醫生一起工作時寫下的一段真實感受。  愛麗絲是秘魯裡卡多·帕爾瑪大學漢西翻譯專業的畢業生。
    • 眼科醫生最近老是眼皮跳,看看他是怎麼說和怎麼做的
      相信很多人都曾經有過眼皮跳的經歷,後來不知不覺也就好了,這不我的朋友作為眼科醫生也碰到了這種情況,我們來看看他是怎麼說的和怎麼做的,讀完此文你將解決這些疑問:1.眼皮為什麼會跳?2.是生了什麼病嗎?眼睛的故事下面我們聽聽眼科醫生的硬核分享!
    • 中國醫生「飛刀」簡史!
      胡海可能是中國最早一批的「飛刀」醫生,後來同樣走出體制,成為自由執業者的著名血管外科醫生張強,稱胡海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自由執業的最早一批踐行者」。 2004年以後,這位「自由執業的早期踐行者」又回到了三甲醫院——受邀到上海市東方醫院,建立了膽石中心。
    • 中國醫生薪資圖鑑
      想從全世界範圍內取一個合理的公約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再以此來規劃中國醫生的工資更有點天方夜譚了,畢竟中國的國情和其他國家有著本質的區別。雖然如此,在一些規則、制定和操作方面,其他國家也會有一些值得借鑑的地方。
    • 從中國醫生到美國「醫學檢驗師(MT)」的經歷,及MT介紹
      關鍵詞:醫學;美國;醫學檢驗師最近後臺好多朋友留言,或者檢索「檢驗科」,或者問美國檢驗科醫生的情況。加上我們最近在和丁香園旗下的「檢驗時間」公眾號主編有更多交流,對於國內醫生想了解美國檢驗科的要求有了更多體會。所以,我們這一期就請Dr. M介紹她由一名中國醫生做了美國檢驗師的經歷,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USANA贊助的《奧茲醫生秀》節目現已正式在中國推出
      鹽湖城2019年1月15日電 /美通社/ -- 奧菲傳媒公司現在在中國發行附中文字幕的《奧茲醫生秀》(The Dr. Oz Show)新節目。2018年12月25日,它在優酷、騰訊企鵝、愛奇藝、搜狐視頻和新浪微博等數位平臺上推出。
    • 醫生,貓咪最近一周軟便,用了益生菌感覺更嚴重了是怎麼回事呢?
      貓家長 醫生你好,貓咪近一周有軟便和腹瀉的情況,使用谷登益生菌或布拉迪酵母后反而加重,頻率每日2-6次,粑粑每次很少,有時只有果凍狀。
    • 中國醫生,早就該被看見了
      這是國內首部以醫護群體為主角的大型醫療紀錄片《中國醫生》裡的一個片段,真實,客觀、隱忍。中國的醫院,無時無刻不在上演著類似的場景,穿插著輕如低血糖,重如生死的故事。《中國醫生》把鏡頭對準全國各地六家大型三甲醫院的各個科室,共拍攝了20多位醫生,用鏡頭語言將真實的中國醫生日常展示給大眾。
    • 中國醫生的煩惱:醫生的收入究竟是高、還是低?
      醫生應該屬於高收入群體,在一些醫生看來不僅僅是因為醫生守護著人們的健康,在人才培養上,醫生也比其它職業經歷的周期更長。醫學生要經過五年的在校學習,才能取得學士學位,而想要取得碩士或者博士學位,需要付出更長的時間。
    • 最近身邊感冒的人不少,醫生的建議...
      哈爾濱近五日天氣情況75黑龍江省今日天氣情況75最近,天氣突然轉涼,小編身邊感冒的朋友特別多,嗓子疼,流鼻涕,打噴嚏......通常一個感冒,傳染一家,寶寶也不能倖免!這波感冒為啥這麼厲害?又是怎麼得的呢?
    • 中國醫生難升職稱 美國醫生難拿執照
      不管中國還是美國,醫生都是大器晚成的行業,在中國運氣好你35歲能升到副高,在美國35歲你可能剛剛拿到行醫執照。  每一步都非常順利的情況下 中美醫生的晉升軌跡  在中國42歲拿到正高職稱已經是非常幸運和順利的事,很多人到退休也就終止在副高了。  美國醫生名利難雙收 中國醫生 活多錢少忙職稱   雖然美國收入整體高於中國,但醫生收入常年佔據全美TOP3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