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4 06:30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王杭徽 通訊員 蔡華晨 王海勇
8月14日,《浙江日報》頭版刊發《嘉興「嗅辨員」 守護好空氣》一文,報導了嘉興的一群「聞臭師」:
一家排汙企業會不會被處罰,竟然跟王寶印的鼻子息息相關。
王寶印有一個特別的身份:「聞臭師」。王寶印每月至少要執行一次執法監測和兩次調查監測,用鼻子鑑定臭氣濃度,其嗅辨結果作為環境行政處罰的依據。
鼻子比儀器更管用。「儀器只能檢測單一氣體,對於混合氣味無能為力。」王寶印解釋道:對於氣味是否屬於國家規定的惡臭範疇,得靠「聞臭師」的鼻子來判定。為此,國家環境保護惡臭汙染控制重點實驗室辦了培訓班,嘉興環境監測站32人拿到嗅辨員上崗證。拿了證後不能吸菸、喝酒、用香水,有聞臭實驗當天,連有香味的護膚品、洗髮水都禁止使用。
近來,「聞臭師」大展身手。今年以來,嘉興全市劃分了七個區域整治臭氣廢氣。「韓泰」所在嘉興市區城北區域,聚集5家排放臭氣廢氣的大企業,作為整治重點之一。為推進長效治理,「聞臭師」加大監測頻次,出動更加頻繁。
採氣有講究。擰開真空採樣瓶閥門,高高舉過頭頂,進氣聲嘶嘶作響……8月8日上午,王寶印來到嘉興韓泰輪胎公司廠區,熟練採集空氣樣本。「別看裝滿3升的採樣瓶只需幾分鐘,但大有學問。」王寶印說,要考慮風向和居民區位置,在廠界找到臭味最濃區域採樣。據此,韓泰輪胎廠區西門成為當天最佳採氣點。
帶著5個採集樣本,王寶印回到監測站。此時,6名「聞臭師」已在實驗室,但見「聞臭師」楊丹青用針筒從採樣瓶中分別抽取30毫升氣體,注入已存一定量空氣的6個嗅袋中。隨後,她將每個嗅袋混入兩個裝有清潔氣體的嗅袋,送入全封閉的實驗室內。
「聞臭」開始。每個嗅辨員依次聞過3個嗅袋,選出幾號嗅袋裡有臭氣,在表格上打勾。聞不出時,記錄為「不明」。楊丹青說,每組3個嗅袋,分別標記,氣體樣品通過10倍、30倍甚至1萬倍的數輪稀釋和嗅辨,直到6名嗅辨員全部判斷準確後,才能計算樣品的臭氣濃度值。
經過6輪,近兩小時嗅辨後,此次5個樣本,全部判定為達標。「我們投入4000多萬元,安裝9套臭氣廢氣處理設施,通過水洗、光氧催化和等離子處理後,效果明顯。」接到監測結果通知後,「韓泰」環保負責人如釋重負。
「只有我們多聞臭氣,才能讓居民少聞。」嘉興市環境監測支隊副支隊長羊燕春說,今年就臭氣和廢氣監測已出具121份大氣汙染監督報告,據此對相應排汙企業作出行政處罰113件。據悉,今年1至7月,嘉興市區空氣汙染指數AQI優良率達到71.7%,同比提高2.4個百分點。
153419940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