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3年前洋人畫的中國地圖 西湖和運河很清晰

2020-12-22 浙江新聞

  浙江在線04月26日訊353年前,世界上第一本中國地圖集《中國新地圖集》由義大利傳教士衛匡國繪製。昨天,這本泛黃的大書靜靜地躺在西湖博物館展廳,其中數十張影印地圖則放大掛上了牆。

  此次《天子國度印象——中意圖書文化交流展》4月25日~5月25日在西湖博物館(南山路89號)舉行,由浙江省國際文化交流協會、杭州西湖博物館、義大利衛匡國研究中心聯合主辦。

  看古中國第一張擁有經緯線的地圖,看中國在西方人眼中形象的變遷,讀圖過後,你會發現不虛此行。

  地圖大多用黃色勾邊,點綴著灰色的山脈和細黑點的湖泊,早些時候的地圖,標註模糊些,到了17世紀中葉,中國各省的間隔線開始清晰起來。

  在一張放大的華東區域地圖上,記者還發現了西湖和運河。

  除衛匡國《中國新地圖集》外,此次展出的原版作品還包括基歇爾的《中國圖像》、杜赫德的《中國概論》和唐維爾的《中國地圖集》,牆畫包括西方人繪製的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古地圖複製版80餘幅。

  記者特別提醒,前往觀看展覽,請準備一張目前的世界地圖和中國地圖。有比較,才有鑑別。

相關焦點

  • 《雪畫西湖》鋼筆畫明信片獲「2019年度中國文旅創意優秀作品」
    中國小康網訊 記者 陳秋圓 杭州報導 2019年11月22-23日,以「休閒·歷史與未來」為主題的2019中國(國際)休閒發展論壇在杭州隆重舉辦。本屆論壇由《小康》雜誌社和杭州市運河集團共同主辦,浙江大學管理學院休閒管理研究所、浙江大學飯店管理研究所擔任學術支持單位。
  • 他們是杭州歷史文化傳播者 西湖和運河娓娓道來
    杭州不僅有「濃妝淡抹總相宜」的西湖,還有古老的大運河。有人說,西湖是杭州的靈魂,運河則是杭州的氣魄。她們不僅是杭州的,更是世界的文化遺產。G20期間,她們的美將被更多的人知道。無論是徐家期,還是宋廣齊父女倆,都將成為文化的使者,把美麗的西湖和古老的運河介紹給每個國內外遊客。運河漕舫上的這對父女:讀歷史學英語,為了奉上更優質的服務杭州的運河漕舫上,有這樣一對父女,老爸宋廣齊負責開船,女兒宋菲菲負責講解。他們和杭州及運河有著很深的緣分。宋廣齊老家在江蘇鹽城,原先開貨船。
  • 上億年前的3D地圖?
    把石板上的泥土擦掉後,石板竟然呈現出一幅三維的立體浮雕地圖。石板由三層材質組成,底部基層是約14釐米厚的堅硬白雲石;第二層(也就是夾層)是約2釐米厚的透輝石,地圖就刻在這一層上;第三層則只有2毫米厚,是一層透明的瓷釉,透過瓷釉,可以清晰地看到裡面的立體地圖,看來瓷釉是用來保護地圖的。
  • 用地圖描繪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山東運河光緒年間《山東運河全圖》
    《山東運河全圖》圖文並茂地展現了清代光緒年間山東運河錯綜複雜的水道狀況。圖幅繪製精美、註記豐富,地圖中能清晰的看到脈絡貫通的運道、支渠、河流、湖泊、閘壩以及詳細文字註記。
  • 串聯西湖、運河、古城遺址三大世界遺產 杭州「憶江南」精品遊線在...
    在「長三角旅遊推廣聯盟」成立之際,杭州市文旅部門在滬推出以西湖、運河、古城遺址為核心的三大世界遺產精品旅遊線路,邀請上海市民遊客體驗「憶江南」精品遊。西湖、運河、良渚古城遺址三大世界文化遺產是杭州的金名片,是杭州歷史文化的精華所系,也是杭州最重要的旅遊資源和旅遊產品。
  • 地圖類|比較隋朝和元朝大運河的差異
    【題目】圖1、圖2分別是隋朝和元朝大運河示意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3分)材料根據圖1、圖2大運河的相關信息並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兩條運河走向的差異及其原因。【參考答案】差異:隋運河以洛陽為中心,迂迴曲折,航程較長;元運河在山東裁彎取直,航程縮短,經通惠河直達大都。
  • 他一眼認出自己的祖父 多幅民國地圖講述運河故事
    運河測繪地圖前不久,揚州晚報刊登了一則關於92年前「江北運河工程局」合照見證揚州運河往事的文章,市民孔令坤一眼就發現前排左二是他的祖父孔繁超。孔令坤家住東關街道徐凝門街社區,是一名文史愛好者和研究者。看到本報刊發的92年前「江北運河工程局」合影后,他發現前排左二是他的祖父孔繁超,今年84歲的父親看後確認,小時候家裡掛過這幅大照片,報紙上刊登的部分不全,應該是中間部分。「我的祖父孔繁超民國時期曾擔任江蘇省建設廳副廳長,所以遺留下一些運河沿岸的歷史文化資料。」孔令坤介紹,他曾祖父孔寅伯,號步青,在揚州行醫,是當時的名醫。
  • 乾隆年間大運河地圖現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圖)
    圖片上河道橫豎交錯,脈絡清晰,繪製精美。據博物館網站上介紹,整幅畫創作時間大約可追溯到1737年到1761年時期,圖長932.2釐米,寬55.6釐米。  據網站介紹,這幅地圖是由「Friends of Asian Art Gifts」(或為一個組織)在2003年捐贈給博物館。
  • 運河文化潤揚州
    沈曉梅說,生態保護修復、經濟轉型升級和文化保護傳承,在三灣產生了疊加效應,昔日城市「窪地」成了「發展寶地」,吸引了一大批綠色科技企業爭相入駐。運河之美,基礎在保護。記者從揚州瘦西湖風景區熙春臺二樓放眼望去,沒有一處高層建築遮擋。瘦西湖這條視覺天際線,揚州一守就是三十年,無論置身景區哪個方位,視線所及,建築必須「低頭讓景」。
  • 薦書| 畫給孩子的歷史地圖繪本《地圖上的全景中國/世界簡史》來啦!
    薦書 | 畫給孩子的歷史地圖繪本《地圖上的全景中國/世界簡史》來啦!中國地圖出版集團編制出版社會需要的各類地圖;出版測繪、地理專業圖書和兩專業的教材、教學參考書,以及有關的技術資料和工具書。
  • 海寧這個鎮畫出全域旅遊手繪地圖!打卡安排~
    海寧這個鎮畫出全域旅遊手繪地圖!長安值得遊玩的景點時小夥伴們想必內心都產生過類似的疑問:要是有份簡單明了的地圖該多好!今天發布君就為大家獻上一幅長安全域旅遊的文化手繪地圖發掘長安的千滋百味讓你旅行路上不再迷茫經過用心的整理編輯繪畫設計、不斷打磨「長安鎮全域旅遊手繪地圖」新鮮出爐啦!
  • 古新河廊道「斷點」打通 從西湖走遊步道能到運河
    2018-04-26 08:46 | 杭州網近日,古新河拱墅段生態廊道的三個「斷點」正式貫通,從西湖可以沿遊步道走到運河啦。古新河全長3.8公裡,「穿越」西湖區、下城區、拱墅區,南連西湖,北通運河,是市區唯一一條串聯起兩大世界文化遺產的生態廊道,也是市區最先推出垂釣點的河道。古新河拱墅段曾經有三個「斷點」。二百大、聖都公寓兩個區塊圍牆阻斷了廊道,淺水灣小區想要貫通遊步道就得改變原有封閉小區的模式。
  • 西湖的11種玩法,一張地圖教會你
    日前,西湖景區和高德地圖合作,上線了「西湖一鍵智慧遊」,將景區信息和旅遊攻略整合在一張電子地圖中,並且信息實時更新,呈現了一張西湖景區的「活地圖」。計劃出遊前,遊客在高德地圖搜索「西湖一鍵智慧遊」,即可進入西湖景區單獨頁面,在這裡不僅能查看景區動態,還可以了解西湖遊玩、美食、娛樂、交通等全貌信息。
  • 世茂璀璨瀾宸:西湖、西溪、錢塘江、運河,杭州四大水系PK,誰最宜居...
    據傳,大運河杭州段在鼎盛時期,曾出現過「只見船兒走,不見河水流」的繁忙景象。  漕運的興盛大大推動了沿岸商埠的發展,並進一步形成了運河生活圈。  在丁建剛看來,對於杭州而言,並不存在下一個時代是「運河時代」的說法,運河時代和西湖時代、錢塘江時代是並存的,而不是接續的關係。當下人們總在提的運河時代,其實是對大運河舊時盛世的復興和重現。
  • 用Python畫一個中國地圖
    Python 這門語言誕生也相當之早,它的第一個版本是 26 年前發表的,曾經(或者說當前)也被用於web開發,但是就流行程度來說,遠遠幹不過 Java 和 PHP 。東方不亮西方亮,在與 Java 幹仗失敗的這20幾年時光裡, Python 練就了一身獨門武藝,是 Java 和 PHP 遠遠不及的(當然以後是不是能追得上來,目前還不好說)。
  • 梁海雁徒手畫中國地圖各省份地圖信手拈來
    一根粉筆,一個黑板,沒有任何參照,邢臺第十二中學的初二年級美術老師梁海雁一分鐘內就畫出一個地圖。拿著地圖對照,無可挑剔。昨日,記者走進第十二中學,看老師梁海雁寓教於樂,教授學生畫畫。不足一分鐘畫出地圖走進一間教室裡,只見梁海雁拿起一根粉筆站在講臺授課。梁海雁先從「雞」的脖子部位開始畫起,一邊畫一邊教學生:「走著走著就到內蒙古了,接下來就是渤海灣,這個地方要注意,不能太彎了,好,這就可以完整合上了。」再畫上臺灣和海南島。在輪廓內部,梁海雁彎彎曲曲勾勒出長江和黃河,這樣,一個地圖就出現在眼前了。整個過程用時不到一分鐘。
  • 郡西雲臺:良渚板塊實力硬核,或將揭西湖、運河文遺區之後新時代
    這也意味著杭州,繼西湖、大運河雙申遺之後,或將迎來第三大世界文化遺產——5000年良渚文明遺址。集聚裙帶效應,良渚新城時代也將開啟,下面,小編帶大家盤點良渚即將爆發的硬核實力。  良渚國家考古遺址  西湖、運河文遺區天價房頻出  良渚低密住區珍貴凸顯  位於西湖玉泉路1號的馬嶺山房別墅,
  • 《西湖繁勝全景圖》為南宋院畫而非「清代偽作」
    相信所有對西湖有研究者,見到此言都會大吃一驚,這可是新鮮到聞所未聞的程度!而其所提供的證據居然是在今天的西湖地圖上劃出一道線,然後標註上「宋蘇堤」字樣。這是證據嗎?  其依據是「元代杭州人劉一清《錢塘遺事》載:『東坡守杭日築堤自大佛頭直至淨慈寺前,非為遊觀計也。』」可是,蘇堤北自北山,南到南屏山前,是南宋北宋的正史文獻記載中都非常明確的事。
  • 幾幅英文版的中國歷史地圖,看看和中國人畫的區別在哪裡
    英文版的中國歷史地圖有很多,各個版本之間的差異還是比較大的。由於西方人對中國的歷史、地理情況不是那麼熟悉,在製作地圖方面也會出現較大的誤差。另外,由於觀念不同,中國人和西方人在畫歷史地圖方面也會出現偏差。
  • 老地圖記錄瀋陽變遷 百年前最高建築三層樓(圖)
    位於小西邊門外的市政府和位於城市邊緣的皇寺廣場,那時都是火車站,一個叫城根火車站,一個叫城北火車站。  80年前 全城總共只有20萬人  一張名為《奉天省城市街全圖》的地圖,極有可能是第一張由中國人自己繪製的彩色版瀋陽城區全圖。繪製者名叫王華隆,原為奉天大北關省立第一高級中學(現5中)教師。地圖上標明,當時瀋陽城的人口為2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