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地圖記錄瀋陽變遷 百年前最高建築三層樓(圖)

2020-12-20 搜狐網

  老地圖記錄沈城變遷史 百年前最高建築是鳳凰樓

  翻動一張張瀋陽城區的老地圖,猶如用心靈觸摸一片片曾記錄下這片熱土變遷的城市日記。

  7月22日,著名近代文獻史料收藏家詹洪閣先生,將收藏的近百張沈城地圖呈現在記者面前。百年來,這片土地經歷了怎樣的城市變遷?不同年代的瀋陽城面貌都是啥樣的?讓記者帶著您,從這張張地圖中找尋沈城百年發展的足跡——

  100年前 瀋陽最高建築三層樓

  近百年前的瀋陽城是個什麼樣?在一張清朝末年繪製出版的地圖上,記者找尋著答案。

  從地圖的圖示看,全城絕大多數是平房,當時全市最高的建築是故宮裡的三層建築鳳凰樓。除了幾處稍高些的建築物之外,其餘幾乎都是農田和雜草叢生的荒地。

  從這張名為《最新實測奉天省城全圖》的地圖中看到,那時的很多地名和現在不一樣,太原街叫西四條街,中山路叫昭德大街,中華路叫瀋陽大街。位於小西邊門外的市政府和位於城市邊緣的皇寺廣場,那時都是火車站,一個叫城根火車站,一個叫城北火車站。

  80年前 全城總共只有20萬人

  一張名為《奉天省城市街全圖》的地圖,極有可能是第一張由中國人自己繪製的彩色版瀋陽城區全圖。繪製者名叫王華隆,原為奉天大北關省立第一高級中學(現5中)教師。地圖上標明,當時瀋陽城的人口為20萬。

  從地圖上看,現在中街一帶的建築密密麻麻,街路細如雞腸,而且曲曲彎彎。

  60年前 城內都是菜園和土路

  60多年前,從瀋陽市區內的地圖中,還可以看到菜園子和鄉村土路。

  在1946年繪製的《瀋陽市詳細地圖》中,記者看到,當時的城區有大量的菜園、鄉村路,就連城牆是土牆還是磚牆,在地圖中都一一做了標註。全市所有的住房,幾乎清一色全為土房。在相當多的區域內,只畫有大片的空心扁方形,標註以後待建。當時的北陵附近有一處賽馬場,渾河北岸有一處龍王廟,南湖、造幣廠和黎明機械廠等,位於當時瀋陽城區的邊緣地帶,南湖公園附近和北塔四周基本沒有建築。

  50年前 地圖上有了「工人村」

  新中國成立後的《瀋陽市遊覽圖》,呈現出多樣的色彩,滑翔公園、砂山公園、友誼公園(現八一公園)……一個個走進記者的視線。

  那時瀋陽的城牆還在,但多數十分破舊,四門和四個邊門前,都保留著不大的廣場。從地圖上可以看出,當時的青年大街,只有從青年公園到渾河邊一段,向北則是曲曲彎彎的小路,而且時斷時續,整條道路還沒有完全打通。偌大的渾河還沒有收入地圖中,城中的綠地十分有限。城內的公交線路不過十幾條,每條線路都不太長,通達的地域十分有限,主要交通工具是有軌電車和無軌電車。

  昔日荒無人煙的城西荒地,規划起了面積浩大的工人村,從地圖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這個被稱作「村」的中國最大的工人居住區裡,還規划起了工人村公園。

  1年前 城市像幅彩色的圖畫

  如今的瀋陽城,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在2006年繪製的《瀋陽市城區圖》裡充分體現。

  建成了南北運河和大二環,新建的居民住宅密密麻麻。貫穿城市東西和南北,有兩條粗壯的黑線,圖示標明,這是瀋陽正在興建的一號和二號地鐵線。

  這張地圖雖然距現在只有1年時間,但許多重要建築並未能編入其中。如今,貫穿瀋陽西部的沈西大道通車,渾河南岸的綠化基本完成,羅士圈公園面向市民開放,承擔北京奧運會足球比賽任務的水晶皇冠奧體中心投入使用。(通訊員 見偉 記者 王曉婷)

相關焦點

  • 瀋陽中山路:百年歐式建築,遍嘗各類美食
    瀋陽中山路的起點是從瀋陽站(俗稱南站)開始的,經過勝利大街、中山廣場、和平北大街經過青年大街到奉天街截止,橫跨和平、瀋河兩大區,並且有百年的歷史,原名「昭德大街」,後更名浪速通。1946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改為中山路。
  • 一眼百年!無錫達人收藏3萬多張老地圖
    一眼百年!無錫達人收藏3萬多張老地圖 2018-08-03 00:08:03來源:江南晚報 有些人愛收藏古董文物有些人愛收藏珠寶首飾在江陰有個愛收藏老地圖的達人
  • 這裡的每棟百年建築,都見證上海歷史的變遷,3個遠東第一最出名
    這裡的每棟百年建築,都見證上海歷史的變遷,3個遠東第一最出名,說到上海外灘,不能說是上海的親河,蘇州河, 她目睹了上海百年的變遷,沉澱了歷史的記憶, 這裡有一個裝滿故事的舊倉庫, 也是上海近代工業的溫床, 遠東第一:有很多遠東第一郵政大樓、遠東第一公寓和遠東第一酒店,蘇州河沿岸是個有故事的地方
  • 沙灣古鎮的一面古牆,記錄幾百年的建築用材變遷史
    第一、二層泥牆為明代時期,第三層泥牆為清代早期、青磚為清代晚期,紅磚卻代表民國時期的遺蹟。古牆呈現了沙灣建築用材的「三個代際」,是沙灣建築材料的「博物牆」,它於世代沙灣人民共同生活了數百年,是沙灣古鎮發展的「歷程表」,經歷千百年的風雨滄桑,依然巍然屹立。
  • 從重慶李子壩街邊這棟老建築出發 帶你打探變化中的「三層馬路」
    李子壩公園對面就是覺廬老建築曾為大戶人家居住修繕改造中的老建築離李子壩輕軌站觀景平臺不到200米,單從外部看,除了外牆與周邊建築有點區別外,這兩棟外形比較完整的建築更像是閒置的倉庫,並沒有引起多少行人的注意。
  • 城·事(294)喚醒被遺忘的時光,濟南百年老建築紛紛「涅槃重生」
    這座百年歷史的老樓身上獨有的那種滄桑感,瞬間就讓我們彷佛穿越了濟南的歷史時空。這座百年前的電影院如今已變身「小廣寒電影主題餐廳」,堪稱老建築活化利用的範本。  其實在濟南,還有許多這樣的建築,他們歷經百年風雨,清晰而又真實地記錄著濟南歷史的細節。記者獲悉,濟南市8月底首次啟動對歷史建築實行掛牌保護,根據計劃,全市24處歷史建築及342處普查歷史建築將於9月底前完成掛牌工作。
  • 見證瀋陽百年歷史 中山路因這些古典建築而厚重
    匯聚了當時最早和最大的七福屋百貨店(今倍思大廈)、奉天郵便局(今瀋陽市郵政局太原街支局)、奉天電話自動交換局(今瀋陽網通公司),還有當時在瀋陽乃至全國最為豪華的大和旅館(今遼寧賓館)等一大批現在仍在發揮作用的老建築,這些老建築記錄著瀋陽的發展軌跡,演繹著瀋陽風雲變幻的歷史,更是瀋陽人應該銘記而且必須銘記的一段被日本侵佔的歷史。
  • 這個街道的居民真有才 手繪老建築地圖留住歷史
    江寧路原來叫戈登路、國棉四廠生產過女士連衣裙、同樂坊曾是馬寶山餅乾廠、流行過廣告語「長命牌牙刷,一毛不拔」……今天,江寧路街道不少居民都領到了一張「記憶江寧」手繪地圖,曾經的記憶被勾起。靜安區江寧路街道歷史建築資源豐富,不少老建築都留下了老居民的童年記憶。如今這些帶著上海歷史印記的老建築,通過手繪形式躍然地圖上。在建黨96周年來臨之際,「記憶江寧」文化地圖向社區居民發放。
  • 南京路步行街東拓成亮點,33個建築故事講述百年變遷
    在新書《閱讀南京路》中,上海建築歷史專欄作家喬爭月通過33個建築歷史故事,講述了南京路的百年變遷。2018年4月的一個夜晚,喬爭月應上海市政府外事辦邀請,陪伴訪滬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夫婦漫步外灘。他們從黃浦公園出發,沿濱江大道邊走邊聊,來到陳毅廣場。看到馬路對面璀璨的南京路,喬爭月問李顯龍,「您聽說過南京路嗎?這是上海的『第五大道』。」
  • 「江漢朝宗」老故事、老物件、老照片——復活漢口風雲 見證城市變遷
    圖為:街頭博物館記錄中山大道的變遷。(本版圖片除署名外為徵集老照片)  「江漢朝宗」,語出《尚書·夏書·禹貢》:江漢朝宗於海。意指長江、漢江匯流入海。  精美的雕花門楣照片,記錄了當年漢口闢為通商口岸後,花樓街每家每戶在屋簷和梁柱上雕塑圖案,盡顯昔日繁華,折射出江漢路、六渡橋盛極一時。  建築是城市的記憶。漢口水塔於1909年竣工,曾是武漢最高樓。彼時,承擔消防給水和消防瞭望雙重任務,是武漢最早用於瞭望火情的瞭望哨,也是老漢口人心中不可替代的一座「豐碑」。
  • 380餘幅攝影作品記錄古都太原近百年發展變遷
    中新網太原12月31日電 (高雨晴)百年易逝,影像長存。31日,由老、中、青三代攝影人拍攝的380餘幅作品在山西太原美術館展出,以民眾視角觀察社會,展現古都太原近百年發展變遷,反映社會民生百態。12月31日,太原百年影像展在山西太原美術館開幕。 高雨晴 攝   太原美術館館長、策展人王鼎介紹,展覽以時間為主線,由古城滄桑、激情歲月、春天故事、追夢時代4個部分構成,展現了攝影術誕生以來至今反映太原民眾衣食住行、生產勞動等方面的社會民生照片和記錄城市變遷的紀實照片。攝影愛好者白躍新正在觀看自己的攝影作品。
  • 69幅老地圖,看盡北京城市歷史變遷
    應天門往北,經過大安門,便是皇宮中的大安殿,大安殿是金帝舉行大典的地方;大安殿後為仁政殿,是金帝聽政之所,也是皇宮中的主要建築;皇宮中的正北門為拱辰門。從圖中可以看出金中都宮城的殿堂館閣、亭樓宮觀,高敞宏麗,氣宇萬千。圖中還有「燕山府」的註記,這是因為宋王朝曾從遼國手中奪回燕京,施行了短暫的統治,並將燕京更名為燕山府。僅過兩年,燕山府又被金人所佔,成了金國的都城「中都」。
  • 快來上海交通大學進行一場百年建築之旅吧
    據樂遊上海,徐家匯源,上海首個「開放型都市旅遊景區」,百年教育、百年工藝、百年氣象百年電影、百年唱片、百年建築……在這裡探訪歷史人文印記解讀海派文化精髓!  這其中有一所大學擁有120歲的古老教學樓、100歲的老圖書館、94歲的體育館……讓人無限神往。日前,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海交通大學早期建築」正式揭牌如何打卡這些傳奇建築?
  • 煙火氣、夢想、文學……聽普通人講述老建築裡的真實生活
    圖說:過去的藥水弄 官方圖 下同 建築和道路組成了城市的骨骼,建築裡曾經生活過的人賦予了空間以血肉與生命。「那個老電梯是經常坐的,有柵欄門,一個開電梯的阿姨,手動拉上柵欄門,譁啦啦關掉,到樓層了又譁啦啦再開……爬過走廊樓梯,覺得要去六樓走樓梯和走天梯差不多,轉啊轉,轉不到頭…….人生第一次燙頭髮,就是被母親按在紅玫瑰理髮店的闊大的椅子上燙的。」攝影師朱屹聲情並茂地講述了自己在武康大樓的童年記憶。今天,上海市民文化節「老建築的故事」市民創意創作大賽頒獎典禮在上海圖書館舉行,創意小品演活了老建築裡的今昔。
  • 瀋陽一居民樓陽臺倒塌,建築專家支招如何裝修更安全!
    最近,瀋陽一居民樓陽臺倒塌的消息引起了大家的關注,關於「裝修時,如何規劃更能保證安全?」的話題升溫。陽臺倒塌發生在瀋陽市回民小區的一棟老樓。在社區、街道等部門的努力,事件發生後的第四天,也就是6月3日,建築材料運送到位,二樓陽臺的施工工作開始進行,居民非常滿意。
  • 瀋陽市資訊|瀋陽老建築最美繪畫,你肯定認不全
    瀋陽老建築最美繪畫,你肯定認不全這些瀋陽的老建築,你都認識嗎?這些畫是瀋陽最早的文保志願者之一,50歲的楊子江筆下的瀋陽古城,令觀者會立刻感受到一股巨大的衝擊力:真美!瀋陽城是古老的,更是豐富多彩的。楊子江用他的畫筆,在10年裡創作了200多幅有關瀋陽歷史建築的水彩畫,充分將瀋陽的老建築完美地呈現出來。楊子江對記者說,他熱衷於瀋陽市文物保護工作,並十分關注瀋陽古代及近代建築的變遷。因此,他有責任將這些變化用自己的畫筆記錄下來。
  • 瀋陽:鐵西建大、興華22棟老樓穿「西服」(圖)
    鐵西區22棟老舊樓房穿上了歐式「禮服」 -鐵西區供圖  瀋陽鐵西區建設大路、興華街沿線22棟老舊建築樓體改造成歐式風情。  昨日,記者從鐵西區獲悉,今年鐵西區投資2000萬元,對全區的沿街樓體進行粉飾和構件裝飾,重點打造建設大路歐式建築一條街。  本著節約、高效的原則,負責施工的鐵西區房產局將街路裝飾粉飾工程與鐵西區40萬平方米節能暖房工程相結合,以達到既提高百姓生活質量,又美化城市環境的目的。
  • 大連百年建築換新顏,這些抹不去的大連記憶你有嗎?
    作為天津街的一個地標式建築,大連飯店所在的百年老樓此次加固修繕工程告一段落後,剛剛重新露面就成為很多大連人鏡頭中的焦點。連日來,其壯觀典雅的樓體形象在微信朋友圈中熱傳。大連飯店所在的建築是區縣級重點保護文物,2010年7月份,我們以競拍方式獲得該建築的絕大部分產權,並隨後組建了新的大連飯店有限公司。此後,這棟老建築就由該新組建的公司負責運營。大連飯店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透露,「萬大科技」買下這棟百年建築一共花了上億元。
  • 家庭小帳本 記錄時代大變遷
    我們即將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邁向更加壯麗的新徵程。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於人民;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今日起,開設「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彰顯中國共產黨擔當使命、一諾千金的不懈追求,刻畫泉州人守望相助、自強不息的奮鬥歷程,展現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進而激發泉州兒女砥礪奮進,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後一公裡」,譜寫泉州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
  • 解讀北京輔仁大學舊址:非常古老的建築,目前屬於北京師範大學
    位於北京市西城區的輔仁大學舊址是一座將近百年歷史的建築,它也是北京市的文保單位,這個地方目前屬於北京師範大學。作為近百年的宏偉建築,這裡的利用並非很理想。輔仁大學舊址的結構從地圖中來看,輔仁大學舊址主體結構,是一座老樓,它雖然位於北京市傳統風貌區裡面,但顯然這不是老北京傳統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