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瀋陽百年歷史 中山路因這些古典建築而厚重

2020-10-12 遼瀋晚報瀋陽時刻

1929年建成之初的奉天大和旅館。

20世紀初的中山路。

20世紀30年代初期的奉天郵便局。


被評為歷史文化街區的瀋陽市中山路西起勝利北街、東至和平大街,總面積約93.7公頃,是上世紀日本侵略者在瀋陽附屬地開發建設中最具代表性的區域。記者選取了中山路上的秋林公司、遼寧賓館、奉天郵便局舊址這三座有特色的建築,講述其背後發生的歷史故事。


瀋陽市中山路


西起勝利北街、東至和平大街,總面積約93.7公頃。

由日本侵略者設計,始建於1912年,名為昭德大街,1919年改為浪速通,1946年改名為中山路。

採用「方格網+放射性道路+中心廣場」的巴洛克式城市空間格局、折中主義的建築風格,是品鑑歐洲古典建築的最佳地點。


總體特色:巴洛克式城市空間格局


「中山路的由來,要從日本侵略者在奉天興建『滿鐵』奉天驛(即今瀋陽站的雛形)說起。」瀋陽市檔案館原館長荊紹福介紹說,奉天驛建成後,為了突出該建築,日本侵略者進行了「新市街計劃」,就是以奉天驛為中心,向東開闢三條幹線,即今天的中華路、中山路、民主路。中華路與奉天驛垂直,其餘兩條路呈斜向放射。

據史料記載,中山路始建於1912年,最初命名為「昭德大街」,為基礎石子路,路面用煤焦油處理。受當時流行的西方早期現代城市規劃與建築設計理論影響,設計者使用了「方格網+放射性道路+中心廣場」的巴洛克式城市空間格局、折中主義的建築風格和多樣化的建築布局。

1919年,日本侵略者強制將滿洲鐵路附屬地所有的街道都改用日本名稱,這條路被更名為「浪速通」。「當年的浪速通並沒有今天的中山路這麼長,只有西起宮島町(今勝利北街)、東至今北三經街一段。」荊紹福說,從1919年開始,這條路的兩側開始修建大量的歐式風格建築。1929年,又陸續鋪設了瀝青路面,而人行道仍然為土路。1930年,這條路上已經匯聚了多家金融機構,成為瀋陽市當時可以與上海外灘相媲美的一條路。1946年,這條路改名為「中山路」,並將五緯路併入其中。1951年,又打通了三經街到小西路一段道路,取名為「中山路延長路」。1957年,取消了「中山路延長路」的稱呼,統一稱為「中山路」。1966年,中山路改稱「紅旗路」。1981年,恢復舊稱中山路。100多年來,中山路經多次維修改造,才最終形成了今天西起勝利北街、東至小西路的規模。

中山路上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涵蓋了巴洛克式、維多利亞式、羅馬式等多種歐洲古典建築風格。匯聚了當時最早和最大的七福屋百貨店(今倍思大廈)、奉天郵便局(今瀋陽市郵政局太原街支局)、奉天電話自動交換局(今瀋陽網通公司),還有當時在瀋陽乃至全國最為豪華的大和旅館(今遼寧賓館)等一大批現在仍在發揮作用的老建築,這些老建築記錄著瀋陽的發展軌跡,演繹著瀋陽風雲變幻的歷史,更是瀋陽人應該銘記而且必須銘記的一段被日本侵佔的歷史。


百年秋林:幾易其主,曾是老瀋陽人的最愛


中山路90號,這是一座歐式紅磚建築。對於瀋陽人而言,這座建築具有非凡的意義——它不僅見證了一段歷史,還鐫刻了一個時代。

據荊紹福介紹,這座歐式老建築是俄國商人伊萬·雅可夫列維奇·秋林於1906年在瀋陽創辦洋行時所建,時名為秋林洋行,經營呢絨綢緞、服裝鞋帽、菸酒食品以及日用百貨等,貨源主要來自於俄國和歐美各國。此外,洋行還下設捲菸廠、茶葉廠、罐腸廠等。

1925年,秋林洋行遷往和平南泥窪(今中山路3段10號),增加了其他項目。

「九一八」事變後,秋林洋行改稱秋林股份有限公司瀋陽分公司。1937年7月,秋林公司易名為秋林株式會社奉天支店。

1945年8月,蘇聯外貿部接管了秋林奉天支店,恢復營業,易名為秋林股份有限公司瀋陽分公司。1953年10月,蘇聯政府將秋林公司有償移交給中國,更名為中國國營秋林公司瀋陽分公司,經營日用百貨、服裝鞋帽、呢絨綢緞、菸酒食品等中高檔商品,公司還附設食品廠、服裝廠、糖果廠。

秋林公司在老瀋陽人眼裡一度成為奢飾品店的代稱。1972年,經市政府批准,在公司三樓成立了瀋陽市首家外供商品供應商場和華僑用品商店,專門經銷「僑匯」「外供」商品,重點服務於來沈的國外旅遊團和國外客人,很多外國遊客即使不買東西,也要來參觀一下。「那個時候,有些市場上不容易購買到的消費品,需要在這裡用『僑匯券』才可以買到,當時在瀋陽只有這裡經營的商品才能算得上精品。」荊紹福說道。

1976年,公司改名為瀋陽市友誼商店。1986年,又改名為瀋陽市友誼公司。同年10月,由哈爾濱、長春、大連、瀋陽四家秋林公司聯合組成了東北秋林集團公司,秋林公司原字號得以恢復。

如今的秋林公司是一家食品廠,相比周邊那些林立的商場,這座歐式的老建築頗顯冷清。然而,也正是這鬧中取靜的悠閒,讓秋林公司有著一種高貴氣質。


遼寧賓館:這裡發生的事影響中國歷史進程


沿中山路一路向東有一座著名的建築——遼寧賓館。

遼寧賓館是一座典型歐式建築風格的著名酒店。它被國家旅遊局、建設部評為「標誌性建築」。用手觸摸賓館的牆壁,一塊塊綠色的瓷磚已經有90多年的歷史。大堂臺階兩側是一根根歐式拱券廊柱,同天花板上的雕刻和吊燈渾然一體;大堂兩側木質的旋轉樓臺階上鋪設的防滑牛皮90多年來從未做過變動。餐廳的巨大木門、衣帽間裡的貝殼雕刻屏風等仍散發出古樸的味道。

史料記載,遼寧賓館始建於1927年,建築面積約1萬平方米,1929年建成。它是當時瀋陽最大、最豪華的賓館,最初稱為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奉天大和旅館。設計者是日本最著名的設計師橫井謙介和市田菊治郎。整個建築是按照英國的建築風格、樣式設計的,呈「凹」字形,有對稱的兩個天井。大樓共五層,其裝飾古樸典雅,在當時的奉天是獨樹一幟的建築。賓館內共有豪華標準客(套)房77間,大堂內設有寬闊的公共休息區,以及閣樓式的大堂酒吧、風格各異的會議廳、商務中心、商場。

大和旅館開業以後,旅館的業務就與政治緊密聯繫在一起。1931年,日本侵略者在此謀劃「九一八」事變;在大和旅館第三餐廳確定1932年3月1日成立偽滿洲國;1945年8月底,美國戰略情報處「奉天戰俘營救小組」的成員也曾入住這裡,與被解救的關押在奉天戰俘營中的數百名英美戰俘度過了一段難忘的幸福時光。1945年,大和旅館改名為鐵路賓館。1946年5月23日,蔣介石在鐵路賓館餐廳召集高級將領,策劃部署並挑起了內戰。

1948年11月2日,瀋陽解放,陳雲率領軍管會進駐鐵路賓館,並改名為文化賓館,這裡成為瀋陽特別市軍管會辦公處。在賓館內陳雲宣布,從現在起,這座賓館成為接待中共中央東北局、東北行政委員會、東北軍區主要領導的地方,文化賓館成為遼寧地區的國賓館,開啟了瀋陽恢復、建設和發展的序幕,確定了東北老工業基地在全國解放和建設中的戰略位置。1950年3月1日,訪蘇歸來的毛澤東也曾下榻在此。

1954年8月1日,遼寧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將此建築定名為遼寧賓館。


奉天郵便局:歐洲風格紅磚建築典型代表


在中山路與太原北街交叉路口西北角,一座獨特的二層建築格外吸引眼球——紅磚牆體、白色線腳和裝飾帶、綠鐵皮屋頂,這就是奉天郵便局舊址。

據瀋陽郵政公司和平分公司總經理丁海洋介紹,這座有著106年歷史的老建築,其使用的紅磚比現今所見的磚要小一些,但比較厚,非常堅固,而且每塊磚都帶有編號。

丁海洋介紹,奉天郵便局是日本人在「滿鐵」時期,為了方便在奉天的日本滿鐵社員和家屬與本土進行通郵而設立的郵政機構,這裡能辦理郵政、電信的全部業務,也稱客郵。奉天郵便局最早設立於西塔附近,1915年,「奉天郵便局由西塔附近遷入滿鐵奉天附屬地昭德大街新建樓房辦公」。

奉天郵便局是由日本關東都督府通信管理局工務課、關東都督府民政部土木課設計,加藤洋行施工,1915年竣工。建築面積2000餘平方米,建築平面為「凹」形,磚石結構,地上二層,為日本辰野式建築風格,同奉天驛舊址(今瀋陽站)一樣,是瀋陽紅磚建築的典型代表。

「你可以看到整棟建築平面沿中山路縱向分成五段,橫向分為三段,兩翼角樓上各有一個綠色鐵皮的穹頂,主入口與屋頂結合的半圓形拱券被突出強調。」丁海洋進一步介紹道。

奉天郵便局設立庶務、郵便、電信三課,辦理郵政、電信的全部業務,當時有職工400餘人,在市內各處均設有支局。到「九一八」事變之前,以奉天郵便局為中心的日郵系統已經形成。

偽滿洲國成立之後,奉天客郵全部移交給偽滿奉天郵政管理局管理,奉天郵便局改為奉天中央郵政局。1945年8月,歷時39年的瀋陽日本客郵宣告結束。

瀋陽解放後,該建築為瀋陽郵政局使用至今,成為瀋陽郵政事業發展的歷史見證。如今,這座老建築仍舊屹立在中山路上,是瀋陽市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來源:遼寧日報

相關焦點

  • 瀋陽中山路:百年歐式建築,遍嘗各類美食
    瀋陽中山路的起點是從瀋陽站(俗稱南站)開始的,經過勝利大街、中山廣場、和平北大街經過青年大街到奉天街截止,橫跨和平、瀋河兩大區,並且有百年的歷史,原名「昭德大街」,後更名浪速通。1946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改為中山路。
  • 裝滿歷史的百年老街天津中山路
    在天津河北,有一條裝滿著歷史的百年老街,這就是中山路。  ??中山路初名大經路,修建於1902年。在這場大變動中,天津以其特殊的地位首當其衝,而中山路則成為這場大變動觸手可及的歷史見證。 ??先說中山路的起點直隸總督衙門,原為海防公所,戊戌變法期間慈禧太后與榮祿密謀,借天津閱兵之機發動政變,廢掉光緒。為此,海防公所改建為皇帝行宮和太后行宮;就在即將工竣之時,政變提前發生,光緒皇帝被囚瀛臺。1900年八國聯軍侵佔天津,原直隸總督衙門遭嚴重破壞,待天津接收,遂以行宮為督署。
  • 瀋陽太原街,雖然也是百年老街,但是歷史與中街相比卻是截然不同
    在瀋陽,中街和太原街都是比較著名的百年老街。如今很多遊客們來到瀋陽以後,往往在有時間的時候,都會到這兩天街來看一看。瀋陽中街今年的變化,真的是讓很多遊客都感覺眼前一亮。是瀋陽比較著名的百年老街之一,這裡也是最初的樣子,除了在一些資料中能夠看到以外,在瀋陽金融博物館,也可以看到瀋陽中街的模型。
  • 瀋陽年輕人的「市井繁華夜」:中山路133號、蘇州街36號
    當你走進瀋陽的一條街巷,在路邊小店裡飲一杯咖啡,聽一曲音樂,讀一本小說,與三五好友小酌聊天,夜風習習,用心去感受這百年巷陌裡的市井繁華,你一定會戀上這座城市的美好夜晚……「80後」小夥眼裡的適夜瀋陽7月22日,大暑。
  • 中山路:百年老街融入時尚
    對標 日本東京銀座中國香港銅鑼灣 計劃 重點支持中山路傳承歷史文化建築和商業繁榮相對集中的優勢
  • 這裡的每棟百年建築,都見證上海歷史的變遷,3個遠東第一最出名
    這裡的每棟百年建築,都見證上海歷史的變遷,3個遠東第一最出名,說到上海外灘,不能說是上海的親河,蘇州河, 她目睹了上海百年的變遷,沉澱了歷史的記憶, 這裡有一個裝滿故事的舊倉庫, 也是上海近代工業的溫床, 遠東第一:有很多遠東第一郵政大樓、遠東第一公寓和遠東第一酒店,蘇州河沿岸是個有故事的地方
  • 百年廈門中山路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國家無假貨示範街
    凡是到廈門旅遊的人,必定要走一走中山路。廈門的中山路像王府井一樣,北京的王府井。這是廈門最古老的商業街,作為一條百年老街,在展現近代歷史風貌的同時,也不乏現代繁華。其中有南洋特色建築騎樓,種類繁多的閩臺特色小吃。2013年,廈門中山路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 老地圖記錄瀋陽變遷 百年前最高建築三層樓(圖)
    第2頁:瀋陽城區老地圖  老地圖記錄沈城變遷史 百年前最高建築是鳳凰樓  翻動一張張瀋陽城區的老地圖,猶如用心靈觸摸一片片曾記錄下這片熱土變遷的城市日記。百年來,這片土地經歷了怎樣的城市變遷?不同年代的瀋陽城面貌都是啥樣的?讓記者帶著您,從這張張地圖中找尋沈城百年發展的足跡——  100年前 瀋陽最高建築三層樓  近百年前的瀋陽城是個什麼樣?在一張清朝末年繪製出版的地圖上,記者找尋著答案。  從地圖的圖示看,全城絕大多數是平房,當時全市最高的建築是故宮裡的三層建築鳳凰樓。
  • 濟南記憶 | 郵政大樓,見證濟南百年歷史滄桑
    它是當時濟南商埠區最高、最大的使用鋼筋混凝土材料的建築之一,是濟南市郵政建築的代表。  1918年動工興建,1919年竣工,1920年開始營業。百年光陰倏忽而逝,幸運的是,郵政大樓至今矗立,見證著濟南百年歷史風雨滄桑。
  • 廈門歷史風貌建築再添11位新成員 位於中山路、集美學村歷史文化街區
    廈門網訊(本組文/廈門日報記者 黃語晴 通訊員 施忠敏 羅先明)  近日,我市第四批歷史風貌建築經市政府認定公布。新認定的第四批歷史風貌建築共有11棟,其中4棟位於中山路歷史文化街區,7棟位於集美學村歷史文化街區。此前,我市三批歷史風貌建築均位於鼓浪嶼,共439棟。今年內,我市將實現全市六個區歷史風貌建築認定全覆蓋。  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
  • 傳承無錫中山路百年商脈 紅豆萬花城盛大招商
    傳承無錫中山路百年商脈 紅豆萬花城盛大招商來源:聯商網2017-05-26 14:33聯商網消息:2017年5月25日,紅豆集團傾力打造的《百年中山路  璀璨萬花城》暨紅豆萬花城品牌盛典活動在無錫君來洲際酒店隆重舉行。
  • 青島城市記憶:百年回味,青島中山路壹號
    幾乎每一座城市都會有一條叫做「中山路」的街道而每一條「中山路」都有一段自己的故事青島中山路這條百年老街中山路壹號位於中山路最南端與太平路的相接處建築由德國建築師庫爾特·羅克格設計這是德佔時期德國在青島修建的第一個俱樂部也是當時的青島國際俱樂部作為曾經德國上層名流的社交場所
  • 祝勇《故宮六百年》丨從故宮的獨特角度看古典中國的歷史風雲變幻
    文丨十裡荷塘秋水長在故宮,絕大部分建築空間都容納了上百年甚至幾百年的歷史風雲。當大家跟隨著我的文字,走完了故宮的主要領域,從神武門出來,我們也不知不覺地,完成了對故宮六百年歷史的回望與重溫。——祝勇祝勇博士近年來一直堅持著以自己的方式書寫著故宮的歷史風雲變幻,作為故宮博物院的一名研究者,祝勇博士對故宮的相關典故和傳奇手到拈來,從獨特的角度為我們展示了一個豐富深邃、古典中國,可以說他的文字體現了文化學者對於歷史人文的溫情與敬意。
  • 瀋陽這些美食街,勵志吃遍每一條
    瀋陽將建成10個特色文化街區,特色街區將成為傳統文化與時尚文化交融的旅遊新業態。今天就來說說這些特色街區,都有不少美食哦!這裡是瀋陽回民的聚居地,這裡有地道正宗的清真美食。這裡路兩側聚集著大約三十家清真風味的大小飯店,幾乎囊括了所有清真美食。
  • 廈門人,你熟悉的中山路又將華麗大變身!
    >據了解,因中山路片區改造提升工程建設,對中山路(思明南路至霞溪路段)進行封閉施工,時間從2020年11月18日9:00至2021年1月30日00:00。中山路是廈門最老牌的商業街也是見證廈門歷史與繁華的一張燙金名片它享有「中華十大名街」、「南洋風情商業街」等美譽,更有「廈門商業活化石」之稱,是廈門保留較完整的展現近現代歷史風貌的舊城街區,榮獲「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稱號。
  • 瀋陽還有一條老街,「年紀」不輸中街,老瀋陽人對這條街記憶很深
    瀋陽有名氣的老街,是中街、太原街和八卦街。但是在瀋陽這座城市中,還有一些老街,雖然不夠繁華,但是其歷史是非常厚重的,也是很多人心中的那一份情懷所系,是年輕時候的記憶,是他們的整個青春。瀋陽這座城市的歷史是非常厚重的,「一宮三陵」享譽世界,瀋陽中街也是赫赫有名,但是在瀋陽所遺留下的老街,絕對不是僅有這些。
  • 遇見廈門·中山路步行街偶遇老廈門經典建築,小走馬路洪懷仁堂
    廈門老街小走馬路廈門老街——小走馬路,它見證了繁榮的歷史,也記錄著城市的變遷。以中山路為界,北段的就叫大走馬路,南段則叫小走馬路。第二種說法:據相關地方文獻,因舊時此處土地廟,有清道光年間金石書法家呂世宜先生「奏雅露社」的題匾,於是此地又被喚作「奏雅露」。「奏雅露」與山下通向廿四崎頂的「走馬路」諧音,為區分「走馬路」,奏雅露改稱「小走馬路」。小走馬路雖然巷子比較窄,但是其中有眾多氣勢恢宏的老宅值得觀賞。例如:小走馬路1號洪懷仁堂。
  • 鼓浪嶼修繕歷史建築 傾聽百年建築訴說前世今生
    這些機構曾將鼓浪嶼打造成耀眼的經濟區域。  曾經的這些商業實體已不復存在,但在鼓浪嶼整治提升過程中,對這些有著百年歷史的建築物進行修繕,能讓我們循著歷史的腳步,憶起琴島往昔的輝煌。  本版文字晨報記者晉君  本版圖片攝影記者唐光峰
  • 見證城市光陰:盤點青島17座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歷史建築是一個城市歷史文化的濃縮,記載著城市經歷的世事滄桑。青島這些歷經百年的優秀建築,記載了城市歷史文化中最生動的部分。上世紀末以來,青島市啟動了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工作。(記者崔武)這些得到有效保護的歷史建築煥發出耀眼的光芒和活力,今天,就請您跟隨記者一起,領略它們的風採吧!1.中山路壹號國際俱樂部——中西文化交流的伊甸園
  • 三水「板爺」見證百年老街興衰 嘆生存艱辛(圖)
    如今,卻僅剩下不到10人——「板爺」見證百年老街興衰  三水拉板車「板爺」守著破舊的板車在等待客戶。中山路的「板爺」有近百年歷史,最多時候曾達到數百人,如今只有不到10人。  在中山路,這個職業已有近百年歷史,輝煌時曾有數百之眾。隨著水路運輸的衰落和商貿的冷清,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後,板爺淡出中山路。如今,這裡的板爺不足10人。  火紅年代「板爺」出入高檔酒樓  84歲的歐炳光雙腳有些浮腫,他也說不清是老年病還是年青時落下的舊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