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學國學?這幾個女孩就是最好的答案

2020-12-15 爸媽黑板報

當普通觀眾還沉浸在《哪吒》「好燃,好帥!」「國漫崛起」的歡呼吶喊中,父母們已經自覺地關照現實,用哪吒作為例子,教育孩子如何實現自我價值認同...

每到暑假,關乎孩子教育和成長的話題,總是猝不及防地被推到輿論熱議的「風口浪尖」,時不時地戳一戳為人父母的心窩子。

於是,一篇篇關於如何「養育孩子」爆款文章橫空出世。「男孩教育的兩個關鍵」「女兒生命中四個底線教育」....侃侃而談,似乎父母們卻更加迷惑不解。

最近,我在金鷹卡通衛視原創的少兒國學節目《龍的傳人》裡認識了幾位「國學少女」。或許,她們才是這個問題的「標準答案」。

01

《龍的傳人》已經做到第三季,每期六位國學小將同臺競技,以國學知識為槳,在蒙曼、酈波等國學大師的帶領下學海泛舟。在追求流量和排場的綜藝現狀下,《龍的傳人》反而有一種「精而美」的古典氣質。

本周六晚7點播出的節目中,六位國學小將恰好三男三女,國學男團女團正面交鋒。劉雨暄、張丁月、李彥紫宸三位女將率先統一戰線,「春風吹,戰鼓擂,我們女生怕過誰」率先發起了「溫柔」攻勢。

男團成員們也不甘示弱,戴晨鷗、屈良元、姜籽實也組成「戴良實」組合誓要徵服女將們。國學男團VS國學女團,看來這必是一場精彩的鏖戰,著實令人期待。

六位國學小將都氣勢磅礴表現驚豔,但三位國學女團成員則格外令我驚喜。

說到善國學的女孩,我腦中總有一個這樣的刻板印象:她一定是芝蘭玉樹,柳絮才高,謙恭遜讓,不露鋒芒。而這三位國學女團成員卻顛覆了我的想像。

兩次獲封單場擂主的劉雨暄大抵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完美詮釋。

一身清新飄逸的漢服,美目盼兮,靈氣逼人,被網友冠上了」小武亦姝「的名號。第一期節目中,就以」荷「字飛花令一戰成名,連主持人朱丹都現場」拜師「。

節目中的劉雨暄不疾不徐,氣定神閒頗有大家之風。面對一道綜合考察傳統服飾文化和詩詞儲備的」超綱題「,她從日常觀察奶奶的旗袍上的」燕子扣「獲得解題靈感,從而聯想到張九齡的詩作《歸燕詩》。娓娓道來,卻沒有半點驕傲和得意。

她的出色發揮,也讓女團拔得頭籌,從一開始就壓制住了國學男團。

成,不負才傲物;敗,則從容豁達。

在畫畫猜成語的」成語小畫板「環節,劉雨暄由於隊友的配合失誤落敗。眼中噙滿的淚水錶明她心有遺憾,但在發表感言時,她依舊溫聲細語:上次我也是在成語小畫板失敗,能再次站上舞臺已經很不錯了。

沒有過多的抱怨、沮喪,僅止於遺憾。她用足夠強大的內心,散發出超越年齡的大氣,我想這也是國學給予她的底氣。

02

我欣賞劉雨暄的底氣,也喜歡張丁月的鋒芒。

在一道考查」問「字不同意義的搶答題中,張丁月在隊友回答完畢後舉手示意補充作答,將《新華字典》中」問「字的四層含義悉數講出,其他國學小將也頻頻點頭認同。國學知識交鋒,卻沒有賣弄之嫌。

張丁月的氣勢如虹,不僅給女團隊友吃了一顆「定心丸」,智周萬物的氣度更是給了國學男團一個不小的下馬威。

音頻題需要小將分辨出奶音讀出的詩句,再根據詩句回答問題,幾乎所有人都談之色變,張丁月卻再一次」霸氣側漏「。

答題之前便霸氣宣言:音頻我都能聽得出來啊,沒有半分膽怯,滿眼閃爍著自信的光芒。

「七家六五四雙燕」所有數字相加為22,「為何雙不算數字?」張丁月依舊附加了答案解析,「因為雙是形容詞和量詞,不做數詞。」精妙的解答直擊「要害」,就連蒙曼老師都忍不住稱讚」真不愧是活字典「。

答對後獲得進攻主動權也毫不遲疑,一句」女孩子就是要剛啊「讓我直接圈粉,也讓國學男團「內心打顫」。

鋒芒畢露的張丁月自信但不盲目,堅定自我的標準,並為自己的學識和才華而自豪。不得不說,自信真的是一個人的頂級魅力。

03

在《龍的傳人》」追擊魔方「環節中,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規則:小將們在五角星的棋牌中搶答落子,率先到達中心位置的小將有機會」吃掉「其他棋子,但也有可能被相鄰的棋子」反噬「,可謂機遇和風險並存。

由於誰都不願率先落子中心位置,節目一度陷入僵局。

另一位國學女團成員李彥紫宸扛住壓力,搶答落子,頗有孤注一擲捨身取義的英雄氣概。當被主持人朱丹問及原因時,也只是輕鬆的回答:因為隊友實力很強,只有我來扛住壓力。為國學女團搶得先機。

在決定」生死「的最後一題,李彥紫宸搶答成功。眼神堅定,聲聲鏗鏘,有氣勢更有氣概。直接「吃掉」國學男團的實力擔當屈良元,為女團再下一城。她讓我在一檔少兒節目裡,感受到了逆風翻盤的爽然暢快和少年英雄的意氣風發。

於丹曾說過:」國學是一種價值認同,而不單單是一種知識。「

這些被國學浸潤的少年也不單單只是一種模樣。她們不僅有學識、有氣質,更有底氣、有鋒芒、有少年英氣。她們也用自己的表現證明,為什麼要學國學。

04

除了這些國學小將讓我折服,幾期節目看下來,最大的感受是學習國學其實可以很有趣。

出題範圍不拘泥於傳統的詩詞成語,卻能讓你全方位領略中國古典文學之美。漢字謎語、順口溜、字音字形...變化多樣的題型裡,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風雅意趣。

出題方式新奇童趣,用小朋友熟悉的人偶形象動畫出題。每道題都像是一則精緻的小動畫片。比賽的過程更像是一場」升級打怪「。」哆寶的空間站「、」咕咕噠的書包「、」雪球的冒險島「、」麥咭的擂臺「四大童趣關卡,不同的遊戲模式、不同的闖關規則、隊友間也有不同的配合方式。

對我而言最精彩的還是最後」麥咭的擂臺「飛花令。不同於以往題目多為單字或名詞,這次飛花令的題目為難度更高的」何處「。兩位女將張丁月和李彥紫宸同臺對弈,一個沉穩自信,一個氣勢磅礴。幾輪下來,酣暢淋漓。

有好多家長都表示,《龍的傳人》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孩子的國學素養,國學小將也成為了孩子們學習的榜樣。

今晚7點,在金鷹卡通衛視《龍的傳人3》。用有趣的方式,讓孩子愛上學國學。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喜歡學畫畫的姑娘?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學畫的姑娘都比較能吃苦   別看這學畫的姑娘   大多都是精緻的女孩兒  而是對於事情有著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對於自己的愛好能夠一直堅持   這才是畫畫的姑娘!
  • 探討,我們為什麼要學國學?國學到底是什麼?
    國學也可以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有趣。試想一下,當你在天空看到一群鳥兒飛過時,你會用什麼來形容這番景色呢?「怎麼全是鳥!」、「這鳥兒也太多了吧!」這樣會不會有點無趣?如果能看著眼前這番美景,說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會不會別有一番滋味?
  • 學國學,意義有多大? 小學生學「國學」重在薰陶
    日前,廣州市某小學舉行了一場國學誦讀展示會,臺上,孩子們穿著古裝,搖頭晃腦誦讀經典,臺下,家長、老師報以熱烈掌聲。  近年來,對於小學生是否合適學「國學」,家長們一直爭議不斷。今年春節晚會上,一個7歲小女孩倒背《百家姓》的節目更是引發了大家的討論:小孩子到底要不要學「國學」?
  • (前言篇)為什麼要學國學?
    國學是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傳統文化底蘊。為了探討為什麼要學習中國學,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表達自己的觀點。第一: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維護中華民族基礎。中華民族有著上下五千年燦爛的歷史文明。有「三皇五帝」的傳說,夏商周文明的起源和發展,儒家和孟子的思想,漢賦,唐詩和宋詞的文化精髓……和紅燈綠酒相比,面對這些璀璨奪目的傳統文化,我們為什麼要拒絕? 我們如何發展我們的國家?
  • 為什麼要學英語?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鍾老的視頻,已經完美解釋了「為什麼中國人要學英語?」回歸生活,如果我們討論,為什麼要讓娃們學英語?可能有的朋友會說:為了適應全球化的時代,為了讓孩子有更多的角度去認識世界。當我們抱著對孩子未來滿心憧憬的心情給孩子放上一部英文動畫片,期待孩子會如痴如迷沉浸其中的時候,孩子卻立刻捂住耳朵嚷嚷:「我不要這個,我要看中文的。」
  • 為什麼要讓女孩學畫畫?這應該是我最滿意的答案!
    張愛玲是一代才女,對畫畫也是情有獨鍾,而且她第一筆稿費並不是來自寫作,而是來自於畫畫,這有點意想不到了吧?國外一位老奶奶,80歲才開始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那就是畫畫。她不理會外界的評價,專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算在生命最後的幾年時間,也要做自己最愛的事情。我一直覺得,專心畫畫的人,最有魅力!
  • 什麼是國學?國學該怎麼學?國學還有沒有用?
    這註定是一個大年,反思和紀年將是最大的主題。前一段時間,看到一篇文章,其中有一個小篇章講到,五四百年,始於科學,終於國學,其中批評了很多這些年國學傳播過程中的一些不正常的現象,身處其中,很有感觸。但是,我並不同意作者的結論。
  • 為什麼讓孩子學「國學」?大語文時代,孩子的知識儲備裡藏著未來
    孩子為什麼要從小接受國學薰陶?而這,就是對「腹有詩書氣自華」最好的詮釋。 (二)氣概,蘊育在國學經典中 人之一生,要學的東西很多,為什麼不能少了國學? 有人說:「從小學國學的孩子不會變壞。」然而,在大師的眼裡,國學之學卻來得更加深刻。
  • 我們為什麼要學國學常識?
    「國學」一說,最早見於近代思想家章太炎先生的《國故論衡》。一、什麼是國學常識?顧名思義,「國學」就是中國之學,是中華民族在數千年歷史中創造的文化,它不僅書寫在典籍裡,更融入到了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為什麼會有「男主外,女主內」的說法?再比如,「馬後炮」為什麼會成為「不及時舉動」的代名詞呢?金縷玉衣的主人是誰呢?諸如此類,我們腦海裡都有一個大概的印象,但是卻又非常的模糊。二、國學常識有什麼用處?
  • 中國孔子學堂——為什麼學國學的孩子,未來更有競爭力?
    為什麼這些大咖,都是國學迷?知乎上一名自幼學國學的網友說:古籍裡不朽的智慧,白紙黑字間鮮明的對錯,是世間最樸素的道理。兒童,能學會國學嗎?國學往往給人「學不會」、「難度大」、「難理解」等刻板印象,事實上,只要有方法得當,學好國學也不難。
  • 國學起名:女孩取名大全
    而且,這一習慣也有愈演愈烈的趨勢,越來越多的父母喜好用這些國學經典給自家的孩子起一個名字。那麼,如何用這些國學經典起一個名字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看看吧。女孩用國學典籍起名要點國學經典是我們國家幾千年文化歷史的縮影,裡面有很多經典的詩詞歌句是我們現在還經常用到的,如何用這些經典來起名,小編總結了這幾個要點,希望能幫到大家
  • 什麼是國學?為什麼要學國學?
    也許我不能直接告訴你國學是什麼,但我能跟你說說國學像什麼,以及它是什麼感覺。它是下班回家,站在二十八層樓上,西望落陽的眼神,是夕陽無限、為霞滿天的思逸神飛——俯臨莽蒼長野,掀開垂天之雲,與鯤鵬凝神對視,物我兩忘,橫掃周身疲累的鬆快。
  • 悅聽丨為什麼要好好讀書?這三個故事就是最好的答案
    這三個故事就是最好的答案 2020-07-11 20: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現今國學越來越被吹捧,何為國學?作為中國人,那麼值不值得學?
    在我看來,國學和其他學問一樣,就是做學術而已,國學能幹什麼,這個問題和歷史能幹什麼、文學能幹什麼、哲學能幹什麼是一樣的。學了歷史,學了文學,學了哲學,一定會變成意識形態嗎?不一定。一定沒有意識形態因素和影響嗎?也不一定。學術是一個搖籃,是一片土地,它滋養著社會的觀念和意識形態,卻不決定他們。
  • 談國學、論國學,那國學到底要學什麼?
    上篇文章講了什麼是國學,那麼這篇文章小編我接著講國學學什麼?各位讀者知道國學要學習什麼嗎?我們所說、所講「國學」之前,首先必須明確國學的範圍,如果不明確國學的範圍,那麼說再多都無意。具體學習國學,小編覺得應該注視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以史為鑑。唐太宗李世民曾經說過「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交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因此,我們學國學,了解我國的各歷史事件、歷史故事,分析他們的好與壞、對與錯,通過自己的判斷能力,從中的啟發、感悟。
  • 孩子為什麼要學國學?進來看看就知道了
    不管是招生的噱頭還是因材施教,我覺得幼兒園就開始學還是有點過早的。首先我們來定義下什麼是《國學》。「國學」是對我國5000年傳統古文化的一個統稱。最常見的,電視劇裡也經常出現的就是四書五經,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部,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部。當然,除了這些還包括哲學,歷史學,語言學等一些中國古文學統稱國學。
  • 為什麼要讀和背國學經典?這是我見過的最好的回答
    實際上,那些否定國學經典的人,普遍是沒有深入了解和學習,人云亦云,絲毫不知國學經典的優秀的,這種人普遍是思想認識低下和無知的。更有思想認識狹隘和偏激的人,一提到國學經典,就充滿反詰的說學習國學經典能強國嗎?這裡我可以給予肯定的回答,學習國學經典,不僅能修身,更能強國。凡是有深入了解和學習國學經典的人都知道,諸子百家的學說,除了修身明智,基本就是為治國服務的。
  • 漢學與國學
    「漢學」一詞有兩種意義:1.與「宋學」相對,指對諸子百家主要是儒家經典的考釋研究,以許慎《說文解字》為代表;「宋學」則是義理研究,以朱熹為代表。所以,清朝的「乾嘉學派」又被認為是「漢學」的延續。當然,漢、宋當時都不那麼絕對。
  • 為什麼要讓孩子從小學國學?大語文時代,國學知識是孩子的基本功
    節目中我兒子最喜歡的一個選手就是冠軍劉虎賁,不過,讓我覺得很厲害的是,在這樣一個考察古詩詞、古代文學儲備量的漢字節目中,冠軍劉虎賁並不是學文史類專業的,而是一名物理學專業的學生。那麼,為什麼要讓孩子從小學國學呢?國學除了是文化的傳承之外,還能給孩子帶來哪些優勢呢?
  • 兒童學國學,學什麼?怎麼學?
    有同級的家長問我小孩子學國學要學什麼?按什麼順序學?現在開始學會不會太晚了?聊一下。首先,小孩子學國學要學什麼?對於國學學什麼,我認為就是要學就學好的、經典的,韓愈不都說嗎?「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非聖人之志不敢存。」對於一些成書較晚、質量普通的國學素材,可以直接擯棄,比如清朝秀才李毓秀寫的《弟子規》,大型座右銘集錦《增廣賢文》,就不要浪費錢和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