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宇宙中的粒子是對稱的!但是真相呢?

2020-12-11 遨遊世界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自然界的對稱性為我們對宇宙的基本認識提供了重要的線索,從萬有引力的普適性到自然力量在高能量下的統一。

在20世紀70年代,物理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潛在的對稱性,它將宇宙中所有的粒子,從電子到光子,以及介於兩者之間的所有粒子,都聯繫在了一起。這種被稱為超對稱性的聯繫,依賴於自旋的奇異量子特性,並可能是解開物理學新理解的鑰匙。

對稱性的發展

幾個世紀以來,對稱性使物理學家們得以在整個宇宙中找到潛在的聯繫和基本的關係。當艾薩克牛頓(Isaac Newton)第一次發現,把蘋果從樹上拉下來的重力與讓月球繞太陽公轉的重力完全相同時,他發現了一個對稱性:引力定律確實是普遍適用的。這種洞察力使他在理解自然的運作方面有了巨大的飛躍。

整個19世紀,世界各地的物理學家都對電、磁和輻射的奇怪性質感到困惑。是什麼使電流沿電線流動的?一個旋轉的磁鐵怎麼能推動相同的電流呢?光是波還是粒子?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爾(James Clerk Maxwell)將所有這些不同的研究分支統一到一套簡單的方程式:電磁學中,經過幾十年的艱苦思考,他取得了一個清晰的數字突破。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也因將牛頓的理論向前推進了一步而留下了自己的印記。他提出了一個理論,即所有的物理定律都應該是相同的,不管你的位置或速度,他揭示了狹義相對論;為了保持這種自然的對稱性,時間和空間的概念必須重寫。加上重力,他得出了廣義相對論,這是我們對力的現代理解。

甚至我們的守恆定律——能量守恆,動量守恆等等——也依賴於對稱性。你可以日復一日地做一個實驗並得到相同的結果,這一事實揭示了時間的對稱性,這一對稱性通過艾美·諾特的數學天才引出了能量守恆定律。如果你重複你的實驗,仍然得到同樣的結果,當然,你只能發現空間的對稱性,以及相應的動量守恆。

在宏觀世界中,這就是我們在自然界中遇到的所有對稱性的現象,但亞原子世界則是另一番景象。我們宇宙中的基本粒子有一個有趣的特性,叫做「自旋」。它最初是在實驗中被發現的,通過一個不同的磁場發射原子,使它們的路徑偏轉,就像一個旋轉的帶電金屬球一樣。

但亞原子粒子並不旋轉,他們只是在某些實驗中表現得像帶電的金屬球。與它們在常規世界中的類似物不同的是,亞原子粒子的旋轉量並不相同。相反,每種粒子都有自己獨特的自旋量。

對各種粒子數據,一些粒子如電子的自旋,而其他粒子像光子的自旋1。如果你想知道一個光子是如何可能像一個旋轉的帶電金屬球那樣運動的,你可以自由地把「自旋」想像成亞原子粒子的另一種屬性,我們必須了解它們的質量和電荷,有些粒子有更多的這種性質,有些則較少。

一般來說,粒子有兩大類:一類是自旋為半整數(1/2、3/2、5/2等)的粒子,另一類是自旋為整數(0、1、2等)的粒子。這一半被稱為「費米子」,是由我們這個世界的基本粒子組成的:電子、夸克、中微子等等。還有一些被稱為「玻色子」,是自然力量的載體:光子、膠子和其他。

但是在20世紀70年代,弦理論學家開始帶有批判性地研究粒子自旋這個性質,並開始懷疑那裡是否存在自然的對稱性。這個想法很快擴展到弦界之外,成為粒子物理學的一個活躍研究領域。如果是真的,這種「超對稱性」將把這兩個看似完全不同的粒子家族聯合起來。但這種超對稱性會是什麼樣子呢?

基本原理是,在超對稱性中,在玻色子世界中,每個費米子都會有一個「超級合作粒子」(簡稱「sparticle」),反之亦然,質量和電荷完全相同,但自旋不同。例如,電子的粒子(「選擇子」)應該具有與電子相同的質量和電荷,但自旋為1。

所以,無論如何,這個對稱性必須在我們的宇宙中被打破,我們必須把星體的質量推到粒子對撞機的範圍之外。到目前為止,實現超對稱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所有的方法都預測並選擇子、停止夸克、sneutrons和其他任何人的不同質量。

迄今為止,還沒有發現超對稱性的證據,大型強子對撞機的實驗排除了最簡單的超對稱模型。但是這並不能確認在自然界中沒有超對稱現象,我們需要的是進一步的探索。

相關焦點

  • 宇宙的「超對稱粒子」在哪裡?
    然而,仍然有一個概念可以解釋標準模型沒有涵蓋的宇宙神秘部分:長壽的超對稱粒子,有時簡稱sparticles。但令人沮喪的是,最近對這些奇怪粒子的研究卻一無所獲。到目前為止,最流行的一組理論突破了當前標準模型的界限,它們被歸為一類被稱為超對稱的思想。
  • 揭秘宇宙的對稱性之謎 宇宙盡頭在哪?
    其中,結構上鏡像對稱而又不能完全重合的分子,稱為手性分子。就如同左手和右手鏡像對稱卻不能重合一樣。     手性分子可分為左手性分子和右手性分子,我們經常喝的乳酸,都是左手性乳酸,事實上絕大多數生命體內產生的乳酸都是左手性的,而且人體內只能代謝左手性乳酸。所以說,生命偏愛左手性乳酸。那麼包含右手性乳酸的牛奶是否適合飲用呢?
  • 為什麼超對稱可能是粒子物理學史上最失敗的預言預言?
    高能粒子會與其他粒子碰撞,產生大量新的粒子,可以用探測器看到。、通過重構每個能量、動量和其他屬性,我們可以確定最初發生碰撞的事件以及在此事件中產生的結果。自Wess和Zumino首次提出超對稱性以來的近50年中,從未見過任何超對稱粒子。(來源:FERMILAB/費米實驗室)在理論物理學中常常會出現一個無可否認的深刻想法。
  • 宇宙中隱藏的對稱性圖案——幫助物理學家揭示了時間起源的秘密
    這一對粒子,以及剩下的膨脹粒子,會繼續分離,凍結在空間中,形成能量集中的三角形排列。同時,如果一對原始粒子波動進入存在,然後每個粒子衰變成另外兩個粒子,這將產生四點相關性。但是,雖然望遠鏡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兩點相關性,但三點和更高點的相關性預計會更少,因此更難被發現。
  • 對稱性破缺的勝利
    但事實並非如此,在那場開天闢地的大爆炸中,正物質終於戰勝反物質,世界得以倖存。物理學家們說,對稱性破缺是隱藏在其中的關鍵原因。 最早對宇宙對稱性提出挑戰的是兩位華人物理學家。 從麥克斯韋的電磁學方程到愛因斯坦的質能守恆定律,物理學中的對稱性不僅僅只具備審美意義,它們能簡化許多複雜的計算,並在用數學公式描述宏觀世界中起著決定性的重要作用。一個更為重要的事實是,對稱性所包括的守恆定律也適用於宏觀世界的許多情況,比如,能量不會在基本粒子間的碰撞中消失;也就是說,碰撞前後的能量是相同的,這就是對稱。
  • 什麼是「上帝粒子」,為何揭開它,就能解開宇宙終極奧秘
    於是科學家們發現,除了引力與電磁力以外,宇宙還存在著強力與弱力。前兩種力不用說了,它們是我們人類文明走到今天的主要原因。看過《三體》的,或許對書中有一個情節印象深刻,那就是外星文明通過質子破壞人類的粒子對撞機,讓我們無法發現宇宙當中強力與弱力,之後科學水平的差異比我們拿著槍對準原始人還要恐怖。我們甚至都沒有見到敵人,整個地球就會被壓成像錫箔紙一樣的薄片。
  • 宇宙中,能量守恆定律失效?
    在物理學裡,還有什麼是我們能夠信賴的呢?在那些我們深以為然的原理當中,又有哪些是在蒙蔽我們的頭腦,阻礙我們看清更深層次的真相呢?物理學家花時間去挑戰那些人人熟知的常識,努力從中剔除那些不完全正確、或者乾脆就是錯誤的知識。歷史上到處都散落著這些已被丟棄的錯誤觀念的殘骸。那麼,能量守恆會不會也是這些錯誤觀念之一呢?答案是否定的。在單個光子的尺度上,能量總是守恆的,哪怕光正在發生紅移。
  • 宇宙法則只不過是更深層次之下簡單粒子行為得到的一個自然結果
    反粒子在最小尺度上體現了物理學中的對稱,把粒子、反粒子想像成硬幣的正反兩面,不要認為它們是兩個互不相關的東西,其實宇宙中的一個粒子不只擁有一位親兄弟,每一個物質粒子都有兩個更重的表親,比如說電子有——繆子和陶子,它們與電子有著幾乎相同的量子特性,也就是電荷和自旋,但是質量更大,電子已經有好幾位親戚了,它既有比較重的表親又有反粒子,而且這些比較重的表親,當然也有它們自己的反粒子。
  • 微觀世界是另一個宇宙,粒子形態顛覆認知,宛如打開了潘多拉魔盒
    遠方有樹,結一果,落成宇宙。如果以微觀粒子的角度看世界,我們的周圍會變得大不相同,因為周圍的一切物質都會以原子、中子的形式呈現在眼前,一般我們把電子和電子以下的中子、質子和離子都認為是微觀粒子。微觀粒子的世界就仿佛一個宇宙如果說大宇宙是整個世界最大的展示舞臺,那麼小宇宙就是更加神秘的潘多拉魔盒,其中隱藏著許多形形色色的微觀粒子。
  • 量子引力沒有對稱性意味著什麼?
    費曼圖(上圖)基於點粒子及其相互作用。將它們轉換成弦理論類似物,就會產生具有非平凡曲率的曲面。在弦理論中,所有的粒子只是一種基本結構的不同振動模式:弦。但是,弦理論所期望的量子引力理論,是否具有對稱性,以及守恆定律?當你聽到「對稱」這個詞時,腦海中可能會浮現出各種各樣的畫面。
  • 掌握宇宙生死的粒子,被稱為「上帝粒子」,比原子小卻能毀掉一切
    引言:在現實的宏觀世界中,所有的物質都由微觀世界的粒子組成。而在很多人看來,微觀世界裡最微小的粒子應該就是原子了。其實不然,還有一種粒子比原子還小。經過科學家們的研究發現,它是一種能夠主宰宇宙命運的粒子,因此被稱為「上帝粒子」。
  • 量子力學被證明,為什麼人生就毫無意義?真相到底是什麼?
    科學家在科學上的探索一直都是永無止境的,很早以前愛因斯坦就提出了相對論等理論,這些理論都刷新了人們對世界的認知,其中量子力學被證明是對的以後,有科學家認為人生就變得毫無意義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科學家到底為何這麼說呢?真相究竟是什麼呢?
  • 看似不相干的粒子物理和凝聚態物理,為什麼存在深刻的聯繫?
    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如何以近似的動力學理論為基礎,來理解超導的精確性質呢?比如嚴格為零的電阻和嚴格的通量量子化。只有以嚴格的對稱原理來論證才能充分解釋超導體非同尋常的精確性質。雖然 BCS 論文中沒有強調自發對稱破缺,但是認識到這一現象卻在粒子物理中掀起了一場革命。
  • 對稱性!對稱性!還是對稱性!
    自然界中的其他力如電磁相互作用力、強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操控著基本粒子的行為,因此對稱性也可以告訴我們關於基本粒子的信息。「每個理論都會遵循一個特定的,很抽象的模式,」巴羅解釋道,「這個模式不僅決定了力如何起作用還會決定哪種粒子可以存在。這種判斷方法非常強大。物理學家已經被對稱性的威力和關於對稱性的論證震驚到了,他們可以藉此得到支配基本粒子的理論。」
  • 粒子到底是什麼?文小剛點評|眾妙之門
    | 來源:Ashley Mackenzie for Quanta Magazine既然宇宙中的一切都歸結為粒子,那麼一個問題就出現了:粒子是什麼?一個簡單的答案是,它是像電子、光子、夸克這樣的「基本」粒子。但這樣的回答很快被證明是難以令人滿意的。因為這些粒子被認為缺乏亞結構,且不佔據物理空間。
  • 盤點這個宇宙中最小的粒子排名
    中微子個頭小,不帶電,可自由穿過地球,與其他物質的相互作用十分微弱,號稱宇宙間的「隱身人」。科學界從預言它的存在到發現它,用了20多年的時間。2013年11月23日,科學家首次捕捉高能中微子,被稱為宇宙"隱身人"。他們利用埋在南極冰下的粒子探測器,首次捕捉到源自太陽系外的高能中微子
  • 揭開弦理論的真面目:弦理論是解釋宇宙所有問題的終極理論嗎?
    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宇宙,但是卻存在經典物理學、相對論、量子力學和弦理論四種互不相融、觀點尖銳對立的理論,每一個理論都是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這是四套完全不同的理論思想體系,它們唯一的共同點是解析我們身處的這個宇宙的運作原理。我們知道,真相只有一個,真理只有一套,我們只需要一套邏輯一致的、可以自洽地解釋宇宙的所有問題的理論,即終極理論。
  • 不為人知的宇宙真相(量子力學與「萬法唯識」)
    注意裡面講到的一個事實和一句話:一個事實是人們不斷發現新的更基本的粒子,同時,又有一句話「這就向人們提出:物質是否無限可分?可分性究竟應該如何理解?而且,粒子物理學的研究表明,量子化的場是比粒子更為根本、更為普遍的存在。自由粒子只不過是場在激發時的一種狀態,在真空情況下,沒有自由粒子,但場依然存在。」這間接在說明著科學家正在煩惱物質是否最終仍為物質,還是最終不再是物質的問題。
  • 隱匿的宇宙:用基本粒子揭開宇宙之謎
    從1027到10-35的世界讀完上述內容,想必大家頭腦中可能還會浮現出另外一個疑問。為什麼渺小的基本粒子會與浩瀚的宇宙存在聯繫呢?確實,在直觀感覺上,「宇宙」與「基本粒子」似乎完全不相關,畢竟兩者大小迥異,如有天壤之別。宇宙是世界之極大,而基本粒子是世界之極小。「宇宙研究所」的研究者為什麼會提到基本粒子呢?大家產生這樣的疑問也是理所當然的。
  • 幻覺宇宙:驚人的全息宇宙理論|粒子|全息圖|心靈感應_網易訂閱
    在現實下面更深的層次裡,這樣的粒子並不是分離的兩個單獨的個體,而是某種更大整體的兩個部分。  這是什麼意思呢?某一天你來到海洋館,在容納了千姿百態的魚兒的龐大玻璃水箱面前,你駐足觀賞,可以一覽無餘地觀看整個水箱裡魚兒的情況。但是現在掃一下你的興,工作人員把玻璃外面全都罩上鐵皮,只是在兩個不同的側面分別開一個小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