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院就石拐區法院專業法官聯席會議的開展情況及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調研

2020-09-05 包頭市石拐區人民法院

7月31日,包頭市中級人民法院研究室、民三庭組成調研組到石拐區法院就專業法官聯席會議的開展情況及人身損害賠償案件法律適用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調研。市中院研究室主任趙曉麗、副主任馬文基,石拐區法院副院長苗浩穎、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楊曉麗以及相關人員參加調研活動。

會議就區法院專業法官聯席會議的運行現狀、人員組成情況、專業法官會議運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措施以及《人身損害疑難案件裁判標準梳理與探究》進行了具體分析。調研組針對在實踐中遇到的法律適用等問題進行了討論和解答,並對區法院開展專業法官聯席會議工作進行了具體指導,為今後石拐區法院開拓專業法官聯席會議的運行思路、明晰人身損害賠償案件在具體處理時的法律適用、統一同類案件的裁判標準等工作進一步明確了努力方向。

相關焦點

  • 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中賠償金咋算?法院:農村和城市同一個標準
    我們通過邀請人大代表和有關專業人士作出點評,釋法析理,共同感受每一個司法案件弘揚的公平正義正能量。【引言】7月21日,金昌中院對一起提供勞務者受害責任糾紛案件進行了宣判。這也是金昌中院首例在非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中適用人身損害賠償城鄉統一標準進行裁判的案件。
  • 河南統一三類人身損害案件城鄉賠償標準
    賠償就高不就低根據《意見》,全省三類試點案件包括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醫療損害賠償責任糾紛、產品質量責任糾紛這三類案件。自《意見》下發之日起,在三類試點案件審理中,法院不再區分受害人住所地或經常居住地、收入來源等因素,在賠償標準上,採取就高不就低的方式,對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被扶養人生活費統一按照城鎮標準計算。
  • 最高法院關於審理侵權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法院關於審理侵權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徵求意見稿)
  • 【權威發布】成都中院制定規則規範人身安全保護令適用
    今日,成都中院聯合市委政法委、市檢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教育局、市總工會市婦聯、市關工委等十三個單位召開了聯席會議,集體研討推進建設反家庭暴力工作合作機製成都中院黨組書記、院長郭彥就人身安全保護令案件的申請主體 申請條件 管轄審判組織 審理方式 證據及證明責任措施 變更及複議 執行等方面進行了細緻規定目的是為充分發揮人身安全保護令在反家暴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規範人身安全保護令案件的審理
  • 淺談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被告的不當追加
    因此,許多法官為穩妥起見,將與案件有關聯的主體都列入了當事人,由此又帶來另一些弊端。筆者試從一起原本簡單的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談談在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不當追加被告的粗淺認識。  何某系個體瓦工,長期受僱於毛某為他人從事民房建造工作。2002年6月,李某與毛某訂立一建房合同,約定由毛某為李某家的建房承擔瓦工部分的工程。隨即,毛某召集何某等到李某家施工。
  • 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侵權競合問題探析
    從最高院2004年9月29日公布的《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續一)》徵求意見稿來看,工傷職工可以獲得雙重賠償。該意見稿第29條規定:「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因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的侵權行為受到傷害,在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後,又請求用人單位依法給予工傷保險待遇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 談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的誘因責任承擔
    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的誘因責任應如何承擔,無明確法律規定,審判實務中認識與做法也不盡一致。有的認為誘因並不符合民事侵權因果關係要件,不應承擔民事責任;而有的認為誘因是間接原因,應承擔次要的民事責任;有的則認為應根據具體原因力的大小承擔民事責任。不同的法院或同一法院不同法官針對同一類情況判決的理由與結果各不相同,往往會使公眾對法律產生懷疑,降低法律的權威。
  • 關於歸責原則在侵權損害賠償案件中的適用問題
    在審判實踐中如何正確適用非常重要,法官面對各種各樣的人身侵權損害賠償糾紛,熟練地運用歸責原則處理好這些案件,是對一個合格法官的基本要求。本人最近研究了50件損害賠償案件,發現在把握使用歸責原則上,標準不夠統一,特別是在適用無過錯原則和公平原則的區別上存在一些問題。下面說說對損害賠償案件中適用歸責原則問題時應掌握的一些基本要點。歸責原則主要包括過錯責任原則;無過錯責任原則和公平原則。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03年12月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
  • 人身損害賠償案件 查證據定事實是關鍵
    法院受理的侵權案件中,人身損害賠償案件呈上升趨勢,而此類案件審理時對損害事實的認證尤為重要。損害事實指由於侵權行為而致使權利主體的人身權、財產權受到侵害,並造成財產利益和非財產利益的減少或滅失的客觀事實。損害事實既是侵權人和受害人間形成債權債務關係的前提和基礎,又是成立民事責任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對於人身損害賠償案件審理中的損害事實認證問題應全面把握,正確處理。  「以事實為依據」是法官的審判原則之一,事實清楚、完整、客觀、準確是當事人尤其是敗訴一方息訟服判的基礎前提。
  • 多地統一人身損害賠償城鄉標準 「同命不同價」將成歷史
    今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下發《關於授權開展人身損害賠償標準城鄉統一試點工作的通知》,授權各省高級法院開展相關試點工作。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授權,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決定,在全省法院民事訴訟中開展人身損害賠償標準城鄉統一試點工作。
  • 人身損害賠償案件司法解釋(2021)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3年12月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99次會議通過,根據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23次會議通過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民事審判工作中適用
  • 民法典施行前後在旅遊糾紛案件審理中關於精神損害賠償問題的研究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旅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三條規定:「因旅遊經營者方面的同一原因造成旅遊者人身損害、財產損失,旅遊者選擇要求旅遊經營者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侵權責任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當事人選擇的案由進行審理」。
  • 人身損害賠償中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處理
    張勝生與其他人在抬砂漿的過程中,模板倒塌,造成張勝生摔倒在地並受傷,後在鷹潭市人民醫院住院治療。2013年1月,張勝生傷情經鷹潭市鑫明司法鑑定中心鑑定為8級傷殘。2013年3月,張勝生訴至法院,要求被告張建、張小軍等人賠償醫療費、誤工費、殘疾賠償金及精神損害撫慰金等合計83276元。
  • 刑事案件中死亡賠償金、殘疾賠償金司法適用現狀
    在當前刑事被害方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案件中,全國大多數法院採取類似的審判立場,即認為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賠償的數額的確定應當以被告人的犯罪行為造成的直接物質損失為基準,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往往並不包含在內。
  • 聽最高法院法官談民法典人格權編理解與適用中的重點難點問題
    潘傑法官圍繞「民法典人格權編理解與適用中的重點難點」這個主題,分別從「人格權的法定性與人格權益的開放性」「人格權的專屬性與人格標識的使用」「人格權的延伸保護」「人格權保護的請求權與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的區分與適用銜接」「侵害人格權的損害賠償」「其他需要注意的問題」六個方面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授。
  • 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受害人要收集和保存「證據」
    所謂人身損害賠償,是指自然人的生命、健康、身體受到不法侵害,造成傷害、殘疾、死亡及精神損害,要求賠償義務人以財產進行賠償的侵權法律制度。人身損害賠償的權利主體是自然人,客體是身體健康權或生命權,賠償的方式是財產賠償。民法典中,對人身損害賠償進一步細化和規範了「受害人住院夥食補助費」賠償項目這一項。
  • 焦作中院關於加強督促程序適用的調研報告
    但是司法實踐中,督促程序並未引起足夠重視,漸露「低適用率、高異議率」的態勢。河南省焦作市中級人民法院充分認識到督促程序在訴前過濾案件、實現繁簡分流等方面所具有的獨特作用,堅信督促程序的制度價值與比較優勢是其他任何程序都無可比擬的。為此,該院專門成立課題組,開展了針對焦作市基層法院督促程序適用情況的調查研究。
  • 僱傭關係中人身損害賠償糾紛
    文/陳乾德律師、王豔喬上期我們說到工傷責任賠償的問題,今期我們來看看僱員受害的賠償糾紛。在勞務關係中,是僱主與僱員的關係,不屬於《工傷保險條例》調整的勞動關係和工傷保險關係,因此不能走工傷途徑解決。那麼僱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誰承擔賠償責任?
  • 南京法院一周要聞請您看
    李任飛法官提醒,購房過程中,如貸款以一方當事人為借款人,另一方當事人為共同還款人,在雙方當事人未約定貸款分擔比例的情況下,一般按照雙方均等享有權利和義務的原則進行處理,一方當事人提前大額還款,並不能導致其因此獲得更多產權份額。詳見中院周三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