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成立的杭州天成小學,是國內較早招收流動人口子女的學校,早年入學的青澀少年如今多已成家
農民工子弟學校的學生後來怎麼樣?
在杭州市第一所專門招收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公辦民助小學——杭州市天成小學就讀的孩子們如今已經長大。曾經懵懂青澀的少年已脫去稚氣,成熟穩重、為家人在社會中打拼是他們的現狀。
1999年1月11日,杭州市天成小學成立,這也是國內第一所專門招收流動人口子女的公辦民助、自收自支的小學。
知識改變命運
「天成讓我沒有心理壓力,它讓我感覺到了平等。」這是周亮在回憶時經常提到的。
周亮在六年級的時候插班到天成小學,對學校印象最深的就是兩三張桌球桌和沒有足球場大的教學樓。據周爸爸說,當時報名排了很長的隊伍,因為「那時杭州招收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學校不多,只有一兩所。」
一開始進入學校時周亮有點不習慣,加上性格很內向,話不多,而且生活和學習都與之前有差別,成績又不是很好,是班裡的普通學生。但是對比現在的自己,周亮表示:「改變還挺大的!」老師和同學都給予了很多幫助,雖然初中畢業之後就不住在杭州了,但是還和大家有聯繫。
小時候的周亮早早地規劃好了自己的人生。因為家裡的經濟問題,長大後可能會和父母一樣,做點小生意或者打工,也許這就是自己的一輩子了。但來到杭州之後,周亮表示自己的性格和價值觀都有了極大改變。
如今的周亮,自己管理著一家印刷廠,對目前的生活感到滿意,「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至少吃穿不愁,經濟自由,不會有太大的經濟壓力。」如果人生可以重來,他依舊會選擇天成小學。
當提到如今的天成小學和在裡面學習的孩子們,周亮也送上了自己的祝福:祝學弟學妹們學業有成。不管怎樣,知識是真的可以改變命運的,所有的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努力。
讀書與經歷必不可少
如果用一個短語形容徐文濤,莫過於「別人家的孩子」。從小學、初中、高中甚至到研究生都一直名列前茅,現在的他是一名國防大學的老師。
小時候的徐文濤很內向,但漸漸地,天成小學的氛圍讓他敞開了心扉,還交到了一幫不錯的朋友。「雖然學校的電腦配置很低,連廁所也只有一個。」但是徐文濤回過好多次母校,「我是一個比較念舊的人。」
儘管已經過去了20年,但每當午夜夢回,母校依舊清晰如故,包括年少時的情竇初開。徐文濤表示,雖然很多細節都記不大清了,但還是印象深刻。其中,印象最深的莫過於人生中第一次上電視。
徐文濤在杭州讀小學時特別愛看書,「印象中杭州的新華書店特別大,我會經常跑到那裡去看書。」有一年兒童節,幼小的徐文濤問媽媽要了幾元錢坐著公交車到新華書店看了一整天的書。也是得益於這種廢寢忘食的精神,徐文濤的知識面非常廣。小學有門課叫《常識》,童言無忌的徐文濤經常能發現老師講課錯誤的地方,老師也經常借他課外書拓展知識。
此外徐文濤以校內選拔第一名的成績參加了浙江衛視少兒智力問答的綜藝節目——《一個頭,兩個大》的錄製,並獲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他表示,這都是小學時老師殷勤的教導以及熱愛閱讀的優良習慣,讓他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現在的徐文濤很滿意目前的生活狀態,也很感謝曾經的老師教授的道理以及對自己的啟蒙,這些都對他世界觀的樹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做人,三觀一定要正!」
「做人,三觀一定要正!」20年前,這是天成小學教給葉峰最深刻的道理;20年後,這是葉峰教給自己的孩子最重要的一句話。
曾經的輕狂少年如今已成家立業,還有了一個兩歲半的寶寶。記者採訪當天,正逢葉峰和太太的結婚3周年紀念日。葉峰目前在麗水經營一家連鎖超市,忙碌的他特地趕回來陪妻子吃飯,他也毫不吝嗇地分享了屬於他們的愛情故事,雖然沒有轟轟烈烈的劇情,卻也是細水長流的陪伴一生。所以葉峰希望自己事業穩定,可以有閒暇的時間多陪陪妻子和孩子。
葉峰在四年級時轉到天成小學,雖然校區搬了,但記憶還在:小學進校門的左手邊是兩層樓,中間的操場十分小,沒有現在的塑膠跑道那麼大。當時地是水泥澆築的,右手邊是傳達室,正前方是三層的教學樓。當時的六(1)班位於二層左手邊的第一個教室。
在葉峰的人生中,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人就是班主任蔣老師。據他介紹,蔣老師是一個特別溫柔、細心,像「媽媽」一樣的老師。農民工子弟學校的學生家裡的條件都不是很好,但是蔣老師在各個方面給予學生關心,一視同仁的態度讓他們覺得自己可以融入這個城市。踏入社會之後的葉峰,認為天成小學幫他樹立了良好的價值觀,避免以後走彎路。
葉峰最後說:「在這麼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下,要好好學習,三觀要正。作為學生首要任務是學習,也要學會做人。」
如今,葉峰也是這樣教育自己的孩子。
鄒倜然
來源: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