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撤併的農村學校的教學樓,後來怎麼樣了?老師:正常現象

2021-02-07 微雨潤苗

如果你的老家在農村,如果你經常呆在農村地區,你會發現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那些學生人數非常「精緻」的農村學校,沒過幾年就被教育主管部門「撤併」了。所謂「撤併」,就是指這所學校剩餘的一些學生必須前往其他學校就讀,教學樓閒置下來。那麼,那些被撤併的農村學校教學樓,後來怎麼樣了呢?

這些農村學校的教學樓,大部分是農村小學的教學樓。在這些學校被撤併之後,相關學校的教學樓也就荒廢了,有的成為傳說中的「牧場」,牛羊雞鴨成群;有的成為岌岌可危的危房,給人一副「生人勿進」的面孔;有的被一些工廠「招安」,直接成為一些工廠員工的工作場所。作為農村的老師,我覺得出現這些現象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01閒置的教學樓雜草叢生。

由於學生都離開了被撤併學校的教學樓,所以教學樓周邊基本上沒有什麼人打理,於是教學樓的周圍也就立馬雜草叢生。我記得這些學校原本會進行一周一次或者一周好幾次的衛生大掃除:學生從家裡帶來鋤頭之類的工具把雜草消滅掉,校園整體上還是乾淨的。但孩子們離開這片地方之後,這裡的教學樓周圍自然就盛產各種款式的野草,給人一種仿佛進入原始部落的感覺。

02閒置的教學樓淪為工廠。

閒置的教學樓閒著也是閒著,有些個體戶就找教育主管部門商量:閒置的校園能否成為工廠,比如成為鞋廠、海帶加工廠之類的工廠,然後一個月給一定的租金。商議好了之後,這些教學樓自然完成了從「學校」到「工廠」的「華麗轉身」。於是,機器的轟鳴聲代替了孩子們的朗朗讀書聲,工人的暢談聲代替老師們的諄諄教誨,這些聲音重新成了相關「校園」中的「主旋律」。很多路人看到此情此景,不禁發出一聲聲嘆息。

03閒置的教學樓成為牧場。

閒置的教學樓沒有人租用,十有八九會成為傳說中的危房。但危房歸危房,學校周邊的農家之人會把他們家裡養的各種動物都趕到校園中溜達:雞、鴨、鵝、貓、羊、狗、牛、兔……十二生肖中的大部分物種都在其列,十二生肖中沒有的物種也在其列。閒置的教學樓成為危房,還成為傳說中的「牧場」,不得不說,這也是一種相當獨特的「風景」。

「如果這所學校不撤併,讓我做什麼我都願意!」我在和一位老人聊天的時候,老人哽咽著說。可以說,鄉村學校被撤併,是農村家長心中一道無法抹平的疤痕:原本自己老家旁邊有學校,但因為學生數太少被撤併,孩子就要前往比較遠的鄉鎮學校就讀,這給農村家長帶來諸多不便。

朋友們,你們贊同農村學校被撤併嗎?歡迎留言探討。

相關焦點

  • 那些被撤併的農村學校的教學樓,後來怎麼樣了?老師:正常現象
    如果你的老家在農村,如果你經常呆在農村地區,你會發現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那些學生人數非常「精緻」的農村學校,沒過幾年就被教育主管部門「撤併」了。所謂「撤併」,就是指這所學校剩餘的一些學生必須前往其他學校就讀,教學樓閒置下來。那麼,那些被撤併的農村學校教學樓,後來怎麼樣了呢?
  • 農村生源越來越少,導致農村地區學校開始撤併,學生有什麼影響?
    農村生源越來越少,導致農村地區學校開始撤併,學生有什麼影響?隨著農村學校的學生生源越來越少,也就導致農村地區的學校慢慢的開始撤併,這些學校撤併的話,的確會給當地帶來一些影響。一、學生要走更遠的路.如果以前學校沒有撤併的話,學生可能每天只需要走兩三裡的路程,就能夠去學校上課了,而如果學校被撤併了的話,學生可能每天要走更遠的路程,或者學生只能夠在學校裡面住宿,然後每周末的時候往返於學校和家之間。二、教育資源的廢棄.很多農村地區的學校被合併了以後,以前的校園基本上是被廢棄了,有些地方會把那些校園當做村委會,而更多的地方會把那些校園直接給荒廢。
  • 海口整合撤併9所「麻雀學校」 創建美蘭區實驗小學
    記者今天從海口市教育局獲悉,為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未來一段時間內,海口城區學校布局將會結合城市化建設重新調整,20餘所城區「麻雀學校」將被整合撤併。據介紹,海口老城區公辦中小學校多數是在過去村裡公廟基礎上建設,後來這些學校逐步被居民樓、商業樓重重環繞,發展空間越來越小,有的只有一棟教學樓,一樓架空,下面修一小塊水泥地供學生活動,沒有綠化帶,沒有專門的運動場,被海口市民形象地稱之為「麻雀學校」。由於場地限制,教學設備不能完善配備,正常教育教學活動受到影響,「麻雀學校」現象引起了省、市人大代表及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
  • 海南撤併220所「麻雀學校」優化農村中小學布局
    海南撤併220所「麻雀學校」優化農村中小學布局 ,共撤併整合221所教學規模不足100人的「麻雀」小學和26所初中,優化了農村教學資源配置,提高了教學質量。  黃歡、黃旗原本是海南中部山區五指山市南聖鎮番道村小學的學生,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之後,她們倆被安排到南聖鎮寄宿制中心小學6年級3班讀書。她倆告訴記者:「我們是去年秋季來鎮上就讀的,從周一到周五都寄宿在學校,除了每周每人帶來6斤米和生活用品,其他所有費用都不用交。老師的課講得也比村裡的老師好。」
  • 辦學規模比較小的農村學校,該不該「關門大吉」?一線老師有話說
    只要是農村的村民應該都知道,在那些辦學規模比較小的農村學校,學生的數量是非常「精緻」的,有的班級學生數只有十幾個,有的班級甚至只有三五個。那麼這樣的學校,該不該「關門大吉」呢?如果辦學規模比較小的農村學校都撤併了,都「關門大吉」了,從表面上看可能會節約一些教育資源,但實際上也會給當地的學生及家長帶來一些無法避免的麻煩,對農村教育中出現的一些「沉痾宿疾」只能「治標」,而無法「治本」。
  • 農村學校撤併弊端凸現(圖)
    上學難、廢校利用難、學生輟學、城鄉教育差距拉大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廣東農民代表楊月娥說,「學校撤併,孩子們不得不去鎮上上學,一些孩子離家就是二三十裡,上學路遙孤兒離鄉求學2001年,廣東省開始調整農村中小學布局。原來星羅棋布的「麻雀學校」,解決了鄉村兒童就近入學的問題,但隨著人口出生率下降,兼之大量父母帶子女外出務工,這些小學不僅招生越來越困難,師資也令人頭疼。於是,撤併「麻雀學校」已是大勢所趨。「撤點並校」在大量補貼資金下,席捲農村。
  • 海南撤併220多所"麻雀學校"優化農村中小學布局
    新華社海口1月19日電(記者鄧伽)2009年,海南省投入2億多元加大對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的力度,共撤併整合221所教學規模不足100人的「麻雀」小學和26所初中,優化了農村教學資源配置,提高了教學質量。
  • 那些農民工子弟學校的學生,後來怎麼樣了?
    20年前成立的杭州天成小學,是國內較早招收流動人口子女的學校,早年入學的青澀少年如今多已成家農民工子弟學校的學生後來怎麼樣?在杭州市第一所專門招收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公辦民助小學——杭州市天成小學就讀的孩子們如今已經長大。
  • 一個家長的無奈:女兒在農村就讀的一所小學關門撤併了
    女兒在農村就讀的小學關門撤併了女兒就讀的小學關門了!也是我兒時讀書的學校。因為在家裡還要幹農活和家務活,也沒有小夥伴玩,在學校有那麼多同學在一起玩!記得我讀書的時候這所小學還有一年級到五年級,後來班級越縮越少,今年上半年還有幼兒園,一年級到三年級在辦學,因為學生太少,今年下半年就要和隔壁村辦小學合併了,合併成完全小學(有幼兒園,有一年級到五年級)。
  • 農村學校如果生源向城市流失,鄉村教育會怎麼樣?我們來看圖說話
    經過調查之後我才發現:原來這所學校的學生家長很多都是在縣區、市區附近上班,所以他們就順便把自己的孩子也帶在身邊,於是我們農村學校的學生數量自然就越來越少。農村學校如果生源向城市流失,鄉村教育會怎麼樣?在我從教的這18年中,農村學校因為學生數量太少(整個學校學生數不足100人)而被撤併,其他剩餘的學生被「分流」到離他們家比較遠的學校去,如果這些學生沒有家長接送的話,就會給這些學生的上學和放學造成比較大的安全隱患。農村學生數量越來越少,農村的教師也會相應越來越少,農村的教育同樣也可能會越來越落後,這種如同「鬼打牆」一般的惡性循環會讓鄉村教育的發展之路越走越窄。
  • 那些曾經到「邊遠地區支教」的老師,後來都怎麼樣了?
    導語:那些曾經到「邊遠地區支教」的老師,後來都怎麼樣了?在這一段時間當中,我們看到有一位支教老師回到學校的視頻火了起來,在視頻當中的學生表情驚喜,也是讓很多人看到這幕的時候覺得有些許心酸以及感動。可能對於支教老師來說學生只是他們人生當中的一個過客,但支教老師對於這些學生來說也是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為在那些支教的地方,其實很多都是比較艱辛的環境,那裡的孩子見識面也是會比較的小,所以說,支教老師能夠給他們帶去的東西就會比較多,在這當中最最重要的當然就是知識了。在我們國家比較偏遠的地區,可能是因為環境,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所以在這裡是比較缺乏老師的。
  • 農村學校怎麼了,為什麼很多人看不起農村學校?
    這是甘肅省會寧縣某鄉村小學六年級的畢業留念,整張照片上只有10人,這不是最離奇的,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10人當中有9人是校領導和老師,而學生僅僅只有1個。很多人對此表示驚訝,如今學校裡還有這種操作?可是在農村任教的老師們對此卻見怪不怪,因為這張照片極有力度地折射出當今農村學校的一種現象,那就是留不住學生。
  • 中小學校裡那些不稱職的中層幹部,後來結果怎麼樣了?
    學校裡那些不稱職的中層,結果怎麼樣了?每個中小學裡,都有這麼一群特殊的人:他們上要面對校長、書記,下要面對廣大的教職工;他們一邊紮根在課堂上教課,一邊還要忙著處理學校的政務。他們就是被稱之為「學校中層幹部」的那一部分人。做過中層幹部的老師都知道,其實當個中層幹部吧,有好處也有難處。好處就是,你可以站在一個管理者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看待教育現象,格局方面肯定比原來大,站位也要高。
  • 部分農村「麻雀學校」需合併
    在去年最後一名孩童離開這個農村小學後,再也沒有學生前來就讀,只剩下龍青海等三位老師守望著空落落的校園。    教師有無數種形象,但又有哪個作家能構想到守望校園的老師?獨守校園的農村教師,構成了這個時代農村小規模學校的集體素描,隱喻著時代的巨大變化。這幅時代的圖畫向我們傳遞了一個明確的信息:農村的一些「麻雀學校」需要進行合併。    這種調整,是大時代背景下的必然。
  • 蓬萊開始撤併鄉村中小學 "麻雀學校"將成為歷史
    從蓬萊教育局獲悉,日前蓬萊村裡集等鎮(街道辦事處)所屬15所鄉村中小學完成撤併,蓬萊市教育資源優化整合就此拉開幃幕。據介紹,5年內,蓬萊市城鄉中小學布局將逐步調整完畢,鄉村「麻雀學校」將成為歷史。  據介紹,近年來,隨著人口自然出生率下降,蓬萊農村學齡兒童逐年減少,鄉村學校布局散、規模小、資源利用率低的問題日益突出,據統計,目前蓬萊全市有24所不足百人的「麻雀學校」,不少年級僅有一個班,「教師包年級、一人教多科」的現象比較普遍,教育質量難以保證。此外,城鄉之間、各鎮之間、校際之間發展不平衡,城區學校與農村學校、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間的差距也日益拉大。
  • 農村撤併是好事,為啥農民卻高興不起來?聽聽老農怎麼說
    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民種地已經不能養家餬口,於是大量農民外出打工,導致農村常住人口日趨減少,加上前些年農村學校合併,農村逐漸被城市化,為了更好的分配農村教育、醫療資源,統籌城鄉一體化,部分地區實行農村撤併政策,這樣總體看來似乎可以把分散的落後的資源整合利用,便於讓農民享受優質的社會福利
  • 為何缺老師的總是農村地區,特崗教師都去哪兒了?
    現在又到了開學的時候,很多農村學校的校長和老師紛紛曬起了「誠聘代課教師」的啟事。看到這樣的招聘啟事,想必又是學校裡沒老師了,師資不夠。 農村教師都去哪兒了?為何缺老師的總是農村地區的學校?很多比較優秀的農村教師在有條件的時候就會選擇離開農村學校,去辦學條件更高、交通更便利、待遇更豐厚的學校,農村缺老師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 農村寄宿學校中的中國子代(一)
    中央和地方政府「雙強」撤併階段中,以「撤點並校」為核心的農村學校布局結構調整主要來自於「農村小規模學校」和「教學點」的被撤併,其絕對主體是小學。另外,撤併動員時政府、村委、能人、親屬等多重主體在村莊共同體中所作的教育承諾,在移居新學校就學後卻發現往往見效緩慢或毫不見效——老師依然是以前的老師,教學依然是以前的教學,再加上現實村落社會中大量底層孩子在城鄉一體化的教育篩選軌道中,被結構性的過早拋入社會,進而使村落農戶家庭因承諾而膨脹的教育烏託邦想像不斷被擊碎。
  • 逐步撤併部分「麻雀學校」
    蘭州市教育局展開新一輪教育結構和辦學布局調整  本報訊(記者武永明)「農村中小學在兼顧就近入學的同時,要逐步撤併部分義務教育階段規模過小的辦學機構;城區距離較近、規模較小的學校,在滿足服務半徑內學生上學的前提下,要整合教育資源,優化布局結構。」這是記者從12月8日召開的蘭州市教育局系統「繼續解放思想推動科學發展」研討會上了解到的。
  • 鋼城區關於撤併柳橋峪小學等6所學校的公示
    濟南市鋼城區關於撤併柳橋峪小學等6所學校的公示  為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提升辦學效益,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規範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調整的意見》(國辦發〔2012〕48號)和《山東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等文件的要求,因生源少、條件差、教學質量難以保障等原因,經調研論證擬對柳橋峪小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