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老家在農村,如果你經常呆在農村地區,你會發現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那些學生人數非常「精緻」的農村學校,沒過幾年就被教育主管部門「撤併」了。所謂「撤併」,就是指這所學校剩餘的一些學生必須前往其他學校就讀,教學樓閒置下來。那麼,那些被撤併的農村學校教學樓,後來怎麼樣了呢?
這些農村學校的教學樓,大部分是農村小學的教學樓。在這些學校被撤併之後,相關學校的教學樓也就荒廢了,有的成為傳說中的「牧場」,牛羊雞鴨成群;有的成為岌岌可危的危房,給人一副「生人勿進」的面孔;有的被一些工廠「招安」,直接成為一些工廠員工的工作場所。作為農村的老師,我覺得出現這些現象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01閒置的教學樓雜草叢生。
由於學生都離開了被撤併學校的教學樓,所以教學樓周邊基本上沒有什麼人打理,於是教學樓的周圍也就立馬雜草叢生。我記得這些學校原本會進行一周一次或者一周好幾次的衛生大掃除:學生從家裡帶來鋤頭之類的工具把雜草消滅掉,校園整體上還是乾淨的。但孩子們離開這片地方之後,這裡的教學樓周圍自然就盛產各種款式的野草,給人一種仿佛進入原始部落的感覺。
02閒置的教學樓淪為工廠。
閒置的教學樓閒著也是閒著,有些個體戶就找教育主管部門商量:閒置的校園能否成為工廠,比如成為鞋廠、海帶加工廠之類的工廠,然後一個月給一定的租金。商議好了之後,這些教學樓自然完成了從「學校」到「工廠」的「華麗轉身」。於是,機器的轟鳴聲代替了孩子們的朗朗讀書聲,工人的暢談聲代替老師們的諄諄教誨,這些聲音重新成了相關「校園」中的「主旋律」。很多路人看到此情此景,不禁發出一聲聲嘆息。
03閒置的教學樓成為牧場。
閒置的教學樓沒有人租用,十有八九會成為傳說中的危房。但危房歸危房,學校周邊的農家之人會把他們家裡養的各種動物都趕到校園中溜達:雞、鴨、鵝、貓、羊、狗、牛、兔……十二生肖中的大部分物種都在其列,十二生肖中沒有的物種也在其列。閒置的教學樓成為危房,還成為傳說中的「牧場」,不得不說,這也是一種相當獨特的「風景」。
「如果這所學校不撤併,讓我做什麼我都願意!」我在和一位老人聊天的時候,老人哽咽著說。可以說,鄉村學校被撤併,是農村家長心中一道無法抹平的疤痕:原本自己老家旁邊有學校,但因為學生數太少被撤併,孩子就要前往比較遠的鄉鎮學校就讀,這給農村家長帶來諸多不便。
朋友們,你們贊同農村學校被撤併嗎?歡迎留言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