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者舞出心聲,村上春樹小說《舞舞舞》帶給我心靈的共鳴與啟示

2020-12-14 心靈餘白

文|心靈餘白

你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不準情緒化,不準回頭看,不準偷偷想念,你要聽話,不是所有的魚兒都生活在同一片海裡。——村上春樹

一直不太喜歡日本文學,也許是大學時代讀的日本小說帶給我的負面影響,性文學是日本小說的特色之一,對於少女時代的有些唯美的我應該受到驚嚇,更喜歡英法小說,裡面有浪漫與唯美的愛情。但村上春樹這個日本作家我還是很欣賞,也許是他的情感名言與我的心靈產生共鳴,所以讀起了小說《舞舞舞》。

-01-

小說中的人物與故事梗概

從村上春樹的小說中能讀懂一份小資的浪漫與內心的憂傷,他一直在尋覓,恰如《舞舞舞》小說中,有著中年人內心深處的孤獨之舞,由青年激情到中年人生慢慢往下坡路走的過程,這正是每個人所需要經歷的歷程,得道者坦然,失去中淡然的別讓心境。

村上春村的經典語錄

小說中的人物摯友雪,社會關係複雜的一面五反田,青春海豚旅館,完全投入的愛情喜喜,就是這些人物錯綜複雜的串聯在一起,構成了小說的框架,加上作者幽默式語言的表達,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有血有肉的日本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

小說主要描寫了我一個34歲的離婚男人與同學成為超級影視明星的五反田結識了兩名應召女郎,五反田出於心理上的扭曲殺死了她們,後來自己投海自殺。13歲的女孩雪,敏感漂亮,總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敏感的問題,其實這本身就是一個問題,與同齡人達成不了和解,這是一種父母嬌寵下的悲哀。

我發現村上春樹的小說中自殺的元素好多,從《挪威的森林》中木月與直子相繼自殺,到本篇小說五反田的自殺,反映出日本文學年輕人在成長過程中對前途的迷茫和內心的孤獨。

-02-

小說中經典的對白映射出文章的主題

村上春樹侃侃而談

雪:「我該怎麼辦?」

我:「長大。」

雪:「不想長大」

我:「別無他法」

「誰都要長大,不想長大也要長大,而且都要在各種苦惱中年老體衰,不想死也要死去。古來如此,將來同樣如此。有苦惱的並非只有你一個人。」

感覺作者我與雪的對話,深刻剖析了年輕人在成長中的煩惱與苦悶。雪的成長煩惱在我少女時代同樣的經歷過。那是對我一直疼愛有佳的奶奶離開世界時和父親的一次對話,人為什麼會死?因為那時的我特別的傷心奶奶地離開。

父親的回答記憶猶新:這是大自然的生態平衡,每天都會有新生命的誕生,同時也會有年老的人離開世界,要不只有新生命的誕生,而沒有人離開,那麼地球是承受不住的,也違背了生態平衡的規律,在爸爸的開導下,慢慢地我能正確面對身邊老去的親人一個一個地離開

獲獎的村上春樹

-03-

每個人都是人生的舞者

人生就是一個舞臺,每個人都是人生的舞者,每天都在進行著沒有彩排的舞動,或激昂或悲壯。小說中的主人公看似做出了選擇,其實是沒有選擇的。不是在絕望中舞蹈,也不是即使命運坎坷也要快樂地跳舞,而是只能跳舞,並且要舞出高度,舞出不一樣的人生。

恰如譯者總結出的一段話:孤獨而又不失真誠和溫情,無奈而又不失豁達與幽默,厭倦而又從自怨自艾,身處社會邊緣而又擁有自成一統的價值觀與付諸行動的良知和勇氣,這就是我面對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採取的生存策略,又是一種自我救贖行為。

譯者對小說的內涵進行高度、精準的概括,人性的本與真,愛情的苦與瑟,成長的迷茫與煩憂,交織成無奈的人生。

深思中的作家

-結語-

不論行文中怎樣抨擊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小說的結尾觸碰了內心深處的柔軟,作者關心更多的是個人的內心與價值,而非什麼主義,所以從小說結尾處看到了正能量的曙光,這才是小說要表達的主題。您怎樣認為呢?歡迎留言!

-END-

#村上春樹語錄#知多少

相關焦點

  • 村上春樹小說《挪威的森林》爆紅至今,讀者的評論,揭露真正原因
    村上春樹的小說《挪威的森林》,在1987年發表時成為暢銷書,掀起「村上春樹旋風」。在2009年的時候,據「中央社」報導,《挪威森林》在中國的發行數量累積總冊數達1000萬3400冊。在2018年上海譯文新版《挪威的森林》,再次掀起銷售熱潮,各大書店,線上均有售賣。
  • 不必太糾結於當下,也不必太憂慮未來,村上春樹對年輕人愛情啟示
    ——村上春樹村上春樹很欣賞村上春樹,他寫的經典語錄都會帶給人以啟迪,尤其喜歡開頭引用的這句,勸慰年輕女孩子做事格局。兩人傾心交談人物的語言描寫洞析了年輕人的愛情世界,把那份情寫活了,讓青年人愛不釋手,是因為小說中的愛情是年輕人所嚮往,小說中人物的部析與年輕人達到了思想的共鳴,所以才會盛傳。
  • 陪跑就陪跑吧 村上春樹也許對獲獎並不感興趣
    村上春樹當時回答:「可能性如何不太好說,就興趣而言我是沒有的。」在他看來,一旦獲獎會非常麻煩,不能這樣悠然自得地以「匿名性」生活下去。他還說,「諾貝爾文學獎那東西政治味道極濃,不怎麼合我的心意。」 不止對諾貝爾文學獎沒興趣,對其他文學獎項他也並不關心。2017年,村上春樹在其自傳性作品《我的職業是小說家》中,談到他對文學獎的態度。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直白的情慾,扯開當代孤獨成癮的遮羞布
    倘若提起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是一部邁不過去的作品。這本打破日本文壇沉寂的書,不僅一躍成為日本銷售總量最大的書籍,更創造了所謂「村上春樹現象」和「《挪威的森林》現象」。作為村上春樹人生當中最暢銷的一部現實小說,《挪威的森林》取得的成就,倒也不辜負他為之付出的心血。為了以最好的狀態寫下這本書,村上春樹搬了好幾趟家,從神奈川縣的藤澤搬到東京,又從東京搬去大磯,最終索性旅居國外,在南歐的幾個城市漂泊著。
  • 林少華:我印象中的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今年最新長篇《刺殺騎士團長》的中文簡體版仍將由「老搭子」林少華翻譯。目前,林少華正在緊鑼密鼓地工作,但仍撥冗為「夜光杯」寫下這篇專稿。本文作者(右)與村上春樹合影關於為人:做「心不 化 妝」之 人我見過兩次村上春樹。
  • 村上春樹 一棵什麼樣的樹
    村上熱愛美國文學,譯過菲茨傑拉德、雷蒙德等人的小說。    村上春樹是個美食家。他似乎把煮飯當做小說的一項重要內容來陳述,時時出現的是義大利麵、三明治、啤酒、威士忌、香菸。他有篇小說叫《義大利麵之年》,《舞!舞!舞!》裡則詳述義大利麵的烹製方法,有理由相信村上是個好廚師。
  • 林少華來渝聊村上春樹:他是個孤獨的人
    今(14)日下午上海譯文出版社攜手噹噹書店重慶國泰店邀請到了著名的翻譯家、本書的譯者林少華先生舉辦「解讀與翻譯之間——村上春樹作品《刺殺騎士團長》譯者林少華講座及籤售會」,為讀者解讀村上春樹的隱喻世界,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林少華回憶起與村上春樹見面時的情形:「他是個孤獨的人。」
  • 推薦書單:村上春樹3大經典小說,你看過嗎?
    村上春樹作品的知名度毋庸置疑,村上春樹和諾貝爾文學獎的糾纏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你讀過村上春樹的作品麼?覺得村上春樹最好的作品是哪部呢?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村上春樹3本經典小說。不過先來介紹一下村上春樹這個人!村上春樹(1949- ),日本小說家,曾在早稻田大學文學部戲劇科就讀。
  •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讀懂了這本書,就讀懂了村上春樹
    前言《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是村上春樹發表於1985年的長篇小說,與《挪威的森林》、《舞舞舞》合稱為村上春樹的三大傑作。這本書展示了作者虛實結合,雙線敘事的寫作手法,是村上春樹作品中最典型的藝術風格。紛雜的冷酷仙境和夢幻的世界盡頭相互交織,構建出無與倫比的奇妙和荒誕。對於這樣一本充滿了現實與夢幻,孤獨與自由等諸多色彩的書來說,單用內容解讀實在太單薄,表現不出其獨特的魅力。在本文中我將結合它獨特的敘事結構,以小說美感,荒誕和三重隱喻這幾個特點,和讀者一起進入這個神奇的雙重世界。
  • 翻譯家林少華:讀村上春樹,是傾聽我們心靈的迴響
    在翻譯過程中,他不由感嘆「日本還有這麼好玩的小說」。  如今回想那時的翻譯,林少華覺得和村上春樹寫《挪威的森林》時的情境倒頗為相似。村上春樹當時住在羅馬郊外一座低檔的旅館裡,林少華則蜷縮在暨南大學一棟教工宿舍單元套間的角落裡。「那年廣州的冬天格外陰冷,借用村上春樹的說法,就好像全世界所有的冰箱全都朝我敞開,全世界所有的冷雨都落在了廣州的草坪。
  • 村上春樹又又又又又又又回來了!
    如果說《刺殺騎士團長》只是一本普通的懸疑推理小說,那對於村上春樹這種世界頂尖作家來說,完全不必大驚小怪,可偏偏這本小說的分量,很重:村上春樹,一個日本頂尖作家,在這本小說中,親自承認了南京大屠殺。村上春樹火了,後來他成為了日本乃至全世界聞名的作家,7次提名諾貝爾文學獎,他的文字更是慰藉了無數彷徨或孤單的人們,不知道這裡面有沒有你呢?哪裡會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不喜歡失望。
  • 村上春樹:貓和書是朋友啊
    那麼就請讓我趁機鼓吹一下讀書。吹我自己讀書意思不大,因為我成就不大,沒辦法為讀書的好處提供說服力。這方面誰比較有說服力呢?村上春樹。從村上寫的小說談起。不少讀者都知道,書、圖書館和音樂一樣,都是村上文學中的重要元素。例如《海邊的卡夫卡》。15歲的主人公、名叫烏鴉的田村卡夫卡在圖書館裡讀了很多書。
  • 村上春樹的魅力
    他善於用寓言式故事和精妙的細節,寫出人類的孤獨、空虛,但是主人公的孤獨和空虛並不等同於懦弱和消極。小說往往通過生動優美的語言,營造出籠罩著淡淡憂傷的氛圍,在敘述的推進中,慢慢地鉤拉出讀者心底的無奈和悲涼,使人久久難以忘懷,甚至湧流出滴滴清淚。假如想要深入了解一個作家,似乎應該去研讀他的傳記,那裡面有他的一生遭際和思想軌跡。
  • 「御用翻譯」林少華:我和村上春樹都傾向孤獨
    但長跑似乎漫漫無盡頭,每次他只是優秀的參賽者而不是最終的得冠者,今年又是如此。諾貝爾文學獎頒布後,本報記者第一時間連線了村上春樹的中文「御用翻譯」林少華,聽他講述村上及其作品。   林少華:幾年前就這個現象做過一個問卷調查,大多調查對象都會選擇「村上春樹的作品提供了一種看待和把握世界的另外一種視角和方法」。另外從我個人接觸的範圍來看,「村上春樹熱」和處於社會轉型期的中國青年心理有契合的成分。    山東商報:近十年,日本的新一代文學開始在大陸悄然流行,比如80後作家青山七惠和金原瞳,您對這些作家、這些文學怎樣看待?
  • 簡論村上春樹如何描寫孤獨——《眠》主人公的現實恐懼
    我是在很隨意的情況下選擇讀《眠》[1]的「中午來學校時候給我整本小說,村上的,聽說他老火了」,於是我手裡就有了這麼一本小說。人在孤獨的時候會變得精神不正常,我想這是因為人類是必須要進行交往的生物。我們進行人際交往的最根本的心理期待,就是為了滿足生活中的各種需要。
  • 在石頭與雞蛋之間,我永遠選擇站在村上春樹這邊
    >作家潘向黎在《收穫》雜誌2004年1月號發表的小說《白水青菜》中,描述了一個熱愛村上春樹的年輕女性:嘟嘟有兩個愛好,一是健身,一是讀村上春樹。村上春樹以《且聽風吟》在日本文壇崛起的1979年,中國剛剛為改革開放走出關鍵一步——在深圳、珠海試辦經濟特區;而這一年中國文壇的關鍵詞是「反思」,隨著文學界的進一步鬆綁,作家們紛紛在作品中力圖揭示導致社會傷痕、心靈傷痕的病因,沒有人聽說過村上春樹這號人物。
  • 村上春樹的十句經典名言,每句話都有思想,當我們讀到他時
    我相信無論村上春樹的粉絲們,都在某處聽到過這句話。村上春樹作為日本的著名後現代主義作家,被譽為20世紀代日本的第一個純「二戰後時期作家」和日本的文學旗手。日本不僅家喻戶曉,而且相當大也聞名於世,他的作品被譯成多種語言,銷量驚人。
  • 村上春樹:我是日本文學界的棄兒 永遠是醜小鴨
    我只想描述下那個36歲男人的孤獨,描述他的生活。」平凡的鐵道工程師多崎作遇到了一系列怪事,並在女友沙羅的鼓動下去尋找少年時代未解之謎。「在這世界上,怪事總會發生,你不知道為何會這樣?」村上春樹說。這句話也許就是理解他所有小說的題眼,但他說這句話時明確指向的是《多崎作》。  小說裡有一位爵士鋼琴家,他似乎籤下了死亡契約,能夠看透人的心靈。「鋼琴家為何能看到人身上的顏色,我不知道。」
  • 村上春樹:成年人最大的成熟,就是讀懂了《挪威的森林》
    1987年,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發表了自己的長篇愛情小說《挪威的森林》。一經問世就在日本銷出760餘萬冊(1996年統計),這在只有一億多人口的日本是一個奇蹟,平均每十五個日本人就有一人有這本書。這是一本關於戀愛的小說。
  • 高產的村上春樹,最值得深讀的五本荒誕現實主義小說
    尋羊冒險記 (1982)《尋羊冒險記》非常不同尋常,很有趣,充滿典型的村上春樹式的隨意感與幽默感。這本小說實際上是村上春樹「青春三部曲」的最終曲,延續《且聽風吟》、《1973年的彈子球》中「我」和「鼠」的故事。而這一次主人公是要出發去尋找一隻「特別的羊」,以滑稽而魔幻的方式,為三部曲畫上句點。從小說深意上講,這本書突出了二戰後的日本文化認同、性觀念轉變和宗教傳統演進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