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家鄉的酸味——「京味」糖葫蘆

2020-12-24 河豚不見了

北京的胡同裡常有賣冰棍的小販推著自行車,用棉被蓋著泡沫、木質箱子,手裡搖著撥浪鼓到家門口售賣,3 分錢一根紅果冰棍、5 分錢一根小豆冰棍;天冷時,走街串巷賣糖葫蘆的小販推著自行車,後邊馱著一個扎滿了冰糖葫蘆的草垛,嘴裡吆喝著「冰——糖——葫蘆,冰——糖——葫蘆」兩毛錢一串冰糖葫蘆。隨著時間的推移,那悠揚、悅耳的吆喝聲已經漸行漸遠,這些走街串巷的營生也已銷聲匿跡,就連我們對這些兒時的記憶也隨之淡忘了、模糊了。

「冰——糖——葫蘆,冰——糖——葫蘆」的吆喝聲,不僅僅是刺激味蕾的一種美食,更是一代又一代老北京人的情懷。從清末在北京城門口賣冰糖葫蘆的小夥面帶憨厚的笑意,到民國時期雙手插在棉衣袖筒裡目光炯炯的賣冰糖葫蘆的大叔;從20 世紀80 年代北京國營商店街頭賣冰糖葫蘆的售貨員的笑臉迎客,到90 年代在前門大街賣冰糖葫蘆小販警覺地東張西望。

演變對比,我們依稀可以看出不同時代、不同社會背景下,售賣者的神情和心境的千差萬別;儘管是黑白照片,但仿佛映入我們眼帘的卻是一串串紅彤彤的冰糖葫蘆,在陽光的照耀下紅紅的果子、一層薄薄透明的冰糖,紅裡透亮,煞是讓人垂涎欲滴。

冰糖葫蘆又叫糖葫蘆,是中國傳統小吃。它是將新鮮飽滿、大小均勻的山楂去核,用竹籤穿成串後,將其貼著熬成金黃色湯汁的熱糖泛起的泡沫上輕輕轉動,裹上薄薄一層,將蘸滿粘稠糖水的山楂串放到水板上冷卻,便製成了晶瑩透明的冰糖葫蘆。所謂水板,是指光滑的木板,在清水裡浸泡過較長時間,溫度較低,同時木頭具有吸水性,可以幫助冰糖葫蘆冷卻定型。說到冰糖葫蘆的來歷,可以追溯到宋朝。

宋光宗,名趙惇(1147-1200),是宋朝第十二位皇帝(1189 年至1194 年在位),宋孝宗趙眘的第三個兒子。那是紹熙年間,趙惇最寵愛的黃貴妃病了。她面黃肌瘦,不思飲食。御醫用了許多貴重藥品,皆不見什麼療效。

皇帝見愛妃日益憔悴,也整日愁眉不展。最後,皇帝無奈只好張榜求醫。一位江湖郎中揭榜進宮,為黃貴妃診脈後說:「只要用冰糖與紅果(即山楂)煎熬,每頓飯前吃五枚至十枚,不出半個月病準見好。」開始皇帝還將信將疑,好在這種吃法還合貴妃口味,貴妃按此辦法服後,果然如期病癒了。皇帝自然大喜,展開了愁眉。後來,這一偏方傳到民間。老百姓為了吃起來方便,就把山楂串了起來,經過多年製作,逐漸積累了經驗,形成冰糖葫蘆傳統的做法。

在晚清文人富察敦崇撰寫的記敘北京歲時風俗的雜記《燕京歲時記》裡,就記載了冰糖葫蘆的製作方法:冰糖葫蘆,乃用竹籤,貫以山裡紅、海棠果、葡萄、麻山藥、核桃仁、豆沙等,蘸以冰糖,甜脆而涼。

清朝年間,冰糖葫蘆在各地盛行,茶樓、戲院、大街小巷到處可見。當時,冰糖葫蘆還有不少別名,東北地區叫「糖梨膏」;天津地區叫「糖墩兒」;山東煙臺地區叫「糖球」;河北有些地區叫「大串」。

北京最早製售冰糖葫蘆的,要數「不老泉」「九龍齋」「信遠齋」等出售蜜果的幾個老字號店鋪。「不老泉」始建於清乾隆元年(1736),原址在琉璃廠,清朝的大學士紀曉嵐對不老泉的糖葫蘆非常欣賞,曾題寫「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不老泉」詩句自嘲。原址在前門大街和東琉璃廠的「九龍齋」和「信遠齋」,其最早售賣的一顆顆單個兒紅果、海棠的糖球兒,極受百姓們的青睞。民國時最有名的,還要數東安市場南門的「隆記」食品店製售的冰糖葫蘆。

說到冰糖葫蘆在北京最盛行時期,那還得說是民國時期。當時,京城不同地區銷售的冰糖葫蘆檔次和方式各不相同,有好幾種類型,在食品店、公園的茶點部或電影院、戲樓裡的,那冰糖葫蘆常擺在玻璃罩的白瓷盤裡銷售,其製作精緻,品種眾多,有山裡紅、白海棠、荸薺、山藥、橘子以及加入豆沙、瓜子仁、芝麻餡的各種冰糖葫蘆。

冰糖葫蘆也是著名文學家梁實秋的最愛,他在散文《酸梅湯與糖葫蘆》裡不惜筆墨地寫道:「夏天喝酸梅湯,冬天吃糖葫蘆,在北平是不分階級人人都能享受的事。不過東西也有精粗別。琉璃廠信遠齋的酸梅湯與糖葫蘆,特別考究,與其他各處或街頭小販所供應者大有不同。

「信遠齋也賣蜜餞、冰糖子兒、糖葫蘆。以糖葫蘆為最出色。北平糖葫蘆分三種。一種用麥芽糖,北平話是糖稀,可以做大串山裡紅的糖葫蘆,可以長達五尺多,這種大糖葫蘆,新年廠甸賣的最多。麥芽糖裹水杏兒(沒長大的綠杏),很好吃,做糖葫蘆就不見佳,尤其是山裡紅常是爛的或是帶蟲子屎。

另一種用白糖和了粘上去,冷了之後白汪汪的一層霜,另有風味。正宗是冰糖葫蘆,薄薄一層糖,透明雪亮。材料種類甚多,諸如海棠、山藥、山藥豆、杏幹、葡萄、桔子、荸薺、核桃,但是以山裡紅為正宗。山裡紅,即山楂,北地盛產,味酸,裹糖則極可口。一般的糖葫蘆皆用半尺來長的竹籤,街頭小販所售,多染塵沙,而且品質粗劣。東安市場所售較為高級。但仍以信遠齋所制為最精,不用竹籤,每一顆山裡紅或海棠均單個獨立,所用之果皆碩大無疵,而且乾淨,放在墊了油紙的紙盒中由客攜去。」

正如梁實秋所說,冰糖葫蘆,「在北平不屬於任何一個階級的食物」。因為冰糖葫蘆既酸甜可口又老少皆宜,既好看好吃又經濟實惠,北京人幾乎人人都好這一口。糖葫蘆的冰糖晶瑩甜脆,山楂鮮紅酸軟,一口咬下去,嘎嘣一聲脆響,唇齒間酸裡面它裹著甜,甜裡面它透著酸,那種味覺的刺激和心理的滿足感,倍兒爽!

這也就難怪林語堂在一部回憶清末民初北京歷史文化的專著裡,也未能忽略冰糖葫蘆的存在,「不管白天還是晚上都會聽到小販們叫賣甘美圓潤的凍柿子的吆喝聲,還有孩子們喜歡吃的冰糖葫蘆,裹著糖的小果,五六個串成一串,染上紅色招徠顧客」梁實秋也曾感慨,「離開北平就沒有吃過糖葫蘆,實在想念」。

如今,雖然京城胡同裡的「冰——糖——葫蘆,冰——糖——葫蘆」吆喝聲漸漸遠去,但一串串紅彤彤、晶瑩剔透的冰糖葫蘆,在給人們帶來吉祥和喜慶的同時,依然能激起人們對那段溫暖歲月裡的美好記憶。

相關焦點

  • 家鄉美食(嘎巴脆冰糖葫蘆詳細教程)
    刷鍋的時候用洗碗精刷過的水就倒到泡鍋的盆子裡,這樣泡著的鍋還不生鏽。註:熬糖的鍋和鏟刀等,一定不要和廚房通用,要買一個新鍋,先用一斤醋放鍋裡,加滿水燒開10分鐘,倒掉,然後再用一斤鹽加滿水燒開10分鐘,最好用洗潔精把鍋刷乾淨,就可以熬糖了。
  • 如今的糖葫蘆花樣這麼多,每種都有不同的味道,你吃過幾種?
    小時候我們出門看見糖葫蘆的,總纏著爸爸媽媽想買想買,拿我沒辦法的爸爸媽媽也總是每次都滿足我這個願望,而且每次吃完之後總是把酸酸的山楂留給爸媽...這麼多年過去了,爸媽給你買的第一根糖葫蘆,你還記得嗎?這麼多年過去了,糖葫蘆的味道你一定不會忘記,甜中帶酸,酸中帶甜,正如我們小時候撒嬌一般,沒次哭過之後爸爸媽媽才給自己買糖葫蘆,這種滿足真的只有小時候才能體會到。放在現在來說,這是一種回憶,一種只有小時候才有的快樂~而如今,看見糖葫蘆你還會買嗎?而你仔細想過沒有,你的爸爸媽媽喜不喜歡吃糖葫蘆呢?
  • 賣糖葫蘆的老張
    「唐徠市場做糖葫蘆的那個老張去哪了?」這段時間,好幾位銀川市民在朋友圈問。他們打聽的老張,名叫張安起,是個退伍軍人,今年57歲,說著一口東北話,笑起來很憨厚。「老張」這個稱呼,是他原先在唐徠市場做生意時,同行叫起來的,後來幹的時間長了,好多市民都知道了,也就跟著叫他「老張」。前段時間他從唐徠市場搬走後,許多市民就發朋友圈,想找他買糖葫蘆。
  • 家鄉的郵政編碼,你還記得嗎?
    文:朱迅翎圖:來自網絡家鄉的郵政編碼,你還記得嗎?說起郵政編碼,我油然想起了當年的那個書信時代。在微信、郵箱、簡訊、QQ、和視頻聊天盛行的今天,那個時代漸行漸遠,但那些郵筒還依然堅守著自己的崗位。它們佇立在街頭一隅,在大家的眼裡,更多的時候,只是一種擺設。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曾經的記憶深處,綠色郵筒讓人覺得那麼親切,盛滿著親情與友情的回憶。那年我入伍,軍營就在滔滔的富滕河畔,巍巍的猴子山下。
  • 糖葫蘆不用買了,教你在家自製糖葫蘆,酸酸甜甜很美味
    冰糖葫蘆又叫糖葫蘆,它是北方冬天常見的小吃,一般用竹籤串果,蘸以糖稀,具有酸甜脆爽的口感。冰糖葫蘆製作包括串果、熬糖、蘸糖、冷卻等步驟。小時候我就特別喜歡吃糖葫蘆,經常等著推自行車賣糖葫蘆的在家門前經過,讓媽媽買一支,很希望天天能吃到,現在福利到了,在家就能自制糖葫蘆,下面我將詳細的講解冰糖葫蘆的做法。
  • 過年吃「糖葫蘆」英文怎麼說?
    還記得小時候最喜歡吃「糖葫蘆」,也更喜歡在過年看熱鬧時,手裡拿著糖葫蘆。曾經有些食物是專屬於冬天的,各種各樣亮晶晶甜絲絲的「糖葫蘆」遠遠飄來香味的「炒慄子」,還有暖呼呼的「烤紅薯」。1)糖葫蘆sugarcoated hawthorns on a sticksugarcoated是糖衣的意思給各種果果穿上糖做的衣服然後用籤籤串起來就是糖葫蘆了e.g
  • 又酸又甜的花式糖葫蘆,這些五花八門的糖葫蘆你見過哪些呢?
    糖葫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南宋,是宋光宗的貴妃生病不思飲食,為了迎合貴妃的口味,特別將山楂與紅糖一起煎煮,酸酸甜甜非常開胃,後來這種做法便被廣為流傳,慢慢演變成了現在的冰糖葫蘆。冰糖葫蘆一說起冰糖葫蘆,大家想到的肯定是電視上的古裝劇裡面吆喝的小販,但其實,電視劇上面一串串的糖葫蘆,只是其中最簡單的一種做法,現在,為了翻陳出新,花式冰糖葫蘆也已經是層出不窮,
  • 【本土】酸味
    酸粥是家鄉人最喜愛的食物之一,可我的記憶中家裡幾乎沒有吃過,真正吃酸粥和酸飯還是來了呼市後。那幾年不知道什麼時候,母親突然喜歡吃酸粥了,家裡也就常常有酸粥吃。於是,我們也慢慢地吃的多了。再加上家鄉風味的餐飲在呼市遍地開花,吃酸粥也就隨心所欲了!我雖然平時不怎麼主動去吃,但我對酸味很熟悉。關於酸粥和酸飯,我想寫個話題!」這是我昨天發布的一個帖子,這也是這篇《酸味》文章的由來。
  • 京味十足,通州馬駒橋鎮這個社區的京味文化體驗館正式開放了
    為滿足居民日益增強的精神文明需求,構建供給豐富、便捷高效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公共文化設施向傳承展示、知識服務、創意輔導等綜合功能提升,馬駒橋鎮積極探索深挖京味文化價值,開展具有京味特色的傳統文化宣傳活動。
  • 京味飲食丨醃白薯
    京味飲食丨醃白薯 2020-06-06 16: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老北京「糖葫蘆」,種類繁多酸甜可口,自製糖葫蘆方法大全
    糖葫蘆由來已久,我們在很多古裝電視劇中都看多過走街串巷賣糖葫蘆的小商販。但是現在這個世界中,空氣汙染那麼嚴重,每次看見暴露在空氣中的糖葫蘆,小編都不忍下口,感覺上面沾滿了灰塵和霧霾。倒是有小吃店專門賣糖葫蘆,不至於暴露在空氣中,但是那價格就非常昂貴了,所以對於愛吃糖葫蘆的朋友來講,最好的選擇就是自己做了。
  • 《楚留香》糖葫蘆怎麼做 糖葫蘆做法講解
    導 讀 做糖葫蘆需要菜譜,糖葫蘆菜譜商人位置在嚴州的馬福山那裡,用地圖傳送過去就可以了,當然你也可以輕功飛過去都行的
  • 看完這篇帶著「酸味」的漫畫,我的口水再也忍不住了
    也就是捉來酸味的螞蟻當酸味調料哦~要開胃、想解膩、要解饞……酸,常常出現在這些"沒胃口"的時候!細數一下生活裡的酸味美食,會發現:wow種類真心多……但其實,常見的酸味來源主要就兩個:一是天然的果味酸。
  • 賣四年糖葫蘆買了房,娶了媳婦
    本想在瀋陽大幹一番冰糖葫蘆事業的時候,2014年冬天,在綏化老家的父親檢查出腦梗,孝順的他毅然決然地收拾行囊回了家鄉。但他沒有放棄他的冰糖葫蘆創業夢,在醫院照顧父親的空閒時間裡,曹繼卓發現市區裡僅中直北二路口有一個簡陋的手推車賣的冰糖葫蘆還算有點兒新意,其餘都是那種傳統的冰糖葫蘆,於是他便想把自己在瀋陽做的冰糖葫蘆拿到綏化來賣,這個想法也得到了家人的肯定。  年輕人說幹就幹。
  • 北京知名新派京味菜旗下的平價餐廳,2個人4個菜186元,貴嗎?
    北京知名新派京味菜旗下的平價餐廳,2個人4個菜186元,貴嗎?選來選去,決定在還沒吃過的小大董吃一頓,畢竟對大董的印象還是頗好的。已經是下午2點多了,在小大董拿了號,被告知前面還有25桌客人,但是就頭大了,但是又想來都來了,等著吧,實在太餓,在蝦小士沒人吃了一個小龍蝦三明治墊墊底,然後又聊了半天,終於輪到我們能吃了,看了下時間,是下午4點多了。
  • 大叔沿街賣「糖葫蘆」,5元一串,看清做法後,網友:不怕賠本?
    「糖葫蘆」,是大家都很喜歡吃的一種街邊攤小吃,記得當初讀書的時候,經常都能夠在校門口,看見大叔或者是大媽在街邊上賣,當時大家都會一股勁的衝上前去買上一串,或者是買上兩串帶回家,給爸爸媽媽們吃,那時候的糖葫蘆,就是我們放學之後的動力,但是現在卻很少見了,畢竟只有去小吃街的時候,才會看見
  • 妹子穿這糖葫蘆製作的裙子,手裡還拿著糖葫蘆,這是多愛吃啊!
    新郎想:我媳婦給你們還不行嗎,我跑……4、不知道的還以為真的是小兔子呢,原來是一條狗啊。5、也行吧,這也算是跳過來了。6、媳婦說要去健身房減肥,開始她是真的很努力呀!7、如果從這兩個妹子選一個做女朋友,你們會選哪個呢?為什麼?
  • 《QQ三國》偷吃糖葫蘆壞小子抓住有獎
    童年雖已不在,可是在《QQ三國》中,大家可以通過兒童節活動「誰動了我的糖葫蘆」尋找到這份久違了的快樂!  在一個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三國亂世時代,活躍著各方勢力,它們生活豐富多彩,驚險刺激、互相勾心鬥角卻又溫馨快樂。它們每天都勤奮的歷練自己,希望有一天能夠成為最強大最厲害的一方霸主!尤其是定軍山中可惡的黃巾軍居然搶走了孩子們最心愛的糖葫蘆。
  • 哈爾濱花式糖葫蘆走紅 豬蹄雞爪辣椒被做成糖葫蘆
    【哈爾濱雞爪糖葫蘆走紅 網友:第一次知道糖葫蘆有葷有素】近日,哈爾濱的花式糖葫蘆火了~豬蹄、雞翅、雞爪、青椒、胡蘿蔔、黃瓜、麵包甚至辣條都被做成了糖葫蘆。
  • 物業自製糖葫蘆送業主
    小區院子裡的山楂成熟了,物業和業主將其摘下,製作成糖葫蘆,免費送給業主吃。「酸酸甜甜的,真好吃,一點也不比外面賣的味道差。」一位業主品嘗後說道。自製糖葫蘆送業主10月30日上午,走進西安曲江金地湖城大境天字一號小區,空氣中都瀰漫著甜滋滋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