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推進了中國民航體制的改革,助力航空運輸業的崛起,書寫著中國經濟騰飛的宏偉篇章。物品和人的流動、遷徙,如同血液在一條條血脈中流轉通行。改革開放40周年以來,無數高度專業化的運輸人才堅守崗位,用技能改變命運,推動著大國經濟的運轉。
12月18日21:10,由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廣東廣播電視臺聯合打造、廣東衛視承制的職業技能類品牌節目《技行天下》第七季,將在廣東衛視播出第六集《八方通達》。
我的工作,是在40多米高空抓「鐵皮娃娃」
「面對大海時就像面對久違的知己,可以讓我拋卻煩惱,靜心工作。」廣州南沙港二期貨櫃堆場作業組組長張梓林,曾獲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廣東省「職業技術創新能手」稱號。10年的橋吊司機生涯,鑄就了他一身本領,正面吊、堆高機、龍門吊及岸橋的操作技能他都熟練掌握。
4個平方的橋吊駕駛室裡沒有油門和剎車,全憑張梓林全神貫注控制操縱杆,指揮吊具的升降和進退。在40多米的高空,一點細微的差池放大到地面,便可能造成毀滅性災難。橋吊過程中有項驚險的任務——盲吊,相當於在高空中,蒙眼給橋吊和貨櫃「穿針引線」,徒手空抓「鐵皮娃娃」。本集節目將把鏡頭對準張梓林,考驗他的真實技藝。
巡檢200萬平方米,他1天走3萬多步
「貨如輪轉,以創新爭分奪秒,巨輪遠航,用堅守保駕護航。」廣州港股份有限公司南沙貨櫃碼頭分公司工程師黃俊俊,2017年6月至今,參與南沙貨櫃碼頭分公司三臺遠程控制半自動化設備項目,參與項目設計工作,負責現場實施,質量監督及後續的整改和運維工作。
生產場地約有200萬平方米,在卸裝貨櫃範圍內,根據生產需要,黃俊俊會走到不同的區域去巡檢。平均一天走下來,步數可達到三萬多步。
自動化技術已成為世界主要港口和碼頭運營商的關注焦點,國內外興起了自動化貨櫃碼頭建設熱潮,在爭奪區域航運中心的過程中,沿海各大港口都將自動化碼頭作為競爭利器。黃俊俊朝著碼頭自動化的理想,不斷前行。
每次90秒的靠接任務,她要先準備40分鐘
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地勤服務有限公司登機引導部登機橋操作員顏健敏,每天必須駕馭的龐然大物,就是連接航站樓和飛機之間,長45米,重達3500公斤的登機橋。
留給登機橋橋手靠接航空器的時間只有90秒,為了短暫的90秒,顏健敏從接到登機橋靠接任務,到完成一次航班的登機橋靠接,等待了40分鐘。顏健敏說:「在等待的過程中要進行適用性檢查和步行表面檢查,汙漬、水漬,燈光、空調,包括零部件是否脫落;第二部分檢查主要針對操作界面,在進行回位點檢查之後,會對各個功能鍵進行檢測,看能否正常收縮,捲簾門能否正常打開,條口的安全繩是否繫上。」
嫻熟的操作技術,良好的心理素質,讓顏健敏十三年來,數萬次靠接,都能做到安全和服務零差錯。
機場最美師徒,一外一內守護旅客平安
「我被芸姐堅韌不拔的工作態度所感染,希望能和她一樣,將傳幫帶的精神傳承下去。」
白雲機場旅檢通道X光機操作員陳玉烘所說的芸姐,是廣州白雲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安檢護衛部監護二大隊教導員詹海芸,至今已負責安檢工作23年。
機場的安檢工作分為外場安檢和內場安檢。詹海芸每天在外場巡檢,及時有效的發現工作中的問題跟不足,並及時的給予修正,提高工作效率和準確性。詹海芸的得意門生陳玉烘,負責的是內場安檢,即在航站樓安檢通道內對登機旅客進行安檢。
陳玉烘是在「傳幫帶」中成長起來的,2010年初到白雲機場實習的時候,他就跟隨詹海芸學習。八年時間裡,陳玉烘曾被授予全國民航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技術能手稱號等多項榮譽。
陳玉烘與詹海芸師徒是中國無數安檢員的縮影,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紮實穩打,為旅客的安全保駕護航。《2018技行天下》的播出,將帶觀眾走近肩負使命的南粵交通匠人。(光明日報客戶端 牛夢笛)
[責編:徐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