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載自:廣州設計周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整潔漂亮的鄉村往往能帶來更多的關注度以及流量,吸引更多的遊客,甚至可以放大當地產業的文旅宣傳。
在中國也有不少這樣子的案例,在鄉村改造成功的同時,也改變了當地人民的生活。
1
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
道明竹藝村
道明竹藝村位於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竹編所在地崇州道明鎮,道明鎮是歷史悠久的竹編之鄉,道明竹編也是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的竹編手藝在這裡代代傳承。
這座環綿的建築空間叫做「竹裡」,俯瞰的看「竹裡」它就像一個臥倒的數字8。它被竹林包裹著,圓形小青瓦房與周圍竹林、樹木,與遠山、田野相得益彰。
2
四川省成都市蒲江縣
明月村
明月村位於唐宋茶馬古驛蒲江縣甘溪鎮,是以陶文化為主題的人文生態度假村落,憑藉其獨特性和包容性在2018年、2019年被評為「中國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
進入明月村村口,有一處被分成了25個不同大小的功能體量的標誌性建築群,這裡供村民使用的書館、多功能廳和培訓教室。
在明月村裡既保留了一貫的魏晉風度,還具備了文創、自然保護、旅遊接待等多項功能。如「文化中心」「陶藝手工藝文創區」「林盤民居創客院落」「諶塝塝瓦窯山村民創業區」「茶山竹海松林保護區」等。
3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牛背山志願者之家
牛背山志願者之家緣起於成都的資深義工大雁和他的一群90後小夥伴們在牛背山的一次創作。目的則是讓這個建築更具有開放性與公共性,可為更多的人群服務。
從建築空間與結構上創新的同時又具有中國傳統建築的記憶與靈魂,使其與村落、與環境相協調,融為一體。
4
浙江省杭州市
富陽東梓關回遷農居
這裡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江南村落,為了改善居民的生活條件,當地政府決定外遷居民,並在老村落的南側進行回遷安置,也成就了最美鄉村之一。
設計師們從類型學的思考角度,還原空間原型,與傳統行列式布局相比,在土地節約性、庭院空間的層次性和私密性上都有獨特的特性。
5
浙江省安吉縣
山川鄉村記憶館
記憶館位於安吉山川鄉船村主幹道邊,緊鄰溪水。
設計師在大空間中設置了許多的天窗,可以一覽天空以及周邊的景色。施工中大量的使用本地鄉土材料,門窗皆由村裡的老工匠獨立製作,也作為一種村莊獨有的手藝展現。
6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
莫幹山大樂之野庾村民宿
民宿位於浙江莫幹山鎮庾村國營時期蠶種廠的西側。
在設計中採取了風景內化的策略,不僅在建立對於不利外部的防禦性,滲透的內部景觀也成為室內風景重要的一部分。
民宿也為小鎮提供了可共享的公共空間,造就了村民與民宿之間特殊的流線關係和多樣的體驗,公共場所的開放也讓這個民宿一直享有較好的口碑。
7
陝西省藍田縣
油坊坪村亭廊
油坊坪村位於陝西省藍田縣九間房鎮。
村落地處山區,每年盛夏時節,在這裡會聚集了大量從周邊市縣前來避暑的人民,也讓設計師一下子記住了這個地理位置。
新建亭廊,給村民提供更為舒適的空間。也保留了部分原場地的記憶,提供更多的空間可能性。
8
麗水市松陽縣大東壩鎮
橫樟村油茶工坊
項目保留主體建築和室內的木製設備,在空間向外擴張的同事,在側面形成廚房和產品包裝空間,室外的休閒涼亭提供了面向山澗的觀景平臺。
麗水市松陽縣大東壩鎮橫樟村歷史悠久,文物古蹟保存較多,村口閒置的油茶工坊位於大路邊的下沉場地,山澗溪流環繞。
9
東南內陸的丘陵山地
陳家鋪平民書局
丘陵山地所蘊含的地理條件呈現了屬於平民書局的獨特文化,在地理環境與文化的薰染中孕育的項目「陳家鋪」形成了獨特的崖居聚落形態。
村民禮堂舊址是項目改造的起點,村落中大半個世紀之前建造,可以看到整個聚落中體量龐大的公共中心,一個11X18米見方的二層高空間,這裡被改造成為村裡的圖書館。
作為傳統木結構的背景存在,少量的玻璃、陽光板這些純淨透明半透的材料,可以很好地欣賞到周邊的景觀。
10
岢嵐縣東南部
宋家溝鄉村改造
宋家溝,背靠山脈,村莊緊鄰高速路,也是是本地文旅產業旅遊業的重要入口。
利用向村民舊磚瓦材料的收集,使得村標的設計自然而然的從村莊內部有自己的文化滲出,與整個地域的旅遊業互相呼應,具有充分的村莊標識。
1960年人民公社運動開始後至今已近50年,這個院落見證了村莊的歷史記憶和現在老人們的青春。也作為見證著村莊歷史變遷和及村內老一代人的記憶。
供銷社改造完成後,被村民承包為了客棧供旅客住宿,原本偌大的院子變成了公共戲臺,為村莊提供了公共場所也為其注入了許多的活力。
如今的宋家溝已經變成了人流絡繹不絕的景區,商業與文化、生活交融,在這裡居住的人民展開了新的生活。
我們認為,將鄉村從被動的「輸血型」,向主動的「造血型」轉變,不僅能更好地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也能帶動區域甚至城市競爭力,創造巨大的社會經濟價值。而打造「最美鄉村」的第一步,往往就是從「設計」開始的。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