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報訊 2020年12月16日,Breaking(霹靂舞)正式成為杭州2022年亞運會競賽項目,這一消息立即引爆街舞圈。拔尖的選手,練得更拼,以代表市隊、省隊乃至國家隊站上霹靂舞賽場為目標;杭州的街舞愛好者,則無比期待在家門口欣賞到世界頂級的battle(鬥舞)場面。
在街舞圈,有個頗有名氣的B-girl(Break girl 霹靂女孩)叫齊羽凡,6歲,小名果果。這個4歲開始接觸街舞的杭州小女孩,現在就主攻霹靂舞。
跳霹靂舞,苦不苦?「不苦,我喜歡跳舞。」小果果笑著說。
去年10月,小小年紀的果果刷新了自己的最高紀錄:單次連續Air Flare(A飛,霹靂舞超高難度動作,大迴環,也稱「空中託馬斯」)55個。
「這也太瘋狂了!」「她真的只有6歲嗎?」「成年人都無法做到這一切……」她的視頻在網上曾引發熱議。
小果果參加了許多少兒街舞賽事,獲得了不少榮譽。臺下的訓練有多苦,經歷過的舞者都懂的,別看年紀小,小果果的鬥志真不小,艱苦的霹靂舞之路,她想要走得更遠。
一張10平方米的泡沫墊
地下車庫變舞房
2014年出生的果果屬馬,從小就是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果果讀幼兒園中班時,果媽帶她去學了中國舞。穿上訓練服,果果覺得自己就是個小公主,蹦蹦跳跳間,樂感、身體柔韌度都有了一定的基礎。
果爸和果媽年輕時都是霹靂舞愛好者。「當年沒條件啊,不然我們也去學了。」果媽笑著說。女兒慢慢長大,他們就想著帶她去學街舞,女兒學,自己陪著學,也算圓了當年的一個夢。就這樣,果果踏上了街舞學習之路。
「果果,你去哪裡呀?」「我去跳街舞!」每次出發前,果爸都會問一句。當時的果果還不太懂街舞的真正含義,但這句奶聲奶氣的回答,轉眼堅持了兩年。從最開始跟著節奏蹦踏,到加上手部動作,再到慢慢有了街舞範兒。每天在家,果果都要練習壓腿、拉韌帶等基本功,每周還要從三墩去下沙的街舞老師那裡上課2-3次。
去年上半年,街舞班因為疫情沒有複課,訓練不能停的果果天天在家練。「我們家住24樓,訓練時經常會有觸地動作,聲響不小。為了不影響樓下住戶,我們就搬到地下車庫去練。」果爸帶著女兒和一張大約10平方米的泡沫墊來到地庫,這裡也成了臨時舞房。
正式開始練習A飛一周,果果就能突破5圈,這樣的進步,成人都很難做到。
滿是老繭的小手
最愛的巧克力都拿不住
讀小學後,果果的街舞訓練絲毫沒有打折扣,放學早早完成作業後,就是她最愛也是最苦的訓練時間。
在現在breaking圈裡的動作難度係數中,A飛算是接近頂級難度了,很多B-boy(霹靂男孩)都夢想去完成這樣的動作。專攻A飛,得著重抓好基本功。靠牆倒立25分鐘/次是每日必修課,還有核心力量、上肢力量等訓練,現在的果果,可是有腹肌和肱二頭肌的。
剪短長發的果果像個小男生
A飛靠手部撐地發力,長期訓練下來,果果的小手上長了不少老繭。畢竟才這麼小,艱苦的訓練,小朋友也有哭鼻子委屈不想練的時候,果爸會給女兒買她最愛的巧克力、冰激凌,「加滿油」之後的寶貝又活力十足了。
「有一次練完,我把準備好的巧克力給果果,果果說:『爸爸,我手疼,拿不住巧克力』……」說起這個,果爸眼裡泛起了淚花,「我們果果真的很厲害,雖然才6歲,她已經懂得只有汗水加努力才有機會成功。她會哭,會疼,會委屈,但是從來沒說過要放棄。」
被罵被質疑
果爸說沒人比我更心疼寶貝
自從果果開始練街舞,晚飯後和雙休日,都是父女倆的街舞時光。「以前,我還經常在晚上出去應酬,現在全部推掉了,果果喜歡街舞,我就要一心一意陪著她。」果爸說。
果爸是做二手車生意的,果媽全職,果果是夫妻倆的小女兒,寶貝得不得了。果爸經常會把女兒練習街舞的日常發到社交媒體上和街舞愛好者們分享,但也受到了各種質疑。在50萬+播放量的視頻底下,大半都是罵他的:太狠了,這是親生父母嗎?殘忍,是不是自己的孩子?還有質疑的:這個爸爸為了收視率拿孩子當工具……
不光是陌生網友,就連果果的親朋好友也時常勸果爸。
「大家都不理解,孩子還那麼小,承受不住這麼高強度的訓練,尤其是高難度動作,萬一有個閃失怎麼辦?街舞作為一項興趣愛好,玩玩就可以了,不能作為終身職業,至於那麼拼嗎?」果爸說,這些問題,他和果媽也困惑過、迷茫過,但和果果溝通後,一家人還是決定把街舞堅持下去,前提是,找到專業的教練和老師,科學安全地訓練,當然也不能影響學習。
懂事的果果每天都會早早完成作業,她喜歡街舞,她想要繼續練下去。而跳街舞后,果果的體質明顯好了許多,個性也開朗了不少,刷街時會大膽和大哥哥大姐姐們battle。
「只要她喜歡,願意堅持,我們就會支持!我們並不看重她拿多少冠軍取得什麼成就,在街舞中學會做一事成一事的認真堅持品格,身體變得更加強壯、個性陽光,就夠了。」果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