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大儒:精通文史、用兵如神,還有什麼是我王陽明不會的?

2020-12-13 浩然文史

王陽明,我國古代歷史上罕見的「完人」,無論是經術義理,變革政局,還是領兵打仗,都樣樣精通,其人格魅力更是享譽海內外。五百多年過去了,他提倡的知行合一,事上練,致良知,又將如何影響今人呢?讓我們追隨一代心學宗師的腳步,感悟知行合一的智慧,體味我心光明的豪情。

王陽明先生像

一、驚天一問聖賢志

1472年,王守仁生於浙江餘姚一個顯赫的家庭,父親王華曾官至禮部尚書。王守仁生而不凡,據說,其母懷胎超十月才分娩,臨盆時祖母夢到仙人云中送子,祖父聽說後認為孩子來歷不凡,於是給他取名叫「王雲」。並把他出生的那座樓稱作瑞雲樓。王雲到5歲時還不會說話,但已默記爺爺所讀過的書。後經一高人指點,改名為「王守仁」,取自《論語》「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的典故。果然改名之後一語驚人,開口便是儒家經典《大學》,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此後他讀書不僅過目成誦,而且涉獵甚廣,表現出其作為天才兒童的一面。十二歲時,王守仁開始讀私塾,小小年紀便志存高遠。一次他與先生討論何為第一等事,他語驚四座,認為「登第恐未為第一等事,或讀書學聖賢耳。」意思是中舉做官不是第一等事情,第一等事是讀書做聖賢。小小年紀便立下為學成聖的遠大志向。十五歲時他獨自出遊居庸關、山海關一月之久,已有經略四方、揮斥方遒之志。後來,王守仁因曾築室修道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故世稱陽明先生。

會稽山陽明洞

二、龍場悟道心即理

明正德元年(1506年),王守仁做了三年兵部主事,因反對權勢燻天的宦官劉瑾專權跋扈,結黨營私而慘遭報復,廷杖四十,謫貶貴州龍場驛丞。關於龍場的惡劣環境,年譜中記載道:「龍場在貴州西北萬山叢棘中,蛇虺魍魎,蠱毒瘴癘,與居夷人鴂舌難語,可通語者,皆中土亡命。」在貶謫龍場期間,陽明先生身心備受摧殘,但他並未被逆境擊垮,而是自強不息,直面生死。他時常思考「聖人處此,當有何道」的問題,忽然在一個雷電交加的夜晚大悟格物致知之旨,不禁縱聲長嘯,「始知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這便是「龍場悟道」。其關鍵是領悟了「心外無物」,認為真理不必向外求索,只需反省內心即可。他的「心即理」,是超越了物質更高境界的存在,更注重發掘個體生命的價值,為王陽明心學的大智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龍場悟道

陽明心學絕不是紙上談兵,王陽明在艱難困苦中磨礪意志,體會到用心學拯救人心,在實踐中解決現實問題的大智慧。他將知行合一思想貫徹於生活日用之中,形成了「事上磨」的修養方法,後來稱為工作修行合一的「事上練」。他的一生就是心學的最佳代言。他不僅是一個思想家,還是個教育家,軍事家。王陽明一生有三大事功,江西平匪、平寧王之亂和廣西平匪。

正德十一年(1516年),南、贛、汀、漳四州的匪患愈演愈烈,眼看呈燎原之勢,成為朝廷心腹大患。受到時任兵部尚書的王瓊的舉薦,朝廷升王陽明出任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巡撫南、贛、汀、漳。一上任他利用心學強大的洞察力迅速摸清局勢,一舉揪出匪寇安插在官府中的眼線,使之成為為自己所用的雙面間諜。為徹底平定匪患,他把《孫子兵法》融會貫通,創立奇特兵法,聲東擊西,出其不意,頗有諸葛亮用兵的神機妙算。他不僅向上要了控制權,向下又實行十家牌法和自足新軍,策略上捨近求遠,把土匪據點逐一分化,最後各個擊破又分而治之,把假意投降的土匪頭目一一處決。就這樣,屢招不安、屢打不平的南贛匪患被一舉鼓蕩而平。為了實現此地的長治久安,他興講學教化之風,提出「致良知」教,力主破除百姓的心中賊。

陽明講學圖

正德十四年(1519年),懷有狼子野心的寧王朱宸濠藉口武宗荒淫無道,於六月十四日興兵,集眾號三十萬,自率舟師蔽江東下,一路勢如破竹,欲取南京。密謀十年的寧王之亂終於爆發,時任汀贛巡撫僉都御史準備去福建剿匪的王守仁對此早有洞察,立馬徵召軍隊調集糧草,準備率軍平叛。他採用攻心戰術與離間之計,於朱宸濠舉棋不定延誤戰機之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克敵軍的大本營。朱宸濠聞訊,不顧手下勸阻回救南昌,被王守仁設下的伏兵擊退,次日王守仁以火攻,朱宸濠大敗被擒。

影視作品中的朱宸濠

廣西平匪是陽明先生的第三大事功。明中後期,地方土司勢力膨脹,逐漸成為對抗明朝官方的地方勢力。加之地方官由於過度依賴壯人狼兵參戰,不得不面臨著他們的倒戈。局面非常被動。而易守難攻,地形複雜的大藤峽更是匪患勢力不斷壯大的溫床。陽明先生臨危受命,籌集了10萬多的軍隊,將當年平定江西匪患的經驗全盤複製過來,對大騰峽四周的山寨進行分頭包圍,斷絕敵方物資補給,用消耗戰逼迫對手就範。再故意流出破綻,埋下伏兵,在叛軍突圍時一舉消滅,最終暫時穩定了嶺南的局勢。

三、此心光明復何言

陽明先生由於長期積勞成疾,自知命不久矣,渴望葉落歸根,無奈歲月不饒人,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辰時,(1529年1月9日早晨八九點鐘)在霞光萬道的江面上,一生歷經坎坷而向死而生、立下不世偉業,創立彪炳千秋光明思想的王陽明只留下一句「此心光明,亦復何言!」隨後含笑而逝。為紀念王陽明之「王學」,後人在陽明曾講學之處建成陽明書院,以傳其道。

陽明書院

文史君說:

王陽明不但精通文史,而且善於領兵作戰,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他在重重困境中求理於心,開創的陽明心學,使之成為影響深遠的人生哲學。清代著名學者王士慎評價陽明先生:「王文成公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絕頂。」他的人生大智慧值得後人恭敬研習、用心體悟。

王陽明紀念館

參考文獻:

酈波:《五百年來王陽明》,上海出版社,2017

束景南:《王陽明年譜長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

王陽明:《王陽明全集》,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

張廷玉等:《明史》,中華書局1974年版

吳亞林:《教師當如王陽明》,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8年12月第6期

(作者:浩然文史·鄭大嵩陽國學會)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都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帳號!您的點讚、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相關焦點

  • 玉雕大師袁嘉騏開雕《大儒王陽明》
    央廣網寧波11月25日消息(記者曹美麗 )11月25日上午,袁嘉騏美術館落戶寧波首次大型玉雕作品《大儒王陽明》開雕儀式在寧波梅山物流產業集聚區梅山海洋金融小鎮舉行。
  • 五歲不言的天才兒童-王陽明
    說起王陽明,坊間流傳著一句名言:「在中國歷史上有兩個半的聖人,其中一個是至聖先師孔子,半個是晚清中興名臣曾國藩,還有一個就是五百多年前的一代心學宗師王陽明。」王陽明王陽明真名王守仁,因自號陽明子,世人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王陽明非但精通文史,而且善於統兵作戰。是中國歷史上極為罕見的全能大儒。特別是他所開創的陽明心學,集儒釋道三家之大成。
  • 【人文東湖】「TA也曾是個南昌人」——王陽明
    王陽明 (1472-1529)漢族。
  • 王陽明則言譯讀016聖學良知
    註:請參閱《王陽明全集》悟真錄之二,文錄五:書魏師孟卷。作於嘉靖四年(1525)【乙酉】,王陽明時年54歲。〖王陽明心學精髓〗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王陽明四句教〗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次之,牢記這2字,少走彎路!
    王陽明,名守仁,號陽明,浙江餘姚人,他是明朝的心學集大成者,是中國歷史上極為罕見的全能大儒。作為中國人,不可不知王陽明。後人評價其「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萬人師」。有些人經常為任何的大小事都瞎操心,今天這發生了什麼?明天那又怎麼了?可謂是「大處空茫一事未成,小事奔忙索然無味」。所以王陽明警示後人,要做到「精一之功」,就是要專注一件事,一個目標!
  •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大儒王陽明的成功學雞湯
    今天,我們再上碗王陽明的成功學雞湯。 500年前,大儒王陽明認為,要想成功先要立志!「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王陽明在《傳習錄》中如是說。王陽明之所以成為一代聖賢,就是因為他從小立志要做聖人,儘管父親的不斷打擊,而且尋求成為聖人的道路崎嶇,但他一直堅持自己的理想,在求聖的路上不拋棄、不放棄,最終創立「心學」,圓了立德、立功、立言的追聖之夢。王陽明認為,立志一定要立大志。古人云:「志不強者智不達。」王陽明曾教育自己的學生:「只有立大志,才能發奮圖強。
  • 為什麼說王陽明的人生近乎完美?
    王陽明是明代以至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同時又是哲學家、文學家和軍事家,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他不但精通儒釋道三家,而且能夠統軍作戰,平定了當時的「寧王之亂」,是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
  • 千古之謎:王陽明為何在死前,燒掉自己的傳奇之作《五經臆說》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號陽明,諡文成,浙江餘姚人,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書法家和軍事家、教育家、文學家,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先生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還是「心學流派」創始人,其思想影響極其廣泛,甚至三百年後日本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將「一生伏首拜陽明」刻在自己的印章上。王陽明一生中將自己的理論思想著成許多書籍和文章,其中《五經臆說》最為重要。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王陽明因得罪宦官劉瑾,被杖四十,謫貶至貴州龍場。
  • 從明朝大儒王陽明的前世今生看因果輪迴
    如果蔣公在世,我便不能如此說,因為會被人誤會為諛辭。我相信將來學術文化史上自有定論。」王陽明的學問道德在當時都受到世人的讚嘆。鎮江金山寺有一位出家的法師陪著他,兩個人來到一個關房門口,這是一個房子,很小的一間,門窗都緊閉著,上面還有封條。
  • 王陽明高祖精通卜術,臨終卜卦28字預言,百年後在王陽明身上應驗
    據《王陽明先生全集》中的《年譜》記載,王陽明的祖上可以追溯到王羲之;而《陽明先生行狀》中是把王陽明的祖上追溯到西晉的王覽,總而言之,王陽明乃是琅琊王氏之後,祖上高貴的很。其中王陽明的四世高祖王與淮,不僅學習道士傳授給祖上的佔卜術,還到四明山和高人學習《易》,所以十分精通佔卜術。由於王與淮給人卜卦出奇的精準,所以遠近之人,都求他卜卦;當時的縣令聽說後,也前往卜卦,但縣令沒有個次數,有時一天去好幾次,導致王與淮特別厭惡,最後王與淮當著縣令的面,把佔卜之書一把火給燒了,為此得罪了縣令。
  • 王陽明:人須在事上磨練,熬得住方成大器 | 哈工創投都丹分享
    王陽明,是一個傳奇。他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各家學問。王陽明從少年時起,就顯得非同尋常,立志要做個聖賢。不久卻因嘗試宋儒格物之法,格竹七日病倒,感嘆做不得聖賢。
  • 王陽明最常和弟子們說的「立志」是什麼?
    王陽明名守仁,字伯安,因曾在會稽山陽明洞修行,號稱陽明子,後世一般稱他王陽明。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 哲學家 軍事家 文學家,精通儒釋道,創立陽明心學,後世將他和孔子 孟子 朱熹並成為孔孟朱王。王陽明和其他大儒不同,他還能領兵打仗,用了3年時間平定了困擾大明王朝數十年的贛南匪患,後又遇寧王朱宸濠叛亂,王陽明僅用35天就平定了寧王計劃多年的叛亂。成為歷史上少有的立言 立德 立功三不朽聖人,被成為五百年來第一人。王陽明弟子眾多,獲得巨大成就的也很多。他給弟子們講得最多的就是:「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簡單講就是「立志」。
  • 王陽明:人生欲成大事,需要破除心中3賊,否則一切都是徒勞
    在中國的思想界自古以來有四座豐碑——孔孟朱王,其中「王」就是王陽明。要說中國有什麼影響世界的大儒,王陽明算一個。1905年,日本大將東鄉平八郎率領日本海軍,大敗俄國艦隊。天皇為其舉辦慶功宴。在眾人的一片讚譽聲中,東鄉平八郎舉起一塊腰牌:一生俯首拜陽明。
  • 王陽明:天縱英睿又用功至深丨淘書日記·原創
    陽明先生實在天縱英睿又用功至深,他是第一流的思想家、哲學家、軍事家和文學家,是全能的大儒,孔廟裡有他的奉祀牌位——東廡第五十八。但以為儒門奉祀是個名分和承認,儒門是無能樊籬陽明先生的。他精通儒、道、釋,統兵打仗,治國安邦,尤擅「無間道」和「空手道」,有擔當而又能善自身。可謂是德可世範,功能安邦、言成「大學」,如此之「全面」,絕非張子房、諸葛孔明、劉伯溫可比。
  • 王陽明如何「破心中賊」? | 關山遠
    這是南贛巡撫王陽明的軍隊,他率兵挺進廣東龍川三浰(今河源市和平縣)。 這一年,他47歲,面容清癯,神情莊嚴,厲目如電,鬚髮已有些斑白。他的前後左右,均是崇山峻岭,這些大山,曾是山賊嘯聚之地,無法無天數十年,如今,他們碰到了王陽明,一介儒生,卻善於機變,用兵如神,手段霹靂。 王陽明此番面對的,已是南贛最後一股山賊,大勢明朗,大局已定,大勝在即。
  • 悅讀陽明 | 心途:王陽明的傳奇人生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王陽明。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不一樣的王陽明。 由於王陽明熱,時下的王陽明傳記也不少,看後往往讓人感到,這寫的與其說是王陽明,不如說寫的是現代人精神的彷徨和迷惘,迎合的是現代人精神皈依的缺失。而真正的王陽明是什麼樣的人,他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對社會和人生有著什麼樣恆久的指引意義,他在中國雄厚的傳統思想積澱中的定位如何,卻反為人們所忽略。
  • 紹興文史專家來還原
    近日,筆者通過走訪紹興文理學院教授、紹興市王陽明研究院秘書長張炎興,原紹興市政協文史委主任、紹興市鄉土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何信恩等學者和專家,請聽他們來「還原」一下「陽明故居」。「陽明故居」的前世王陽明,原名王守仁,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
  • 《知行合一 王陽明》從格物致知到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 王陽明》一書,是一部歷史類書籍,介紹的是我喜愛的一位聖人王陽明,此書作者度陰山。有句話說中國歷史上有兩個半的聖人,或者說完人,兩個指的是孔子和王陽明,另外半個指的是曾國藩。十大哲學家1、老子——道家思想的創始人2、孟子——善養浩然之氣大儒3、莊子——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4、荀子——先秦樸素唯物論的總結者5、王充
  • 王陽明為什麼能成功—家庭背景篇
    王陽明出生於王家,這看起來是句廢話,但對於王陽明來說卻是至關重要,這決定了他是王陽明,而不是韓陽明、李陽明、何陽明。江南的王家在兩晉時期非常顯達,王氏家族掌握南方政權的軍政體系,王敦、王導等顯赫一時,又有書聖王羲之,極盡顯榮。王陽明據說是王羲之後裔的一支。王陽明的六世祖王綱,「善鑑人,有文武才,國初誠意伯劉伯溫薦為兵部郎中,擢廣東參議,死苗難」。
  • 大儒王陽明名言大全,每讀一遍,醍醐灌頂!
    作為中國古代集立功、立德、立言為一體的「三不朽」標杆式人物,「明朝一哥」王陽明的思想學說至今依然是我們汲取不盡的智慧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