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桃源~革命老區梅南黃礤村遊記

2021-02-07 千騎戶外


小夥伴們

我們

粗發了

這個星期我們去梅南鎮革命老區看看,記不清第幾次走這條經典路線了,但每次都能有不一樣的收穫。這次的收穫是:李子!


嗯,順序有點亂了,我們回到正題。

梅南鎮位於梅州市梅縣區南部,距離梅州市區梅城18公裡,是國務院命名的第一批革命老區,朱德、古大存、李堅真、王維等革命老前輩曾駐紮梅南開展革命工作,也是中國現代象徵詩派創始人和雕塑藝術的鼻祖李金髮的故鄉。

水車大橋

儀園是一座中西結合的建築,前為南洋建築風格的樓房,後為客家傳統民居,是農工黨創始人和領導人黃琪翔故居。始建於1943年,為黃琪翔的夫人——中山人郭秀儀的嫁妝錢所建。1949年,胡璉兵團經廣東時縱火焚燒前樓,燒成殘垣斷壁。

農工黨主席陳竺題寫的「流金歲月」,四個大字熠熠生輝,憑寄愛情故事。

東江工農紅軍總指揮部


路牌更有特色了!超喜歡

最近小婧常參加我們的活動,耐力也越來越好了。


一騎上車就很專注的江師

飛龍,還帶了一對拖鞋


喜歡搞水裡的閃電

上次活動最年輕的老王。

梅南的美吸引了眾多戶外愛好者,我們就遇到了一支隊伍。看完文章,你喜歡上這裡了嗎?


相關焦點

  • 革命老區鐘山薏仁香
    在羅平革命老區鐘山鄉,一草一木都似乎能講述70年前那段崢嶸鏗鏘的邊縱烽火故事:面對「三座大山」的壓迫與黑暗統治,羅平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奮起推翻舊世界。鐘山鄉人民一馬當先,敢為革命馬前卒,率先建立了羅盤區紅色革命根據地。
  • 紮根革命老區,走進兒童內心
    在川陝革命老區的核心區域巴中市通江縣有這樣一群可愛的孩子,他們活潑開朗、樂觀向上,永遠對世界充滿好奇。近日,西華師範大學10名學生藉助三下鄉活動,採用線上雲支教的方式,走進通江縣山區兒童。川陝革命老區承載著百年紅色文化,傳承著百年紅色革命精神。
  • 遂平革命老區行系列——緬懷革命先烈 聆聽紅色故事
    駐馬店廣電融媒體記者 王立坤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文化的初心使命,深入挖掘本土紅色文化資源,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信陽大別山革命老區關於「兩個更好」的指示精神。近日,在遂平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遂平縣委宣傳部聯合遂平縣老區建設促進會,組織多家媒體記者與部分縣政協委員一起拜謁先烈,聽紅色革命故事,採訪遂平縣革命老區經濟發展,脫貧攻堅,項目建設,鄉村振興情況,抒寫紅色文化的時代意蘊,讓紅色文化「活起來」。
  • 情系革命老區 傳承紅色基因
    據了解,此前的一天,江漢大學 「紅色之旅」團隊,還專程前往麻城市烈士陵園、閆家河鎮柏子塔、三河口鎮天台寺革命烈士紀念碑等紅色教育基地進行革命洗禮這次,江漢大學的「紅色之旅」,是該校響應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中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精神,廣泛實施「青年紅色築夢之旅」活動,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創新創業實踐與鄉村振興戰略、精準扶貧脫貧相結合,進一步深入推進革命老區的經濟文化發展的具體行動
  • 讓紅色旅遊「紅」遍革命老區
    而以重溫革命歷史為目的,以休閒旅遊為手段的紅色文化旅遊,作為一種新型主題性旅遊形式,近年來在神州大地蓬勃興起。紅色文化+新興產業,促進文旅融合發展,既為旅遊發展注入靈魂,讓休閒旅遊更富魅力,也為紅色文化傳播提供載體,讓紅色文化更富活力。  中國工農紅軍長徵,是一次可歌可泣的戰略轉移,也是中外軍事史上的偉大奇蹟之一。
  • 王國生:弘揚大別山精神把革命老區建設得更好 踐行初心使命讓老區...
    本報訊(記者李錚)1月20日,省委書記王國生深入信陽市駐豫部隊和老區群眾家中,看望慰問駐豫官兵、困難群眾、老黨員,代表省委、省政府向他們致以新春的祝福。臘月裡的大別山暖陽普照、蒼翠巍峨,寒冷中孕育著濃濃春意。
  • 我縣舉行《永泰縣革命老區發展史》發行儀式
    11日上午,我縣舉行《永泰縣革命老區發展史》發行儀式。縣領導許以章、李志專參加活動。儀式上,縣老促會會長楊愛成介紹了《永泰縣革命老區發展史》編著情況,原縣老促會會長黃玉燦、市老促會會長呂英、縣委副書記許以章依次發言。
  • 師偉:革命老區的娘娘廟大火
    壩裡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因為一條大河彎彎地穿城而過、河岸築有防洪大壩而得名,這裡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和同治十年(1871年)曾經發生過兩次著名的起義而成為革命老區。如今和別的革命老區一樣,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壩裡市的旅遊業發展起來了,人們紛紛到這裡遊山玩水、紀念革命。壩裡的一座娘娘廟是熱門景區,每年接待的遊客大約有1300萬、門票人民幣175元。娘娘廟始建於南宋隆興元年(1163)年、元至正五年(1345年)建成,歷經滄桑,幾度沉淪,文革期間被大肆破壞、甚至改作酒庫。
  • 文山州將從五方面振興發展革命老區
    2.擦亮革命老區文化品牌。立足「滇黔桂邊區革命根據地」,強化革命老區歷史研究,推動理論性、紀實性、文學性革命老區文章創作,編撰出版一批形式多樣、內容多樣、載體多樣的革命歷史書籍,推動文山革命歷史體系更加完善、紅色文化脈絡更加清晰,紅色歷史人物和故事更加立體鮮活,紅色信仰和紅色力量更具吸引力和號召力。3.傳承弘揚新時代精神。
  • 蘇州有8個「革命老區」分布示意圖向社會推送
    蘇報訊(記者陸曉華)老區孕育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之源。蘇州有沒有革命老區?蘇州革命老區在哪裡?對於很多蘇州人來說,還是知識空白。昨天召開的蘇州市老區開發促進會(扶貧開發協會)五屆一次理事會暨蘇州市扶貧基金會成立大會上,推送了《蘇州市革命老區分布示意圖》,按照區劃,2018年,蘇州市共有8個革命老區發展縣(市、區),蘇州革命老區佔全市國土面積的61%,人口佔全市人口的50.3%。《蘇州市革命老區分布示意圖》由省有關部門於1997年編繪完成。
  • 法國「革命老區」巴黎的前世今生
    法國「革命老區」巴黎的前世今生法國「革命老區」巴黎的前世今生
  • 大別山革命老區脫貧記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大別山革命老區脫貧記  地處大別山區的河南省信陽市,被譽為「紅軍的搖籃」,在歷史上留下光輝的一筆,但貧困的帽子也曾讓這座紅色名城如芒在背——它曾是全省唯一一個轄縣均為貧困縣的省轄市。
  • 高明 革命老區的蛻變與升華
    作為廣東省著名的革命老區,高明擁有豐富的革命歷史文化資源,在中國民族解放和獨立運動中,高明區更是湧現了不少仁人志士,而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革命三譚」。所謂「三譚」是指譚平山、譚植棠和譚天度,此三人為高明同鄉,均在革命時期作出了重要貢獻。
  • 訥謨爾河革命老區串起紅色遊線路
    黑龍江日報8月20日訊 在我省的西北方,有這樣一座小城,物產豐富,享有「中國馬鈴薯之鄉」、「中國甜菜之鄉」的美譽;風景宜人,因訥謨爾河橫貫境域而得名,擁有一處國家級城市溼地公園;在1979年被國家民政部確定為三類革命老區,抗戰時期,曾是中共北滿臨時省委特別支部、齊齊哈爾市縣(市)區唯一地下縣委所在地
  • 河北省愛國擁軍模範走進革命老區鹽山縣邸樓村
    河北省愛國擁軍模範走進革命老區鹽山縣邸樓村 【視頻】 5月16日,河北省愛國擁軍模範張長生和愛心人士張忠秀、康德福,來到革命老區——鹽山縣邸樓村,用無人機對2160餘米長的路邊溝和溝渠的雜草噴灑除草劑,深度殺滅雜草,以期達到全面淨化路肩
  • 《革命老區法治政府建設評估及其指標體系研究》課題接項
    為了進一步整合科研骨幹隊伍,凝練科研主攻方向,更好地服務於四川革命老區發展。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革命老區發展研究中心對課題結項結果進行了公告。
  • 「中國夢」公益演出走進大別山感恩革命老區
    節目形式以歌曲、舞蹈、朗誦、魔術為主,突出「中國夢」主題,為大別山老區的人民送上了一場文藝盛宴。新華社記者張宇攝    新華網湖北頻道4月27日電(記者魏夢佳 喻珮)「感恩大別山,相約紅杜鵑」。由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紅色文化基金管委會主辦的「中國夢-走進美麗麻城」大型公益演出,26日走進湖北省麻城市,為大別山革命老區上萬民眾獻上一場謳歌英雄和美好生活的精彩演出。
  • 江門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江門市推動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實施意見...
    ,建立促進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長效機制。嚴格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進一步推動我省革命老區和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意見》,確保財政投入與革命老區振興目標任務相適宜。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統籌安排加大對革命老區的人居環境改善、產業扶持、配套服務體系等方面的財政支持力度。優先支持老區村(不含社區)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
  • 湘鄂西、湘鄂川(渝)黔革命老區第四次聯席會在石門縣召開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0月20日訊(唐鵬程) 10月17日至19日,來自湖南、湖北、重慶、貴州等相關市縣老促會代表140餘人齊聚石門,參加為期3天的湘鄂西、湘鄂川(渝)黔革命老區第四次聯席會。 他指出,一直以來,石門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革命老區建設工作,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定期研究部署革命老區建設工作,及時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並專門成立了石門縣老區建設促進會,發揮平臺優勢,積極開展各項工作。
  • 我省支持大別山革命老區加快振興發展 繪就「紅綠金」藍圖
    餘川攝學生們參觀大別山商城革命歷史紀念館,接受紅色教育。劉宏冰攝□本報記者欒姍如今的大別山革命老區,正走在高質量發展的新長徵路上!6月5日,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精神支持河南大別山革命老區加快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繪就大別山「紅綠金」藍圖,努力實現河南大別山革命老區舊貌換新顏。大別山革命老區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全國第二大革命根據地——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區域,為中國革命作出了重大犧牲和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