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時才統一了文字,那麼春秋戰國人們是如何交流呢?帶翻譯嗎?

2020-12-13 流芳百史

大家都知道,是秦朝橫掃六合,最早統一了中國,那麼在統一之前,春秋時期有140多個諸侯國,以及戰國時期的七雄都沒有統一的語言文字,他們是如何交流的呢,出門的時候需要準備好幾個翻譯嗎?

春秋前期的文字

在遠古時代,首先出現的是結繩記事法,就是在繩子上面打結,這結打著打著就發現,在好的腦袋也記不住這麼多的繩結啊。於是就有個叫「倉頡」的人開始創造出了甲骨文,也是中華最早的文字了。

到了商朝時期是也是基本上沿用甲骨文的,直到西周有了些變化,從用於刻在青銅器上的金文演化到大篆。

春秋時期的文字

到了春秋時期,由於各諸侯國分立時間長,經濟文化蓬勃發展,文字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慢慢的文字也就不同了。但他們的源頭是一致的,都是在西周大篆上發展起來的,不像現在英語、日語、法語的差距那麼大,出門也就不需要那麼多翻譯了。

戰國時期的文字

到了戰國時期,大概分為「六國文字」和「秦國文字」兩大系統,六國文字」指的是韓、趙、魏、齊、楚、燕六國以及中山、越、滕等一些小國的文字,特點是筆畫的隨意簡化,形體結構極為混亂。

而「秦國文字」更接近正統的西周和春秋金文,比較嚴謹統一,後世稱為「籀文」或「大篆」。

根據不同的用途,又可分為陶文、石器文字、璽印文字、貨幣文字、簡牘文字、繒帛文字、兵器文字、金文等等,總之幹什麼就得用什麼文字,可謂麻煩之及。

秦朝統一文字

秦朝在統一中國後,為了加強國家的管理,鞏固自己的權力,秦始皇才下定決心要消除語言和文化上的差異,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等政策。

他命令李斯等整理文字,改定字體,由李斯書寫出標準字體《倉頜篇》,趙高作出《爰歷篇》,胡毋敬作《博學篇》,讓全國統一用他們簡化後的字體書寫,在全國進行推行,這就是小篆。

下圖就是用小篆體書寫小編的名字"流芳百史",想要小篆體書寫你的名字嗎?那就關注留言吧,小編會一一回復的。

相關焦點

  • 秦始皇統一六國前,各國文字語言都不同,他們如何交流?需翻譯?
    如今我們去國外旅遊,如果不懂他國語言的話,在國外很難交流,做任何事情都不方便,因此,很多人往往會請一些翻譯,導遊之類人,那麼在中國古代,特別是春秋戰國時期,秦始皇還沒有統一六國之前,這一段時間中國是處於四分五裂狀態的。
  •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間交流用什麼語言文字呢?
    此時,中原地區的鐵器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耕牛的推廣和耕地技術的提升使得農業生產飛速發展,人口也增長迅速,軍事裝備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從此各國進入到轟轟烈烈地爭奪統一主導權的大戰之中。春秋時期國家養兵並不多,到了戰國中後期,此時各國對其他國家實行的都是滅國戰,不再是講究仁義道德的攻伐戰,迫於巨大的生存壓力,各國都把軍隊擴張到了極限,在戰國後期,七國人口約2000萬,總兵力就達到了500萬,且徵兵制度極其嚴格,以秦國為例,男子17歲開始就要編入軍籍,平時務農,如果戰爭需要,隨時需要應徵入伍,直到60歲才能免除兵役。
  • 為什麼說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國家?商周難道不算嗎
    歷史上有一種說法,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的朝代,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朝代的皇帝。那麼,有人可能就要問,商朝、周朝當時不也是統一了中國嗎?為什麼不算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只能採用「以今律古」的辦法。
  • 作為春秋戰國最年輕的諸侯國,秦國憑什麼能拒抗六國完成統一?
    春秋戰國之交,神州大地掀起了一場社會大變的風暴。在經歷五百多多年兼併戰爭中大秦帝國最後在波濤洶湧的歷史洪流中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社會的大統一國家。秦國在東周之前還只是以士大夫的身份在西方(相對於山東六國)養馬的官,只因在犬戎滅東周,周平王西遷中出了力才被封為諸侯國。也就是說秦國的誕生和春秋開始是在一個時間的。
  • 風雲激蕩的春秋戰國天下——戰國七雄
    戰國七雄是戰國時代最強大的七個諸侯國的統稱,是春秋五霸的延續,戰國初期,春秋強大的國家基本都被保留了下來,只有晉國被六卿所瓜分,分成了趙、魏、韓三國,至此,形成了戰國七雄並立的局面。
  • 秦始皇為什麼要統一文字、車輪、度量衡?
    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的文字有著一定的差距,每個國家對於字的認識有著不同的看法,這對於春秋戰國時期每個國家自己來說比較有利,因為當時各國各自為戰,諸侯國和諸侯國之間都是敵人。各國之間在文字上有著頗多的不同,或讀音,或者寫法,這都不利於大一統的順利推行。
  • 秦國統一了六國,為什麼秦朝滅亡後,沒有再分裂成類似歐洲這樣?
    那麼為何在秦朝滅亡之後,沒有再度分裂呢?在統一的道路上,生靈塗炭不可避免,而換來的則是曠世的統一王朝。不僅如此,秦始皇實行了相當程度的改革,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統一文字,修建道路等等。史料記載:「收天下兵,聚之鹹陽,銷以為鍾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宮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中央集權逐步形成,秦始皇收攏天下精兵,在方方面面統一的意識形態逐步形成。
  • 為什麼春秋戰國時,姬姓諸侯國又小又弱,外姓諸侯國普遍強大?
    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混亂的時代,同時也是一個人才輩出,百家爭鳴的時代。在這個時期裡,大國吞小國,小國吞蝦米國已經成為了常態。比如戰國七雄之中,就只有燕國是西周之時的姬姓之國,其他都不是(韓國和魏國雖然也是姬姓,但他們並不是西周的分封國,只是春秋末期篡位得來的國家,所以不算)。那麼,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春秋戰國時代的道路交通是如何為戰爭服務的?
    在過去對中國的陸地地形有個說法:「八山一水一分田」,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們陸地地形,有80%是山地,有10%是河流湖泊,還有10%才是能夠耕種的田地。只有那些荒草叢生地勢低矮的平原,才是最適合耕種的地方,可是這些地方又往往沒有得到良好的開發,於是就會常常被作為戰場。當然,還有更多的戰場則可能是在山地和河湖。那麼,道路交通在當時是如何服務戰爭的呢?
  • 秦始皇統一文字的漢字究竟長啥樣?你看過嗎?
    從春秋到戰國,長達500年左右的時間內,社會一直處於動蕩紛爭之中,這一方面形成了諸子百家爭鳴的思想文化繁榮的局面,另一方面,也導致了各國「田疇異畝,車塗異軌,律令異法,衣冠異制,言語異聲」,體現在文字上,就是「文字異形」了。 所謂「文字異形」,首先是各國字體風格的多樣化。
  • 每日翻譯:春秋戰國時期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每日一句英語>正文每日翻譯:春秋戰國時期 2013-02-16 16:06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 最初統一的全國文字是什麼字體?誰的功勞最大
    在春秋戰國時,各國都有各自的文字。齊、楚、燕、韓、趙、魏、秦,一個國家一個樣子。溝通起來非常不方便。所以秦始皇決定第一先統一七國文字。「書同文」,奠定了漢字統一書寫的基礎。可見在秦朝之前,中國的文字是非常難認的,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重大課題。現在懸賞,誰認識一個甲骨文,懸賞十萬元。
  • 春秋戰國時期,擁有孔子的魯國,為什麼沒有成為戰國七雄?
    春秋戰國時期,開始於公元前770年(西周亡國的時期),結束於公元前221年(秦朝成立的時期)。這一時期,是一個百家爭鳴、人才濟濟、思想開放而且活躍的時期,踴躍出了道家老子、莊子,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韓非子、墨家墨子等對後世影響極大的學術大家。
  • 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名將都有哪些?
    秦國是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獲封為諸侯,秦正式成為一方諸侯國。後秦穆公滅西戎十二國,秦孝公實行商鞅變法,至秦王嬴政攻滅六國,統一諸夏,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皇朝。在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名將輩出,主要有以下9位戰將:1、白起白起(?
  • 秦始皇統一之前,六國的文字語言真的不通嗎?他們之間如何交流?
    先秦時期,周朝名存實亡,七國各自為政,所推行的文字也各有不同。那麼,七國文字有何異同呢?是否能夠互相辨認呢?在七國文字中,秦系文字與其餘六國文字差異較大,其餘六國文字又各有不同之處。東周時期,周王室逐漸衰落,而犬戎又不斷侵擾都城。
  • 史上最全穿越歷史文盤點——春秋戰國(秦)
    本期盤點一下春秋戰國一直到秦朝時期的歷史文,歡迎大家補充!!《春秋我為王》主人公穿越2500多年,回到華夏春秋大爭之世中晉國趙氏庶子,後經爭寵,流亡,賺魯,亂宋,三家分晉趙氏獨大,後一一吞併中原諸國,立為始皇定國號「昊」。
  • 春秋戰國時期,為什麼楚國都城被三次攻破呢?
    早在西周建立時,因感念楚人出兵幫助滅商的緣故,周王室封楚人首領熊繹為子爵,讓他到丹陽建立了最初的楚國(方圓五十裡)。但是,對於不斷擴張的楚國,在春秋時期就陸續吞併了周邊的小國,成為一個地方數千裡的大國。
  • 春秋戰國時期的政治格局是如何出現變化的?
    春秋戰國時期的周天子金字塔春秋戰國是個亂世,諸侯列國混戰不斷,逐漸破壞周天子的禮樂秩序,政治格局的平衡經數百年混戰終於被徹底顛覆,伴隨戰爭而來的則是百姓的流離失所,這對百姓而言是痛苦戰爭一方面在摧殘著人們的生活,一方面又在加快民族文化的融合,持續推動變革的步伐。
  • 春秋戰國時,秦國滅了六國以後,暴虐秦王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的?
    春秋戰國時,秦國滅了六國以後,暴虐秦王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的?在商鞅變法結束之後,秦國這個國家的勢力也是一步步達到頂峰,秦國也在幾名大將的幫助下想出了對國家有利的政策,在早些時候,也就是公元前230年的時候就開始進行對韓國的收復戰爭,再到221年的時候消滅了最後一個國家——齊國,統治時間也是長達十年之久,在消滅了幾個國家之後,秦國也是我國歷史上面開創中央集權國家的國家,大家肯定都想知道在秦國統一其他國家之後,那些國家的皇帝又會何去何從呢
  • 春秋戰國六大將領
    春秋戰國六大將領在古代國土安危並沒有現在的國家那麼的穩定,幾乎都是要用戰爭來穩固自己的國土,特別是離國都比較遠的邊疆地區,更是年年遭受到別國的幹擾。不管是建國前還是建國之後,軍隊的將領又或者是大將軍都是極其的重要,因為有了他們的存在,國家才能是最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