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昨天發布《人社部等9部門:堅決禁止就業性別歧視行為》稱,人社部、教育部、司法部、衛生健康委、國資委、醫保局、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最高人民法院等九部門發布規範招聘行為促進婦女就業的通知說,要堅決禁止就業性別歧視行為。
通知還說,發布含有性別歧視內容招聘信息而拒不改正的,將被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還要對涉嫌就業性別歧視的用人單位約談,依法查處並向社會曝光。通知要求有關部門依法受理婦女就業性別歧視相關起訴。
就業遭遇性別歧視的現象長期存在,儘管輿論多有批評,還是依舊存在。可以說,這些年來,就業遭遇性別歧視的現象各地都有發生。例如,某大學生應聘教師職業,卻因身高問題被拒絕。有些歧視屬於公開歧視,有些歧視則是隱形歧視或軟歧視。
安徽日報曾報導說,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生育二孩的女性遭受就業歧視的問題日益凸顯。比如,一些單位藉口某崗位僅適合男性,明目張胆拒絕女研究生,或退一步刻意利用面試機會刷掉女性應聘者。「男生先挑,女生揀剩」的現象成為普遍存在的歧視現象。
新華社《就業遭遇軟歧視 女性求職路何時才能越走越寬?》記者調查說,一位女大學生通過江蘇一家政府機構的簡歷篩選,但該單位領導卻說:「我們單位不希望招女生,因為女生會結婚、生孩子,耽誤工作時間。」記者不禁問:為何就業中的性別歧視現象屢禁不止?
也有報導《解決女性就業歧視 需先解除企業顧慮》(來源2018年1月南京日報)分析就業歧視的原因時認為,從法律層面上說,用人單位這樣的行為已經涉嫌違法,但不用和少用女性職工也是符合市場競爭和價值規律的,政府部門應解除用人單位接受女性就業的種種顧慮。
人社部等9部門堅決禁止就業性別歧視行為,這是對的,這也是解決就業性別歧視老問題的多部門協作方式的開始。如今就業不易,如果我們在就業路上遭遇性別歧視,到底該怎麼辦?我們又該怎麼看就業性別歧視這一社會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