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別多。
前幾天小蘭醬看到一條「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數學教輔分男女版」的熱搜。
了解過分層教育、因材施教,但「男女分類教育」還是頭一回聽說。
據華師教輔ECNUP公眾號介紹說,這套教輔是基於大數據分析,以「性別」施教為賣點的。
這套教輔基於大數據分析,將數學各個知識點的學習分為不同的難度層次,設計了不同層面例題的展示、剖析以及進階變式,策劃了旨在使男女生發揮各自優勢、幫助男女生根據實際情況找出數學學習的薄弱環節、為學習進步找到突破口。
與該教材合作的博士表示,在高端的數學學習這一塊,男生優勢明顯。而在普通的難度學習中,卻各有千秋。但對不同學習模塊,男生女生學習存在的性別差異還是很明顯的。
但網友似乎並不買「性別施教」的帳~
有網友覺得這樣的分類雖然看起來比較新穎,不過並沒有科學的理論來支撐。
更多網友直言,按性別來分類是一種變相的「性別歧視」。
有些娘娘阿瑪也很擔心這樣的分類方式會給未成年人造成不良的「心理暗示」,打擊女生學習理科的自信。
由於「數學教材分男女」引發了廣泛的輿論爭議,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發布聲明,即日起終止出版《男生女生學數學》系列教輔材料。
書籍雖然很快下架,餘波影響還是蠻大滴。。。
據出版社介紹,這套教輔原本是針對男生、女生不同的認知特徵,在講解及練習的設置上會有所不同。
那麼男生女生的「認知特徵」或者說「思維方式」真的有那麼大的差異嗎?
上海一位老師回應說:即便男女思維有差異,這種差異也不是對所有男女都適用,而且差異程度在很多時候都是可以忽略的。
但與教材合作的一位專家曾公開表示:「在高端的數學學習這一塊,男生優勢明顯。」
出版社則解釋說,兩版教輔在各章節學習目標設置上完全相同,有些知識點可能女生掌握得更快,題目梯度就會大一些,但最終對學生掌握的程度要求是一樣的,不存在哪個版本更難哪個版本更簡單。
出版社的初衷或許並沒有「歧視」的意味,也不能說這類教輔材料會導致女生學習能力的弱化,不過真正應用到教育層面會不會變味,恐怕連老師們也不敢打包票。
最起碼,用「大數據」作為依據來進行「男女有別」的教育,在理論支撐方面是遠遠不夠的,引發輿論的爭議,也在所難免。
數學教輔分男女版
是因材施教還是性別歧視?
你怎麼看?
內容來源:
部分內容整理自網絡,如有錯誤歡迎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