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臨海憑風
有人說:一個人一生中遇到三個人是幸運的。在家遇到好父母;上學遇到好老師;工作遇到好領導。我可以拍著胸脯自豪地說,這三點我都遇到了,還相當地完美。
今天,我只想說說那個把我引領上寫作之路的恩人——楊普瑞老師,大慶師範學院教授。
那是科學春天到來的日子,我懷著忐忑和希冀的心情參加了高考,幸運地以貼著分數線的分數走進了大學殿堂。
我的班主任兼寫作課老師就是楊老師。我這個名不副實的傢伙由於文學功底差,第一次交作文就現出了原形。當楊老師在寫作課上讀著別的同學的範文,人家寫的是那樣的好,我暗暗地對照自己的,感到了差距懸殊,簡直是天壤之別。
我想對於我的基礎,老師更是一目了然。儘管老師知道我處在一個什麼水平上,沒有歧視和輕視的感覺,依然鼓勵我。
面對差距怎麼辦?只有知恥而後勇。為此,有愛心的楊老師把我領到了他家,為我單獨制定了詳細的學習計劃。並列了讀書單;制定了單獨的寫作進度計劃,計劃詳細,這個月寫多少篇習作,大約多少字,寫什麼?
並教給我實用的,簡捷的寫作方法,都是他一路走來的寫作得失,接地氣,簡直是秘笈。
課堂上加大了提問我的頻次。我每寫一篇作文楊老師都細緻批改,好的句子下面畫上紅紅的波浪,予以肯定,不足之處提出有針對性的修改意見,簡直像手把手地教自己的兒女。
節假日同學們放假回家,我依然加碼讀名著和寫作。
冬去春來,兩年多的緊張餓補,和楊老師的精心指導、辛勤陪伴,我的寫作水平有了提高。用楊老師的話說;我的身體瘦了一圈,但是寫作能力卻胖了不少。
從此,我的作文出現在了班級寫作課堂的範文行列。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楊老師把我的作文《誰打的電話》,以小小說投稿,刊登在了市報副刊上。在班長的指導下我寫出的長篇報告文學《敬老院的情思》刊登在市文學報《文化生活》上,那段時間裡,市電臺每天早上十分鐘的文學欄目中,時常有我的文章出現。
畢業後,我以優異的成績被區政府宣傳部錄用,畢業一個月後寫出了長篇通訊《八十年代的好青年》,記述了我市搶救落水兒童的趙國輝的事跡,當年趙國軍被追認為烈士。
在參加工作的這些年裡,儘管工作幾經調動,但是我的文學情結沒變,筆耕不停,寫出了不少詩歌和散文等,收穫了幸福和快樂,豐富了人生。
懷念楊老師啊,儘管他早已離我遠去,是楊老師嘔心瀝血地把我引領到了寫作之路。恩師難忘,學生永遠懷念您!
2020、9、2
百荷書房作品版權作者所有,抄襲必究,禁止轉載。歡迎分享轉發,歡迎關注,歡迎留言討論,我們一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