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懷念,把我引領上寫作之路的老師

2020-09-05 百荷書房

作者/臨海憑風

有人說:一個人一生中遇到三個人是幸運的。在家遇到好父母;上學遇到好老師;工作遇到好領導。我可以拍著胸脯自豪地說,這三點我都遇到了,還相當地完美。

今天,我只想說說那個把我引領上寫作之路的恩人——楊普瑞老師,大慶師範學院教授。

那是科學春天到來的日子,我懷著忐忑和希冀的心情參加了高考,幸運地以貼著分數線的分數走進了大學殿堂。

我的班主任兼寫作課老師就是楊老師。我這個名不副實的傢伙由於文學功底差,第一次交作文就現出了原形。當楊老師在寫作課上讀著別的同學的範文,人家寫的是那樣的好,我暗暗地對照自己的,感到了差距懸殊,簡直是天壤之別。

我想對於我的基礎,老師更是一目了然。儘管老師知道我處在一個什麼水平上,沒有歧視和輕視的感覺,依然鼓勵我。

面對差距怎麼辦?只有知恥而後勇。為此,有愛心的楊老師把我領到了他家,為我單獨制定了詳細的學習計劃。並列了讀書單;制定了單獨的寫作進度計劃,計劃詳細,這個月寫多少篇習作,大約多少字,寫什麼?

並教給我實用的,簡捷的寫作方法,都是他一路走來的寫作得失,接地氣,簡直是秘笈。

課堂上加大了提問我的頻次。我每寫一篇作文楊老師都細緻批改,好的句子下面畫上紅紅的波浪,予以肯定,不足之處提出有針對性的修改意見,簡直像手把手地教自己的兒女。

節假日同學們放假回家,我依然加碼讀名著和寫作。

冬去春來,兩年多的緊張餓補,和楊老師的精心指導、辛勤陪伴,我的寫作水平有了提高。用楊老師的話說;我的身體瘦了一圈,但是寫作能力卻胖了不少。

從此,我的作文出現在了班級寫作課堂的範文行列。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楊老師把我的作文《誰打的電話》,以小小說投稿,刊登在了市報副刊上。在班長的指導下我寫出的長篇報告文學《敬老院的情思》刊登在市文學報《文化生活》上,那段時間裡,市電臺每天早上十分鐘的文學欄目中,時常有我的文章出現。

畢業後,我以優異的成績被區政府宣傳部錄用,畢業一個月後寫出了長篇通訊《八十年代的好青年》,記述了我市搶救落水兒童的趙國輝的事跡,當年趙國軍被追認為烈士。

在參加工作的這些年裡,儘管工作幾經調動,但是我的文學情結沒變,筆耕不停,寫出了不少詩歌和散文等,收穫了幸福和快樂,豐富了人生。

懷念楊老師啊,儘管他早已離我遠去,是楊老師嘔心瀝血地把我引領到了寫作之路。恩師難忘,學生永遠懷念您!

2020、9、2


百荷書房作品版權作者所有,抄襲必究,禁止轉載。歡迎分享轉發,歡迎關注,歡迎留言討論,我們一起學習。

相關焦點

  • 一個寫作困難戶的進化之路
    升入八年級,寫作的要求比七年級提高了一個檔次,每周的隨筆也從原來的300字提高到600字,我至今難以忘記當時的絕望。翻開隨筆本,現在仍能看到剛開始湊字數的痕跡:一個又一個鉛筆標的數字接踵而至。每天都差不多的校園生活,沒有什麼驚心動魄的事情,實在沒啥好寫的,周末晚上的寫作經常讓我一個人在房間裡抓狂。幸而我遇到了乾乾老師。她溫文爾雅的外表下有一顆敏感熾熱的心,還有一雙特別善於發現美的眼睛。
  • 隨筆型教學論文的寫作特點
    教學論文眼下,教育隨筆的寫作非常繁榮,應該說,這是一種很好的現象。隨筆簡短、隨意、取材方便、形式活潑,寫起來又不必佔用大量的時間,十分適合處在第一線的教師寫作。
  • 初三作文600字--寫作隨筆
    初三作文600字--寫作隨筆   寫作隨筆   福建省廈門湖濱中學初三四班廖燕婷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就是我的寫作之道,讀書和寫作相輔相承,缺一不可。書讀的廣泛,讀的透徹,知識面才寬,作文才能寫得生動、感人。為了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我閱讀了大量的書。
  • 《蒙田隨筆》:這裡有我們喜歡的寫作方式以及生活的哲學之美
    在「百家號」的文學樂園裡,經常讀到文友們寫作的隨筆。這些文章短小精悍,語言靈動,或感悟生活,或評析人情世態,發人深省,令人深思。靈感閃現的那一刻,一點思考,一點感受,從內心深處流淌,飛花濺玉般,自由奔放,絢麗奪目。隨筆這種文學創作形式是由法國散文家蒙田所創造的。
  • 陳經綸中學本部高中校區召開語文學科隨筆寫作教學研討會
    為進一步加強語文學科組建設,探討隨筆教學的操作路徑,促進語文教師形成隨筆教學的研究與實踐習慣,12月3日,陳經綸中學本部高中校區在名師工作室召開了主題為「隨筆寫作:個性化寫作的基礎」的語文學科隨筆寫作教學研討會。
  • 我們懷念他:生命不息,寫作不止.
    我們懷念他,說會一如既往認真寫作,從不缺課的他。我們懷念他,說努力寫好每一個主題,提升思維的他。我們懷念他,說點評是我的責任所在,認真對待的他。2018年1月1日,晨讀會開設了一門課程《364天的旅途:主題寫作》。每天一個主題,一個主題就是一段思緒,同樣的主題,讓我們相遇。我們有一個共同的群,互相的映射。
  • 我為什麼要寫英語隨筆?
    前兩天在知乎上無意間看到問題「人是怎麼廢掉的?」。 好奇點了進去,排名第一的答案竟有3.9萬的贊同,但回答十分簡短。 其中第一句話是:拒絕輸出。 你看到別人的英語寫作或翻譯水平如此優秀,也想在寫作中獲得高分,那就必須要通過寫作練習,或請老師修改的方式實踐,而不是停留在背誦範文和萬能句型的階段。 高質量的知識輸入是必要的,而有目的的輸出練習也同樣重要。  它可以讓你意識到自己的能力缺陷,並通過不斷的實踐練習提升水平。
  • 我的寫作啟蒙老師
    我的寫作啟蒙老師   □遼寧大連市 宮佳  又是一年教師節,我給王老發了一條簡訊。  和王老結緣於網易博客,那時,我正嘗試著寫自己的第一部長篇處女作《兩隻藍蝴蝶》。  當寫到第十八章時,突然從郵箱裡收到郵件,打開一看是我的第十八章的修改稿。
  • 隨筆裡隱藏的那些秘密
    語文老師最怕的是什麼?你可能會說:出試卷?不是。你可能還會說:上公開課?No,no,不對。那麼是什麼呢?是批作文,對,最怕的、最苦的就是批改學生的作文,布置了就得批改,兩個班的作文批改下來斷斷續續,沒有一個星期完不成的。所以,如果不是應付檢查,大多數語文老師是不大願意布置學生寫作文的,費力不討好,太折磨人了!
  • 懷念我的英語老師毛飛先生:||《郭健隨筆自選集12》
    第12篇:《懷念我的英語老師毛飛先生》一個偶然的機會,碰到了一位高中同學,聽說了我的英語老師毛飛先生去世的消息。當時震驚的沒說一句話,我能說什麼呢?在我記憶中,個頭高高的、瘦瘦的毛飛先生,唱著崔健的《一無所有》,站在講臺上,充滿激情地給我們上英語課的情景,還歷歷在目,怎麼說走就走了。毛飛老師去世的時候,大概也僅僅是五十三四歲左右吧,那麼一瞬間,我感覺到生命的脆弱,活著是一件太虛無縹緲的事情。
  • 「六一隨筆」 我想當一名幼兒老師
    「六一隨筆」 我想當一名幼兒老師 2020-06-04 03: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專訪女作家故園風雨前:寫作的秘訣其一在於刻苦訓練
    日前,由其寫作的第二部隨筆集《巷裡林泉》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再次引發熱議,該書上市僅一周就登上亞洲好書榜並踞榜一個月,此後又登「探照燈好書」「文學報好書」書單。日前,記者對故園風雨前進行了採訪。記者:您以前是央視紀錄片編導,您覺得這段經歷對您日後的寫作有怎樣的啟發?
  • 淺談學生的寫作之路
    三年級學生的寫作之路開學第一周,孩子們已經上三年級了,剛上完第一課《大青樹下的學校》,課後有一道小練筆——說說你的學校是怎樣的。恰巧又是周五上完這一課,接著又開始雙休了,於是布置了一篇小作文寫自己的學校。我給她們定了一個作文題目是《木棉灣下的實驗學校》,她們在這個學校也生活了了兩三年,再結合《大青樹下的學校》的課文講解,這麼熟悉的學校,應該會有自己的體會。
  • 幼兒教育隨筆:老師,我酷嗎?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教學日記>正文幼兒教育隨筆:老師,我酷嗎?   明天拍畢業照了。今天放學前,我提醒小朋友們:「明天上幼兒園穿一件乾淨的衣服。
  • 《名作欣賞》引領我走上文學鑑賞寫的之路(徐景洲)
    因此,《名作欣賞》雜誌成了閱覽室的搶手貨,我常常為此去搶位,還作大段大段的抄錄,雜誌上那些撰文的名家,也便成了我的編外文學導師。大學畢業後,分到一所著名的省重點中學教書,學校閱覽室也訂有《名作欣賞》雜誌,於我既有老友異鄉重逢之溫暖,又有如獲教研至寶之驚喜。
  • 2021年第17篇:教研隨筆∣前置性研討:論文寫作的「研磨改進」
    這樣的教研活動,我覺得就是目前比較流行的「參與式培訓」,即培訓不再是聽專家講寫作方面的注意事項,而是寫好文章之後進行「參與式研討」。當然,最初也出現了很多問題,例如不同學科的老師如何評判對方的論文,研磨之後如何進行修改等等。實踐證明,這種培訓方式的效果還是很顯著的。兩年多的時間,多數成員養成了專業閱讀和教學反思的習慣,並能夠筆耕不輟,堅持寫教育隨筆和專業論文,為專業成長注入了極大的活力。
  • 關於《蒙田隨筆》的隨筆
    對於自己的退隱,他的另一個說法是:想要做到世界上最難做到的事——「過自己想過的生活」。那麼,這件「世界上最難的事」他做到了沒有呢?總體上,他對自己退隱後的生活應該是滿意的。他先是自由自在地旅遊休閒,然後開始埋頭做學問。從1572年正式開始寫作,到1592年逝世,在長達20年時間內,斷斷續續寫出了《蒙田隨筆》這部被稱為「生活的哲學」的宏篇巨著,為後代留下了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
  • 寫作之路:前是熱血,中有迷茫,後需定力
    說實話,到目前為止我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感受,感受很複雜。或許因為沒能一直把隨筆堅持下去讓我覺得自己不夠資格談感受,儘管我知道斷掉隨筆是為了所謂的斷舍離,做減法。但這段時間我時常為了這個決定而感到迷茫和自我懷疑,甚至漸漸頹廢和懈怠。好像斷了復盤和隨筆影響了我的整個狀態。
  • 李致隨筆集《四爸巴金》:80多年風雨人生的心靈自傳
    不過,李致在散文寫作上的造詣,其文學思想上的深刻,卻也值得更深入了解。李致少年開始受「五四」新文化思想薰陶,喜愛魯迅、巴金的作品,很早就表現出相當的文藝才華。早在學生時代,李致就已經開始在報刊上發表雜文、小說等文藝作品。後因客觀原因,在文藝創作領域停筆近30年之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李致又重新拿起筆,創作出一批散文佳作。
  • 老師不寫作,教不出愛寫作的學生,學校怎麼引導老師愛上寫作呢?
    寫作能力應該是語文老師的基本素養。語文教師要用自己對寫作的熱愛,帶動學生對寫作的感情。為了提高自己、惠及學生,我們的語文老師應該和學生一起堅持寫作。當下,很多語文老師沒有養成寫作的習慣。針對這種狀況,學校應當怎麼引導教師積極地投身到教育寫作當中去呢?在此,我不妨拋磚引玉。1.要創造激發教育寫作興趣的良好環境(1)領導帶頭。有什麼樣的領導就有什麼樣的老師,領導要用自己對教育寫作的熱情帶動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