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思慮周全是優點,我們想去做一件「大事」或者完成一個項目之前都會先想好所有的步驟和方方面面的問題,我們會告訴自己「羅馬建成非一日之功」,要有耐心,要繼續蟄伏。但許多時候,往往是在這等待之間,在我們還沒開始採取行動之前,我們就已經放棄了原來的想法或者說目標,因為我們給自己預設了各種各樣的困難和阻礙。本文探討的「1–50法則」解決的便是這樣的問題,你在一天之內可以做些什麼去實現50%比例的你所期望的結果?原文選自Medium,作者Danny Forest,原文標題「Use The 1–50 Rule and Get Results You Want Within the Next 24 Hours」。
Sam告訴我說:「我想做點關於鞋的生意。」
我問他:「你具體想做的是哪種生意?」
「由我來設計鞋子,然後找人製造,並在網上銷售」,他回答道:「但是,可能要花上半年的時間才能有所進展……」
聽到這裡我打斷了他。兩年前,我提出了一個名為「1–50法則」的概念,內容其實很簡單:我在這一天的時間之內做些什麼才能實現50%比例的我所期望的結果?於是我接下來問了他這樣一個問題:「Sam,你在一天的時間之內能做些什麼來讓你說的這個生意運作起來嗎?」
聽到我說的話,他非常吃驚。這很正常,相信每個人在這種時候聽到這樣的話都會大吃一驚。「這不可能」,Sam回答道。是啊,你也可以想一下你一直想去做的那件「大事」,以及做成這件大事所需要的所有的準備工作。工作量多到數不勝數,是吧?但是現在有這麼一個人卻說讓你一天之內去做成,搞笑吧!這活兒少了一年誰也做不成。
這正是絕大多數人的錯誤之處,它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完成,是因為你讓它去花費上這麼長的時間。當然,這並不是你的錯誤,我們一直以來接收到的信息都是教我們以這樣的方式去思考。你要就你想做的這個項目準備好方方面面、各種細節程度的資料文檔。然後你還要再進行深入的研究,深入再深入。但如果你真的做過這樣的大項目,你就知道事情永遠不會按照你當初的計劃來進行。我們需要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做出調整,你需要保持靈活,不斷地去適應各種變化。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發現原來的計劃已經付之流水,你又回到了計劃階段。幾個月後,項目還是沒有完成。而且你發現,三個月前的你離目標好像更近一些。在我看來,Sam很可能會出現上面我說的這種情況。
於是我又問他:「要想實現你的這個想法,你需要做些什麼?」他給我列出了類似下面這些事項:
找一個公司名字;設計公司logo;創建一家網絡店鋪;設計鞋子;尋找生產商;營銷團隊;運行Facebook廣告;……聽上去很合理,對吧?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確實如此。但讓我們不妨再想一下我在前文所提出的「1–50法則」:Sam的目標是什麼?他想在網上銷售自己設計的鞋子。那上述他所列舉的這些事項哪些真正有助於實現他的這一目標?其中哪些是最有效的?他可以通過做其中的哪些事去實現自己期望結果的50%?圍繞這個原則,我們又對上述事項進行了篩選,留下了:
設計鞋子;尋找一位生產商;創建一家網絡店鋪。說到這裡我們發現,Sam其實已經設計好了幾款鞋子,也就是說第一項已經完成了。尋找生產商應該很麻煩,對吧?首先你怎麼才能找到一家生產商?並且你怎麼知道這家不錯?你還得飛過去實地考察看看,對吧?
或者,我們也可以試試Google搜索一下,很簡單的幾步,我們就找到了這個:
這個網站有著各種各樣產品的生產商,在這個網站上我們能找到一千家鞋類生產商,並且其中大部分生產廠家在24小時之內就給出了回復。也就是說,雖然他現在還沒有想好公司名稱和公司logo,甚至沒有自己的店鋪,除了設計成果他什麼都沒有,但仍然有人願意和他進行合作。
那庫存和店鋪問題呢?這些肯定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搞定的吧!事實證明,這種想法同樣是錯誤的。以Shopify為例,你可以在一天的時間之內就創建起一家可以全面投入運營的店鋪。如果你們店鋪採用的是供應商直運的發貨模式,那你根本就不必擔心庫存問題了。
也就是說,在這一天的時間裡,Sam聯繫到了生產商,並且得到了其中一些廠家的合作意向肯定答覆;他準備好了一個基礎版的網絡店鋪,並且可以直接從供應商處給消費者供貨,而無需操心庫存問題。但是在這之前,他認為自己至少要花六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這些。這就是「1–50法則」的力量。這一法則可以應用於任何項目,我一般都是用這一法則來實現兩個目的:快速賺錢以及快速獲得反饋。
現在,Sam已經收到了客戶的反饋,對於接下來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事項也有了更好的把握。如果不是「1–50法則」,他的網店應該還停留在想的層面,還在毫無頭緒的做些紙面上的工作。
在我第一次告訴別人這一法則時,他們給我的反饋往往都是「我很喜歡這一法則,但它並不適用於我,我的項目太複雜了!」但是從大多數情況來看,事情並非真如他們所說的那樣,他們只是沒有做到活學活用罷了。
不可否認,確實有些項目很複雜,我也不可能讓你在一天之內去造一艘可以發射到火星的火箭。只是,我會不斷嘗試將1-50法則運用到各種不同的項目,去測試有關如何將這一項目付諸實施的方方面面的想法有效性。除此之外,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需要知道所有的大型複雜項目都可以分解成一個個較小的子項目。而1-50法則的有效性在於它迫使你思考如何在一天的時間內去做出那些最有利於項目推進的行動,激發創造性思維的產生和運用。要知道,常規想法在這種時候起不到什麼促進效果,你必須將阻礙你前進的那些傳統概念和信息拋諸腦後,並且要以一種更為系統的方式去考慮問題。
完成「 a」能實現目標的15%完成「 b」能實現目標的5%完成「 c」能實現目標的15%完成「 x」能實現目標的10%完成「 y」能實現目標的 30%完成「 z」能實現目標的25%其中你需要選擇哪些才能實現達成目標50%的效果,並且是在一天之內就可以完成?這是你在了解1-50法則之後應該轉變的思考方式。
那現在我們不妨再回看一下Sam所列出的那些事項,基於他想要實現的是通過網絡渠道銷售自製款鞋這一目標,你會如何評估各事項的百分比?我的回答是,如果完成設計鞋子、創建網站並且找到生產商這三件事,那至少能實現他所設立目標的50%。當然,這只是我的答案,不是唯一正確的答案。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首先你要明白實現100%的目標意味著什麼。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能知道怎樣才算是實現50%的目標。這是對於任何項目,你都應該首先弄清楚的一點。然後列出所需要的所有操作步驟並對各項進行評估,寫下你認為各事項在總結果中的比重,總和為100%。接下來選擇列表中不需要花費很多時間但卻對於目標達成有最大貢獻的事項,並開始付諸行動。
聽上去很簡單,也必須簡單。因為我們總是會將簡單、容易的事情想得過於複雜,不妨讓自己簡單一點,更快地進入市場,更快地收到反饋,不斷嘗試將1-50法則運用到你的項目之中!
譯者:ai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