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自我立,福自我求,讀懂了凡先生這三句話,讓命運握在自己手裡

2020-12-16 藝述史

「不貳」這個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個詞有四種意思,分別是:沒有二心、沒有差別、不重複、沒有差錯。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它的第二個意思:沒有差別。《了凡四訓》這本書我們之前也分享了很多,關於「命自我立」這個觀點,了凡先生也是不停地通過反省自己來悟得真理。今天跟大家分享三種命。

第一,豐歉不貳,然後可立貧富之命。

我們先說「豐歉」這個詞,它有一個成語叫做豐歉不一,意思是農業上莊稼收成不一樣。那麼「豐歉不貳」的意思就是豐收和欠收實際上沒有什麼差別,貧瘠跟富貴也決定不了一個人的命運如何。

第二,窮通不貳,然後可立貴賤之命。

「窮通」這個詞語,就是困厄與顯達的意思。其實處境的困厄跟豁達,只是在心智上磨礪一個人。《論語》當中有一段講的是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即使是這樣,也不會覺得自己不快樂。所以說,窮厄只是相對而言,相對於你現在的處境。這點,並不能說明命運的尊貴於卑賤。

第三,夭壽不貳,然後可立生死之命。

怎麼樣才能達到一種理想的生命狀態呢?孟子給我們的意見是「夭壽不貳」。我們看「夭壽」這兩個字,「夭」是夭折的意思,一般指的是未成年的死亡,是短壽;而「壽」是長壽的意思。這兩個字可以說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我們相對比而言:假如一個人的壽命是80歲,而他18歲的時候去世的話,可以說他是夭折,這是短命。那麼如果這個人的壽命是25歲的話,他活到了18歲,那麼這就算做是長壽。所以說,這兩個字的概念是相對而言的,不能過於絕對。這就跟美醜、胖瘦、長短一樣,在我們的慣性思維裡面,我們總認為胖是不好的,所以會自卑。但我認為這歸根結底就是自己的攀比心在作怪。

其實,說了這麼多。莊稼的豐收跟欠收,處境的困厄和顯達,壽命的長跟短,都應該用同樣的心態去面對。我倒認為人活在世上啊,最重要的心靈富裕,精神財富比物質財富更重要。如果僅僅把眼光放在物質上面,那麼你即使擁有再多東西,也會有敗光的一天,這也算是貧窮。反之,如果看重心靈的充實,學會知足,那就算是孤獨一身,也算是真正的富有。

相關焦點

  • 「命自我立,福自我求」:記住老祖宗的這幾句忠告,福報不請自來
    原創作品,抄襲、洗稿必究01◆卷首語老祖宗說:「命自我立,福自我求。」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我們的命運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掌控;而我們的幸福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追求到手的。這句話其實就是提醒我們,做人,要想把握自己的幸福,擁有自己的福報,一定要懂得通過自己的行善積德,通過自己的踏實做人,通過自己的奮發圖強來獲得。所以,老人家常常告誡我們:記住老祖宗的這幾句忠告,福報不請自來。
  • 央視推薦《了凡四訓》:改變人生命運的方法,都在這4句話裡
    央視推薦《了凡四訓》:改變人生命運的方法,都在這4句話裡央視推薦《了凡四訓》:改變人生命運的方法,都在這4句話裡。漢字三千,最嚇唬人的,莫過於一個「命」字。但其中有本明代的《了凡四訓》,竟主張「命自我立,福自己求」。命都不用算了,因為人自己就能創造命運!這口氣,直接滅了其他書的威風。《了凡四訓》是家庭的傳世之學,為作者袁了凡留給子孫的訓示。曾國藩模仿它寫了一部名動海內的家書,兩者被後世尊為「一書一訓」。
  • 求在我者:求人莫若求己
    求在我,不獨得道德仁義,亦得功名富貴。內外雙得,是求有益於得也。若不反躬內省,而徒向外馳求,則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內外雙失,故無益。」這段話實際上是結合儒、釋兩家的理論闡發,指出了凡的理解有誤。引用六祖慧能大師的四句話,每個人的福報其實都在自己的心裡,福離不開心,無心外之福。種禍種福,全在自己的內心,只要從心裡求福,沒有感應不到的。
  • 《了凡四訓》三教歸一,四句金言,說透為人之本,道破人生禍福!
    《了凡四訓》是一部集合儒釋道思想的處世立身名著,作者是明朝著名思想家袁黃。袁黃字坤儀,號了凡,故世人多稱其為了凡先生,《了凡四訓》正是因其字號得名。此書是了凡先生為勸誡其兒孫正行立世的一部家訓,所以最初的命名叫做《誡子書》也有說法稱《訓子書》,因此書思想廣受世人追捧,又因此書共分為四個章節,故改名稱為《了凡四訓》。
  • 《了凡四訓》揭秘4大改命良方:成功不是單靠努力,而是改變命運
    《了凡四訓》是中國「三大善書之一」,被稱為東方第一勵志寶典。他實際上也是一本家書,是明朝袁了凡先生,結合自身經歷和畢生學問修養,以自己改造命運的經驗來現身說法,以此教育子孫而作的家訓。它是明代創世之作,闡述了「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思想,同時兼容了儒道釋三家思想精華,是不可多得的傳世佳作。百年流傳至今,就這樣影響了一代一代的中國人。
  • 《了凡四訓》精髓要義:修持立志、改過、積善、謙德方能改變命運
    常言道:「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用於鞭策人通過行善積德和刻苦用功來改變命運。《了凡四訓》兼容儒、道、佛三家思想和真善美中華文化,作者袁了凡先生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結合大量真實生動的事例,來告誡後世不要被「命」字束縛手腳,要自強不息,通過行善事、結善緣以改命換運。
  • 《了凡四訓》六句話,改變你的命運!
    《了凡四訓》,種德立命、修身治世類教育書籍。作者為明代袁黃,字坤儀,後改名了凡;是書作於六十九歲,全文分四個部分。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了改變命運的過程。原本為教訓自己的兒子,故取名《訓子文》;其後為啟迪世人,遂改今名。他的《了凡四訓》融會禪學與理學,勸人積善改過,強調從治心入手的自我修養,提倡記功過格,在社會上流行一時。
  • 【書香好古】學習《了凡四訓》心得
    《了凡四訓》是明代袁了凡先生所著的一部訓誡兒子的家訓。分為「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四部分內容,主要闡述了:「命由我造,福自我求」的思想,還講述了:「趨吉避兇」的方法,是一本教人改變命運的書籍。
  • 《了凡四訓》:袁了凡先生的誡子家訓,智慧改變命運
    提起古代家訓類的著作,我們往往會想到《顏氏家訓》《曾國藩家書》,而明代袁了凡先生的《了凡四訓》,也是一部教子的家訓經典,更是一部蘊含人生智慧之書,對後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袁了凡,名表,後改名黃,字坤儀,原號學海,後因拜訪雲谷禪師,領悟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立命之道,從而擺脫了宿命論,不願再做一個受制於天命之人,因而改號了凡。從此,他便以袁了凡之名行世。
  • 《了凡四訓》為何能堪比佛經?4句原文金言,道破天機
    古語云「賢達之人能安命也」,意思是說只有賢德良善的人才能真正掌控自己命運,從容處世。《了凡四訓》便是一本能令人成聖成賢的立世之書。最初此書乃是袁黃袁了凡先生所做的一部《誡子書》,是一本告誡子孫的醒世名篇,但因其問世後太過受人追捧,才改名為《了凡四訓》,接下來本篇總結此書中4條訓言與諸君拜讀,望能有處世之得悟。
  • 讀書筆記: 了凡四訓(第三卷)
    只是為貪圖一時的暢快,在這種追求中迷失,使自己的清淨本心因為過分的激動而狂亂。這樣就不能向內求,不能充分認識自我,而是被外力牽扯,心被牢籠。這樣的尋求是迷失方向的,一旦求不得,就會認為這種求不得的結果是「求之有道,得之有命」,進而,怨天尤人,陷入悲觀絕望之境地,最後,內外雙失,毫無益處。
  • 善良,是一種遠見——《了凡四訓》的啟示
    題記:《了凡四訓》否定了宿命論,袁了凡闡述了「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思想。他認為,人不要被「命」字束縛手腳,並且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證明了只要心存善念,努力行善,人就能改變命運。01 立論基礎——佛教因果思想《了凡四訓》是明代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訓,被譽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善書」和「東方勵志奇書」。清末名將曾國藩十分推崇此書,也將此書示與子女,要求讀三百遍。
  • 《了凡四訓》:心念,便是一個人的命運!
    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 算命先生為了凡算流年準確應驗,了凡萬念皆空
    人的心好,行為好,沒有惡念,沒有惡作,才能感得大福報。人真正積善修德,壽命也可以延長。《了凡四訓》中的了凡先生,就是典型的行善改命的例子。了凡先生遇到一位很有本事的算命先生孔先生,孔先生把了凡先生的流年算得很清楚。
  • 你算過命嗎?一次不怎麼愉快的算命經歷
    連自己的人生都不能做主,任由別人三言兩語隨意裁定,那確實是失意人生無疑了。讀了凡四訓的意義正在於此: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了凡四訓不是宿命論,是對命運的積極改造。◇了凡先生的兩次算命經歷話說了凡也遇見命運中兩個重要的「算命先生」。
  • 《了凡四訓》六句話,改變你的命運
    原本為教訓自己的兒子,故取名《訓子文》;其後為啟迪世人,遂改今名《了凡四訓》。雖然文章篇幅短小,但是寓理內涵深刻,兼融儒釋道三家思想和真善美中華文化,所以數百年曆久不衰,為各界人士欣然傳誦,時至今日,仍然是膾炙人口、滋育身心的傑作。以下是由《了凡四訓》裡精選的改命警句,還望各位讀者細細品讀,立命改過,從而改變命運。
  • 佛教:袁黃的《了凡四訓》,與佛教關係也很密切,素來被佛教推崇
    在我國最早的善書是《太上感應篇》,作於宋代,是在道教的太上老君信仰為基礎糅合了儒、釋、道三家學說編程的勸人為善的書。此後隨著善書的流行,不僅有糅合佛教觀念的成分,以佛教思想為主導的善書也非常多。原來袁黃少年時算過一次命,算命先生告訴他「某年考第幾名,某年當補廩,某年當貢,貢後某年,當選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歸。五十三歲八月十四日丑時,當終於正寢,惜無子」。袁黃後來一段時間的生活軌跡,競然和這些算出的結果非常接近,於是他相信自己的命運已經確定,沒有什麼值得努力的了。然而有一天,他遇見了僧人云谷。
  • 學習《了凡四訓》心得
    《了凡四訓》是了凡先生的家訓,了凡先生教戒他的兒子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改過遷善。我剛到學堂,跟著老師們一起學習,有一點感悟出來,在此分享。本書包括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和謙德之效四個部分。所謂「立命」就是要創造命運,而不是讓命運來束縛人。
  • 袁了凡立命之學
    點擊上面藍色字體關注 微信號 wangfengyi1864以下內容節選:《門翼屏居士講五行性》這本書!五十二歲壽終正寢,可惜無子。   從此之後,袁了凡便棄醫而讀書,凡碰到之考試,名次之先後,完全符合老人之預言。他由此相信,榮辱生死,皆有定數,對人生便心灰意冷,淡然無求,心如死灰。   某次他上南京棲霞山,與雲谷禪師對座一室,三日不眠。雲谷禪師問:「你能靜坐三日不起雜念,不胡思亂想,必有原因?」
  • 央視推薦《了凡四訓》,生命是一段程序,你怎麼編寫,就怎麼運行
    禪師說:「命由己立,福自己求,禍福無門,唯人自招。一個人只要真誠用功、多做善事,沒有不感應的。」袁黃拜倒於地:「請師傅教我擺脫命數之法。」禪師拿了一本《功過格》遞給他:「每晚將一天的存心行事,反省檢點,按格記功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