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用什麼油最健康?什麼油更適合中國人用?

2020-12-20 尋醫問藥

這個問題還真的應該引起重視,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如何正確用植物油,也不知道選擇什麼油脂對健康最有利,現在我們就可以來討論一下。

國人的生活中最常見的應該就是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了,而且國民購買度最高的也是這幾種油,一些大家都不怎麼提及到的油,例如亞麻籽油、橄欖油、山核桃油、紫蘇油等小眾油脂,這裡面除了橄欖油性質稍微穩定一些之外(因為橄欖油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超高,還可加熱),其他幾種油脂不飽和脂肪酸佔比太高,煙點低,別說高溫了,常溫下都容易氫化,所以一般不用來炒菜,基本是用於「冷淋」,也就是涼拌菜或者做好了之後撒上一些提味,當然橄欖油也更適合冷淋。所以,在中國基本上很少有家庭會用到這幾類油。

你炒菜是不是也這樣?

在選擇食用油之前,我覺得應該說一下怎麼炒菜更健康的問題。

讓人心寒的是,很多家裡都會把油溫燒到最熱,上面都聚白點泡了、灶臺都冒煙了才認為這是該下菜的溫度,不然不香,以老一輩的話來說就是「油要燒熟了才能下菜!」。小時候母親教我炒菜就是如此,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是如此,實際上油溫不必過高,不必等油冒煙聚泡,冒煙聚泡這樣的油溫約120~150℃,這樣過高的油溫可讓植物油氫化,而且還會產生醛類致癌成分,或者「多環芳烴」(例如烤肉中類似的煙,是一種致癌成分)。

大部分常用植物油,如菜籽油等,其中也含有不飽和脂肪酸,這些對熱不穩定的有益成分在這樣的「熟油」高溫下基本營養價值完全損失。平時我們炒菜,建議大家倒油後手放置油上方,感覺到有些暖手即可開始料理了,差不多油溫在70~100℃為宜。

過高的油溫到底有什麼危害?一是屋子裡一咕嚕的煙霧,嗆人不說,這煙霧中帶有的多種有害物質可不少,有不少報導都提到過中國人家裡炒菜不開抽油煙機肺癌機率大幅上升;另一點就是剛才提到的,高溫油生成多種致癌成分,而且還損失營養價值;最後一點?對了,還很危險,油溫過高,飛濺的油點和水點很容易灼傷炒菜的人。可不要為了追求一個「香」字,拿了芝麻丟了西瓜。

冷淋油的好處是什麼?

對於炒菜大國中國來說橄欖油、紫蘇油、山核桃油、或亞麻籽油這些冷淋油利用度就要低太多了。

諸多小眾的「冷淋油」,比如亞麻籽油、紫蘇油、山核桃油,包括橄欖油,這些油是覺不適合用來炒菜的,不過如果你送禮送給你的家人和朋友,我敢肯定有90%以上都是用來熱炒,這樣一來,好好的一瓶油營養價值基本就都沒了。比如前段時間我送給我母親一瓶亞麻籽油,忘記轉告這最好涼拌或者澆在菜上直接吃,結果母親就真的用來炒菜用了,之後還轉達說,這油味道太怪了,我和你爸真的吃不來,也罷,在大家的記憶力,從小就是吃菜籽油、花生油或玉米油長大,一些小眾種子炸的油味道的確不好接受。

不過這些油脂恰就是中國人需要的油脂!

它們的特點是「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飽和脂肪酸含量低,而且其中的不飽和脂肪酸比例更有利日常飲食,對身體健康是更有利的存在。但缺點就在於因為不飽和脂肪酸多,它們穩定性差,不適合高溫烹飪,但冷淋來吃的話用處實在少。歐美國家的沙拉、拌菜、生食倒是很多,用途廣泛,在中國可就不是如此了。

可能很多朋友都知道不飽和脂肪酸的益處,比起我們從肥肉、五花肉等食物中獲得的更多飽和脂肪酸來說,不飽和脂肪酸不僅能提供能量儲備,潤滑腸道,還是組成身體很多成分的材料,如視網膜、皮脂腺、細胞膜、大腦皮層,它們有助於抵抗細胞炎症,還有抗癌效果,另外,它們能改善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數量,調節血脂濃度,對預防三高有益。

不飽和脂肪酸又分為「多不飽和脂肪酸」和「單不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可合成,不過多不飽和脂肪酸必須從食物中獲取,多不飽和脂肪酸常見的如ω3系列脂肪酸,ω6系列脂肪酸,ω3中最出名的應該就是DHA和EPA了,被稱為腦黃金,在嬰兒奶粉中尤其火爆。

不過,常用植物油中雖然都富含不飽和脂肪酸,但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卻並不合適,大部分都是多ω6脂肪酸而少ω3脂肪酸,如花生油、玉米油都是如此,菜籽油、大豆油中雖然含有更高比例的ω3脂肪酸,不過依然不算豐富。而ω3和6都公用一套代謝酶,它們最好的比例是1:4的攝入量,這樣酶能發揮更好的效果讓它們為*服務,但如果兩者攝入量差異過大,則會因為代謝酶的爭搶而導致內平衡紊亂,如ω6的攝入量如果過量,反倒可能會增加細胞炎症,引起肥胖和心腦血管疾病。

而冷淋油,如亞麻籽油、紫蘇油中切好ω3脂肪酸的含量頗高,能和日常我們用的植物油做互補。ω3在常見食物中僅大量存在於深海魚中(如吞拿魚、三文魚、帶魚、龍利魚、黃魚),所以若不注重魚蝦類食物補充,大部分人群都是缺乏ω3脂肪酸攝入的,而更多ω6脂肪酸的攝入。實不相瞞,這可能是為什麼植物油普及後也沒能更好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爆發的原因之一。所以,冷淋油的攝入其實是很值得去做的一件事情,大家家裡可備一些亞麻籽油等ω3含量更高的油脂,用來涼拌。

那日常如何選油呢?

當然也不是說咱們最喜歡的菜籽油、花生油、大豆油什麼的就要吃得更少更好,按照膳食指南推薦正常攝入就好,不過如上文提到,因為常見植物油缺乏ω3脂肪酸的攝入,為了平衡,我們可搭配亞麻籽油、紫蘇油來平衡ω3脂肪酸的攝入,但它們最好是涼拌或者炒菜好後直接澆在菜餚上食用。另外,也可選擇調和油,調和油中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會更偏近適宜比例。

還有就是大家都很避諱動物油脂,比如豬油、牛油,其實適當食用這些油脂沒有太大問題,它們雖然飽和脂肪酸高,但香味更濃,能給予大腦更多滿足感,反倒能讓我們控制食慾,而且它們中ω6、ω3、ω9的含量比例還不錯,真不屬於大家心目中那個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角色,日常少量放一點調味的話其實沒問題。

相關焦點

  • 用什麼油炒菜更健康?
    食用油是炒菜的必需品,市面上各種植物油都可以用來炒菜,但是市面上的油那麼多,哪一種炒菜最健康呢?有的朋友,可能馬上就想到橄欖油了,因為它口感好,而且也更健康。但是就炒菜而言,橄欖油並不是最好的選擇。而炒菜的時候,溫度往往都比較高,橄欖油在這種情況下會迅速氧化,油的組織結構被破壞,從而影響營養價值。所以,橄欖油雖然健康,但在炒菜的時候,橄欖油並不適合,橄欖油做沙拉、拌涼菜可以,卻不適合炒菜。而我們選擇用油的原則:一、要看油脂的成分外。
  • 炒菜用什麼油更健康?大豆油?花生油?吃錯了可就虧大了
    【炒菜用什麼油更健康】日常生活中,食用油多半是用於炒菜使用,而無論是大豆油還是花生油等等,從油脂的成分來看,無外乎: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不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這4種。而我們選擇用油的原則:一要看油脂的成分外,二應明白油脂在高溫條件下是否會產生對人體健康有害的物質。
  • 月子用什麼油 月子用什麼油炒菜
    月子用什麼油產後需要回醫院檢查,產後檢查是預防產婦得疾病的最佳時間,產後檢查醫生一般會讓產婦在產後四十二天左右的時間來醫院檢查,那麼產後產婦會醫院檢查需要檢查那些項目呢?產後檢查需要檢查產婦身體內部的各個器官,各方面的數值是否正常,身體內的新陳代謝是否能夠正常運轉。
  • 做菜用什麼油最好?一張表告訴你如何吃油,用錯毀健康!
    在中國的飲食文化中,一日三餐不能沒有油。之前有一段時間,在飲食和健康圈子裡,大家都在提倡一日三餐要少鹽少油,但是你知道嗎?適當地吃油對身體健康是有好處的。而且按照中國人的飲食習慣來說,長期吃油之後,如果突然吃大量的素食或者少油,很多人都會感覺寡淡無味,飯都吃不下。
  • 拌涼菜用什麼油最好?
    但這些視頻都有一個特點,就是介紹油的時候只說一句植物油,而不具體介紹是什麼油,也說不出用什麼油拌涼菜更好,那到底什麼油更適合涼拌菜呢?拌涼菜的油和炒菜做飯的油是有區別的,炒菜做飯的油需要高溫加熱,如果油不耐高溫煙點低,就會產生大量的油煙,而且油煙中還會含有很多顆粒物,這都是不利於健康的,比如橄欖油就是這樣,所以橄欖油是不適合炒菜做飯的。
  • 炒菜用什麼油最好?炒菜時,要不要等油冒煙再放菜?你可能做錯了
    油的種類多,讓我們有了更多的選擇,對我們消費者來說是件好事。但是去超市買油的時候,看到如此多品種的油,還真是不知道讓人挑選哪種好。有人說吃豆油好,有人說吃花生油好,也有說橄欖油好的等等,這讓很多人不知道到底該吃哪種油了。那麼,到底炒菜的時候用什麼油最健康呢?不妨來了解下。炒菜的時候用什麼油最好?
  • 你家最喜歡用什麼油炒菜?大豆油和調和油用的多嗎?
    你家最喜歡用什麼油炒菜?大豆油和調和油用的多嗎?大豆油大豆油是從大豆中壓榨提取出來的一種油,是日常生活中烹調用油之一。大豆油清澈透亮,顏色越淺質量越好。大豆油中富含大量的亞油酸,而亞油酸是人體必需的脂肪酸,日常烹飪中適合煎、炸、炒。調和油調和油是根據人體需要,將兩種以上精煉的油脂按比例調配而成的食用油,一般由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等為主要原料,日常烹調中適合涼拌、清蒸、快炒等。
  • 原來這種油不適合炒菜!?你家可能正在用!
    每個人的生活都離不開柴米油鹽醬醋茶,油,作為每天的必需品,用對選對很重要!平時,家裡炒菜你用的什麼油呢?是不是每次都是從超市隨便拎一桶回家!事實上,你很有可能用錯油了,因為不是所有的菜都適合炒菜!一、花生油:最適合炒菜的油家裡用花生油炒菜的家庭很常見,沒錯,花生油的確是最適合用來炒菜的食用油!因為它所含的飽和脂肪酸和單不飽和脂肪酸以及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是3:4:3,屬於均衡性植物油,而且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和胡蘿蔔素等。
  • 做菜用什麼油最好?一張表看懂如何吃油,用錯毀一家健康!
    一個人每天都要吃油,但都吃了什麼油?你吃對了嗎?↓↓↓一張表看懂如何吃油8種常用油,這樣吃才最健康!01、花生油——最適合炒菜的油花生油所含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大概是3∶4∶3,是均衡型植物油。
  • 炒菜用啥油?油炸用啥油?食用油別亂用,選對油炒菜香,油煙少
    日常烹飪中,煎、炸、炒、拌樣樣離不開食用油,市面上食用油的種類繁多,價格也是相差很多,面對超市貨架上琳琅滿目的各種食用油,很多朋友都犯了難,不知該購買什麼種類、什麼等級的油,想買到適合的好油,選購食用油首先要了解一些基本知識。
  • 油炸、炒菜、涼拌,分別用什麼油好?一文讀懂
    油炸別用大豆油、葵花籽油、玉米油這類油更容易形成自由基寧波市第一醫院內分泌代謝科 勵麗 楊茜植物油種類繁多,常見的有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玉米油、橄欖油等,按照營養價值和烹調用途可以歸為四類油酸能降低血清總膽固醇和LDL-C的水平,同時還能夠保證H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好膽固醇」)的水平不變,甚至有所上升,所以相對比較健康。由於橄欖油不耐高溫,不宜用來炒菜,如果是直接食用,一定要選擇初榨橄欖油。相對而言,茶油更耐高溫,能用於炒菜。
  • 寶寶用油的宣傳陷阱:哪種「熱炒油」更適合寶寶?牛油果油適合寶寶嗎?
    1、拉杜藍喬事件後,寶寶該吃什麼輔食油? 2、10款寶寶輔食油評測:一款檢出塑化劑。 評測發布之後,有些寶媽問,推薦的核桃油和亞麻籽油都只適合涼伴,有適合寶寶的熱炒油可以推薦嗎?能不能評測一下牛油果油?
  • 炒菜用這種油會致癌!10 個用油誤區千萬要小心
    只吃一種油坑娘指數:☆☆ ☆有人覺得花生油香,就一直吃花生油;也有人覺得越貴的油越好,所以一直吃橄欖油或亞麻籽油。這是不對的。01. 不同的油,適合的烹調方法不同。例如香油、亞麻籽油,適合做涼拌菜;菜籽油、花生油,適合做炒菜;棕櫚油、黃油,適合做煎炸。
  • 別總用一種油炒菜,買油最常見的 4 個誤區
    理想的調和油,通過不同植物油之間的配比,使脂肪酸的組成更健康,買來當日常用油,沒什麼問題。但還有一些,屬於「風味型調和油」,主體還是大豆油之類的常見油,只額外添加一丟丟芝麻油或花生油來改善風味。如果只盯著這一種油買,實際上達不到均衡攝入脂肪酸的目的。
  • 很多人都用錯了!做菜用什麼油最好?
    這幾種常用油最適合做什麼1花生油——最適合炒菜的油花生油所含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大概是3∶4∶3,是均衡型植物油。一般適合炒菜,如烘烤、久煮、煸炒,儘量避免高溫油煎和油炸。2大豆油——最不適合炒菜大豆油的脂肪酸組成為亞油酸51.7%、油酸22.4%、亞麻酸6.7%和棕櫚酸11.1%,由於亞油酸含量豐富,屬於高亞油酸型植物油,並富含維生素E。大豆油為啥不適合炒菜?
  • 寶寶用油宣傳陷阱:哪種熱炒油更適合寶寶?牛油果油適合寶寶嗎?
    所謂的「熱炒油」和「更適合寶寶的牛油果油」,也正是市場兩個比較熱的概念。什麼是「熱炒油」?顧名思義,就是專門用來炒菜的油。這聽起來很普通嘛,怎麼就成了一個用來專門宣傳的概念了呢?而寶寶到了可以和家人一起吃飯的年齡之後,其實並沒有什麼必要再額外給他們吃「專用油」,選擇家庭用的調和油即可。如此看來,所謂熱炒油更像是一種概念「炒作」,這種「炒作」還有可能誤導寶媽經常給小寶寶炒菜,反而不利於寶寶健康。
  • 少用炒菜油的10個妙招
    這價格上漲似乎遠在太平洋的彼岸,實際上卻會影響到國人的生活,因為我國的餐館用油、食品加工用油和家用調和油當中,都有相當大比例來自於美國進口的大豆油。它們一旦漲價,可以預計超市裡的各種油品都會隨著漲價,還包括用油較多的餐飲菜餚和加工食品。其實,如果美國大豆油漲價,對中國人來說,未必是一件壞事。因為國人的烹調油用量在最近30年中突飛猛進,早就已經大大超過合理水平。
  • 危害健康的四種用油習慣
    日常烹飪離不了油,可是吃油也存在著不少的誤區。我們列舉了四種危害健康的用油習慣,請大家引以為戒。    習慣1:不吃動物油    一味強調只吃植物油,不吃動物油,是不行的。在一定的劑量下,動物油 (飽和脂肪酸)對人體是有益的。
  • 養生:炒菜前必看「吃油指南」 用錯油毀了一家健康
    原標題:炒菜前必看「吃油指南」 用錯油毀了一家健康 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其中,油可謂中國飲食的重中之重。你家最常吃哪一種油?不同油各有怎樣的健康利弊?《生命時報》特邀權威專家為你解答,並教你健康吃油。
  • 月子餐炒菜 月子餐炒菜用什麼油
    月子餐炒菜坐月子期間的女性都需要吃好休息好,吃好並不是需要大補特補,合理規劃月子餐30天食譜,科學搭配營養,才可以幫助產婦們快速恢復產後虛弱的身體。對此,便需要知道什麼時候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