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賜給王爺宮女,大臣說:非禮勿動,王爺後來被封為太子

2020-12-18 騰訊網

導讀:宋高宗是怎麼確定宋孝宗為太子的,其中經歷了哪些有趣的事情,今天筆者分享給大家。宋高宗紹興二年,也就是公元1132年,宋高宗因為自己的親兒子已經夭折,加之自己在揚州戰場受驚不能生育,為了大宋的國祚著想,必須要選立繼子為太子。

於是宋高宗就命令當時擔任大宗正、安定郡王的趙德麟,在宗室子弟之中,選擇10名七歲以下的聰慧男孩,做自己未來的太子人選。

趙德麟領旨後,精挑細選,費盡心機,總算選了10個精靈聰穎的小男孩,一起帶入了宮中。在宮中,經過宋高宗的一番考察,只留下了兩個,一個孩子胖,一個小孩瘦。這兩個就是太子的人選。

宋高宗喜歡胖胖的小孩,感覺瘦小孩太過瘦弱,沒有大宋皇家子弟的威儀氣度,就打算留下那個小胖子作為太子。為了彌補瘦小孩的心靈,命人給瘦小孩家人三百兩銀子,作為補償,打算讓瘦小孩原路回家。

就在瘦小孩要離開的時候,宋高宗忽然改了主意,他想起孔子的話:「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人不貌相何況是選太子呢。

宋高宗決定要再考察兩人一次,於是就讓兩個小孩,一起在大殿前叉手站立,等候自己問話,好分辨二人的優劣。

就在此時,一隻貓從兩個小孩面前走過,胖小孩見狀,笑嘻嘻的上前,抬腿踢了貓一腳。貓被踢了一個跟鬥,喵地叫了一聲,跑了。瘦小孩在一邊看著,全程一動不動。

宋高宗見了,龍顏不悅,對胖小孩說:「這隻貓只是偶爾經過,你為何要踢貓?你這麼輕佻任性,怎麼能擔任太子的重任呢。」

說完,宋高宗命人將胖小孩送出宮,將瘦小孩留下了來做了太子。瘦小孩就是後來的一代明君宋孝宗;而被趕走的胖小孩叫做趙伯浩,後來只做到溫州都監。

這是宋孝宗被選為太子的其中的一個說法,還有一個說法 也很有意思。根據宋代筆記《齊東野語》記載,宋孝宗在童年時時,和另一個男孩趙伯玖一起被選入宮中。

由於宋孝宗長大後英武不凡,被封為普安郡王,而趙伯玖則被封為恩平郡王。奸相秦檜很忌憚宋孝宗,害怕宋孝宗以後做了皇帝,會對自己不利,因此他支持立趙璩為太子。

當時宋高宗的妻子吳皇后,也認為趙伯玖更加適合做太子。宋高宗本人雖然比較喜歡宋孝宗,但是也沒有徹底拿定主意 一時之間,猶豫不決。

終於宋高宗想到了一妙計,賜給宋孝宗和趙伯玖每人十名美麗的宮女。當時宰相史浩正在普安郡王做教授(官名),史浩老謀深算,他對宋孝宗說:「王爺,皇上賜給您宮女,實在考驗您的品德,您千萬不要接近那些宮女。因為那些宮女是您的長輩,正所謂非禮勿動,您要對她們客客氣氣,以禮相待。」

宋孝宗覺得史浩說得對,於是就照做了,和宮女分開居住,禮待有加。而趙璩則將十名美麗宮女全部笑納,當成了自己的妃子。

幾天之後,宋高宗召二十名宮女入宮驗身,宋孝宗府邸來的十名宮女,依然是完璧之身」而趙璩府邸出來的宮女,則已非處子之身。

宋高宗大笑,將宮女又全部賜還給二人,然後下旨立對宮女敬若上賓的普安郡王趙昚為太子 也就是後來的宋孝宗。

參考資料:《齊東野語》 《揮塵餘話》 《南宋雜事詩》

相關焦點

  • 歷史上唯一被「煮成肉湯」的王爺,體重300多斤,肉湯至今還有名
    明末清初的時候,有一件事發生在君臣之間,爭論了十五年,那就是國本之爭,簡而言之,就是立太子之爭。神宗皇帝不喜歡宮女中的朱常洛,反而更加寵愛鄭貴妃,並有意將鄭貴妃的兒子福王立為太子。但被大臣和太后集體反對,爭鬥了十五年,皇帝心灰意冷,貴妃鬱鬱寡歡,整個帝國無法安寧。
  • 《醫妃權傾天下》:她原本是太子的未婚妻,卻被賜婚給了戰神王爺
    該部小說主要講述的是林初九原本是太子的未婚妻,卻在大婚前夕被皇帝賜婚給了雙腿皆廢,癱瘓在床的前戰神王爺發生的故事。很喜歡這部小說的故事情節,以及男主角蕭天耀。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重溫這部小說!但是後來因為情報出現了洩漏,她為了掩護其他情報人員離開,於是被抓,最終死了。這一生她成為了東文國的左丞相的女兒,是嫡出的大小姐。雖然林初九身份高貴,但是卻一直不受父親的疼愛。自從林初九親生的娘親去世之後,她爹爹便立即娶了另一個女人,她的繼母是她母親的親生妹妹。
  • 太子未婚妻,卻被賜給癱瘓王爺,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太子未婚妻,卻被賜給癱瘓王爺,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各位看官大人早上好呀,又到了每天早上的推書時間啦,最近小編對女頻的小說非常痴迷,發現有許多好看的小說想要推薦給大家,在這裡強烈推薦給大家太子未婚妻,卻被賜給癱瘓王爺,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其他三本也同樣精彩哦,喜歡的話趕快快點擊閱讀吧
  • 他本是太子,卻主動讓賢,不僅讓出一位盛世皇帝,自己也被封皇帝
    在唐朝的歷史上就有這麼一個太子,他本來是太子,理應繼承皇位,但他卻主動讓賢,將皇位讓給弟弟。原來這位太子認為弟弟比他有才華,應該把皇位讓給弟弟坐,結果他這一讓,不僅讓出一位盛世皇帝,自己也被封為皇帝,一生享盡富貴榮華。這個聰明的太子叫李憲,他是李旦的長子。
  • 王府宮女生下世子,卻被王爺趕走嫁人,兒子當皇帝後也未享福
    按理來說,每一個封建王朝都有開國皇帝,而每一個開國皇帝,都會擁有自己的開國皇后。然而,至少也有兩個王朝是例外的,它們分別是東晉和南梁。這是因為晉元帝司馬睿與梁武帝蕭衍一樣,結髮妻子死在他們登基之前,出於對妻子的愛,他們都沒有再立皇后。
  • 故事:都說王爺獨寵我一人,可他卻為了權勢把我拱手送給太子
    「太子明鑑,那些大臣們不過是來聽聽曲,我同他們除了能聊聊詩詞歌賦,還能說些什麼?我從小資質淺薄,做個閒散王爺逍遙自在,最是好的。」文王終究是繃不住了,他將頭埋得很低,仿佛要低進塵埃裡,那模樣,就像是一隻待宰的羔羊。伶兒見他那副模樣,很是心疼,是因為自己嗎?
  • 清朝的王爺一年能有多少工資,相當於現在什麼水平
    話說在清朝,有那麼一個人群,地位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們是皇帝的兄弟或是皇帝的伯父、叔父也或許有功之臣被封為王爵,這些人就是王爺也叫親王。
  • 清朝時期王爺見了大學士,他們誰向誰行禮?
    吏科給事中高層雲怒不可遏地說:「是非國體也。」會議結束後,高層雲給康熙皇帝寫了一道奏章,稱:「天潢貴胄,大臣禮當致敬。獨集議國政,無弗列坐,所以重君命、尊朝廷也。況永康左門乃禁門重地,太皇太后在殯,至尊居廬,天威咫尺,非大臣致敬諸王之地。大學士為輔弼大臣,固當自重,諸王亦宜加以禮節,不可驕恣倨慢,坐受其跪,失藩臣體。」
  • 明末他是富可敵國的親王,差點當上皇帝,卻死的很慘
    而各地藩王佔據大量土地,享有豐厚的俸祿是加劇財政危機的,大明本是朱姓天下,但國難當頭,這些富可敵國的王爺們卻一毛不拔,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崇禎的親叔,他就是明末福王。福王是萬曆皇帝朱翊鈞第三子,母親鄭貴妃。萬曆皇帝在明朝史上是在位最長的皇帝,在位前期勵精圖治,後期開始怠政,致使黨爭加劇,社會矛盾突出。
  • 歷史知識:明朝王爺過得比皇上還好,後來是為何被打壓的
    而且各個王爺住的地方,所穿的衣服和軍騎,都在天子下面一等,就是衣食住行除了皇帝以外都在其他人之上。更加讓人眼紅的就是這個是世襲的,朝廷裡的公侯大臣見了王爺都要行跪拜禮的,就相當於那個「吾皇萬歲萬歲萬歲的」。另外這些個王爺不需要交稅,甚至還可以在他們的地方收稅。
  • 王爺的生活都是無憂無慮的,為什麼康熙的九個兒子都要爭皇位呢?
    明朝的王爺是藩王,朱元璋在位的時候為了照顧自己的子孫後代,就立下了一個規定,規定這些子孫後代在成年後都能從朝廷獲得一塊封地,只要年齡到了就一定要外出就藩,沒有朝廷的宣召就決不能進宮談論政事,所以大部分王爺都被分封到了遠離京城的地方,那個地方遠離政治中心,也就意味著這些王爺已經基本失去了對皇位繼承的希望了,但有一點好處是,雖然沒有得到那個皇位了,但自己能拿到朝廷的不少俸祿,在自己的封地上好好享受,豈不美哉
  • 大話楊門(七章)八賢王是綜合北宋四位王爺形象塑造的完美角色
    他詼諧機智,周旋於皇帝、奸臣與楊家將之間,往往在最關鍵的時刻助楊家將一臂之力,是當時朝廷中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出身皇族,卻關心民間疾苦,經歷太祖、太宗、真宗和仁宗時代皇帝,擁有一把太祖所賜的「黃金鐧」,「能夠上打昏君,下打讒臣」,是忠臣良將的保護神,也是正義的化身。然而縱觀宋朝初期的歷史上,趙宋皇家並沒有這麼一位人物。
  • 虐殺200個宮女,卻差點救了一個國家:明朝的衰亡,沒你想像的那麼簡單
    明朝的衰落,是從一個14歲少年成為皇帝開始的。他叫朱厚熜,年號嘉靖,是明朝在位時間第二長的皇帝。在明朝的十六個皇帝裡面,他並不起眼,人們提起嘉靖的時候,關鍵詞往往是「昏庸」、「變態」。他當眾打死了十七個大臣,他虐殺了兩百多個宮女,他二十多年不上朝.事實上,他只是明朝歷代皇帝的一個縮影。
  • 清朝,皇子與大臣有機會給皇帝戴綠帽子嗎?
    :比如90年代初臺灣某清宮劇稱順治帝其實是大玉兒和多爾袞的私生子;《甄嬛傳》裡面,直接說溫太醫和某王爺先後和雍正的妃子有染甚至還珠胎暗結。對皇子和大臣的防範在防範宮中常住的非女性人口穢亂宮廷的同時,古代皇帝對於皇子和大臣給自己戴綠帽子也採取了一系列的防範措施——比如,使用眼線手法。
  • 在明朝當王爺會過上怎樣的生活?
    不過總體而言,朱元璋時期藩王的權力還是不小的,畢竟封出去的都是他的子孫輩,他沒有多少顧慮。但後來就不一樣了,明成祖朱棣自己就是藩王造反上位,當然對其他藩王戒心很重,於是,他登基之後,很快著手開始新一輪的削藩工作,藩王的護衛被削奪殆盡,這些曾經不可一世的親王們,沒了兵權,自然也就成了沒牙的老虎,動彈不得了。
  • 此女本是公主,12歲被俘遭皇帝凌辱,皇帝剛死的晚上,又遭太子多次強辱
    這些俘虜被帶到隋朝之後,男人大部分被發往邊疆充軍,而女眷則賞賜給了出徵有功的將領、大臣。剛剛12歲的寧遠公主則被送進皇宮,成了隋文帝的掌上玩物。歷史上的隋文帝出了名的怕老婆,獨孤皇后活著的時候,隋文帝只能偷偷摸摸的寵幸寧遠公主。獨孤皇后死後,隋文帝開始留戀美色,企圖以此來減輕喪偶之痛,寧遠公主在這時候受到了極大的寵愛,她被隋文帝晉封為貴人。
  • 奇葩:兩個想當皇帝的「作死」太子,一記掃堂腿換來罕見死法
    皇帝他又知道了,可是畢竟是一母同胞,肯定是我弟弟身邊的人在使壞,於是皇帝只是把劉荊身邊的陪讀全都趕跑了,沒有動劉荊。可是我們要知道,忍耐是有限度的,謀逆大罪別說三次了,一次在古代那就是滿門抄斬。那麼按照正常人的思維說,這哥們兒應該好好地反思一下自己了,去好好地享受王爺的生活,安度晚年。可劉荊偏不,四處探訪,又找了個巫師,依然是那個問題,我跟我爹像不像啊?
  • 「霸道」王爺愛出喪 給自己出殯還不算 吃完祭品又看棺材
    熟悉歷史的人,看到題目也能猜出來筆者說的是哪位。本文要介紹的就是愛新覺羅·弘晝。愛新覺羅弘晝(1712年—1765年),雍正帝第五子,清高宗弘曆之弟,雍正十一年封和親王,雍正十一年(1733年)被封為和親王。雍正十三年(1735年)二月,設辦理苗疆事務處,弘晝與皇兄弘曆、鄂爾泰等共同辦理苗疆事務。
  • 乾隆皇帝的第二個皇后烏拉那拉氏,為何遭到乾隆皇帝討厭厭惡?
    烏拉那拉氏是滿清的八大姓氏之一,要說這個家族是真的厲害,歷史上總共出了三位皇后,可見非同一般。第一位是皇太極的孝烈武皇后阿巴亥,努爾哈赤非常喜歡自己這個皇后,值得一說的是著名的攝政王多爾袞便是阿巴亥的兒子。不過因為在皇太極去世之後參與到儲爭當中,最後被太子一黨的王公大臣給強迫為努爾哈赤殉葬。
  • 清朝時期,王爺和大學士見面,應該如此行禮
    也就是說,此時的王爺們代表著一定程度上的皇權,乃係包括大學士在內的朝廷官員實際意義上的「主子」。有鑑於此,清初時期的大學士見到王爺,應「引身長跪」,僅次於面見皇帝時的「叩頭成禮」。端坐議事的王爺們,非但沒有體恤老臣,反而紛紛指責老臣失儀,要求康熙皇帝依律嚴懲。殊不知,這件無關緊要的小事卻引發了一場關於王爺和大學士之間的禮節之爭,經過一番爭論以後,在得到康熙皇帝「朕召大臣議事,如時久,每賜墊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