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後期至雍正、乾隆兩朝,是清代政治、經濟繁盛的時期,繪畫領域呈現出活躍的氣象。揚州商業的繁榮、交通的便利、藝術市場的開發,吸引了眾多畫家在此聚集,市民階層的擴大及其對藝術求新、求變的要求使得畫風上的異端漸為大眾所接受,加之清初野逸派畫家先後在揚州的活動已為士人樹立了風格取法的榜樣,於是掀起了以「揚州八怪」為首的一股新的藝術潮流。
其中「揚州八怪」的代表人物金農與鄭板橋,二人經歷相似、性格相似,訂交於雍正九年(1731),一見如故,杯酒言歡,詩文互贈。金農言「相親相洽,若鷗鷺之在汀渚」。鄭板橋更是曾言:「杭州只有金農好」。
鄭燮(1693-1765) 清芬幽遠
鏡框 水墨紙本 45×85 cm.
【說明】朱小南舊藏。朱小南(1901-1974),原名鶴鳴。江蘇南通人,邑名醫朱南山長子。幼年讀書於鄉,後隨父南山習醫,刻苦勤奮,悉心鑽研。以擅治婦科而著稱。1936年協助其父創辦新中國醫學院,先任副院長,後繼其父任院長,並組織「鳴社」,定期聚會,旨在研討學術和昌明醫學。建國後,朱氏參加上海市公費醫療第五門診部工作,兼任上海中醫學會婦科組組長,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分會委員。
鄭板橋以蘭竹擅名海內,他筆下的蘭花高潔幽貞,頗有君子之風。本幅蘭花橫披作幽蘭數叢,用筆清爽勁健,蘭花姿態靈動,花葉舒捲有致,閱之似覺清香滿紙。
此作不畫土坡山石,顯得高潔孤介,似乎是受到了宋代遺民鄭所南畫蘭的影響,所南的人品向來為知識分子的典範,板橋希慕前賢,人品高潔,故其人其畫皆有不可遮掩的人文光芒。其題畫云:屈宋文章草木高,千秋蘭譜壓風騷。如何爛賤從人賣,十字街頭論擔挑。其實是通過講蘭花的遭遇去隱喻文章、人格的不得志於世,板橋愛發牢騷、愛議論、心直口快,這正是他詩文書畫的特色,真實、有趣,這正是他幾百年來影響不衰的主要原因。讀他的作品,便如見其人。此畫題字用筆瀟灑不群,結體布局錯落有致,極具個人風貌,允為鄭板橋精品。
參考:鄭燮《墨蘭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金農(1687-1763) 梧桐秋意
立軸 水墨絹本 119 ×39 cm.
1756年作
【說明】題畫詩參見《冬心先生自度曲》,載《冬心先生集》,153頁,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年。
金農《梧桐秋意》,絹本立軸,墨筆繪梧桐一株,筆調溫潤古雅,氣韻清新絕塵。隸書題自度曲一首,妙趣橫生。自度曲為金農獨創,非詩非詞,或文雅,或詼諧,幽默輕鬆間透露著深刻的生命智慧。題寫於本幅的自度曲《梧桐引(十句五十三字)》見載《冬心先生自度曲》,曾數次題寫於金農繪梧桐作品,足資參考比對。
相比梅竹題材,金農極少描繪梧桐,所見僅有數件,皆為小幅,創作時間分布在1754年(68歲)至1759年(73歲)間。本件《梧桐秋意》為大幅立軸,作於1756年(70歲),書畫合璧,格高韻勝,況絹素細膩,品相如新,尤為難得。
參考:金農《水墨梧桐》,33x49.5cm,私人收藏,見《中國古代名畫選集》,歷史博物(臺灣),1977年作
參考:金農《雜畫冊》之一開,21x36.5cm,上海博物館藏,1759年作,時73歲
參考:金農《雜畫冊》之一開,24.9x31.7cm,天津藝術博物館藏,1754年作,時68歲
參考:金農《雜畫冊》之一開,35.5x23.9cm,遼寧省博物館藏,1754年作,時6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