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時報全媒體記者 孫貴升
西雙版納植物園(以下簡稱「植物園」)位於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勐侖鎮,佔地面積約1125公頃,收集活植物13000多種,建有38個植物專類區,擁有約250公頃的原始熱帶雨林,是集科學研究、物種保存和科普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研究機構,也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12月5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媒體團來到植物園,參觀了植物園史館、名人名樹園、苗圃、綠石林、熱帶雨林等;先後邂逅了外形粉紅淡雅形似蘭花的蘭花螳螂、通過搶救性保護和人工繁育方式獲得的白旗兜蘭、東南亞熱帶雨林的代表樹種龍腦香科植物,以及榕樹氣生根在石崖上形成的「樹瀑布」奇觀,熱帶雨林裡典型的絞殺榕和樹幹筆直根部延伸堅硬如板牆的大板根……
在植物園裡,有被譽為「昆蟲皇后」的蘭花螳螂。蘭花螳螂是昆蟲綱、花螳科的動物。它的步肢演化出類似花瓣的構造和顏色。很多不同種類的蘭花都會生長著各種的蘭花螳螂,它們有最完美的偽裝,而且能隨著花色的深淺調整自己身體的顏色,是螳螂目中最漂亮的物種。
植物園裡還有可當小船的克魯茲王蓮,有開花時會散發特殊氣味的裂冠牛奶菜,有寄生於葡萄科大型木質藤本根部的寄生花,有會跳舞的草、絞殺現象和獨樹成林……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據介紹,該植物園是我國面積最大、收集物種最豐富、植物專類園區最多,以及世界上戶外保存植物種數和向公眾展示的植物類群數最多的植物園。截至2019年9月,在植物園專類園區中有各類熱帶植物約1400種(號),130科,1000餘種植物。
通過50餘年的科學研究積澱,植物園完成科研項目900餘項,取得國家級、省部級獎勵成果100餘項。2020年榮獲第六屆昆明科普(教育)產業博覽會創新創意獎。目前,植物園與50多個國家有著廣泛的交流與合作,是「國家知識創新基地」「國家環保科普基地」「全國科學普及教育基地」等。
近年來,植物園的環境教育工作者們逐漸探索出一種以夜遊的方式親近夜晚大自然的科普教育活動方式。「讓公眾在比較安全的自然環境之中,親身體驗遠離喧囂的夜之靜謐,走進熱帶自然之中,聽蛙找蟲聽鳥觀植物。」據介紹,在白天的觀察體會之後,遊客可以在漆黑的深夜,隨著引導者去觀察夜晚的生物是些什麼,它們的夜晚形態是什麼樣的。
夜遊可以讓參觀者觀察到白天看不到的那些生命,可以用心聆聽蛙聲、蟲鳴、貓頭鷹、大壁虎、紡織娘等叫聲,還可找到竹節蟲、熱帶蜘蛛、螽斯和蛾子等各種夜行性動物,甚至可遇到縫葉鶯、蜥蜴、蜜蜂等小動物的睡覺萌姿……自開展夜遊活動以來,很多親子家庭以及遊學夏令營,都會選擇夜遊項目,以體會大自然在黑夜之中的獨特生命力。
轉載請註明來源《民族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