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85歲了,老伴走得早,但是他媽媽還健在,為了孩子我想立個遺囑。」
「我和老伴都有兄弟姐妹,父母也都健在,家裡人口複雜,一旦我倆有意外怕有糾紛,所以想來預約下。」
......
12月2日,浙江遺囑庫推出50個免費名額,為年滿58歲以上的老人提供立遺囑服務,不到兩個小時,名額搶佔一空。還有不少老人因為搶不到名額特意趕到了遺囑庫,有四世同堂,家庭人口眾多怕以後引起財產糾紛想預約的;也有再婚老人為自己孩子能順利繼承財產帶了房產證來立遺囑的。記者濮小燕
一兒兩女家庭和睦先立下遺囑比較安心
在暮泰養老院入住一年多的王翠玉奶奶看到報紙後也趕了過來。
王奶奶,86歲,老伴去世十多年,小兒子在外地,平時由大女兒和二女兒輪流照顧她。王奶奶說三個孩子都很孝順,兩個女兒對她照顧得很周到,從一日三餐到平時的內外衣服置辦都不用她操心,自己只管安享晚年。
但這幾年心臟不太好,裝過兩次支架,王奶奶考慮再三,還是決定住到醫養結合的養老機構,一方面想讓女兒們退休後可以專心帶外孫女,另一方便也是怕自己突然出現緊急情況,方便救助,「除了兒子、女兒,連孫輩都對我非常好,我要自己保重,爭取多活幾年」。
讓王奶奶產生立遺囑的想法是因為她之前的經歷。
1949年,15歲的她和浙江省師範學校的同學們一起參加了遊擊隊,編制在當時的「江南遊擊隊」的文工團裡。幾個月後,新中國成立了,王奶奶服從組織安排到了杭州學習會計,學成後在當時的城市建設委員會任幹部。她的戰友們遍布全國各地,一別就是幾十年。
2006年,由當時72歲的戰友李自強牽頭,聯絡到108位戰友在杭州相聚,除了李自強從廣州趕到杭州的之外,還有從海南島、新疆、山東各地趕來的。
「見面後,我們都認不出來了,自己說出名字後大家抱在一起,當時我們的願望是:爭取還能在有生之年再聚一次。」王奶奶回憶說:「但歲月不饒人啊,後來,李自強因為癌症走了,不少戰友陸續都離開了……」
去年,住進養老院後,王奶奶聽到入住的老人中有個叫「朱祿詩」,總感覺有點熟悉,但是一下又想不起來,叫了幾天名字後,王奶奶終於憑一個綽號記起他:「『祿詩』兩個字用杭州話講音同『滷水』,當年聽說他大學畢業後當了藥劑師,沒想到一別竟半輩子過去了,最後在養老院相見。」遺憾的是對方至今都沒有想起王奶奶是誰。
「趁我身子骨還硬朗,我打電話給兒子女兒,召開了家庭會議立遺囑。日後讓他們就按照我的遺囑分配,兒子、女兒都相當爽快地說:『媽媽,你自己的東西自己決定』。」王奶奶立下遺囑後就覺得安心多了。
再婚前籤了財產協議
過世後老伴的子女有繼承權嗎?
69歲的陳阿姨和現在的丈夫都屬於離異後再婚,各自帶有一個孩子,孩子們也已成家。
上個月,陳阿姨檢查出癌症後,對方的孩子就提出了財產分配的想法。陳阿姨雖然在婚前籤訂了財產協議,也怕萬一自己走得突然,所以再來諮詢下,想把自己名下的一套市中心住房和存款留給唯一的親生女兒。
浙江遺囑庫創始人、杭州市南都法律服務所主任葉世娟:
首先要解開老百姓(603883,股吧)一個誤區:認為再婚前如果籤訂婚前財產協議,就可以防止自己的房產由對方或者對方子女繼承。其實婚前財產協議只是對夫妻雙方一旦離婚的情況下,雙方分割財產的約定,並不能解決去世時的財產繼承問題。法律上,再婚配偶與對方子女的繼承權問題會比較複雜。
所以,不論是再婚老人防止家產旁落,還是獨生子女的父母,最好都通過遺囑處置自己的財產。
12月10日,也就是本周二上午9:30,浙江遺囑庫在凱益薈有一堂公益普法課,無需報名,免費參加。
地址:杭州市江幹區曇花庵路135-139號。
公交:35/K35路、19路、50路、81路、47路、66路、18路、20/K20路、地鐵4號線等均可到達。
(責任編輯:李顯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