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民法典》404條動產浮動抵押規則擴張

2020-11-17 法律讀庫

作者:韓曉涵,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研究生院)法律碩士。


民法典》第404條規定"以動產抵押的,不得對抗正常經營活動中已經支付合理價款並取得抵押財產的買受人。"該法條是原本規定在《物權法》第181條第二款,僅針對於動產浮動抵押的規則。至《民法典》開始,動產浮動抵押制度的這一規則開始適用於全部的動產。對此,筆者認為這種規定較為不妥,具體說明如下: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出版的《民法典物權編理解與適用》對於第404條的解釋,已經支付合理價款的正常經營買受人,可以無負擔地取得擔保物的所有權,不問動產抵押權是否進行了登記,也不問買受人是否知曉動產抵押權的存在。也就是說,買受人可以沒有阻礙的取得抵押人的財產,並且使得抵押權人的抵押權不能對買受人行使(即法條中的"不得對抗")。據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當面對一個支付了合理價款的買受人時,抵押權人的權利是劣後的,是沒有追及力的。更為清楚的表達方式應該是:正常經營買受人>已經登記的抵押權人。

這一條規定乍一看非常合理,因為它及給予買受人極強大的保護。但是,如果我們把這條的規定放入抵押權一般規定的體系化解釋中去,會發現新的問題。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第406條關於抵押財產的處分的規定,即第一款:抵押期間,抵押人可以轉讓抵押財產。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抵押財產轉讓的,抵押權不受影響。這裡的抵押財產轉讓的,抵押權不受影響,其實其含義在於承認了抵押權人的追及力。只有在承認了追及力的前提下,才存在抵押權不受影響的可能。雖然這裡的抵押權存在已登記和未登記的區分,但是已登記的抵押權可以對抗買受人是這一法條能夠成立的前提條件。並且在《民法典物權編理解與適用(二)》第1092頁的表述中,明確寫明了"已經登記的抵押權原則上可以對抗買受人,即便買受人已經取得抵押財產所有權,抵押權人仍然可以根據抵押權的追及效力,向受讓人主張權利。"更為清楚的表述為:已經登記的抵押權人>一般買受人。

那麼,我們把第404條和406條的表述一起來進行觀察,不免會產生疑問。到底已登記的抵押權人和一般買受人的權利誰更優先呢?到底抵押權人的權利如何得到保障呢?當抵押人已經把辦理了抵押登記的財產轉讓給善意且支付合理對價的買受人時,法院如何處理抵押權人和買受人分別主張406條和404條維護自身權利的情況呢?

在此,筆者認為,實務中如果真的處理此類問題,只能從限制買受人善意的角度入手,即把404條中"正常經營活動"解釋為客觀上的善意,即買受人盡到充分的注意義務,積極查詢該動產上是否存在登記,在盡到極強的查詢和注意義務後,才能有適用404條的可能。但是,我們應該考慮到,實踐中動產抵押並不僅僅是機動車、船舶,更有可能抵押物是一塊手錶、一臺電視機等動產,對於這種動產抵押,當事人一般都不會辦理登記,那麼當買受人並未查詢到抵押權登記的情況下,抵押權人的權利又能否適用第406條第一款進行保護呢?

筆者認為,第404條在今後的適用中必定會產生極大的爭議,在還未建立起全國統一的動產登記制度的背景下,想要把動產浮動抵押的規則擴張到所有動產領域,仍然存在很大的困難和爭議。

相關焦點

  • 民法典:擴展浮動抵押效力 適用所有動產抵押
    ●●導言物權法第一百八十九條第二款被稱為「正常經營買受人規則」,指的是在浮動抵押情形中,買受人以合理價款於正常經營活動中取得抵押物時,免受抵押權效力追及。「正常經營買受人規則」在物權法中本來僅適用於動產擔保中的浮動抵押,而民法典第四百零四條將該規則的適用範圍擴大,將原本僅限於浮動抵押的效力擴展到了所有的動產抵押。●●案例王某有一個經營汽車租賃業務的公司,其間把經營的甲車抵押給李某。
  • 《民法典》關於動產抵押的立法變化及對銀行實務的影響
    (一) 動產抵押人的正常經營權範圍擴大現行物權法僅規定浮動抵押人享有對抵押財產的正常經營權,民法典第404條將該權利賦予所有的動產抵押人。《民法典》第404條規定:「以動產抵押的,不得對抗正常經營活動中已支付合理價款並取得抵押財產的買受人。」
  • 【學習宣傳《民法典》】動產價款抵押——《民法典》中的「超級優先權」
    一、條文釋義本條是動產抵押擔保的優先效力規則。舉例說明:甲(買受人)擬向乙(出賣人)購買大型機器設備用於生產經營,由於甲欠缺資金,便向丙銀行尋求貸款;丙提供貸款後,甲與乙「錢貨兩清」,甲取得機器設備所有權。
  • 民法典:流入浮動抵押的動產的抵押權人,享有中間價款超級優先權
    《民法典》 洪振解讀物權篇 《民法典》第四百一十六條規定: 動產抵押擔保的主債權是抵押物的價款,標的物交付後十日內辦理抵押登記的,該抵押權人優先於抵押物買受人的其他擔保物權人受償
  • 【走近民法典】動產價款抵押——《民法典》中的「超級優先權」
    一、條文釋義本條是動產抵押擔保的優先效力規則。舉例說明:甲(買受人)擬向乙(出賣人)購買大型機器設備用於生產經營,由於甲欠缺資金,便向丙銀行尋求貸款;丙提供貸款後,甲與乙「錢貨兩清」,甲取得機器設備所有權。
  • 《民法典》中的動產擔保物權優先受償順序解析
    前三種為此前《擔保法》和《物權法》所認可,最後一種為《民法典》新規定。  動產抵押權是不轉移動產佔有的擔保物權。根據《民法典》第403條,動產抵押權自抵押合同生效時設立,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從廣義上講,動產抵押可分為固定抵押和浮動抵押。
  • 《民法典》之動產擔保物權新規解讀
    該規定與《民法典》精神一脈相承。 三、正常經營活動中的買受人規則 【法律規定】 《民法典》第404條規定, 以動產抵押的,不得對抗正常經營活動中已經支付合理價款並取得抵押財產的買受人。
  • 銀行貸款動產浮動抵押能否對抗第三人?
    來源:貿易金融作者:齊精智律師來源:貿易金融《民法典》規定動產浮動抵押自抵押合同成立時至登記之前抵押權生效但不可對抗善意第三人。該浮動動產抵押登記後至抵押物確定(結晶)之前,浮動動產抵押尚未確定的抵押物能否對抗第三人?齊精智律師提示登記在先的浮動抵押優先於交付在後的動產質押,但浮動抵押標的物確定前,對於一般債權人無對抗效力。
  • 謝鴻飛:動產擔保物權的規則變革與法律適用
    在動產抵押領域,它新增價款債權抵押權並賦予其超級優先效力,並將「正常經營活動中的買受人」的適用範圍從浮動抵押擴大到所有動產抵押。《民法典》雖承認所有權保留買賣、融資租賃等合同交易的擔保功能,但並未統一其與動產擔保物權的受償優序規則,亦未規定讓與擔保,為法律解釋和適用留下了巨大的空間,後《民法典》時代因而亟需理論界和實務界達成共識,以充分釋放擔保物權制度的改革紅利。
  • 中聞原創 | 從實務解析:《民法典》第396條浮動抵押的應用
    作者 | 王芬顧問浮動抵押解讀《民法典》第三百九十六條(浮動抵押):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業生產經營者可以將現有的以及將有的生產設備、原材料、半成品、產品抵押,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抵押權的情形
  • 超級優先權:動產抵押擔保順序之民法典416條研究
    然而《民法典》第416條卻提出:「動產抵押擔保的主債權是抵押物的價款,標的物交付後十日內辦理抵押登記的,該抵押權人優先於抵押物買受人的其他擔保物權人受償,但是留置權人除外。」目前,416條款的位置處於《民法典》的「抵押權」部分,其中,第414條-第416條均是關於擔保物優先權受償順序的;第414條規定「同一財產向兩個以上債權人抵押的」情形,第415條規定「同一財產既設立抵押權又設立質權的」情形,416條款即本次所述購買價款擔保權情形;而第417條則轉為關於建設用地抵押後新增建築物不屬擔保物但須一併處分,已與擔保物受償順位無關。
  • 中聞原創 | 實務角度解析《民法典》第416條動產抵押優先權
    作者 | 王芬顧問《民法典》第四百一十六條動產抵押擔保的主債權是抵押物的價款,標的物交付後十日內辦理抵押登記的,該抵押權人優先於抵押物買受人的其他擔保物權人受償顧問解讀《民法典》第416條規定擔保物為動產,未做進一步區分。結合其第395條和第396條等條款內容綜合分析,其動產範圍應包括原材料、半成品、產成品、設備等。1.
  • 民法典︱抵押權相關權利順位確定規則
    >在同一動產上設定的數個抵押權,抵押權人的權利順位按照《民法典》第414條規定的規則確定。《民法典》第403條的規定,將《擔保法》第41條關於航空器、船舶、車輛等運輸工具以登記為生效要件的,一律改為動產抵押登記對抗主義。根據《民法典》第429條之規定,質權自出質人交付質押財產時設立,由於動產抵押不需要轉移佔有,故此,同一動產上可能同時存在抵押權與質權。1.
  • 《民法典》來了丨朱虎:動產和權利擔保的制度創新
    第三人具體包括:物的受讓人(詳見《民法典》第406條)、承租人(詳見《民法典》第405條)、其他擔保權人(詳見《民法典》第414、415條)、特定債權人:查封、扣押債權人和破產管理人(詳見《民法典》第745條)(三)統一動產和權利擔保之間的順位規則物權法僅僅規定了同一抵押財產有多個抵押權怎麼處理,但是卻沒有規定同一動產上面既存在抵押又存在質押怎麼處理
  • 《民法典》抵押權章要點解讀丨融金尚法社
    根據《民法典》311條的規定,抵押權同樣適用善意取得制度。2.抵押財產的廣泛性。《民法典》規定的抵押財產範圍十分廣泛,採列舉式+負面清單式,主要包括不動產、動產、不動產權利以及法律行政法規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財產,其中不動產權利包括土地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海域使用權以及礦業權、取水權、養殖權等準物權。
  • 王琦 | 論抵押財產轉讓對抵押權的影響
    但是在《民法典》中,「正常經營轉讓規則」獨立出來,不再以浮動抵押內部組件的形式出現。對此學理上有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主張,儘管有此變化,但在解釋上應維持物權法的格局,即第404條依然僅適用於浮動抵押;第二種觀點則認為,即便是原《物權法》第189條第2款也應當類推適用於固定動產抵押。
  • 謝鴻飛:《民法典》實質擔保觀的規則衝突及其化解
    對動產價金債權抵押權、所有權保留和融資租賃的擔保功能和效力應作相同法律評價,債權人的權利和標的物上的其他擔保物權可適用《民法典》第414條確定的擔保物權競存一般優序規則。一般優序規則也適用於同一應收帳款上質押、債權轉讓和保理的競存。權利質押、動產抵押和非典型擔保的法律適用應儘可能趨同,尤其是其實現期間和優序規則。
  • 《民法典》抵押規則變化及實務應對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民法典》應民生之需,解時代痛點。《民法典》對原有單行法的內容進行了刪、改、增,抵押規則有哪些修改,以及修改後我們應如何應對,是本文探討的內容。《民法典》第四百零一條禁止抵押權人未經清算取得抵押物所有權之效力,但確認了抵押權人就抵押財產優先受償之效力,故流押條款並非完全無效。
  • 【民法課堂】《民法典》「抵押不破租賃」規則的理解與適用
    一、《民法典》第405條與《物權法》第190條的變化《民法典》第405條規定,抵押權設立前,抵押財產已經出租並轉移佔有的,原租賃關係不受該抵押權的影響。《物權法》第190條規定,訂立抵押合同前抵押財產已出租的,原租賃關係不受該抵押權的影響。
  • 《民法典》「抵押不破租賃」規則的理解與適用
    》第405條與《物權法》第190條的變化《民法典》第405條規定,抵押權設立前,抵押財產已經出租並轉移佔有的,原租賃關係不受該抵押權的影響。對比《民法典》第405條修改後的條文,在堅持「抵押不破租賃」原則的基礎上,修改後條文明確了抵押對抗租賃權時,須抵押權已經設立,而並非僅僅「訂立抵押合同」,在《物權法》第190條的意思,對抗租賃權僅需訂立抵押合同,實際上,抵押合同的訂立並不意味著抵押權的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