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關於動產抵押的立法變化及對銀行實務的影響

2020-09-22 信貸風險管理


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屆時《民法通則》、《擔保法》、《物權法》、《民法總則》等將同時廢止,這意味著銀行業需在此之前做好應對新法新制度的充分準備。《民法典(物權編)》中對於抵押權的規則,在《物權法》《擔保法》對抵押權規定的基礎上,進行了多達十幾處的重要修改,本文將重點探討其中關於動產抵押制度的立法變化及這些新變化對銀行實務的影響,以便準確理解並積極應對新規。



01.《民法典》關於動產抵押的立法變化


《民法典》關於動產抵押的立法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動產抵押人的正常經營權範圍擴大


現行物權法僅規定浮動抵押人享有對抵押財產的正常經營權,民法典第404條將該權利賦予所有的動產抵押人。

《民法典》第404條規定:「以動產抵押的,不得對抗正常經營活動中已支付合理價款並取得抵押財產的買受人。」


(二) 抵押人轉讓抵押財產無需抵押權人同意


轉讓合同的效力不受抵押權人同意與否的影響,即使未經抵押權人同意,物權也能發生變動,但是抵押權不受影響。

《民法典》第406條規定:「抵押期間,抵押人可以轉讓抵押財產。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抵押財產轉讓的,抵押權不受影響……」


(三)超級優先權——購買價金抵押權的新增


《民法典》第416條規定:「動產抵押擔保的主債權是抵押物的價款,標的物交付後十日內辦理抵押登記的,該抵押權人優先於抵押物買受人的其他擔保物權人受償,但是留置權人除外。」

該條確立了擔保該動產價款抵押權的優先性,僅次於留置權。也就是說,只要是在標的物交付後十日內辦理了抵押登記,那麼該動產的購買價金抵押權,其優先性僅排在留置權之後,而在該動產上設定的其他抵押權和質權,不論是否是在該購買價金抵押權之前即存在,一律排在該項優先權之後。


(四)明確了動產抵押權與質押權競合的處置規則


《民法典》第415條規定:「同一財產既設立抵押權又設立質權的,拍賣、變賣該財產所得的價款按照登記、交付的時間先後確定清償順序。」

上述條款明確了動產抵押權和質權出現競合時按照公示在前權利優先的順位規則確定,而非原《物權法》採用的登記對抗主義。這條規則在2019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中得到確立,本次明確寫入《民法典》結束了之前實務界對該規則的爭議。


02.對銀行業務的影響


(一)對抵押動產的準入


《民法典》將動產抵押人的正常經營權擴大到所有的動產抵押人,且抵押人轉讓抵押財產不再要求需經抵押權人同意,銀行對可接受抵押的動產將制定更加嚴格的準入標準,對於能夠較為輕易地「在正常經營活動中」轉移所有權的動產將更嚴格地限制準入。比如將企業的某批暫未銷售的產品作為抵押物時,如果該產品因銷售而轉移了所有權,那麼一般來說都是企業的「正常經營活動」,至於是否「支付合理價款」,銀行作為「外行」就很難判斷且很難舉證。

在銀行信貸實務中,對於可抵押動產的選擇一直都是非常謹慎的,必須考慮到動產抵押之後的監管及處置問題,經辦客戶經理及基層管理人員也會考慮到如果在後期的抵押物管理中會面臨巨大困難,萬一貸款出現不良,在責任追究的過程中會加重自己的貸後管理責任,那麼經辦人員出於自我保護也會拒絕接受該類動產作為抵押物。


(二)對抵押動產的管理


1.對抵押動產的權屬變動的監控


《民法典》明確規定「抵押期間,抵押人可以轉讓抵押財產」,雖然也遵循了民事領域當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則而同時規定了「如果當事人對此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但總體上是對盤活抵押財產的鼓勵以滿足服務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

銀行出於對自身利益的維護,必然會在抵押合同中明確禁止或嚴格限制抵押人對抵押財產的轉讓,但是如果抵押人並未遵守該合同約定轉讓了抵押物,根據《民法典》第406條,可以肯定的是哪怕出現了上述情況,抵押物的轉讓依舊有效,只是「抵押權不受影響」。但是鑑於動產易被移動、交易活躍頻繁的特點,設立了抵押權的動產可能連續出現多次轉讓,給銀行作為抵押權人在落實動產抵押權的追及效力時帶來極大的困難,也對銀行在貸後管理中對抵押動產的權屬和使用情況進行監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對重複辦理抵質押的審查


在《民法典》新規則之下,動產抵押登記時間將對抵押權的順位產生重要影響。如果在銀行未辦理抵押登記前,抵押人將抵押物交付給第三人從而設立質權,質權人在清償順序上將優先於抵押權人。質權的公示方式為交付,故如果質物的交付僅發生在出質人與質權人之間,就很容易出現當事人惡意串通的情形,造成抵押權人的權利落空。這就要求銀行在審查動產是否存在重複抵質押時,不僅要查詢抵押登記信息,更要實地考察動產的使用、保管情況,明確擬抵押動產的實際佔有人和使用人,並且留存相關的書面或影像資料等證據,防範「虛假」質押的情況出現。

另外在進行轉貸重新辦理抵押登記時,不能放鬆對是否存在重複抵質押的審查,以避免因重新辦理抵押登記而導致抵押權落後於其他擔保物權的情況出現。


(三)對抵押動產的處置


《民法典》對銀行在處置抵押動產時的影響主要是抵押動產的轉讓更加自由帶來的,對銀行而言,業務量龐大、涉及抵押人數眾多,如原抵押人轉讓抵押動產,甚至出現抵押動產被多次轉讓的情況,銀行在主張抵押權時,必須重新獲取新抵押人的身份信息、聯繫方式等,在提起訴訟時面臨抵押動產保全、文書送達甚至需要異地送達等難題,為抵押物的處置增加大量額外的工作,不僅提高維權成本也嚴重降低清收效率。


03.提示


鑑於上述《民法典》動產抵押制度的立法變化對銀行實務產生較大的影響,銀行作為債權人和抵押權人面臨更大的信貸風險和操作風險,必須更加謹慎地選擇貸款對象、嚴格押品的準入、加強抵押動產的管理、增強抵押物處置能力等,給銀行的貸前調查、貸後管理、資產保全過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銀行作為債權人應充分認識到,抵押終究只是一個擔保措施,動產的抵押更是面臨巨大風險,絕不能再像以前一樣粗放經營,貸前審查輕徵信重擔保、貸後管理流於形式、資產保全「一訴了之」,這不符合新法更遵循自由市場經濟的立法傾向,也不利於傳統銀行業金融機構在網際網路金融和國外金融機構的雙重「包圍」下實現「第二曲線」式長遠發展。

總而言之,《民法典》對動產抵押制度的修改和新規使我國動產抵押權規則更進步、更科學,順應了物權流轉的需求和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雖然對銀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同時也推動著我們銀行成為一個更有風險防範意識和風險化解能力的、更為成熟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參與主體。


相關焦點

  • 《民法典》抵押規則變化及實務應對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民法典》應民生之需,解時代痛點。《民法典》對原有單行法的內容進行了刪、改、增,抵押規則有哪些修改,以及修改後我們應如何應對,是本文探討的內容。 需要注意的是,《民法典》第四百零一條規定抵押權人「只能依法就抵押財產優先受償」,不代表抵押權人只要約定了流押條款即設立抵押權,此處的「依法」應理解為,抵押權的設立需依據《民法典》第十七章關於抵押權的相關規定進行,若在動產上約定流押條款,抵押權自抵押合同生效時設立,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若在不動產上約定流押條款,抵押權自登記時設立,若未登記,抵押權人仍無法就抵押財產優先受償。
  • 【學習宣傳《民法典》】動產價款抵押——《民法典》中的「超級優先權」
    》第四百一十六條規定:「動產抵押擔保的主債權是抵押物的價款,標的物交付後十日內辦理抵押登記的,該抵押權人優先於抵押物買受人的其他擔保物權人受償,但是留置權人除外。」二、制度來源現代商業社會中,以賒購或貸款方式購買生產設備、原材料、半成品、產品等動產的商業活動非常普遍,為保障貸款人的債權,平衡動產抵押擔保人之間的利益,《民法典》規定動產價款抵押權優先於其他擔保物權。這種可以對抗動產上幾乎所有擔保物權(留置權除外)的抵押權效力非常強大,因此被稱為「超級優先權」。
  • 中聞原創 | 實務角度解析《民法典》第416條動產抵押優先權
    作者 | 王芬顧問《民法典》第四百一十六條動產抵押擔保的主債權是抵押物的價款,標的物交付後十日內辦理抵押登記的,該抵押權人優先於抵押物買受人的其他擔保物權人受償顧問解讀《民法典》第416條規定擔保物為動產,未做進一步區分。結合其第395條和第396條等條款內容綜合分析,其動產範圍應包括原材料、半成品、產成品、設備等。1.
  • 《民法典》之動產擔保物權新規解讀
    《民法典》的頒布,統一了擔保領域的法律適用問題。其中《民法典》對於金融行業和企業融資等方面做出了變革性的新規定,在不斷的比較新規與舊規的區別以及立法背景後,筆者擬對動產擔保物權的幾點新規做一梳理,力求簡潔明了,以期能夠在實務操作層面給到大家些許幫助。
  • 【走近民法典】動產價款抵押——《民法典》中的「超級優先權」
    》第四百一十六條規定:「動產抵押擔保的主債權是抵押物的價款,標的物交付後十日內辦理抵押登記的,該抵押權人優先於抵押物買受人的其他擔保物權人受償,但是留置權人除外。」二、制度來源現代商業社會中,以賒購或貸款方式購買生產設備、原材料、半成品、產品等動產的商業活動非常普遍,為保障貸款人的債權,平衡動產抵押擔保人之間的利益,《民法典》規定動產價款抵押權優先於其他擔保物權。
  • 淺談《民法典》404條動產浮動抵押規則擴張
    "該法條是原本規定在《物權法》第181條第二款,僅針對於動產浮動抵押的規則。至《民法典》開始,動產浮動抵押制度的這一規則開始適用於全部的動產。對此,筆者認為這種規定較為不妥,具體說明如下: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出版的《民法典物權編理解與適用》對於第404條的解釋,已經支付合理價款的正常經營買受人,可以無負擔地取得擔保物的所有權,不問動產抵押權是否進行了登記,也不問買受人是否知曉動產抵押權的存在。也就是說,買受人可以沒有阻礙的取得抵押人的財產,並且使得抵押權人的抵押權不能對買受人行使(即法條中的"不得對抗")。
  • 超級優先權:動產抵押擔保順序之民法典416條研究
    然而《民法典》第416條卻提出:「動產抵押擔保的主債權是抵押物的價款,標的物交付後十日內辦理抵押登記的,該抵押權人優先於抵押物買受人的其他擔保物權人受償,但是留置權人除外。」而目前我國《民法典》中僅此一條,且並無其他條款呼應,故初讀該條款往往有不明覺厲感覺,客觀上其條款實際承載含義可能超過字面,尚須結合背景及立法本意進行理解。
  • 律師解讀《民法典》對銀行對公業務的影響
    ,此次《民法典》的修改影響也非常大,例如首設「居住權」對銀行處置抵押房產有一定影響,新增「超級優先權」的規定,再如抵押期間允許抵押物轉讓對銀行也將產生影響等等,需要特別重視和細化學習,並防範相應的法律風險。
  • 「熱點」淺談《民法典》新規定對銀行信貸業務的影響
    《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外加一個附則,其中「物權編」「合同編」中的一些新規定對銀行信貸業務將產生重大影響。
  • 中聞原創 | 從實務解析:《民法典》第396條浮動抵押的應用
    ,債權人有權就抵押財產確定時的動產優先受償。生產設備一般不會納入浮動抵押範圍:生產設備的性能、外觀、價值等基本不會發生變化,並且是可以清晰、準確的概括並定價,在實務中一般屬於動產抵押範圍,不會納入浮動抵押範圍。3. 實踐操作中浮動抵押物品:浮動抵押物一般多是指原材料、半成品、產成品。4.
  • 《民法典》擔保物權條款要點解讀 ――基於擔保品管理實務視角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對各主體的民商事活動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具有「裡程碑」意義。  其中,在擔保物權領域,《民法典》做出了許多重大調整。
  • 學習和掌握《民法典》及《九民會議紀要》精神和要點實務應用場景
    四、《民法典》擔保物權篇的新變化及對信貸業務影響  1、什麼是擔保物權?  2、擔保合同的從屬性及約定獨立擔保物權的效力?  3、如何理解《民法典》第388條中的「其他具有擔保功能的合同」?  4、可以抵押的財產的新變化  5、禁止抵押的財產的新變化?
  • 民法典:擴展浮動抵押效力 適用所有動產抵押
    ●●導言物權法第一百八十九條第二款被稱為「正常經營買受人規則」,指的是在浮動抵押情形中,買受人以合理價款於正常經營活動中取得抵押物時,免受抵押權效力追及。「正常經營買受人規則」在物權法中本來僅適用於動產擔保中的浮動抵押,而民法典第四百零四條將該規則的適用範圍擴大,將原本僅限於浮動抵押的效力擴展到了所有的動產抵押。●●案例王某有一個經營汽車租賃業務的公司,其間把經營的甲車抵押給李某。
  • 《民法典》中的動產擔保物權優先受償順序解析
    前三種為此前《擔保法》和《物權法》所認可,最後一種為《民法典》新規定。  動產抵押權是不轉移動產佔有的擔保物權。根據《民法典》第403條,動產抵押權自抵押合同生效時設立,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從廣義上講,動產抵押可分為固定抵押和浮動抵押。
  • 《民法典》抵押權章要點解讀丨融金尚法社
    2.將「醫院等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更改為「醫療機構等為公益目的成立的非營利法人」,將「其他社會公益設施」更改為「其他公益設施」,這主要是由於在我國《民法典》頒布後有了非營利法人這個概念,立法這樣表述更為準確。
  • 掌握《民法典》及《九民會議紀要》的精神和要點
    ——《民法典》第406條的新變化解讀。——《民法典》第414條的新變化解讀。——最高額抵押權多擔保的主債權確定事由的新變化(《民法典》第423條的新變化解讀)。對其他連帶債務人的影響。——《民法典》第520條第1款解讀。
  • 《民法典》對業務擔保業務的影響及應對策略
    、《民法典》物權編的新變化及對擔保業務影響1、擔保物權?9、關於浮動抵押,「實現抵押權時的動產」VS「抵押財產確定時的動產」。10、設立抵押合同時,抵押合同應當包括哪些內容?對抵押財產的描述除名稱、數量外還應包括哪些內容?
  • 我國民法典中的抵押財產轉讓
    故此,不能認為抵押權設立意味著就完全禁止抵押人轉讓抵押財產。民法典接受了上述觀點,改變了物權法第191條的規定,民法典第406條第1款規定「抵押期間,抵押人可以轉讓抵押財產。」  民法典承認抵押權的追及效力  民法典第406條第1款規定:「抵押財產轉讓的,抵押權不受影響。」
  • 聊民法典42:新增特別抵押權制度,可以優先於登記在前的抵押
    折價,就是抵押權人與抵押人協議,參照市場價格確定一定的價款將抵押財產的所有權轉移給抵押權人,以實現債權。對照《物權法》的規定,《民法典》刪除了「可在知道或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訴請法院撤銷」的除斥期間。抵押權人與抵押人未就抵押權實現方式達成協議的,抵押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拍賣、變賣抵押財產。
  • 學習和掌握《民法典》及《九民會議紀要》的精神和要點
    8、禁止抵押財產為什麼去掉「耕地」?耕地能抵押嗎?9、關於浮動抵押,「實現抵押權時的動產」VS「抵押財產確定時的動產」。——《民法典》第401、411條解讀12、動產抵押的,能否對抗正常經營活動中已支付合理價款並取得抵押財產的買受人?——《民法典》第404條解讀13、當抵押遇見租賃——如何理解《民法典》第405條中的「已出租並轉移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