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菲律賓的紋身藝術女性大師,已經103歲,仍採用純天然手工技藝

2020-12-22 瀟灑二爺

一位菲律賓的紋身藝術女性大師,已經103歲,仍採用純天然手工技藝

103-year-old Filipino tattoo artist passes tradition through bloodline

阿婆黃娥綺(Apo Whang-od Oggay),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酷的人物之一。

她已經103歲,是菲律賓的紋身藝術大師,一直在傳承一門古老的藝術。這種紋身藝術,叫做曼巴巴多克(mambabatok),傳統上也叫「卡林加」(Kalinga)紋身。她發明的手工永久紋身技術,使用的是松煙和水。人們從世界各地紛至沓來,傑克·薛裡(Jack Shirley),一名記者,攜同妻子露易絲,也專程從國外趕來拜會這位藝術大師。

103歲菲律賓紋身藝術大師

黃阿婆開展業務的地點,位於菲律賓北部群山中卡林加部落的布希卡蘭(Buscalan)村。要去那個地方,薛裡和露易絲先要乘坐巴士,之後又坐摩託車,最後是步行,才到達了那個偏遠的山區。他們趕到的時候,她已經在兢兢業業地為一個客人做紋身了。

藝術大師做紋身,使用的是天然工具和材料,比如竹棍、柚子樹(pomelo)、水和炭灰。輪到露易絲做背部紋身的時候,黃阿婆拿起一根稻稈,開始勾畫圖形。做每一處紋身,她都使用竹棍和荊刺,當作錘子和鑿子,把顏料敲打到皮膚裡面去。薛裡說,從視頻上看,黃阿婆每分鐘敲打100次。紋身做好之後,她在露易絲的背上塗抹了一層椰子油,保護傷口,等待其癒合。

使用的是天然工具和材料

每一種曼巴巴多克紋身圖案,都有一個特別的含義,都採用古老的線條畫來完成。露易絲挑選了一隻蛇雕鷹(serpent eagle),其含義是「上天給予指引、保佑和勇氣」。大師還在每個圖案上添加她的印章,是一條豎直線上加3個圓點。

目前她正在教她的侄孫女學手藝

卡林加省,以其英勇的土著社會聞名,這裡拒絕殖民擴張。起初,只有布農族(Butbut)戰士在殺死敵人後,才能得到紋身,而女人們則把紋身作為一種裝飾。在她15歲的時候,衝破性別的束縛,成為一名紋身藝人。這項傳統工藝,只能按照血脈往下傳,所以說,目前她正在教她的侄孫女學手藝。

使用竹棍和荊刺,當作錘子和鑿子

一位老太太,107歲,說她的長壽秘訣,就是孤身一人生活,終生不嫁

相關焦點

  • 古代菲律賓人用紋身嚇退敵人,世界最高齡紋身師,103歲仍在紋身
    大約在1940年左右,菲律賓的學校開始禁止學生紋身,所以在如今的菲律賓,大多數60歲以下的人是沒有紋身的,而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身上,紋身是十分常見的。其實早在麥哲倫發現菲律賓群島之前,紋身就已經是菲律賓人生活的一部分了,尤其是在土著人當中,那麼早期的菲律賓人為什麼會紋身呢?菲律賓紋身有著怎樣的魅力呢?
  • 【展會信息】日本紋身界的傳奇大師——淺草彫安
    2014中國TATTOO繡有幸邀請到日本紋身界的傳奇大師——淺草彫安。淺草彫安在日本刺青界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名聲,他的作品主要是傳統的日式風格。在傳承傳統的手工刺青的同時,又加以現代紋身機器的運用,他的作品是構圖保持著傳統日式韻味,刺法上是非常的細膩嚴謹,每一寸都堪稱完美。 這樣一位刺青大師在他36歲以前卻不是從事刺青這一職業。原本從事的是刀劍研磨師的工作,憑著對刺青的熱愛,在1989年,36歲的淺草彫安決定轉行當一位刺青師。
  • 西湖龍井手工炒茶技藝後繼乏人?大師帶徒弟
    近年來,隨著機器炒茶的普及,西湖龍井手工炒茶技藝後繼乏人。面對這一窘境,龍塢茶鎮不少有識之士加入到拯救手工炒茶技藝的隊伍中來。  炒茶大師:帶徒弟傳手藝  在杭州炒茶界,來自轉塘街道桐塢村的樊生華是大咖級人物。他是「西湖龍井炒茶大師」,整個西湖區僅5人有此殊榮。他還是「西湖龍井採摘和製作技藝」唯一一位省級傳承人。
  • 手工香皂純天然,女性最愛
    潤花堂尊重傳統工藝,採用自然發酵成皂、不人為幹預成皂過程和成皂速度 成皂期一般為30天至100日 更有1年至3年的超長成皂期經典產品  潤花堂手工皂用料自然、自然成色 自然香型、不認為添加化學香精  潤花堂手工皂的香型、顏色均為天然原料調配而成、顯色和顯香均為自然發酵而成  潤花堂尊重傳統工藝 建立在對傳統工藝的理解基礎上,並不是照樣學樣
  • 她用一支紋身筆 讓中國藝術風靡全世界
    她以獨特又優美的中國風紋身享譽世界。在她的手上,傳統的書法繪畫與紋身得到了完美的結合。在她的紋身官網上,已經有3000多人排隊。如果你想預約至少需要等上3年。在中國,至今很多人還將紋身和古惑仔聯繫在一起,他們不知道的是,在全世界,中國風的紋身已站在了潮流的最前沿。
  • 紋身,被誤解的藝術?
    不過,這真要是在街上碰見一個紋著花臂或者花腿的人,估計很多人還是會繞道避之:看著不像好人……大家為啥對紋身是這個態度?今天就好好扒一扒紋身那些事。不過,在開扒之前,小印還是要強調一下,雖然有的紋身很漂亮,雖然明星們也有紋身,但沒事幹別學著瞎紋!紋身竟是一門古老技藝?
  • 從家庭主婦到技藝傳承者,延慶唯一一位專業皮雕工藝師這麼說
    家住延慶的孫淑娟是北京市延慶區唯一一位專業皮雕工藝師。由家庭主婦到專業皮雕師的這條路,孫淑娟走得格外不易。↑學習皮雕不足半年的郭春平,設計製作了長近一米的「富貴牡丹圖」皮雕作品。一天,一位店員向她展示了一件皮雕作品,孫淑娟一下被它簡潔而生動的圖案設計、精細而準確的刀工震撼了。於是,孫淑娟決定學習皮雕這門藝術。隨後,她報名參加了皮雕大師李榮宗的課程。↑在工作室一側擺放了上千件皮雕作品,孫淑娟和學員一起檢查2007年末,孫淑娟成立了葳革皮雕工作室,從此她對皮雕設計和製作的鑽研更加投入。
  • 中國科技館「中國手工造紙的技藝」展覽順利開幕
    手工紙的原料源自大自然的饋贈,工藝凝聚了人類智慧和技藝,可謂集天、地、人之精華於一身,製作過程蘊含著中國人獨特的哲學思想和創造智慧,體現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觀。「中國手工造紙的技藝」主題展覽以紙及造紙技藝為中心,通過互動展品、實物陳列、模型、紙藝術品、多媒體等多種展覽形式,旨在全面展示手工造紙的工藝知識、科技內涵、傳承人物和紙藝創新成果。
  • 針寸匠心——記中國手工縫紉藝術大師周虹蔚
    而中國手工縫紉藝術大師周虹蔚,會拿出她的一系列作品,將針線技術的革新紋路鋪在你眼前:「從我國最傳統的合縫、嵌邊、熨燙的做法,到我現在成品上不見針線自然貼合、不用熨燙自然平整、不用膠襯自然板挺的狀態,這窮盡了我半生的心血。」  最初是為了擺脫熨燙  從接觸針線的第一天起,周虹蔚就踏出了對縫紉技術的革新創新之路。
  • 堅持手工製作景泰藍 鍾連盛:每一個技藝都要一絲不苟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景泰藍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鍾連盛。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新京報訊(記者 張潔)10月16日,「2019新京報大國匠心致敬禮」在北京·郎園Vintage7號館蘭境藝術中心舉行。
  •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景泰藍技藝傳承人張同祿(圖)
    我國目前唯一全面掌握景泰藍全部工藝的專家,50餘年的藝術歷程讓他將景泰藍藝術發展到了極致,其作品多被國家館藏、作為國禮贈送,一器難求。
  • 鮮為人知的「傳統工藝純手工藝術皮鞋」
    總經理曹偉這也凝聚了公司總經理曹偉先生和藝術總監周明建先生30多年精悍藝術的傳承值守。見到兩位工藝傳承人,淳樸善美和孜孜不倦的傳承精神和對文化理念的理解,以及他們對傳統技藝的熱愛和文化品牌的打造,尤為感動。 他們闡述了對傳統工藝的感情和傳承的故事。
  • 「匠人」父子檔:傳承溫州手工皮鞋縫合技藝
    一雙頂級的手工皮鞋最重要的是手工縫製工藝。在溫州,有一「工匠」父子檔傳承發揚溫州縫合鞋技藝,給該手藝「縫」上了「非遺」標籤,續寫著溫州皮鞋背後的匠人故事。守藝 完善溫州縫合鞋技藝歐泊鱷手工鞋工作室位於市區墨斗小區一樓,創始人陳文華是國家一級鞋類設計師,也是溫州縫合鞋技藝的非遺傳承人。「我師傅做手工鞋,師公做手工鞋,到我這裡,算第三代。」
  • 匠人「父子檔」 傳承溫州手工皮鞋縫合技藝
    一雙頂級的手工皮鞋最重要的是手工縫製工藝。在溫州,有一「工匠」父子檔傳承發揚溫州縫合鞋技藝,給該手藝「縫」上了「非遺」標籤,續寫著溫州皮鞋背後的匠人故事。「我師傅做手工鞋,師公做手工鞋,到我這裡,算第三代。」陳文華15歲學手藝已堅持了40年。期間他做過生意,但都與皮鞋相關。他坦言,自己最熱愛的工作是做皮鞋,靠「手藝」吃飯。溫州手工製鞋的歷史很長。據陳文華回憶,他學手藝時師傅經常提到:解放初期在溫州市區府前街一帶的皮鞋作坊很多。
  • 匠人「父子檔」傳承溫州手工皮鞋縫合技藝
    「我師傅做手工鞋,師公做手工鞋,到我這裡,算第三代。」陳文華15歲學手藝已堅持了40年。期間他做過生意,但都與皮鞋相關。他坦言,自己最熱愛的工作是做皮鞋,靠「手藝」吃飯。溫州手工製鞋的歷史很長。據陳文華回憶,他學手藝時師傅經常提到:解放初期在溫州市區府前街一帶的皮鞋作坊很多。
  • 文化尚品 好物有致|純天然的時尚,就在你我之間
    植物源於自然,藝術來源生活。萃取植物的顏色,保留花草的清香。自然染料帶來一種純天然的時尚,這種時尚美就在你我之間。人類使用天然染料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在當時,生活中就有萃取植物的顏色在服飾上浸染的技藝。進入商周以後,人類已經掌握了利用多種礦物、植物染料染色的技術,這是我國最早的、具有相當水平的染色技術。
  • 五大類藝術大師齊聚 第二批非遺傳承人頒證
    傳承人是大師中的大師   去年6月9日「文化遺產日」,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226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名單。其中涵蓋了民間文學、雜技與競技、民間美術、傳統手工技藝、傳統醫藥五大類。此次公布的是第二批傳承人,共有551人,涉及民間音樂、民間舞蹈、傳統戲劇、曲藝、民俗五大類。
  • 北京市民科技館感受中國手工造紙技藝-中新網
    近日,「中國手工造紙的技·藝」主題展覽在北京中國科技館開幕。據悉,此次展覽以紙及造紙技藝為中心,通過互動展品、實物陳列、紙藝術品、多媒體等多種展覽形式,讓公眾徜徉在紙的海洋。展覽共分為5個展區,觀眾不僅可以親自觸摸不同時代的紙張,觀看藝術大師對紙張的再創造,還能親手體驗造紙重要流程。
  • Rangmai Phutawan :純天然的手工精油皂
    在眾多清潔護膚的日化產品中,Rangmai Phutawan憑藉原料國物產豐沛的領先優勢,以生產純天然的手工精油皂為主。泰國是東南亞的熱帶國家,豐富的熱帶植物使其具有了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
  • 臺繡:非遺手工刺繡技藝的現代時尚呈現
    「臺繡TAISILK」作為集非遺刺繡技藝與當代藝術於一體的本土文化品牌,在2020年浙江特色伴手禮測評活動中,「和合花韻刺繡長巾」這一款產品成功入選,成為台州入選的6件產品之一。這條真絲長巾,是因何奪得此項榮譽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