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已至,小龍蝦與啤酒再度成為餐桌上最流行的組合。
這正是個聊啤酒的好時候。
撥開裹滿湯汁的蝦殼,咬下白嫩柔軟的蝦肉。此時,再拿起身邊冒著水汽的玻璃杯,吞下一口泛著白色泡沫,麥香四溢的冰啤酒。
這樣的夏夜只能用一個爽字形容。
而這個夏天的酒類消費股,一樣也是爽翻天。茅臺的股價在七月初一舉超過千元,市值歷史性地接近1萬3千億。與此同時,華潤啤酒、青島啤酒均實現了在上市5年內,估值翻了4倍。
7月5日,百威亞太公司也將踏上赴港公開招股,預計募集資金在652億到766億港元之間。一旦成功掛牌的話,百威亞太公司或將成為今年內港股最大的IPO。
拆分上市,子還母債
如果說被稱為「大綠棒子」的傳統啤酒是燒烤攤上的必備單品,那紅色的百威啤酒當屬KTV包房裡的經典款式。
其實,除了我們熟悉的百威啤酒,百威背後的母公司百威英博,還擁有著眾多的啤酒品牌,在世界範圍內的市場佔有率達到30%。從福佳、科羅娜再到我們熟悉的凱獅、哈爾濱啤酒,都是它的眾多「子品牌」之一。
不過,百威英博這次會選擇將亞太區域拆分上市,其背後的考慮,還是為了「子還母債」。
回溯到2016年10月,百威英博花了1000億美元,收購了全球第二大啤酒釀造企業——南非米勒公司,此舉雖然奠定了百威集團行業一哥的地位,但付出的代價也很大,百威英博因此負債纍纍。
公開的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12月31日,百威英博的槓桿比率從2015年的320%增長到360%,淨債務高達1028.4億美元。
「百威集團的資金有著很大缺口,此次拆分上市無疑是為了幫助母公司渡過難關。」中國食品行業分析師朱丹蓬對電商在線記者說。
2018年度,百威英博實現總營業收入546.19億美元,同比下降3.2%,排除匯率等影響有機增長 4.8%;實現淨利潤43.68億美元,同比下降45.4%。
與母公司的發展疲軟不同,百威亞太在招股書中披露,2018年錄得收入84.59億美元,同比增加6.1%。年內純利14.09億美元,同比增加30.8%。這樣的利潤率,比華潤和青島高出了82.4%和118%。
按消費量和增速計算,亞太地區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啤酒消費市場,也是啤酒消費量增速最快的區域之一,2018年到2023年預計亞太地區將會貢獻全球啤酒消費量增幅的47%。
在朱丹蓬看來,亞洲市場是百威集團最優質的版塊,整體布局體量大,上市之後,可以將這部分優勢更好的凸顯出來。
「百威在中國的中高端啤酒市場優勢尤其大。」朱丹蓬說。
實際上,1995年,百威英博縱身躍入中國啤酒市場這片紅海,一直在面臨著諸多挑戰。國產啤酒品牌的群雄割據,國外啤酒品牌的步步緊逼,不過,憑藉著在中高端市場的穩紮穩打,百威逐漸成為優勢品牌。
在許多行業內人士看來,國內的消費升級趨勢為百威英博在中國的發展帶來的推動。
從2012年到2016年,它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從11.6%增長至16.2%,增幅達4.6%。而華潤啤酒和青島啤酒的增幅分別只有3.9%、1.3%。
「大綠棒子」漸失榮耀
在啤酒圈流行著這樣的一句話:全球市場看亞太,亞太地區看中國。
而在中國市場,昔日曾家喻戶曉,以「大綠棒子」為代表的傳統啤酒,似乎正在被貼滿英文標籤和五彩斑斕瓶身的中高級啤酒所取代。
電商在線記者走訪了一些品牌餐飲店、連鎖燒烤串吧、路邊大排檔等餐飲,這些以往「大綠棒子」的主場地,卻發現傳統啤酒的生存空間正在進一步萎縮。
在西溪印象城附近的某家燒烤店記者看到,冰箱裡陳列著福佳、科羅納等進口啤酒,國產啤酒則以白啤、原漿等高端產品為主,還有些小眾高端的精釀啤酒以及水果口味的進口啤酒。
同樣,在位於城西銀泰城的某連鎖烤肉店內,酒水單上已經難覓傳統啤酒的身影了。有餐飲從業人員稱,鑑於口感、包裝設計等原因,年輕的消費群體更願意選擇高端品牌的啤酒。
天貓啤酒行業運營小二告訴電商在線記者,隨著啤酒消費市場升級,消費者對品質、個性追求正在逐步走高。
從線上觀測到的數據來看,年輕的白領階層,已經成為線上購買啤酒的主力。
百威、嘉士伯在高端市場已經分別佔據了43%、16%的份額,還有近些年越來越火熱的精釀啤酒,也有力的佔據了中高端市場。
「天貓上進口的德國小麥啤酒7-8元就能買到,關鍵是口味比傳統啤酒好了幾個檔次。」消費者王卓對電商在線記者說。
除了消費者的因素,高端啤酒得以迅速擠壓傳統啤酒市場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渠道商能夠獲得更高的利潤。
上海一位精釀啤酒吧的老闆曾表示,某些進口德國啤酒品牌,零售價可達15—25元/瓶或更高,但出廠價不會超過6元。如果是通過網際網路渠道銷售,多採取量販銷售的模式,銷量更高且毛利依舊很高。相比之下,國產啤酒每箱的毛利潤可能不到10元。
於是乎,國產啤酒品牌在近兩年也開始向進口品牌看齊。例如青島啤酒等巨頭企業紛紛推出高端的精釀啤酒產品,並開始籌建或參與精釀啤酒的相關賽事活動;不久前,以中低端產品佔據國內啤酒市場份額第一的華潤啤酒宣布,正式完成對歐洲最大釀酒商喜力在中國內地、香港和澳門地區業務的收購,意在進行升級品牌結構、豐富高端產品線。
女性啤酒消費崛起
沒有白酒的高端大氣,又缺了點紅酒的小資情調,啤酒似乎一直在喝酒鄙視鏈的末端。
但事實是:喝啤酒的主力,卻是50歲以下的社會中堅力量。白酒是陪長輩喝的,紅酒是陪情人喝的,啤酒是陪朋友喝的。相比之下,只有喝啤酒,更能讓年輕人感覺到輕鬆和歡樂的社交氛圍。
隨著年輕人越發在意個人生活品質調性,社交場景也在不斷升級和細分。這意味著啤酒消費的人、貨、場都在發生變化。路邊攤和大排檔少了,酒吧和情調餐廳多了;「大綠瓶子」少了,「精釀啤酒」多了;喝酒的人,也變了,「大褲衩」少了,「連衣裙」多了。
而啤酒消費者中,女性的力量正在崛起。
「啤酒消費越來越集中在年輕群體的家庭、朋友聚會中,男女成員的混合場景更多,產品多元化的要求更加突顯。此時,應該通過新的品類抓住重要年輕群體的消費習慣,打造個性化、時尚化的產品概念,滿足年輕消費者的消費需求。」朱丹蓬說。
如今打開小紅書,關於啤酒推薦的筆記就多達4萬+,其中主要安利的都是一些軟萌妹子愛喝的啤酒,而打動這些女性消費者的除了酒本身的口感之外,更多的還有顏值。
從以往的餐飲商鋪隨機消費,如今現在購買啤酒的趨勢正在逐漸增強,據天貓行業小二介紹,在線下銷量逐年微下跌的情況下,線上啤酒銷量正在逐漸增加。在家裡看看劇,喝點啤酒,吃點炸雞,也是很美好。
「線上的女性消費者佔比其實更高,相比線下『牛飲』,線上的『微醺』更多。」上述天貓小二表示。
小靜在剛剛結束的618,屯了一批自己喜歡的進口啤酒。「喝紅酒門檻太高,麻煩,相比起來啤酒好喝又好看。」
為了拉近與女性消費者的距離,啤酒品牌似乎也在絞盡腦汁。今年5月,瑪麗黛佳與喜力啤酒聯名推出了一款「原諒色」口紅,在天貓上線10分鐘預售銷量就突破了1000支。
當世界盃+「大綠棒子」正在變成韓劇+果味啤酒,或許高端啤酒未來將會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