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傳統風貌區西區建築維修完成

2020-12-22 華龍網

▲造型別致的圓柱樓

▲風貌區內新建的閣樓

▲建築主體已完成

▲風貌區內望出去的視野開闊

▲青磚黛瓦拱形門

▲沈鈞儒舊居

▲風貌區內一景

青磚牌樓、各種造型的小洋樓、冠蓋如傘的黃葛樹……經過兩年的整治維修,位於渝中區人民大禮堂背後的馬鞍山傳統風貌區西區建築物,已全部修繕、整治完成!

上周,記者走進風貌區,帶你打探這兒的最新面貌。

老樹院落的老重慶味道

渝中區棗子嵐埡一帶街巷縱橫,是典型的重慶老城區。棗子嵐埡下方北面,有一座小山堡,兩頭高、中間低,形似馬鞍,這就是馬鞍山。

稱之為馬鞍山,其實山並不高。從棗子嵐埡正街走進馬鞍山,需經過一段緩坡,風貌區內最高處則臨一個斷崖,到北側的大禮堂平臺垂直距離幾十米。這裡就像一個被遺忘的沒有外界打擾小村落,隱藏於繁華都市之中,是鬧中取靜的絕佳之處。

站在風貌區內新打造的一個類似觀景臺的閣樓上,不僅可遙望三峽博物館,近在咫尺的大禮堂穹頂也一覽無遺。夕陽穿過黃葛樹樹蔭的縫隙射下來,走在青石板上,風貌區內,精緻的小院子和民國時期老建築點綴其間。

記者現場看到,風貌區內的建築主體已全部完成,施工工人正在對建築周邊景觀進行美化。朱紅色的門窗、石砌欄杆、青磚黛瓦的小樓……穿梭在街巷內,一種愜意和懷舊讓人留連忘返。

據介紹,馬鞍山傳統風貌區分為東區和西區,西區以保護修繕、排危整治和環境改造為主,建築面積7034平方米;東區為地下車庫。記者從渝中區了解到,西區建築物已全部維修完成,現在正做環境景觀,目前大約完成了85%。

見證抗戰往事的小洋樓

馬鞍山傳統風貌區在整治維修時提出,要還原「青磚黛瓦,綠樹紅牆」的歷史文化風貌,原汁原味保留街巷空間和建築特色。

記者了解到,西區內有文保建築六處,建築面積1917平方米,其中包括知名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沈鈞儒舊居。記者現場看到,有別於風貌區內其他青磚小洋樓,沈鈞儒舊居和緊鄰其旁的小院落外牆以明黃色為主,特別顯眼。

也許你不知道,緊靠沈鈞儒舊居的馬鞍山28號和29號,連同沈鈞儒故居,除了是風貌區內最為別致和顯眼的老建築,它們也曾同屬一位主人。據記載,三幢樓房為1938年重慶久裕錢莊經理李正銓的自建產業,自上而下,分別以他三個兒子李忠良、李忠孝、李忠厚名字起名「良莊」「孝第」「厚廬」。樓房皆呈「工」字形布局,而「厚廬」就是沈鈞儒舊居。抗戰時期,沈鈞儒先生長期居住於此。

「良莊」是抗戰時期中共中央南方局外事組的舊址,王炳南曾擔任負責人。當時為便於開展工作,外事組以王炳南、王安娜夫婦私人身份將其租下。

渝中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馬鞍山曾經是沈鈞儒、史良、李公樸、王炳南、王安娜、茅盾、沙千裡等著名人士居住和活動過的地方,也是以周恩來為書記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同各民主黨派、進步民主人士聚會、座談、共商國是的重要場所。

馬鞍山47號入選保護名錄

馬鞍山傳統風貌區內有故事的小洋樓和老院落很多。其中,馬鞍山47號建築,已入選我市第三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

據歷史資料顯示,上世紀30年代,出身藥材商家的重慶市工務局科員聶佐湯在此建造私宅,以「兩者相衡舍其輕」之意,取名為「衡舍」。衡舍由三幢二層或三層西式樓房組成,磚木結構、青磚圍牆,並配設有車房和網球場,這在當時絕對算得上豪宅。

據《渝中報》介紹,國民政府從南京遷到重慶後,該建築是軍統總部的一棟辦公樓;重慶解放時,成為劉鄧大軍西南服務團辦公樓;上世紀60年代,該建築被改為居民樓。

著名報人鄒韜奮曾經也在衡舍居住過。1938年10月,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七君子」之一的鄒韜奮來渝,次年初全家五口遷入衡舍,租住在第一幢樓房底樓的一間屋內。在重慶的兩年零四個月期間,鄒韜奮一家大多數時間居住於此。當時,鄒韜奮與鄰居沈鈞儒經常往來。

鄒韜奮後來離開重慶後,沈鈞儒寫下《衡舍桐花》一詩,表達對鄒韜奮的懷念:馬鞍山下粉牆邊,一樹桐花紫可憐;攬盡錦江春萬裡,低回不及此門前。

馬鞍山傳統風貌區啟動整治維修時,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馬鞍山傳統風貌區將與現有的人民大禮堂、重慶三峽博物館有機融合,實現主客共享的開敞街區,建成歷史文化展示窗口。

重慶晚報-上遊新聞記者 何浩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快來看 十八梯和馬鞍山如何重現傳統風貌(圖)
    昨天,重慶晨報記者從市規劃局獲悉,渝中區十八梯修建性詳細規劃、人民大禮堂傳統風貌區馬鞍山片區修建性詳細規劃,正在市規劃局官方網站上進行公示。其中,馬鞍山片區不僅對傳統風貌建築進行修復,還規劃配建246個停車位,讓遊客前去更為方便。
  • 重慶渝中區:12個傳統風貌街「留住城市底片」
    光明網重慶11月27日電   11月26日,渝中區委宣傳部、區委網信辦開展「留住城市底片——『打卡』重慶傳統風貌街」網絡主題活動,多家媒體走進渝中區張家花園山城步道、中法學校舊址、馬鞍山風貌區、人和書院等地,探尋傳統老街與時代發展的文化交融。
  • 留住城市底片—「打卡」重慶傳統風貌街活動舉行
    本報訊 (見習記者 郭笛)日前,渝中區委宣傳部、區委網信辦舉行「留住城市底片——『打卡』重慶傳統風貌街」網絡主題活動,相關負責人帶領媒體團先後深入山城步道、中法學校舊址、馬鞍山傳統風貌街、人和書院等地,領略重慶傳統風貌區的前世今生。
  • 青瓦紅磚吊腳樓 十八梯傳統風貌區裡尋老重慶「味道」
    十八梯傳統風貌區項目ABC區外立面裝飾已完工,一片傳統風貌建築群已成形。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石濤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4日16時40分訊(記者 劉豔)十八梯承載著無數老重慶人的記憶,十八梯傳統風貌區自建設以來備受關注。今(4)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從重慶十八梯傳統風貌區項目施工方中建八局了解到,該項目ABC區外立面裝飾已完工,一片傳統風貌建築群已成形。
  • 重慶十八梯傳統風貌區項目(大區)正式開工
    中建八局供圖渝中報消息,7月24日,重慶十八梯傳統風貌區項目(大區)正式開工建設。據悉,重慶十八梯傳統風貌區項目位於渝中區十八梯片區自北向南、由高至低的坡地上,南臨解放西路,北臨中興路,坐落於長江江畔,由杭州新天地集團有限公司開發建設,中國建築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其大區包括「傳統風貌」「市井民俗」「渝州記憶」「經典重慶」「魅力生活」五大功能分區,用地面積約88畝,建築面積約16.1萬平方米。
  • 「十八梯」風貌區首開區年底開街
    十八梯傳統風貌區效果圖 圖源自網絡備受市民關注的「十八梯」又有了新進展。今(26)日,上遊新聞記者從渝中區獲悉,「十八梯」傳統風貌區建設目前正在順利推進當中,其5000平方米的首開區主體建設已完工,現已進入內外裝修階段,今年年底就將和市民見面。
  • 大理古城部分建築風貌完成改造(附對比圖)
    和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古城風貌提升改造工作初顯成效截止目前,大理古城風貌提升改造工作已經初顯成效。紅龍井部分商鋪已經完成建築風貌提升改造工作,圍擋、鋼架、現場也已經完成清理工作,一些商家恢復了正常營業。護國路209號商鋪,已經完成了瓦面鋪蓋、門窗更換、牆體彩繪、圍擋鋼架拆除等工作。
  • 上海形成了12個歷史文化風貌區 歷史文化風貌區的另一種質感
    近代,在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中生長的上海,演化為幾重空間,形成了中心城區的12個歷史文化風貌區。如果以航拍影像建立模型的方式,還原這些具有魅力的歷史文化風貌區,是否能挖掘出它們的另一種質感?這些風貌區,可以看到不同時代留下的景觀。如南京西路風貌區內,有建於20世紀30年代的華業公寓,西班牙城堡風格,在當時是這片街區最高的建築。還有建於20世紀50年代的中蘇友好大廈(即上海展覽中心),俄羅斯古典主義風格,刷新了天際線。而現在我們再看南京西路風貌區,天際線早已被眾多現代的摩天大樓突破。
  • 奉賢區老街違法搭建多 南橋塘歷史文化風貌區何時還「風貌」
    原標題:南橋塘歷史文化風貌區何時還「風貌」風貌區沿南橋塘的南北兩岸展開,有不少作為人文景觀的、具有當地傳統特色的江南木結構建築群。不過,東街一帶的傳統建築都被改建為沿街商鋪。  南橋塘,真的如孫先生反映的那般嗎?記者近日實地進行調查。  違規店招十分突兀  7月28日10時30分,記者來到現場。南橋塘歷史文化風貌區以一新路為界,分東、西兩街。東街即當地俗稱的老街。
  • 武漢啟動「漢口歷史風貌區」改造
    新華社武漢11月30日電(記者饒饒)110歲的武漢市優秀歷史建築巴公房子保護加固及內部改造工程日前開始實施,標誌著武漢市正式啟動「漢口歷史風貌區」改造升級項目。此舉旨在進一步保護和利用武漢市現存的優秀歷史建築,再現珍貴的城市記憶。
  • 徐州這3個區三足鼎立!北區、西區又落後了?
    位於銅山區大學路西側,總投資12億元人民幣,佔地面積209畝,總建築面積近40萬平方米,設置床位2500張,3800個停車位,配套設置有康復中心、老年公寓、賓館超市等服務設施。建成後的市一院新院將是淮海經濟區佔地面積最大、建築面積最大、停車位最多、功能齊全、技術先進、流程科學的園林式三級甲等綜合醫院。
  • 優秀歷史建築分五種風貌類型 來看看代表建築有哪些
    (原標題:優秀歷史建築分五種風貌類型 來看看代表建築有哪些)
  • 好消息,馬鞍山這兩所學校將有大動作
    區位圖 規劃總用地面積:21122.42㎡ 總建築面積:3344.58㎡此外,花山區還計劃投入1400萬元用於區屬學校及幼兒園的校舍、大門改擴建及功能館室裝修,計劃項目將陸續開工建設。
  • 漢口歷史風貌區改造首個項目開工 百年建築「巴公房子」迎蝶變新生
    央廣網武漢11月28日消息(記者黃炎秋 通訊員張昊)11月28日,漢口歷史風貌區老舊小區改造及旅遊功能提升——巴公房子保護性改造項目舉行開工儀式。這是武漢旅遊體育集團在漢口歷史風貌區舊城改造的首個開工項目。
  • 《長沙市城市和建築景觀風貌品質提升行動方案》原文
    建立 《城市景觀風貌管控意向圖集》,結合各層次城市設計確定城市景觀風貌重點管控區域,明確建築風貌重點監控段,根據控規指標、擬建建築和已建建築,形成完善的風貌管控方案,體現近景、中景和背景輪廓線,形成城市風貌管控普遍共識。推行城市和建築景觀風貌品質管控意圖前置,將管控意圖與片區招商和項目策劃相結合,在土地出讓前編制地塊城市設計,將城市設計圖則納入土地出讓條件。
  • 奉賢老街違法搭建 南橋塘歷史文化風貌區何時還
    從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官方網站了解,本市現有44片歷史文化風貌區,奉賢莊行南橋塘是其中之一。風貌區沿南橋塘的南北兩岸展開,有不少作為人文景觀的、具有當地傳統特色的江南木結構建築群。不過,東街一帶的傳統建築都被改建為沿街商鋪。南橋塘,真的如孫先生反映的那般嗎?記者近日實地進行調查。違規店招十分突兀7月28日10時30分,記者來到現場。
  • 廣東梅州修復整治民國老街 恢復古城風貌
    廣東梅州修復整治民國老街 恢復古城風貌   中新網梅州3月14日電(唐林珍 羅娟娟 廖曉)記者14日從廣東梅州市有關部門獲悉,梅州城區一江兩岸景觀提升二期工程正式啟動,對梅江北岸民國老街凌風東路建築物及相關配套設施進行修復和整治,恢復古城風貌。
  • 層疊的歷史記憶–南頭古城南北街建築風貌改造/深圳市博萬建築設計...
    目前古城內現狀建築風貌呈現各個歷史時期的建築相互交織,共生融合的狀態。 ▼街景 張超/行知影像 ,對建築風貌重新梳理,有機保留各個年代的文化層積和歷史記憶。
  • 漢口歷史風貌區改造首個項目開工,百年老建築巴公房子將迎蝶變新生
    110歲的武漢市優秀歷史建築巴公房子即將迎來全新面貌。11月28日,漢口歷史風貌區老舊小區改造及旅遊功能提升——巴公房子保護性改造項目舉行開工儀式。這是武漢旅遊體育集團在漢口歷史風貌區舊城改造的首個開工項目。
  • 珠海西區今年將大爆發!這些地方將富得流油!
    金灣鄰裡中心該項目建築面積4.9萬平方米,包括一級鄰裡中心、街心公園、幼兒園、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等,由國際知名建築設計師劉太格親自指導,知名設計所主刀完成設計。從空中俯瞰,整個中心建築由地塊外向內延伸開來,呈現半公共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