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樂一直保持3元的售價,背後的營銷邏輯是什麼?

2020-12-20 站長之家

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 營銷兵法(ID:lanhaiyingxiao),作者:兵法先生,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

十多年的時間裡,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好像一直都賣3元/瓶,沒漲價似的。這麼多年過去,可口可樂究竟出於什麼考量才不漲價?這背後究竟有何秘密?

一、可口可樂為什麼不漲價,一直保持著3元/瓶?

對於品牌來說,是否要漲價還是需要從品牌的營銷方式和策略上看。不過,從營銷成本和行業生態上看,目前可口可樂選擇不漲價的營銷策略是正確的,可口可樂不漲價是有著自己的營銷策略的。

在網絡上流傳著一組數據,銷售3元的可口可樂每瓶製作材料成本大約0.3元,加上瓶子、瓶蓋、標籤、運輸、倉儲、稅收以及廣告成本,一瓶可樂的綜合成本大概在1.5元,而銷售價格為3元,剩下的1.5元是品牌、經銷商、零售商等多方的利潤。如果品牌更改自己的價格,勢必會產生成本,這個費用至少包含用戶認知和廣告宣傳兩項。

1、菜單成本

如果可口可樂漲價就會產生多重成本,此成本也被稱之為「菜單成本」,即廠商調整價格時,需要重新印刷自身產品價格的菜單,以及向客戶闡述自身調整價格的信息和理由,這些因素均會產生費用和開支。

雖然大部分人認為菜單成本通常相對低,對品牌的影響較小。可即使菜單成本本身非常低的,但卻能夠作用於品牌與用戶之間的粘度使其發生微妙的變化。這種變化,一是打破用戶的購買習慣,讓人覺得3元不能買到開心快樂而糾結。且用戶心中會有一個價格錨定,價格的變動會對自己的行為產生影響,從而提升了品牌「教育」用戶認知的營銷成本。

二是價格變化之後品牌需要在自身形象上有所改變,而這個改變所產生的成本可能分攤在每一瓶上是很微小的數據,但是通過超10000000瓶的積累,那將會產生很龐大的費用。

據可口可樂在2019年的財務報告顯示,其營收為372.6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598億元),淨利潤為84億美元。不漲價,通過緩慢增長的方式讓這個買糖水的公司持續盈利,獲得了不錯的收益。

基於產品成本和用戶認知的成本,可口可樂漲價可能會得不償失。而可口可樂不漲價,另一個原因是由它與競爭者之間的關係決定的。

2、古諾模型

目前可樂市場有著兩大寡頭,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他們對市場價格有著絕對的指導地位。這兩大品牌既彼此是參考標準,又是相互競爭的關係。

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兩大品牌的聯繫又被稱之為古諾模型,亦為古諾雙寡頭模型,即相互競爭而沒有相互協商的廠商,他們的產量決策屬於相互影響,而兩品牌又位於完全競爭和完全壟斷的均衡結果。

換而言之,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之間的關係決定著彼此需要保持價格目前的價格。在一個品牌方沒有漲價的情況下,另一個品牌方是不敢貿然漲價二代。很明顯,如果一方貿然漲價,很容易敗壞消費者的好感,勢必會將顧客推向自己的對手,那這種漲價就是得不償失的。原本品牌在不漲價的情況下是有利潤,所以兩大品牌沒有必要漲價。而這麼多年,兩寡頭一直保持著相互制衡的關係。

3、市場變化,可替代的產品多

1)用戶需求發生變化

近年,用戶需求從之前的好喝發生了轉變,對產品顏值、健康程度以及營銷方式是否年輕化等方面提出了要求。雖然可口可樂的營銷一直被行業稱讚,卻有一個被用戶吐槽的致命缺點,即含糖量相對高,無法滿足用戶尋求的健康要求。

原本有違背用戶需求的缺點,如果再採用漲價策略,那將可能放大自身缺點,影響用戶消費選擇。

2)飲料品牌崛起

目前,新興品牌崛起,飲料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出現了如元氣森林、Revive

這樣的新型瓶裝飲料品牌和蜜雪冰城、瑞幸咖啡、喜茶等飲料品牌,這些新興品牌迎合了當代年輕消費者的需求且具有社交屬性,這些品牌的出現給用戶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面對用戶需求的變化和新興品牌的興起與發展,目前如果可口可樂貿然漲價,就正好給了消費者嘗試新品牌的機會,也可以說是可口可樂給競爭者機會。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讓可口可樂在價格的漲幅上需要保持更冷靜的態度,同時去思考產品是否還有溢價的空間。

此外,作為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這樣世界級的公司,他們的競爭對手不僅僅是中國的這些新興品牌,他們面臨著世界各類飲料和水品牌的競爭,因此他們的每一次價格都需要不斷去評估市場風險。可見,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十多年不漲價,也有著市場風險的考量。

二、一直賣3元/瓶的可口可樂,是真的沒有漲價嗎?

最後,兵法先生想帶大家探討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這10多年間,可口可樂一直賣三元/瓶的價格,是否真的沒有漲價呢?

細心的消費者可能會發現,可口可樂調整了瓶裝飲料的重量,將飲料的重量從600ml調整到550ml,再到現在的500ml,在重量改變的情況下價格沒變,可口可樂通過減重的方式調整了價格。 

可口可樂在零售價保持的情況下調整了重量,在兵法先生看來有三大原因,一是提高產品瓶身的美感度;二是目前的瓶身設計更符合人體工學,方便抓握;三是降低自己的生產成本。即使這個生產成本僅僅只是0.3元中很少的一部分,積少成多,多於銷量過億的品牌來說每一分的成本都是極大的開支。

因此在產品售價沒有改變的情況下,可口可樂人無形中提升了產品價格,同時又沒有打破品牌定價在用戶中的定位,讓漲價在無形中實現。

作者簡介:【兵法先生】營銷兵法創始人、知名營銷分析師,原創多篇文章閱讀超10W+。個人工作微信號:bingfaxiansheng。

相關焦點

  • 重溫巴菲特買入「不便宜」可口可樂時的背後邏輯
    重溫巴菲特買入「不便宜」可口可樂時的背後邏輯 2018年2月28日 21:44:02 王雅媛港股圈 本文選自「王雅媛港股圈
  • 可口可樂新媒體口味營銷新玩法
    可口可樂四種口味飲料上熱搜,五一假期結束了依然在熱搜排行榜中。可口可樂將於今年6月在英國全新推出混合著朗姆酒、威士忌、波本的可樂,同時公布了四種口味:煙燻味(Smoky)、香草味(Herbal)、木質香味(Woody)和烈性香味(Spicy)!可口可樂自1886年誕生之後,就創造了飲品界的奇蹟,是一款全球品牌的碳酸飲料。
  • 營銷數位化標杆案例之3:鄭州太古可口可樂全鏈路全域可視數位化
    2020年初與年末,我2次走進鄭州太古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第1次是交流BC一體化,第2次是觀摩營銷數位化成果。2020年3月6日,我作為疫情期間公司第1名訪客進入鄭州太古可口可樂,與管理層交流,可口可樂中國總部相關人員同步在線交流。
  • 可口可樂入局 冬季熱飲大戰一觸即發
    熱飲蜂擁10月28日,北京商報記者發現,好鄰居便利店開始銷售可口可樂淳茶舍的小瓶裝產品,規格為268ml,售價5元/瓶。該產品不含氣,可以放置在暖櫃中加熱後飲用。這只是可口可樂推出熱飲中的一款。據可口可樂相關負責人介紹,可口可樂此次推出了4款不同品類、不同口味的產品,均採用268ml的塑料瓶包裝,建議零售價為5-6元,在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各個渠道進行銷售。具體而言,可口可樂熱飲系列包括喬雅濃醇奶茶(奶茶飲料)、喬雅醇香拿鐵(濃咖啡飲料)、美汁源香蜜柚子(果味飲料)、淳茶舍普洱消茶(原味茶飲料)。
  • 可樂幾十年一直賣3元,這裡面利潤空間到底有多大?
    不過在大多數物價上漲的情況下,過去幾十年仍然有很多物品沒有出現上漲或者漲幅很小的,比如可樂的價格幾十年前是3塊錢左右每瓶,到了現在仍然是3塊錢左右每瓶。就算在2018年的時候可口可樂可樂提價了,但提價也是針對批發商而言,零售價仍然維持在3塊錢左右。
  • 方正字庫在小米主題商店上架可口可樂在乎體新字體:售價6元
    可口可樂公司在上周成立134周年的時間點,聯合方正字庫以及漢字推廣機構好字在共同開發了一套全新的品牌定製字體,這套字體命名為「可口可樂在乎體」,歷時一年多時間開發。在這套字體當中,「可口可樂」四個字的字形,完整還原了可口可樂重新回到中國市場時使用的經典商標字體。
  • 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究竟有什麼區別?
    如果把可口可樂的廠房全燒光……可口可樂前總裁道格拉斯·達夫特曾說:「如果可口可樂在世界各地的廠房被一把大火燒光,只要可口可樂的品牌還在,它會在一夜之間讓所有的廠房在廢墟上拔地而起。」由此可見,品牌是企業的支撐與靈魂。
  • 聖誕老人屬於可口可樂?聊一聊聖誕節背後的商業邏輯
    最初,12月25日本來是波斯太陽神密特拉的誕辰,其在公元3、4世紀時屬於異教徒的節日,同時12月25日又是當時羅馬帝國的冬至節,因此基於為了歸化異教徒等原因,羅馬教會才將12月25日正式定為了耶穌的誕辰日,也就是聖誕節的來歷。
  • 可口可樂出酒了,盤點那些奇怪口味的可口可樂!
    「檸檬堂」共有經典檸檬、鹽漬檸檬和蜂蜜檸檬 3 種口味,分為3%、5%、7%三種酒精濃度。一罐350毫升售價150日元(約8.8元人民幣),主要客群為年輕的女性。目前只在日本九州限定發售。這也是可口可樂成立一百多年以來首次銷售含酒精的飲料。
  • 綠罐可樂曲線現身內地 可口可樂能否守住在華大本營
    北京商報記者對比發現,可口生活的售價相比可口可樂的其他產品要高出不少。在7-11,一聽355毫升的可口生活售價8元,而一聽330毫升的可口可樂零度售價2.5元,500毫升一瓶的健怡售價3.5元。同樣在香港市場,可口生活售價10港元,可口可樂其他品類的價格在6港元左右。然而在已經被可口可樂公司官方引進的日本市場,可口生活的價格與其他品類一致。
  • 百事可樂(可口可樂)已經不是一家「可樂」公司了,他們賺錢的東西...
    此外在零食業務中,百事公司也獲得了成功,在他們最新一季度的財報中,旗下菲多利公司成為了一個大亮點,由於多力多滋,奇多,以及樂事薯片的平均售價上漲,菲多利的銷售額上漲了3%。「人們問我,你覺得碳酸軟飲料銷量什麼時候會不下滑?」可口可樂北美區總裁桑迪·道格拉斯說道,「這個問題要看是什麼『量』了,幾加侖?還是幾箱?」事實上,百事公司一直在試圖說服消費者,可樂也可以成為一個值得信賴的飲料選擇。
  • 農夫山泉、麥當勞、星巴克「只送不賣」背後的營銷邏輯是什麼?
    最近,農夫山泉又推出了鼠年限定生肖瓶,這已經是繼2016年之後推出的第五款生肖瓶,而且依然延續了之前的營銷策略,只送不賣。 那麼品牌是否虧本做生意,只送不賣背後的營銷邏輯是什麼? 1 只送不賣,本質還是為了賣 只送不賣的關鍵,在「送」這個字眼背後體現的商業邏輯。「送」,意味著「免費」,抓住的正是消費者想佔便宜的心理。
  • 可口可樂的「水平衡」
    另一個是可口可樂在孟加拉首都達卡打造了一款桌球遊戲機,想玩遊戲的人並不需要購買遊戲幣或其他裝備,只需投入可口可樂飲料瓶即可。  這兩個視頻被廣告營銷類和社會責任類網站大量轉載。很明顯,在視頻內容中,可口可樂不僅詮釋了什麼是「善因營銷」,而且展示了負責任的企業形象。一個關注弱勢群體、提倡資源回收利用的公司怎能不受到消費者歡迎呢?何況還是以如此富有創意的方式。
  • 可口可樂要漲價了!20年都沒漲,這回為啥坐不住了?
    可口可樂回應:漲價僅限北京地區近日,網絡上發布的一份中糧可口可樂的告知函顯示,由於原材料上漲的因素,從3月18日起,所有可口可樂旗下產品供貨價進行上調,上調幅度為2~3元/箱。中糧可口可樂漲價文件 網傳圖3月27日,可口可樂方面在回應綠松鼠採訪時稱:此次價格調整範圍僅限於北京餐飲渠道客戶的3款易拉罐產品,是公司就特定銷售渠道的個別產品制定的營銷策略,但就哪3款產品漲價未作回應。
  • 生薑熱可樂,可口可樂替你煮好了
    價格方面,便利店渠道的建議零售價為5.5元,傳統食雜渠道5元,超市賣場渠道4.5元。這並不是可口可樂第一次嘗試推出熱飲汽水。2017年可口可樂曾在國內部分地區和部分渠道小規模試點推出過薑汁可樂,不過當時並不是熱飲;此後到了2019年,可口可樂又在部分餐飲渠道門店試點推出了改良配方後的薑汁可樂,並首次嘗試作為熱飲產品售賣。經過早前的小規模測試後,到今年冬天可口可樂才正式推出了「生薑+」的產品。
  • 可口可樂的碳酸飲料是如何「逆襲」的?
    一年前,投資人不確定可口可樂的CSD(碳酸軟飲料的英文簡稱)業務是否能實現增長;一年後,這一問題的「風向」變了,成了可口可樂碳酸軟飲料能夠在多長時間內保持中位數增長。 小食代留意到,在日前舉行的巴克萊全球消費品大會上,可口可樂財務長John Murphy和可口可樂營運長Brian Smith再次被分析師們提問:「長期來說,碳酸飲料業務可以保持3%左右的增速嗎?」
  • 可口可樂近年最大戰略調整背後有啥玄機?CEO首次開腔解讀!
    「我們很清楚,對於可口可樂公司而言,什麼是有效的策略——當我們擁有在品牌或品類中具有領先地位的產品時,它是能夠帶來規模和利潤的。」詹鯤傑說。與此同時,詹鯤傑表示,這將與可口可樂加速營銷轉型的計劃結合起來。「無論如何,數位化或體驗式的趨勢一直存在。從本質上講,消費者的互動方式,他們想要互動的方式,一直在發展。
  • 世界上最昂貴兩種的可口可樂,一瓶可樂比iPhone還貴,味道咋樣
    可樂作為生活中一種很常見的飲品,無論是各大超市還是商場,都少不了它的存在。很多年輕人都是非常喜歡喝可樂的,在夏天的時候來上這麼一瓶,別提有多麼清爽了。而且可樂的價錢那時非常良心的,多年來幾乎一直未變,只需要三塊錢,人人都能買得起。
  • 可口可樂裁員、百事盈利,它做對了什麼?
    近年來,可口可樂依然頻繁出現在大眾視野中,而這次是因為宣布大裁員,而且上了微博熱搜!其實在表面風光的背後,可口可樂經歷了幾次危機,而危機都與百事可樂有關:第一次危機,始於20世紀30年代經濟危機的爆發,可口可樂銷量受到嚴重波及。
  • 憑藉一個「絕密配方」,可口可樂火了132年
    據稱,這是可口可樂歷史上首次在亞洲對創業公司進行戰略投資和合作。併購和投資一直是可口可樂擴充品牌資產的重要手段。如果考慮到這一點,可口可樂依然在可樂這個類目中保持老大的位置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而且,這種品牌優勢也溢出到了可口可樂其他碳酸飲料品牌——可口可樂2017年的財報指出,在全球前五大非酒精類碳酸飲料品牌中,可口可樂就佔據了四個。不過,在其他非碳酸飲料領域,可口可樂都是「插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