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科教育退費:社交恐懼,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你們覺得正常嗎?

2020-09-24 派小星資訊

當不得不待在社交場合時,你會非常希望時間快點過去嗎?

你總是會找各種理由不參加社交活動、不在一群人面前講話嗎?

你擔心自己在和別人交談時會臉紅、心跳、表情不自然、沒有眼神接觸嗎?

你總會在事後回想和他人說的話有什麼不合適嗎?

在與同學、朋友交往已一段時間後,你還是會擔心別人不喜歡自己嗎?

很多對社交感到恐懼的朋友一定有過這樣的經歷,擔心自己在社交情景中會做出令人難堪的舉動。

事後回想老覺得自己說錯話,還會找各種各樣的理由讓自己儘量不參與社交活動、不出現在社交場合。

比如:朋友聚會、同事開會、課堂發言、跟陌生人交談、在公共場合吃飯/寫字、使用公共廁所、與異性朋友約會、和權威人物交流、拒絕別人的不合理要求等。

當不得不面對這些人、情形和場合時,身體往往會發出一些信號告訴我們社交是多麼的痛苦:

心砰砰跳、冒汗、顫抖、氣短、胸悶、胸痛、窒息感、噁心、打冷戰、頭重腳輕、坐立不安、害怕自己要發瘋、害怕自己做出無法控制的事情、抽搐或痙攣等。

我們多麼希望可以順暢地跟人交談、多多參加集體活動,可是每每想到又覺得好緊張,總是好不容易下定決心卻臨陣脫逃、丟盔棄甲。

到底是哪裡出錯了?我們一起來看看。

1.注意偏差

「為什麼總是有人一直盯著我呢,就等著我出錯吧?

那我低著頭、不說話好了,

好不容易鼓起勇氣抬頭看了一眼,對面的陌生人還瞪我一眼!

我很奇怪嗎,為什麼要用這樣奇怪的眼神看著我!

該死!我的臉變得更熱了,一定很紅吧?

我真是個膽小如鼠的人,大家肯定也都這麼想吧?

完了,大家都會感覺我很奇怪了。

我真是個沒用的人,大多數人都輕而易舉的事情我卻做不好。」

這是一位社交焦慮的朋友跟我分享的內心獨白,是不是似曾相識呢?這是大多數害怕社交的朋友在社交場合常常出現的心理過程,經歷了注意警覺、注意固著、注意迴避,這三個階段。

首先,我們會忽視社交情境中的積極信息、首先發現消極信息,並將注意更多地分配給消極信息。想想,我們是不是比身邊的朋友更容易注意到憤怒的表情、消極的評價呢?

接著,當我們注意到消極信息後就難以自拔了,這讓我們體驗到更多的消極感受,難以接收到其他的積極信息。

就像上面那位朋友的內心獨白中提到的,當他發現對面的陌生人盯著自己的時候,就像著了魔似的無法從中抽離出來了,一直在想這個事情。

最後,我們把自己的注意從外部那些讓我們不愉快的信息轉向了我們自身,我們對自己的評價一向不高,這就算了,我們還假設這種消極的評價也是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這後面的一連串內心獨白讓我們越陷越深,痛苦地沉浸在自己的思維裡出不來了。內心獨白的後半段全是對自己的評價,還堅信別人也是這麼想的。

2.解釋偏差

除了我們的注意在作怪之外,我們對社交場合中信息的解釋也好像有點不一樣。

曾經有個英文特別好的女孩兒跟我分享過自己的經歷,她積極面對自己的社交恐懼、利用暑假時間給小學的孩子們上英語課。有節課她給孩子們用英語講了個故事,講完後孩子們都笑了,她跟我說當時覺得特別尷尬,覺得孩子們在嘲笑自己的口音、表達不清楚;

我說,他們可能是覺得有趣呢?

在面對這些模糊情境的時候,我們的解釋好像總是消極的,就像這個女孩兒,把孩子們的笑看作嘲笑而非開心地笑。

其實,這個女孩兒給孩子們上課的時候還是很多開心時刻的。但是,每當我對她表示祝賀或為她高興時,她總會不屑一顧地說,這都是我那天運氣好罷了、碰巧孩子們那天心情好而已,給我們的積極經歷打了個兩三折啊!

3.記憶偏差

在社交場合的這種過度焦慮讓我們過多關注自己的擔憂,影響了我們的記憶,事後反思、日後回憶時,只記得當時引起自己強烈負面情緒的部分,完全忘記了那些積極的部分,又進一步驗證了自己社交無能的想法。

可是想想,如果我們的人生歷程真如記憶中那麼糟糕,我們又是怎麼一步步上高中、考大學、找工作、還交到了幾個知心朋友的呢?

所以,我們是不是該嘗試著努力完整地回憶自己在所有社交場合的表現呢。

讓人尷尬的要直面它,平淡或者愉快的更是要記下成為一個個裡程碑。

一定要記著公平地對待自己,否則等待我們的就是「過去不堪回首、未來一片灰暗」。

這樣的人生,你願意擁有嗎?

改變的第一步是清楚地了解。

以前的我們就好像戴上了墨鏡,看什麼都隔著一層灰色,在注意、解釋和記憶上都出現了一點偏差。

現在,我們知道自己只是因為這墨鏡才過濾了原本的色彩,就可以在面對社交情境或之後回想時,對自己的注意、解釋和記憶打個小小的問號。

這個問號給了我們一個停下來看看的機會,幫助我們更全面、客觀地看待自己的言行舉止。久而久之,對自己身體形象、表情、肢體動作、交流談話能力也會慢慢地建立起自信了。

其實,天一直都是藍的,只是我們不小心戴上了墨鏡,所以感覺灰濛濛。

現在,是時候摘掉它了,還自己一片藍天!

-------------------------------------------------------------

  【銘科教育】國內首家心理學在線教育機構。在這裡,你可以學習到成為心理諮詢師的專業知識,掌握各式各樣的心理學技能,並獲得專業人士的豐富知道。學心理學,有我一個就夠了。

海量心理課程,戳 →限時【】聯繫客服領取。來開啟你的心理諮詢師成長之旅。

相關焦點

  • 你也有社交恐懼嗎?
    每逢年末大家都會追問社交這一問題,好像大家都被社交困擾著,各種困惑障礙,他們渴望朋友,渴望被認知,卻總是走不出孤獨的怪圈;這種恐懼會對一個人在人生成長的路上增加太多的壓力和障礙,因為不能良好的開展自己的社交活動,至使工作、事業、愛情都不能達到自己的預想值。
  • 應對社交恐懼的心理準備
    我這次的對話會不會讓他快樂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開始糾纏在你的腦海裡,你越發的迷茫,越發的難過。但是過了半個小時或者一個小時,你又放佛想通了般豁然開朗。然後又過了十幾分鐘,又陷入新的精神問題裡面,為什麼我剛才會覺得愉快,為什麼談話時不覺得愉快,為什麼那麼痛苦,為什麼等等(都是我的經驗之談,或許你們更糟糕)。從這個時候開始,每天想著」但願如此「和」必須如此「兩個方面,終於進入了誤區。
  • 你真的了解社交恐懼嗎?
    它主要表現在社交的過程中,過分關注外界的消極評價,以及表現出退縮和迴避的行為,進而妨礙到了自己對人生目標的追求。第一個階段:恐懼社恐的人,他們會先入為主,覺得自己表現不夠好,然後越恐懼越緊張,越緊張越恐懼,於是他們產生了我乾脆不去或者是逃走的念頭,但是這樣的念頭就會讓他非常的自責和內疚,會覺得自己是一個窩囊廢,然後發自內心的鄙視自己。
  • 社交恐懼?高敏感玻璃心的你要明白其實是你的優點,三種辦法解決
    到底該怎麼解決?咱們一起聊聊!我們可能以為:「不喜歡接打電話或者勉強答應」「正常社交表達不敢開口或者覺得自己尷尬」「害怕欠人情面對好處有受寵若驚的感覺」「覺得維護關係是一件很累的事情」等這些只能算是社交問題,真正的社交恐懼會嚴重影響到個人生活,像這位患者的自述:
  • 四種克服社交恐懼的辦法,有社交恐懼症的你都能做到嗎?
    什麼是社交恐懼,社交恐懼就是過分關注外界對自己的消極評價,以及表現出退縮和迴避的行為。進而會妨礙到自己對於人生目標的追求。通俗點說就是怕人,他害怕別人說它笨拙,害怕大家不理他,害怕空氣突然安靜。對於一些社交場合會莫名覺得發抖害怕,心跳加速,比如同學聚會,打電話,和陌生人聊天這樣類似的社交場合會下意識的拒絕。給許多有社交恐懼症的小夥伴造成極大的困擾。對於社恐的小夥伴們也不要慌,以下四種比較典型克服社交恐懼的方法,你都能做到嗎?
  • 重視社交恐懼對兒童及青少年的影響
    你有過因為要上臺而緊張渾身發抖的經歷嗎?你有過在聚會上發言因為緊張而導致語無倫次,羞愧難當的經歷嗎?你有因為緊張無法無法通過論文答辯,無法通過面試的慘痛嗎?你擔心在眾目睽睽下出醜或遭羞辱嗎?這些典型的表現就是社交恐懼。有時社交恐懼並不易分辨,當你感覺自己在集體中成為焦點被評價時,就會產生恐懼;當產生的恐懼過多成為廣泛性社交恐懼。
  • 怎樣克服社交恐懼?——請放棄你無用的社交
    要說怎樣克服社交恐懼?我先要問問您,為什麼要克服社交恐懼?為什麼社交恐懼?我們是社交恐懼?還是恐懼社交?如果真的是恐懼社交?那麼社交到底有什麼值得我們恐懼呢?或者,我們為什麼要社交呢?我們來看一下社交的概念。社交,是指社會上人與人的交際往來,是人們運用一定的方式(工具)傳遞信息、交流思想的意識,以達到某種目的的社會各項活動。社交原來是要達到某種目的?
  • 心理學:驅逐社交恐懼,告別人際孤寂,從暗示做起
    那麼,這種恐懼的來源到底是什麼呢?在心理學剖析的話,社交恐懼症,這種恐懼怕生的心理,根本原因就是來源你不夠自信,也可以說,你不夠勇敢,怕自己做錯什麼。或者是,你有迫害妄想症!就像上面那個去超市買東西的男孩,我問他,你為什麼看到那三個人就不敢去超市了?
  • 銘科教育心理諮詢師證書是真的嗎?企業承認哪些證書
    比如說,要考取心理諮詢師證書,學員在銘科教育進行培訓學習,銘科教育負責授課,然後學員學習之後再參加由中科院心理所、人事人才網、職業人才認證管理中心等證書頒發單位組織的統一考試。成績合格由報考單位進行證書的發放,證書編號可查,全國通用。二、企業承認的心理諮詢師證書有哪些?
  • 社交恐懼?高敏感玻璃心的你三分鐘用三個方法解決,你別再害自己
    到底該怎麼解決?咱們一起聊聊!我們可能以為:「不喜歡接打電話或者勉強答應」「正常社交表達不敢開口或者覺得自己尷尬」「害怕欠人情面對好處有受寵若驚的感覺」「覺得維護關係是一件很累的事情」等這些只能算是社交問題,真正的社交恐懼會嚴重影響到個人生活,像這位患者的自述:
  • 社交恐懼症:走出別人的目光,你才能想到哪裡,就到哪裡
    我是鹽城心理醫生張禮,本文討論的重點,不是社交恐懼症的流行病學資料和診斷問題,而是本症背後的深層心理原因,針對社交恐懼症的深層心理背景,輔導患者採取針對性的自我矯正對策,幫助患者更好的應對常見社交情境,儘可能降低社交恐懼對患者工作
  • 社交恐懼的你,如何跨出改變的第一步?
    但實際上很多社交焦慮者的問題並不出在表達能力上,反覆嘗試錯誤的做法,只能讓他們的問題變得更嚴重。現在社會交際越來越受到重視,良好的交際能力才能讓一個人提升工作能力,在職場中如魚得水,交到更多的朋友。什麼是社交焦慮?社交焦慮是對一個人在與他人交往時產生畏懼、緊張和焦慮感這一現象的簡稱。一些遭受社交焦慮困擾的人會聲稱他們只是害羞,而且生來如此。
  • 社交恐懼的放鬆
    緊張與放鬆 緊張是面對環境變化的反應,對於社交恐懼的朋友,可以表現在學校、單位等公眾場合,在與人接觸時緊張時的表現可以千差萬別,但這並不是很多問題,它們的本質是社交恐懼。對於緊張恐懼的防禦方式是,掩飾與迴避。這是面對社會性情境的情況。另一個問題,是預期恐懼。就是對即將到來的社會活動,感到擔心,不願面對,思前想後。可能會迴避。面對社交情境時的緊張,與不敢去參與,是社會功能受損,並為這種情況感到很痛苦,因為社交恐懼的人是渴望與他人交往的。如一個異性恐懼的人,內心是渴望接近異性的。
  • 讓人杯弓蛇影的社交恐懼到底有多難?6個錦囊助你成為社交小達人
    上述這些情況都屬於社交恐懼的範疇。 《害羞與社交焦慮症》一書中對社交焦慮的定義是:由於害怕外界的消極評價而對社交產生不舒服的、恐懼的情緒,以及在社交情境中表現出退縮、迴避行為。 這個感覺隔離實驗說明,如果人類離開賴以生存的社會環境,那麼,作為人類的正常的心理狀態是不可能存在的。人是群居動物,比如當前的疫情隔離階段,很難想像如果沒有網絡和通訊,沒有微信,我們的精神狀態會是什麼樣子。社交可以提供信息交互,提高協作,發揮群聚潛力等諸多優勢。
  • 「社交恐懼」真的是一種病嗎?
    今天看到一個短視頻,頗有感觸,說的是有關社交恐懼的一個事情,裡面講到一個女生,很害怕社交,而被一個男生認為這是一種病,得治,然後他便強拉著她去人多的場合聚會,並當眾讓她做一些她不大情願做的事情,並美名其曰:「這是為了治好她的社交恐懼症!」
  • 社交恐懼:口罩能治好社交恐懼症?
    必定需要一個過程去了解對方,才有可以聊的話題不是嗎?在與人交往過程中有些緊張和焦慮是正常的。而社交恐懼症則是一種疾病,會導致患者部分社會功能喪失,甚至可能導致網癮、酒癮,甚至毒癮等不良後果的出現。4.如果病情嚴重,患者可能因恐懼而與社會隔絕,僅與家人保持接觸,甚至失去工作能力。但當離開恐懼對象時,便沒有任何焦慮了。如果只是在當眾發言時會有些緊張,完全屬於正常情況,不用擔心。不要給自己暗示,經常性暗示自己有社交恐懼對心理健康是有害的。
  • 比「社交障礙」更可怕的是, 爸媽覺得你有「社交障礙」
    很多教育過程中發現的孩子問題,你覺得它是個問題,它就會成為問題,你覺得它不是問題,它就不成問題。如果你總是像個監督者去糾偏,多半越糾越偏。如果你總是願意把關注點放在自己身上,環境身上,孩子就不容易有問題。馬主任:家長們口中的「婦女主任」馬迪,尹建莉父母學堂金牌講師。
  • 重慶銘科教育心理諮詢師培訓,報名不到一個月能學到什麼?
    後臺經常有人會問,你們銘科教育心理諮詢師培訓能夠學到什麼?我在銘科教育能夠學到那些只是技能?關於這樣的問題,首先,我們從心理學的概念說起。因為在這個板塊你會學習人的一生各個年齡段的特點及需要,你會了解對待不同的群體如何做好他們的心理保健以及解決他們心理上可能存在和出現的諸多問題。社會心理學:顧名思義,你會學會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如何幫助別人認識自己和他人。
  • 社交恐懼:要明白自己與朋友交往到底是擔心害怕什麼?
    然而到了演講當天,她發現班長並沒有到場,霎時間,她腦子裡一片空白,就好像一隻被衝到沙灘上的魚,什麼話也說不出。結果,小慧不僅完敗了,還變成了同學們的笑談。之後,小慧在公共場合一發言就會焦慮、緊張。有社交恐懼怎麼辦?回答一:行動是行為認知療法裡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
  • 社交恐懼的人,如何調整自己?
    那麼社交恐懼實際上跟這個原理是一樣的:一個人他有多在意別人的看法,他就有多緊張。他有多需要別人喜歡他,他就有多緊張。所以說:社交恐懼的本質,實際上就是因為我太想去社交了,而且我特別想要別人喜歡我,我就特別在乎別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