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驅逐社交恐懼,告別人際孤寂,從暗示做起

2020-11-03 心理盧先生

作者:心理盧先生

你是否在公眾場合,就會心跳加速面紅耳赤?


你是否在人多的時候,手腳不知道放在哪裡?


你是否畏懼人多的場合?說話結結巴巴?

怕生是天的性,但別把天性發展成疾病,怕生是人之本性的一種自我保護,比如你到了新的環境之後,會有一種莫名的恐懼感,那是因為人的本性,就是對未知的事物,或者沒發生的事感到恐懼。

但是,我們要努力克服這種症狀,如果怕生發展成嚴重的結果,就會形成一種疾病,也就是我們都知道的社交恐懼症。


比如,看到人多的場合就會莫名的恐懼,心臟抽搐一下,或者在人多的場合,不敢大聲說話,不想讓人們看到你,關注你,別人視線看向你,你就會莫名的緊張。

我曾經遇到過這樣一個小夥子,25歲,他的社交恐懼症已經嚴重到了,不敢見人的程度。

比如有一次去超市買東西的時候,剛出門就看到3個人在他家門口不遠處攀談,他看到那三個人後,本來邁出的腳步又收了回來,緊張的受不了。

他的心理活動是,不想讓那三個人看到他,如果看到了,他就會有一種曝光在陽光下的感覺,或者有一種做賊被抓到的錯覺,甚至把那三個人當成了老虎,他害怕極了。

總之,就是畏懼人多的場合,他們喜歡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本來就內向的性格,變得越來越內向,越來越不敢見人,這是慣性,越活潑就會越開朗,越自閉就會越孤獨。


如果他們不主動站在世人面前,我想,沒有人會發現他們。

特別我一個朋友,曾經把自己關在屋子裡兩個月時間,每天玩遊戲,除了吃飯時間從不見人,家裡來了客人,他也不敢出去打招呼,像貓一樣躲在屋子裡。

那麼,這種恐懼的來源到底是什麼呢?

在心理學剖析的話,社交恐懼症,這種恐懼怕生的心理,根本原因就是來源你不夠自信,也可以說,你不夠勇敢,怕自己做錯什麼。

或者是,你有迫害妄想症!

就像上面那個去超市買東西的男孩,我問他,你為什麼看到那三個人就不敢去超市了?

男孩說:我怕他們笑話我,或者看不起我。

哈!找到問題的關鍵點了,你怕生,恐懼,源於你不夠自信,或者是自卑,或者是當你站在眾人面前是,覺得不如他們,所以你恐懼,因為恐懼而不敢社交。


就像上面那個男孩,擔心門口的三個人笑話他一樣,這是自我否定的心理,是自卑不自信,不勇敢的!

其實換句話想想,就算是你走到那三個人面前摔了一跟頭,又能怎麼樣呢?他們充其量就是笑笑而已,過後就忘了,並不能對你造成影響。

而你的社交恐懼症,就是把自己擔心的問題,無限放大了,比如一個人隨便嘲笑別人幾句,他沒感覺什麼,而嘲笑你幾句,你甚至有了跳樓的衝動。

自我否定是你不敢見人的根源,覺得誰都比不上。

有了這種想法後,你自然不敢見人,畏懼社交,但是我不得不說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社交恐懼症,會很影響你的人生,你會因為不敢與人交往,錯過很多機會,甚至是錯失所愛。

而以前的我,也是一個社交恐懼症患者,我承認,確實錯過了很多機會,包括喜歡我的姑娘。

只要我到了陌生人多的場合,我的心臟就會突突,手不知道往哪裡放,經常撓頭,跟別人說話不敢直視他的眼神,沒說幾句話,又是撓撓頭,總之就是緊張極了。


緊張的只好用緊張的動作,來掩飾自己的緊張了哈哈。

但是,後來我走出來了,你想知道用了什麼方法嗎,下面我來告訴你。

心理學:驅逐社交恐懼,告別人際孤寂,從暗示做起

對,我的方法就是暗示,用暗示的方法驅逐社交恐懼,告別人際孤寂。

首先我們要知道為什麼會社交恐懼,我可以用一句非常簡單的話來概括。

就是因為你不敢見人,這句話夠直白不,為啥不敢見人,因為你怯場,因為你怕莫名的力量笑話你,說直白點,就是你內心不強大,很脆弱。

既然你恐懼社交,是不敢見人的問題,那麼好,我們就先從不敢見人這下手。

你要做的,首先要有勇氣見自己,你不是不敢見人嗎?但是你自己就是人,那麼你就要,多見見自己了。

你要突破心理障礙,你越怕什麼就要越去做什麼,先從見自己開始。

把自己打扮得漂亮帥氣點,勇敢地站在鏡子面前,好好認真地看自己,鏡子中的你,是一個帥氣漂亮的大活人,他是那麼完美,那麼帥氣。


他是那麼的與眾不同,而這個人就是你自己,你會發現,你比很多人都強,衝著鏡子暗暗地告訴自己。

我真棒,沒想到我這麼帥。


外面的人,公眾場合的人,都趕不上我一半帥。


我去公眾場合,讓他們看到我,是他們的榮幸。


我去人多的地方,看他們一眼,是給他們面子,他們需要我的光輝照耀。


YES,原來我這麼優秀,從現在起,我是最棒的,其他人啥也不是。


轟轟轟,你越來越牛批了,已經站在了萬人之巔。

去吧,去行動吧,去人多的場合吧,他們只是你的陪襯,從現在起,你是最耀眼的明星,沒有人能比得上你,所有人在你面前黯然失色。

你太厲害了,說道這裡我渾身顫抖了,激動了,熱血沸騰了,原來你這麼優秀,去勇敢的邁出那一步吧,邁出的過程中,不斷告訴自己,自己才是王者。

我就是用這種辦法走出社交恐懼症的,你也可以把這個方法,稱作為,「自戀暗示法」,對沒錯,就是自戀,暗示自己無所不能,無人能敵。

這種方法很有效,而且能讓自己短時間內充滿強大的自信,但也有個後遺症,那就是,我用這個方法走出來後,「我明明沒有錢,卻總感覺自己很牛批。」

哈哈,開個玩笑。(額,不過我確實沒錢......)

總之,要想不怕生,走出恐懼症,就要從敢見人做起,不敢見別人,就要勇敢的見自己。



把自己打扮得漂亮帥氣牛批點,站在鏡子面前告訴自己,我越來越牛批了,我真的越來越牛批了,然後,你出門用藐視的眼神看其他人,心裡告訴自己,我是最強大的。

慢慢地,日久天長後,你就真的覺得自己是最強大的了,很有效果哦,哈哈,屏幕前的您,去嘗試吧。

昨天有人留言讓我快速更新情感文章,我明天看看吧,總寫一種類型文章,估計大家也會乏味。

今天到這裡,明天見!

最後說一句,屏幕前的你,您真的很牛批。

相關焦點

  • 你真的了解社交恐懼嗎?
    社交恐懼惡性循環的第一個階段:恐懼社恐的人,他們會先入為主,覺得自己表現不夠好,然後越恐懼越緊張,越緊張越恐懼,於是他們產生了我乾脆不去或者是逃走的念頭,但是這樣的念頭就會讓他非常的自責和內疚,會覺得自己是一個窩囊廢,然後發自內心的鄙視自己。
  • 心理學:徹底緩解你的內心恐懼,有4種方法,很多人都不知道
    但是生活中有些恐懼效應已經嚴重影響我們生活,無論是害怕社交,還是過度減肥,當我們被恐懼給控制住的時候,往往帶來無盡的煩惱。今天和大家分享下,心理學4種效應如何幫助我們徹底緩解內心恐懼。1、告別等待效應,主動積極溝通在心理學上有一種心理效應,叫做等待效應。當我們在等待某人時候,由於時間流逝,會引起我們心理一系列態度上的變化。
  • 選擇困難、事與願違、社交恐懼?用心理學解析,助你成為社交達人
    事實上,在心理學中,「面具」是一個重要的概念,由瑞典心理學家卡爾·榮格提出(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榮格是心理學鼻祖弗洛伊德的得意弟子,在榮格理論研究的後期,他自創了「人格理論」,並提出「人格面具」概念。人格面具(persona)一詞來源於希臘文,原意指演員表演時佩戴的面具。榮格借用「人格面具」一詞,運用到他的精神分析理論中。
  • 我不想當社交逃犯!社交恐懼我該怎麼辦?
    社交恐懼症分為:一般社交恐懼症和特殊社交恐懼症。2、特殊社交恐懼症:如果你患了特殊社交恐懼症,你會對某些特殊的情境或場合特別恐懼。儘管如此,你在別的社交場合,卻並不感到恐懼。推銷員、演員、教師、音樂演奏家,等等,經常都會有特殊社交恐怖症。
  • 社交恐懼是什麼?該怎麼克服
    你是否因恐懼社交失去很多首先說一下社社交焦慮,社交焦慮(又稱作「社交恐懼」)就是指面對可能被他人審視的一種或多種社交情況時產生顯著的害怕或焦慮。基本症狀有在大街上走路,覺得別人都在觀察自己?社交恐懼的人會對社交或公開場合感到強烈恐懼或焦慮,害怕成為社交的焦點。患者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別人仔細觀察的社交或表演場合時,產生恐懼,害怕自己的行為或緊張的表現會出糗或難堪。社交恐懼不僅可能是工作交際的短板,還可能影響戀愛生活。如何正確看待社交恐懼,以及如何改善、應對甚至克服社交恐懼,也是現在生人社交需求社會和宅文化大背景下,越來越多人面對的問題。
  • 社交恐懼:口罩能治好社交恐懼症?
    4.如果病情嚴重,患者可能因恐懼而與社會隔絕,僅與家人保持接觸,甚至失去工作能力。但當離開恐懼對象時,便沒有任何焦慮了。如果只是在當眾發言時會有些緊張,完全屬於正常情況,不用擔心。不要給自己暗示,經常性暗示自己有社交恐懼對心理健康是有害的。
  • 選擇困難、事與願違、社交恐懼?用心理學解析,助你成為社交達人
    事實上,在心理學中,「面具」是一個重要的概念,由瑞典心理學家卡爾·榮格提出(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榮格是心理學鼻祖弗洛伊德的得意弟子,在榮格理論研究的後期,他自創了「人格理論」,並提出「人格面具」概念。人格面具(persona)一詞來源於希臘文,原意指演員表演時佩戴的面具。榮格借用「人格面具」一詞,運用到他的精神分析理論中。
  • 慢熱+社交恐懼的朋友,你還好嗎?
    大家好,我是鳴鳴,是一個愛社交但又慢熱的普通人。每次新生入學,必然經歷的一件事自然是自我介紹啦。自我介紹這件事情對於社交恐懼症的朋友來說簡直就像噩夢一樣的存在。站在講臺上面對著一群不認識的新同學,即使是在臺下自己心裡彩排了一百遍的朋友,估計上臺演講的時候都會瑟瑟發抖吧!而還有另外一類人,也許覺得自我介紹並不難,但也不會好受,那就是慢熱型的朋友。
  • 心理學:大學生的社交恐懼,並沒有你想的那麼複雜,原因很簡單
    那麼,面對大學生群體出現的社交恐懼心理該何去何從,就需要客觀的分析與面對,才能幫助他們找到心理上的出路,讓他們更好地踏浪前行。 看過德國著名性格諮詢專家西爾維婭·洛肯的《內向高敏者》的朋友都會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存在社交恐懼障礙的大學生們,往往都具備內向的性格特點。
  • 心理學:大學生的社交恐懼,並沒有你想的那麼複雜,原因很簡單
    那麼,面對大學生群體出現的社交恐懼心理該何去何從,就需要客觀的分析與面對,才能幫助他們找到心理上的出路,讓他們更好地踏浪前行。看過德國著名性格諮詢專家西爾維婭·洛肯的《內向高敏者》的朋友都會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存在社交恐懼障礙的大學生們,往往都具備內向的性格特點。
  • 走進社交恐懼——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患上社交恐懼?該怎樣克服?
    社交恐懼症又名社交焦慮症,患者對於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別人仔細觀察的社交或表演場合,有一種顯著且持久的恐懼,害怕自己的行為或緊張的表現會引起羞辱或難堪。有些患者對參加聚會、打電話、到商店購物或詢問權威人士都感到困難。
  • 社交恐懼症怎麼辦?如何走出社交恐懼的陰影?
    但只要正確地認識了它,並下決心要改變,運用科學的心理學原理和方法技巧,一定能使自己走出這個心理怪圈的。要克服社交緊張心理,首先就要注意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樹立一些良好的觀念:(一)接納自己,建立自行很多社交緊張者就是因為不悅納自己、對自己不自信造成的。所以,要改變首先就得在心裡接受和悅納自己,樹立起對自我的信心。
  • 實用指南 | 教你告別社交恐懼症,收穫好人緣
    社交恐懼症又稱社交焦慮障礙。隸屬於恐懼症(常見的恐懼症:廣場恐懼、社交恐懼和特殊恐懼症)。常發病於青少年或成人早期,男女機率均等。可是相反的是,有社交恐懼的人也很想要交朋友,可是過度的焦慮與恐懼會阻礙他們的表現。(二)有哪些具體表現?
  • 每個人出現社交恐懼的起因不同,但呈現出來的心理狀態卻是一樣的
    社交恐懼是人們對會涉及到需要和別人互動的社交情境的恐懼或焦慮。你可以說社交恐懼就是害怕被別人負面地評價。它能在人生活的大部分領域裡造成恐懼和焦慮。而且它是慢性的,是一般很難可以自愈的心靈感冒甚至疾病。有社交恐懼的人經常會被人覺得害羞,安靜,拘束,不友好,緊張,高傲和漠不關心的。可是相反的是,有社交恐懼的人也很想要交朋友,被團體接納,參與進社交互動中。可是社交恐懼會阻礙人們去做他們想做的事情。儘管有社恐的人想要表現得友好,開放和善交際的,可是過度的害怕和焦慮卻會讓他們做不成這樣的人。
  • 如何克服社交恐懼?這幾種方法值得嘗試
    對於很多人來說,會覺得社交恐懼是一種膽小、內向的表現,只要大膽一點就可以改變。但對於社交恐懼症患者而言,這是一種煎熬,一種難以擺脫的痛苦。第二種是口吃恐怖,他會體現在與人交往過程中表達說話會產生恐懼情緒,越是緊張越不能清晰表達內心的東西。當出現口吃若不及時自控,很容易慣性下成為這輩子難以擺脫的陰影。第三種則是性別恐懼,這類人大多有個不太好的經歷,因為刺激過大,雖然不知道自己現在,卻非常清晰記得曾經。而這樣的創傷經歷,就變成了人恐懼社交接觸陌生人的誘因。
  • 內向的人如何打破社交恐懼,讓自己輕鬆面對社交
    內向性格不一定都是社交恐懼,但內向性格的人社交恐懼的概率大些。性格內向和外向各有優勢、劣勢、和其價值。內向性格並不是一種缺點,只是人性格的一種方式。內向性格因為獨處,所以深思、會更謹慎。內向性格的人克服社交恐懼之前最應該做的是接納自己是內向性格,然後根據自己的性格特點發展自己的社交需求,發展社交優勢。
  • 成年人的社交恐懼,與銀行卡的餘額呈正相關關係?社交與資本
    但為什麼一些人反而在成年以後患上了社交恐懼?深究後發現這些成年人並不是完全的社交恐懼,他們表現出來更多的是物質焦慮。因為事業不順,經濟狀況不理想,所以不願意出門社交。、養家,而經歷過生活錘鍊的成年人明白,大部分社交帶來的短暫快樂,於他們的銀行卡餘額無益,他們只能恐懼社交。
  • 重視社交恐懼對兒童及青少年的影響
    這些典型的表現就是社交恐懼。有時社交恐懼並不易分辨,當你感覺自己在集體中成為焦點被評價時,就會產生恐懼;當產生的恐懼過多成為廣泛性社交恐懼。最常見的社交恐懼症就是對公眾演講的恐懼。社交恐懼症早發於童年晚期和青春期。那些內向的兒童在面臨同伴的壓力時,更易患社交恐懼症。對內向、敏感的孩子,家長一定要多關注,多鼓勵,要注意平時對孩子的說話言語,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在家裡多創造言論自由的氛圍,無論孩子說話什麼內容都不被打擊,孩子就不會有膽心說話錯誤的恐懼,患社交恐懼的機率就會有效降低。
  • 不必擔憂青年人的「社交恐懼」
    (《中國青年報》12月21日) 嚴格意義上看,「社恐」即是「社交恐懼症」,在心理學上被稱為為「社交焦慮失協症」,指的是「對一種以上社交情形的強烈恐懼,致使人深感苦惱、維持日常生活的至少某些部分的能力受損。」近四成青年人自認為有「社恐」,顯然不符合實際情況。
  • 心理學:社交恐懼的人活得太累,這四個方法幫你調整情緒和心態
    你有沒有社交焦慮呢?根據美國心理學會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中,對社交焦慮有4個主要的診斷標準:1、在面對陌生人或潛在的觀察者時,對一種或多種社交行為產生顯著,且長期持續的恐懼感,並擔心自己做出令自己遭到嘲笑,或置於尷尬境地的行為;2、處在令自己恐懼的社交場合裡,幾乎無法避免產生恐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