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懼症又名社交焦慮症,患者對於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別人仔細觀察的社交或表演場合,有一種顯著且持久的恐懼,害怕自己的行為或緊張的表現會引起羞辱或難堪。有些患者對參加聚會、打電話、到商店購物或詢問權威人士都感到困難。在心理學上被診斷為社交焦慮失協症是焦慮症的一種。此症最早被發現於1985年,當時被認為是忽略性焦慮失協症,經過14年才漸漸被重視。
1、生理原因
美國著名精神病學教授戴維西漢先生說,社交焦慮症的發病是因為人體內一種叫「5-羥色胺」的化學物質失調所致。這種物質負責向大腦神經細胞傳遞信息。這種物質過多或過少都可引起人們的恐懼情緒;
2、心理原因
社交焦慮症患者一般自尊心較強,害怕被別人拒絕,或者對自己的外貌沒有信心。
3、家庭原因
從小性格受到壓抑,或者是父母沒有教會他們社交的技能,或者是家庭搬遷過於頻繁。
4、社會原因
本身所處的社會環境較為惡劣,與人交往時受到的挫折居多。
5、思維方式
性格其實就是人自身思維方式的一種外在體現,不正確的思維方式造就了社交恐懼症。比如過分的完美主義者受到打擊後帶來的過分自身反省,每個社交焦慮症患者都應該對「自己」有充分的了解。
6、性格原因
性格本身就害怕做事情出現問題,害怕和人交往,擔心和人交往別人會看出自己的某些缺點,從而導致迴避社會。不願意和人交往。
怎樣克服社交恐懼?
1、不否定自己,不斷地告誡自己 「我就是最好的我 」天生我材必有用」。
2、不苛求自己,能做到什麼地步就做到什麼地步,只要盡力了,不成功也沒關係。
3、不回憶不愉快的過去,過去的就讓他過去,沒有什麼比現在更重要的了。
4、友善地對待別人,以助人為快樂之本,在幫助他人時能忘卻自己的煩惱,同時也可以證明自己的價值存在。
5、找個傾訴對象,有煩惱是一定要說出來的,找個可信賴的人說出自己的煩惱。可能他人無法幫你解決問題,但至少可以讓你發洩一下。
6、每天給自己10分鐘的思考,不斷總結自己才能夠不斷面對新的問題和挑戰。
7、到人多的地方去,讓不斷過往的人流在眼前經過,試圖給人們以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