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1920年12月生,河北省平山縣人。
1937年10月,參加八路軍。為115師遊擊第一大隊戰士、後任五支隊班長,343旅、東進抗日挺進縱隊第五支隊四團營幹事,第343旅運河支隊連政治指導員。
1938年9月,加入中共。
1941年1月8日,魯西軍區司令員楊勇、政委蘇振華率領八路軍115師教導3旅七團在鄆城縣北藩溪渡伏擊日軍加強中隊160餘人成功。藩溪渡戰鬥後,七團成立炮兵連,郄晉武出任政治指導員(連長為吳嘉德)。之後改任連長、又調任冀魯豫軍區第八軍分區東平縣大隊大隊長。
1944年2月13日晨,東平縣抗日民主政府在東梁村召開黨政連級以上幹部大會,遭到偽軍五區區隊襲擊。縣大隊在其指揮下反攻,俘獲偽軍23人,縣大隊無一傷亡,戰史稱為「東梁村戰鬥」。
之後升任第八軍分區五團營長、副團長。期間參加了晉東南、冀魯豫抗日根據地反掃蕩戰役。
中野58團領導合影,後左起:政委史洛,團長吳忠、副團長郄晉武,前右陰法唐
解放戰爭期間,歷任晉冀魯豫軍區野戰軍第七縱隊二十旅五十八團副團長、團長、第二野戰軍五兵團十八軍五十二師一五四團團長,期間參加了出擊隴海鐵路、定陶戰役、龍鳳戰役、挺進大別山以及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
新中國成立後,參加了湘南、進軍西南、成都、昌都等戰役。
1950年春,作為十八軍先遣部隊,154團在郄晉武等領導的帶領下,客服高山缺氧,補給艱難、很多幹部戰士因此得病的困難條件下,徒步進軍至甘孜。
在隨後向西藏進軍的過程中,作為昌都戰役的右路主力,郄晉武率154團及師炮兵連,青海騎兵支隊從外翼迂迴包抄,從鄧柯悄然渡過金沙江,一路北上至青海玉樹,再繞回昌都,全程一千二百餘裡。斷敵退路。這在世界戰爭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高原地區長距離迂迴戰例。昌都戰役能否取得完勝,154團包抄是否成功為關鍵。
郄晉武,這個抗戰入伍的老八路,北方硬漢,向來以敢打敢拼,不怕吃苦著稱。在最殘酷的戰鬥和危急關頭,常常端起機關槍衝鋒在前。在解放戰爭的無數次戰鬥中,郄晉武以英勇善戰,擅長迂迴包抄偷襲敵人,吃大苦耐大勞的作戰風格,把154團錘鍊成一支在任何艱難困苦的環境中,拖不挎打不散的鋼鐵勁旅。
進軍西藏的解放軍官兵,拆卸汽車過河流
實施千裡大迂迴的154團官兵,體質較弱千裡大迂迴,為隱蔽行蹤部隊常常要繞過村莊和有人居住的地方,在四千以上公尺的高山大川中行進,困難更多更大。戰士們全身背幾十公斤的武器彈藥等作戰物資,每天要行軍幾十公裡,拼的不僅是體力,更是意志和毅力。為了不辱黨中央毛主席交給的西藏的解放西藏的光榮使命,完成上級交給的合圍任務,團長郄晉武和全體官兵,無人叫苦叫累,硬是在荒無人煙的高海拔地區,創造了無法想像的人間奇蹟,如同「紅色彎刀」。
有個更感人的插曲,154團還在鄧柯駐紮時,一位名叫周大興的紅軍戰士,1936年紅軍長徵時因傷病落在西康藏區。他找到部隊堅決要求重新入伍,當普通一兵。部隊首長接受了他的請求,批准周大興到154團當兵。這位老紅軍戰士不忘初心,全身心投入革命洪流,在隨隊千裡大迂迴的進軍途中,於10月14日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因體力衰竭倒在雪山上,長眠於風雪高原。郄晉武和戰友們掩埋了這位老紅軍的屍體,踏著烈士的足跡繼續向昌都疾進。
10月13日,五十二師擔任正面進攻的主力部隊渡過金沙江,到達昌都外圍。
10月16日,該團前衛營到達甲藏卡一帶,次日佔攻鐵索橋,繞過昂曲河,日夜兼程30多個小時,於19日拂曉攻克並進入類鳥齊,完成了吳忠師長「20日一定要到達恩達」的任務,全團準時抵達恩達紮營,關上了藏軍向拉薩潰逃的大門。昌都已遙遙在望了。
老將軍將戎馬生涯的後半生都奉獻給了青藏高原,同樣,也付出了家庭的巨大犧牲。其與妻子郭蘊中是在昌都戰役後結的婚,共育有五個孩子,但前兩個卻因為西藏的自然環境惡劣而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