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家裡討論到高中選科的問題了,其中說到了我一直都在思考的問題:為什麼不能用歷史課來代替英語作為主科呢?
關於高中選科的問題,國家的改革初衷是改變高中文理分科的情況,用學生自由選科來代替枯燥的文理選科,給更多的學生以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隨後就出了高中選科3+3的方案,結果發現大多數學生放棄了最難學的物理,隨後國家就出了現行的方案:3+1+2。
高中生手中的書本充滿了青春
簡單的說呢這個方案就是:高中生選科時要在語數英三個主科的基礎上,在物理和歷史中二選一,然後自己在政治,化學,地理和生物四科中選兩科學習。
可網友又在討論一個問題了,既然物理很重要,那為什麼不能用物理代替英語作為主科,而英語作為副科呢,這樣就可以採取3+3的方案了。而另一部分網友則不同意,他們認為英語已經作為主科幾十年了,現在沒必要也不能更改其地位。
堅持物理作為主科的網友認為,現如今中國已經取得了極大的發展成果,已經不用再像改革開放初期那樣通過學習英語來幫助自己去學習和理解西方的先進管理經驗,學習西方的生活方式,甚至是融入人家的社會。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絕大多數人在脫離學校後不再接觸英語,而對自己的工作生活沒有任何的影響,就算是無意中遇到了不認識的英語單詞或句子,難道就不能用翻譯軟體來翻譯嗎?它們不香嗎?
著名的愛因斯坦質能方程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英語教育過程中恐怕已經成為中國教育中最大的不公平了。城市中,各種教育條件發達,學生家庭環境也好,這些城市的孩子就可以在小學甚至幼兒園就開始接觸英文字母,學習英語單詞,更有甚者這些孩子可以在家長資金的支持下早早地上到外教課,接觸外國人,鍛鍊自己的口語。可是農村中沒這樣優渥的教育環境啊,大多數的農村孩子恐怕只有到了初中才會接觸到英語,而這時他們已經落後城市孩子將近十年的時間了,這樣公平嗎?
一個是英語實用性已經大大降低,另一個則是英語造成了教育中最大的不公平,這兩個原因促使了廣大網友反對再將英語作為主科。
可反對者也有自己的理由,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英語作為全球最流行的語言,我們中國還是需要學習英語的,英語已經作為主科幾十年,怎麼能輕易改變其地位呢?
還有一個反對理由便是:物理對邏輯能力要求太高,對相當一部分女生不友好,她們學習物理太吃力了,而絕大部分男生天生邏輯能力就優於女生。如果用物理替換英語作為主科的話,那不就也造成教育不公了嗎?因此他們反對。
可英語屬於文科,對學生記憶能力要求很高,而這方面女生又強於男生,難道這樣就公平了嗎?
因此,網友們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也說服不了誰。
學習的天平怎樣才能平衡呢
最終,還是國家教育部敲定了主意,採取3+1+2的方案,同時通過大學錄取要求的限制,變相提高了物理的地位,而對英語採取兩次考試計最高分的方案同時又不改變其作為主科的地位,這才稍稍平息了網絡上的爭論。
實話實說,小靈君我是支持廢除英語作為主科地位的。
可,物理對大多數女生不友好也是事實啊,這個觀點我也承認的。
因此,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就在思考這個問題,最終在一次讀歷史資料的過程中,靈光一現,想到了一個自認為很好的方案:用歷史替代如今英語的地位,大幅提高學習歷史的時間以及考試內容和難度,物理和英語作為理科和文科的代表由學生二選一,再加上自由選擇的兩科,組成高中生符合自身學習特點的學習方案。
那,這樣的方案有可行性嗎?
我個人認為,其可行性很高。
首先說一下這樣改革可能遇到的質疑吧。英語作為主科一下子被曾經的歷史替代,肯定會讓很多人不適應,包括學校中的校長,老師,學生都會不適應的,畢竟落差太大了。
可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們可以靜下心仔細想一想,用歷史替代英語的可能性。
首先這樣不會存在教育不公平現象。歷史都是用漢字書寫的,不論是農村還是城市的孩子都可以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去學習中國的古代史,現代史,還有那一百年的屈辱近現代史!
再這,將不會出現安排教師上課的問題。相比於英語老師,歷史老師的專業性低了很多。如果沒有龐大的英語詞彙積累,以及對英語語法、閱讀等知識的深刻理解,是萬萬當不了英語老師了,更別說要求最高的英語口語了。而歷史老師不同,歷史對老師的語言功底要求遠遠低於英語,因此老師只需要有深厚的歷史知識積累便可以教授課程了。學校配製歷史老師的難度自然低於英語老師了。
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學習歷史將會幫助學生從小建立起堅定的文化信仰!中華歷史本就源遠流長,更是不弱於世界上任何現存和曾經存在的文明。
黃底軒轅廟
中華先祖黃帝陵
學習古代史,可以讓學生清楚的了解古代中國作為全世界力量的最強代表,是一種怎樣的強悍存在,古代中國的強悍可以讓學生感到與有榮焉,提高自身作為一名中國人的榮譽感,才能在成長過程中自發的維護祖國的尊嚴和榮譽。
學習近現代史,學生可以清楚的知道一句話——落後就要挨打!滿清的喪權辱國條約、北洋政府的軍閥混戰、國民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內、日本對中國的旅順大屠殺、割據東北而建立偽滿洲國、南京大屠殺、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等等。單單一個抗日戰爭,中國就有超過三千萬軍民犧牲,這是何等的悲壯,何等的慘痛,如果不記住這些慘痛的歷史,中國又何談復興強國呢?
學習現代史,學生可以清楚的知道中國的開國先驅們如何在一片廢墟之上建立起強大的新中國;如何在韓戰中硬撼十六國聯軍,如何在喜馬拉雅山腳下霸氣掃除印度侵略軍;如何在十年動亂後暴走越南小朋友的屁股,如何在改革開放後全民下海,經濟騰飛;又如何在經歷了銀河號和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的屈辱後又重新獲得了全世界的尊重;又如何在98抗洪救災、03非典、08南方雪災、08汶川大地震、2020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等等災難中殺出一條血路,等等。
多難興邦,中華民族五千年來多次面對滅國甚至是滅族之危,可我們都挺了過來,成為了這個世界上僅存的文明古國。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傳承,是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必須要繼承的使命。而學習歷史,便是最基本的一步。
古說,明鏡可正衣,讀史則可正身。
我實在是想不出來歷史不能作為主科的原因,英語又何嘗不能「退位讓賢」!
被燒毀的圓明園遺址,其中蘊含了多少屈辱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