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臺灣騎摩託車的人要比開車的人要多?
在臺灣,幾乎每家每戶都有機車(摩託車),而臺灣的成年人口約為1700萬,總戶數約為800多萬,可是機車的數量卻達到1400萬,甚至每年都要新增80多萬臺機車,就連義大利這個機車王國——偉士牌,騎機車的人也只佔臺灣總數的兩成左右。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臺灣騎機車的人要比開車的人多那麼多呢?
一、工業
臺灣早期輕工業很發達,有很多品牌的機車零件都是在臺灣製作而成的,所以論輕型機車以及零件製造外銷海外,臺灣可謂數一數二。
二、氣候
臺灣的四季分明,天氣不錯,騎機車的話很舒服,不像日本、韓國、歐洲秋冬季節氣溫苦寒,騎機車的話非常的冷,而機車的引擎會因為氣溫低變得難以啟動,所以一年當中有半年是不合適騎機車的。
三、地理環境
臺灣地窄人多,臺灣在早期城市建設時就把街道設計的很狹小,很少有停車場和停車位置,汽車根本難以停車,而騎機車穿梭在大街小巷裡反而更方便,停車也好停,比汽車的便利性要高。
四、經濟
在80年代,臺灣為了保護汽車工業,提供了汽車進口關稅,人們需要代步工具,只好退而其次選擇機車,而機車的費用相對比較低廉,效率也高。
五、維修便利
在歐美國家,一臺125CC的機車折合臺幣十萬左右,而在臺灣目前則是5-7萬臺幣,並且在街上到處可見機車點,維修起來很便利。
六、公交便利性
除了大臺北地區和高雄有捷運外,其他的城市智能靠公交車,臺灣大眾運輸普及率比不上日本、美國和歐洲國家,而公交使用的成本也日本、美國和歐洲要高很多,在薪水不漲,萬物都漲的情況下,機車成為臺灣人代步最好的選擇了。